唐朝好医生-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臣们忙道:“对对,还是先安排献俘事宜吧,别的慢慢再说不迟。
上面的大臣们不敢再议论了,可下面的百姓却还兴奋着呢,他们只知道俘虏了二十万突厥兵,可怎么个俘虏法的,却没有人知道许情,议论纷纷,胡乱猜测,有的好事之徒甚至骑马跑出长安,去迎接长孙无忌他们,耐不住性子,想提前知道点具体过程!
要说献俘的具体事宜,其实李治也不明白啥的。他并没有安排这种事的经验,自然无从下手,幸好有底下的人帮忙,也用不着他操什么。
李治在承天门忙乎,百姓欢呼,甘露殿里的李世民竟然听到了。
李世民身子日渐虚弱,兴奋片卜心,便感劳累,躺在龙床!休养精神六忽然,他听到耸州不隐传来欢呼声,睁开眼睛问道:“外面何事喧哗,是不是百姓们也知道折柳大胜的事了?”
史忠臣这时已经回到甘露殿了。听皇帝发问,忙道:“回皇上的话。那信使进京时,曾在街上大喊捷报,百姓们已然知晓,所以估计他们是到了承天门,在欢庆胜利
李世民嘿嘿笑了笑,道:“如是百姓自发,那怎会有如此巨大的呼声。定是有人去了承天门,这才引起了百姓的欢呼吧!”史忠臣陪起小心,道:“要不老奴派人毒看看?”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道:“有什么好去看的,定是治儿去了那里。嗯,这孩子懂事了,竟然提前去安排献俘的事。甚好。这样吧,你去陪陪他,再和他说一声,替联出城迎接得胜还朝的勇士,这种事情以后还会再有,他早点有些经验,将事情处理得好些,以后也好替联分忧。”
史忠臣忙答应一声,倒退出殿。他心里稍有酸楚,迎接得胜还朝的勇士,这种事情应该是皇帝亲去才成,可现在却派了太子去,难不成皇帝的病情又重了,以致于开始加重力气培养太子?
史忠臣出了甘露殿,忽然间下了个决心,这次无论如何,也得把王平安弄回来,他不在长安,无法就近照顾皇帝,而皇帝现在的身子又这般虚弱,着实令人放心不下,所以必须得把王平安弄回来,想尽一切办法,也一定要办成这事。
他来到了承天门,见到了李治,把皇帝要他出迎的事说了。
李治大喜,可只欢喜得片方,便发现有点不对头,他问道:“忠臣。父皇怎么了,出这种大事,不是应该父皇亲自去办的么,怎地耍孤代他去?”
史忠臣心中微微一宽,还好,太子总算是看出蹊跷了,他道:“皇上是期望殿下,能早早熟悉朝政。为他分忧啊!”
李治啊了声,沉默半晌,道:“孤也想为父皇分忧,只可惜无病不在身边,要是他在京里就好了
史忠臣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治,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什么,看得李治直发毛。
李治皱眉道:“忠臣,你怎么啦,怎么这种表情?”
史忠臣压低声音,凑到李治的耳边,小声说道:“如果殿下想让王平安能够回京,再不出什么意外,那您就不能再说他的好话,要说他办事不利,说他无能,这样他才能回到京里来。”
李治大吃一惊,道:“为什么,无病没有犯错,为何要说他办事不利,无能二字。更是从何谈起?”
史忠臣心中叹气,真是个毛头小子啊。连这种小招术都不会用,以后可怎么当皇帝呀!他仍旧小声说道:“只有说王平安无能,才能把他调回京里啊。殿下请想,王平安去了封地,又打了胜仗,要是皇上留他在那里一年半载的,是在情理之中的啊,因为王平安有本事。可殿下请想,如果你说他无能,那么边关乃是要紧之地,怎么可以派一咋。无能的人去镇守呢?”
李治这才恍然大悟,道:“这。这是先抑后格,欲擒故纵之法啊!”他只恍然了一下,就又犯难的说道:“可无病没有过失啊!再说就算找过失,也只能找那些不伤筋动骨的小错,可既是小错,又怎么能证明他无能呢?”
史忠臣嗨了声,官场上的事。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在鸡蛋里挑骨头,就算没有挑到什么骨头,可在挑之前,不也得先将鸡蛋打碎么!这种事情好办之极。也需发愁?
他道:“现成的过失啊!王平安这次出关,不是为了支援许敬宗的么,可许敬宗他别说支援了,连找都没找到啊,说不定许敬宗此时已然命丧草原了!”
李治啊了一声,笑道:“对啊。这个理由既能证明无病是个没有用的人,又不会伤筋动骨,功过相抵。让他回京闲置,孤不就能再见到他了吗!”
史忠臣一笑,道:“殿下,那就这么说定了?”
李治嗯了声,道:“就这么说定了。只是为了孤的原故,又让尧病不能封公,孤这心里头,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史忠臣道:“以后日子长着呢,殿下再找机会,加倍补偿王平安便是!”
李治咧嘴道:“加倍补偿?难不成要封他为王?”
史忠臣拉着他,离了承天门,从玄武门出城,去迎接长孙无忌他们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史那喜反咬一口
天孙干忌他们押着俘虏,一路向长安讲发,速度相当迪秧,到半路时,便碰到了李治派出的禁卫。得知李治出城相迎,长孙无忌立即命令队伍停了下来。
长孙无忌对马周和猪遂良道:“怎么会是太子前来迎接?这不合规矩啊!”
马周脸色难看,他前些日子是吐过血的,身子同样没有好转,也虚着呢,道:“怕是皇上有意要栽培太子吧!”
诸遂良脸色也好看不到哪儿去,他道:“此次我军大胜,但领兵作战的将领却并未返京,要说按规矩。皇上自不能亲自出迎搞赏三军,所以派太子来,似乎是合规矩的!”他这是没道理,硬找道理来讲了!
长孙无忌。享了声,心道:“马周说得还算有些道理,可你说得就全然错了,要说规矩,那么连太子都不需要来的!”
他道:“皇上最近龙体欠安”只说了半句,就说不下去了,摆手道:“既然太子来了,那么我们也需做好准备才是。不要等到了地头再打制木笼囚车,就在这里打制吧。找些木匠来,把囚车做得结实些。”
马周叹气道:“囚车是得打制得结实些,想必京里的百姓都知道消息了,不知会怎么朝阿史那喜扔东西呢!”
祷遂良见他两人原本都挺高兴的,可在得知太子前来后,却一起笑容尽失,只好开玩笑道:“那要不要给阿史那喜穿上身铁甲,再戴上顶头盔?”
他这本来是句玩笑话,是用来调节气氛的,可长孙无忌和马周听了。同时哦了声。马周道:“这次献俘规模不大。只是些达颜部的贵族。而太子又来亲迎,全城百姓又必定会都来看,如果就这么献上去,似乎不能昭示我煌煌大唐军威啊!”
长孙无忌点头道:“两位仁兄言之有理,太子不来也就罢了,既然来了,这台戏的功夫咱们就得做足些!”
祷遂良嘿嘿一笑,道:“那就把这些俘虏打扮得漂亮一些,让他们穿上女人的衣服?”
长孙无忌和马周一起笑道:“那以后可就真的再没人敢投降了,受此奇耻大辱,还不如直接战死算了!”
马周招手叫过将军,下令道:“去给这些俘虏找些盔甲来穿,把他们弄得威武一些。”
将军大是不解,问道:“盔甲。要什么样的盔甲?他们是俘虏,要是打扮得威武了,岂不把咱们的儿郎比下去了!”
马周哼了声,道:“打败无能之敌。有何武功可夸,只有打败凶悍之敌,才能显示出我大唐的军威。震慑四方!”
“啊,末将明自了。
这个好办,这些俘虏的盔甲我们都带着呢,连他们的牛角头盔都带着。本来是想送给京中的同袍,做个玩物的。末将这就去准备。”将军说完,立即跑向后队,叫人从大车上取下盔甲,给俘虏们打扮起来。
唐军带进京的盔甲,本是想用做礼物送人的战利品,自然都挑好的拿。而这批俘虏又多是贵族,身材高大,这么一穿戴起来,立时就显出了威武凶悍的模样,甚至比在突厥草原时,还要威猛三分!
这还不算,将军还让人找来一些涂料,比如锅底灰啥的,涂抹到俘虏的脸上,把他们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看起来很是吓人!打扮好之后,将军又让唐兵把俘虏串成一串,拖出长长的一条队伍,这样显得俘虏多些。
一切准备就绪,这才再次启程,向长安城赶去。李治在离城十里之处停下,为显示重视此事,他并不找间民居进去取暖,而是站在雪地里等候,史爱国给他准备好了一套金盔金甲,现在穿上又沉又冷,只待大队一到。李治才会穿戴。
一个个的禁卫流水价似的去探消息,每过不长时间,便回报长孙小无忌他们走到哪里了!
李治站在耍地里,冻得又搓手。又跺脚,他来时很兴奋的,可现在一挨冻,便不停地抱怨起来,嫌长孙无忌他们走得慢了。
史忠臣和史爱国兄弟俩心想:“还慢么,这都是最快速度了要想比这更快,那就只能靠飞了!”
一直等到月过中天,这才有禁卫回报。说长孙无忌他们快到了,离此只有三里地了!
李治早就躲进了一座帐蓬里睡觉去了,史忠臣把他叫醒,穿戴上盔甲,等着在路边。
过不多时,就听远处传来锣鼓之声。李治在马上站起身,就见前面道路上现出无数的火把。他咦了一声。道:“不是说俘虏只是身份高贵。并没有多少么,怎么现在却有这许多的人?”
史忠臣道:“应该百姓跟在后面吧。他们随军庆祝,夜半赶路自然要点着火把了!”
李治笑道:“快快随孤迎上去。”打马向前。
而此时长孙无忌他们也都放开马速。向李治这里奔来。两方见面之后。长孙无忌等人自是大赞太子威武。亲自策划了这场大战,并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完胜。
李治听着有些惭愧,冻了大半宿,理智又回到了身上,自然不可能的意忘形地再吹嘘,他很是谦虚了几句。便带着大队回返长安。
到了长安城外,他们绕着长安城墙向南赶路,准备从朱雀大街入城。行的稍稍慢些,边走边敲响铜锣。通知城上守兵,他们回来了!
守城的唐兵也跟着敲锣打鼓。通知百姓,而百姓们也不睡觉了,纷纷起床穿衣,向朱雀大街上赶去口天明时分,大队来到了明德门前,明德门后便是朱雀大街!
卯时三刻,明德门打开了!
此时天光尚未放亮,可城门后的朱雀大街上,却早已是万人夹道,向城外望来。
禁卫武士四骑并列,手持斧钱。在最前面开道,李治走在中间,后面跟着长孙无忌等人,再往后便是俘虏大队!
李治持缰纵马,踏上了吊桥。马蹄得得作响,他在马上坐直了身子,满脸的庄严。百姓们看到他的身影,欢呼声立时震耳欲聋地响了起来,百姓们挥舞手臂,纷纷叫着太子千岁!
李治目不斜视,尽可能地摆出一副威武的表情,也不再冲百姓挥手致意,他一手持缰,一手扶住腰中佩剑,纵马小跑,单看外表,倒也真有几分得胜还朝的勇士气概!
百姓们鼓掌叫日08旧姗旬书晒讥片齐余计有几个京中宿老手捧着美酒,前叫凿!“太子殿下。饮此杯,洗去征尘!”
李治当即拱手,大声道:“多谢父老乡亲们的厚爱,孤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