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307章

帝国的朝阳-第307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笏д庵帧耙跃趁瘛钡姆ㄗ映尚绾危

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楚,但作为下级所需要的只是服从,就像是对于如吴满屯一样的数以千百计的退役兵而言,作为在乡军人的他们,选择将家安置于东北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担负的使命是什么,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启,甚至是新生的开始。

大草原上半人高的枯草被寒风吹抚着,似流动的沙漠一般起伏不定,而在那一片草起伏的枯草中,一片连绵的田地分布其间,站在马车旁,吴满屯诧异的看着面的这片土地,这就是他的家吗?

更准确的来说,眼前的这片土地便是他传给子孙后代的土地吗?弯下腰身,吴满屯抓起一把田中的土壤,那土是肥的不能再肥的黑土,被阳光映着的时候,油旺旺的,上等的黑土,上等的田地。若是在关内,这样的上等田一亩地至少值十几两银子,而现在这些地却都是他的地!

“这就是我的地了!”

轻声喃语着,吴满屯于田间走动着,在他的前方,是一片面积足有百余亩的空地,那片空地便是未来的移民定居点,现在那里还没有一个居民,但很快,那里就会盖起一片房屋,而作为保长的他,不仅将肩负接下来的移民安置工作,还将担负起那个小市镇的建设,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把自己的家安置于此。

“小学堂和保公所建在一起,小学建在这个地方,嗯,这是小市街,要留出门市,将来保里的经费还要靠门市收费……”

手拿着“图纸”,凑着帐蓬中的油灯,吴满屯又一次想像着未来的这座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所谓的图纸是移民署发放的“新村图纸”,新村面积是相同的,人口也是相同的,甚至各种设施同样也是相同的,而作为保长的吴满屯,则必须依照图纸上的规划指导移民点的建设,幸好对于地图他并不陌生,甚至在下午的时候,他已经通过步量的方式,初步确定了村落的规划。

“今年冬闲的时候,要组织移民把水渠建起来……”

吴满屯在唇边轻语着,尽管现在移民还没分配过来,但是他却已经规划好了一切,建房、建立村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水渠,这种地全靠水和肥,后者可以养猪、养牛的积出来,至于前者,却需要用水渠引过来,那水渠直接关系到村子的将来,而作为村子“创始人”的吴满屯,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点,实际上,他也不会忽视,因为已经有相应的机构为其规划了水渠的修建路径以及工程量,这恰恰是得益于采用西式测量的土地调查——对土地进行测绘的同时,亦根据地形、水文等条件对水渠等水利设施加以规划,作为保长的吴满屯,只需要组织移民完成这些施工就可以了。

这恰恰是总督府组织移民的最大不同——通过科学的规划,对土地、林野以及河流进行科学的利用,从而保证不至于首先“破坏性”的移民垦殖。如果是普通的保长或许会忽视移民规划,但是对于像吴满屯这样的军人出身的保长来说,于军队中养成的“服从”的习惯,则会使其一如部队中一般,服从命令,按照图纸的要求建立市镇以及水利设施。这恰恰正是军人与平民的最大区别,而在组织移民施工的过程中,他同样会把诸如纪律等良好的习惯传递给移民,最终移民生活习惯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不过对此,吴满屯并不清楚他只是一如部队中一般习惯了服从,对于这一切背后的深意更是一无所知,此时他的心中只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等再过几年啊……”

走出帐蓬,在满天的繁星之下,吴满屯又一次环视着周围的土地,在他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小村落,而他就是这个村落的创始人,甚至做为创始人,他还有权为这个村子命名。

“这里肯定都是一片砖头房子,到时候,那日子过得……”

幻想着将来的生活,吴满屯并没有因为身边的空寂而产生任何不满,反倒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一批批移民充实这个村落……就在这时,吴满屯感觉到脸上的丝许凉意,伸手感觉了一下,这才发现,下雪了,雪花于空中飘落了下来……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47章流亡者(求月票)

大雪纷纷飘落下来。一夜之间,整个奉天城完全被雪白所覆盖,时近傍晚,又刮起了大风,风于烟筒间、树梢头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

在这片风雪之中,一艘从营口驶来蒸气船缓缓的靠上了辽河码头,接二连三的乘客顶着寒风沿着跳板下了船,此时的辽河码头上,挤满了刚刚下船的乘客,更多的却还等待着上船的乘客,也许这是封江前的最后一班汽船了,没准这一晚上的白毛风刮过之后,这辽河就要冰封了,到时候再往营口去恐怕就要乘马车了,反正一句话,远不如乘船便利。

熙攘的乘客提着行李走出码头的时候,十几辆黄包车围了过去,在车夫们吆喝着生意的时候,一些乘客瞧着那雪,犹豫着坐在黄包车的时候,更多的乘客却朝着码头外的车站走去,那是电车站台,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奉天城内终于开通了几条电车线路。

在那些旅客中一个身形不高的中年人显得极为惹眼,惹眼的倒不是他那矮小粗壮的身个,也不是那一身黑色呢绒大衣,而是那双眼睛迸发出的眼神,那时而迸发的眼神总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家伙,而在他的身边一个七八岁的儿童则亦步亦趋的跟着他。

尽管在等车的旅客中有不少和他们一样,一身西式打扮,但若是见多识广的还是能够猜出他们是东洋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东洋人来大陆了,没法子,谁让这就是一群丧家犬那!不过这父子两并没有丧家犬的自觉。

不过寒风并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对父子,顶多只是觉得他们有举指有些奇怪——他们站在站台边,迎着风雪似乎在观察着什么,尤其是那个穿着校服七八岁的少年,那双眼睛更是紧紧的盯着周围,那嘴唇微动着,似乎是在背着什么东西。直到电车驶来的时候,上了车少年还不时的回头看着码头。

“英机,你在记什么?”

第一次搭乘电车的东条英教,总会不时的打量着这电车,看着车外纷飞的雪花时,他那张显得过于严肃的脸上总带着些许忧郁,当他把目光收回时,便看到儿子正在手账上记着东西。

“父亲,我在记刚才于码头上看到两列电车,左右方向之间相隔是4分钟……哼”

在说话的时候,东条英机用力吸了一下即将流出的鼻涕,这是父亲教他的,要把一切看到的,想到的都记在手帐上。

“哟西!”

东条英教难得的称赞一声,然后又一次把视线投向车外,此时公共电车已经驶进了奉天城内,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打量着这座城市之余,他的心底却有无数的疑问,或者说对未来充满了疑惑。

直到现在,他甚至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能像武士一样在战败时选择剖腹呢?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剖腹!甚至在整个参谋本部都没有人剖腹,几乎每一个人都顺从的选择了接受。

一个星期前,当伊藤博文于圣彼得堡签署《投降书》的消息传至参谋本部的时候,包括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也只是长叹一声。

“一切都结束了!”

闭上眼睛,东条英教想到了川上操六次长对他说的话。

“好了,英教,现在我们的责任都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向露国人投降的事情了,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眼圈发乌的参谋次长在道出那句的时候,东条英教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着转。

“离开这里吧,不要干什么傻事,战败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

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吗?

电车缓缓的于奉天城行驶着的时候,东条英教望着车窗外这座陌生的城市,不禁有些发呆,他现在和许多流亡于中国的日本人一样,都是没有国家的难民,日本,日本已经不复存在了,日本的存亡和他们怎么会没有关系呢?

“英机,你记住,你是日本人!知道吗!”

又一次东条英教向儿子郑重其事的叮嘱道,似乎像是怕他忘记一般,那是因为他深知安逸的生活总会让人们忘记许多事情,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是的,父亲我记住了!”

在东条英机郑重其事的点头记下父亲的叮嘱时,另一句显得有些自相矛盾的话却又从东条英教的口中道出,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中国了,英机,你一定要学好汉语,知道吗?现在你是要中国,必须要学会汉语,甚至要像中国人一样……”

将视线从车外收回投在儿子的身上,东条英教话声一沉,似乎是在为这自相矛盾的话语而叹息,但在另一方面却又道出了一种无奈,作为流亡者无从选择的无奈。

流亡者,对于每一个流亡者来说,都需要经历种种复杂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愤怒、悲伤,直到平静,而到最后则是坦然面对,但这并不是流亡者的最终历程对于有一些流亡者而言,从最初的悲愤到坦然这是一个过程,而是坦然之后,他们却又会“跃升”至一个新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却才是真正的流亡者的境界。

与总督府教育部错面面对的“东亚同文会”于沈阳城中并不怎么显眼,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主导东北各地推行剪辫易服等活动的“黄魂会”便是同文会的下属机构,对于其会中成员来说,如何恢复民族意识、骄傲一直都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尽管名义上东亚同文会是“民间机构”,但实际上其却接受来自总督府的经费支持。

若非是总督府提供数以百万的经费,“黄魂会”又岂能于坊间以新换旧,将那于中国大地上消失两百余年的汉服,重现百姓生活之中,纵是那些旗人妇女亦因贪图便宜,以旧衣换取新衣,穿上了汉服。

不过相比于“黄魂会”激进,作为其领导者的东亚同文会却显得极为平静,相比于黄魂会中云集着大量的激进青年,东亚同文会中云集的却是一群东亚学者精英,其中即有朝鲜的硕儒亦有日裔的教授学者。

与激进青年所习惯的街头活动不同,同文会中的学者却大都习惯于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几乎每天东亚同文会内总会举办学者们参加的聚会沙龙,参与者中既有铁杆会员也有一些外围的教授学者。

虽说屋外寒风凌厉大雪纷飞,可在同文会的聚会室内却依是温暖如春,穿着西装的客人们坐在沙发上,品着来自江南的名茶在那里畅所欲言着,其中一个身穿灰色事务官式样服装看起來非常有学问的家伙,这时正在用他那有些生硬的南京官话侃侃而谈着。

“……各位都是朋友,已往的事不必谈了,既往譬如昨日死,今日当如今日生,从所周知,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灭亡了,日本的灭亡完全亡于自己的狂妄自大……”

提及日本的灭亡时,现在的尾崎次郎反倒不再有任何悲痛之情,更不会如学校中的一些日裔教授一般,升涌出阵阵悲痛欲绝的神情,反倒是显露出一种解脱的神情。虽说他的神情中没有悲痛之状,可他的观点却得到周围的人们一致赞同,国家的灭亡、民族的被奴役,总会让人反思许多事情,而有时候反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