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大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胁琶玻职闩洌鞘虑槟殖烧庋樱媸橇钊送诽邸
李唐按捺下心中的烦躁,道:“章兄的意思是——”
章援悠然道:“其实,前些日子,我还是见过宏德一次的,只不过是趁着令岳不知道的时候偷偷见了他一次而已——”
李唐点了点头,他相信章援的能量,在和他父亲撕破脸皮之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的能人可用的。再加上包括范三在内的范家下人对于章援和范宏德的见面,说不定也会抱着一种乐见其成的心态。所以,章援要见到范宏德也并不是不可能。
章援继续说道:“宏德这个人,是一个很倔强的人,别看他长得文秀瘦弱,好像很胆小怕事似的。其实,他决定的事情,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我觉得,这事情若是不能及时解决掉,宏德很有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要被赶出家门了。而比我更加不如的是,他说不定永远都没有和长公主在一起的机会。哦,应该说,一点希望都没有!我和宏德好友一场,可不希望他落得如此下场,所以,只有找你了,希望你能在此事上尽些力吧!”
李唐正要说话,章援却抢着说道:“我知道在这件事上,你恐怕很难出的上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其实并不十分重要,主要是看努力了没有,你说是不是?李兄!”
李唐点头道:“章兄真是个义气人,临走的时候还不忘为了好友的事情特意嘱咐我一番。你放心吧,这件事,我若是能帮上忙,绝不袖手旁观!”
章援大喜,松了一口气道:“如此就好,这样我也可以放心地走人了!”
第122章 辞职
章府。Www;
作为宰相的府邸,章府地理位置算得上相当不错,位于汴京城颇为繁华的得胜桥一带。只是不论从府邸的规模还是从府邸的气派程度上来看,这里着实不像是当朝宰辅的府邸,就算是很多官衔并不甚高的大臣府邸,都比这有气派了不少。但,不可否认,近些年以来,除了皇宫大内,不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最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这气度平平的章府。
章惇此时正无力地瘫坐在一张椅子上,静静地听着家人的回话。熟悉他的人若是此刻看见他,定会大吃一惊。原来,一夜白头的事情,并不是完全存在于传说中的。
章惇虽然已经是六十六岁了,但一直以来,他还是很显年轻的。这与他年轻时候学过一些拳脚有关。不知道他真实年纪的人见了他,总觉得他不会超过六十岁。而事实上,他身手的矫健程度,大半五十岁上下的人都是难以企及的。这也是当年“熙宁党人”那么多人里面,章惇的境遇最是悲惨,却终究是熬过来的原因。
但今天,章惇那原本黑白相间的头发竟然完完全全地成了皓白之色。他额头那原本若隐若现的皱纹,一夜之间像是吸足了鲜血一般,纷纷凸现了出来,看起来很有几分恐怖。他的眼神一向是锐利而从容的,但今天这双浑浊的眼眸里,分明透出了几分伤心、几分惆怅和几分悔恨。
“这么说来——你始终都没有看见那人的模样?”章惇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又有几分沙哑,这和他平日的声音也是大相径庭了。
“小人无能!”家人懊丧地说道:“那人始终在马车上没有露面。送走小衙内之后,那马车就开始四处乱闯起来,小人虽然努力跟上,但却遇上了几个拦路之人。虽然小人和他们没有交手,但说来惭愧,就算动手,小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小人只好选择撤退!”
章惇听得愣了愣,道:“你们几个跟随老夫多年,老夫对你们的武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们如此强悍,竟然连你们联手都不是对手吗?”
家人一张黑脸上露出些许霞彩。他此时真可谓懊恼之极,又无奈之极,只好点头道:“老爷说的很是,直接动手的话,小人们恐怕只有两成胜算。这还是建立在对方配合不如我等默契的基础之上的。但从他们的气度来看,他们的配合应该也不下于小人等!”
章惇一双无神的眼睛里忽然射出几分神采,随即又黯淡了下去。他有些无力地说道:“算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种事情也怪不得你们,老夫也不能要求你们事事都万无一失。你先下去吧,老夫一个人在这里静一静!”
那家人羞惭地点了点头,转身去了。
章惇怔怔地看着那家人远去的背影,喃喃地苦笑道:“这是何人呢?居然能使得好几名动如此强悍的手下?明教?不对,我与明教有不共戴天之仇,上次明教甚至还出手刺杀我,若不是我运气不错,加上还有人出手相救,恐怕早已魂归天际了。明教自然不可能劝四郎放弃出家的念头的。那么,还有谁既有这样的能力,又愿意做这等事呢?”
忽然,他心下闪过一个名字:赵煦!但很快,他就把这个念头排出了脑海。赵煦如今身在病中,很少出宫的,即使出宫,若是如此明目张胆,章惇也不会不知道。然则,若不是赵煦,谁又有如此惊人惊怖的实力呢?
章惇想了良久,却也是丝毫没有头绪,最终他只好苦笑着说道:“也不管他是谁了,不论如何,从他对四郎的这件事情上来说,应该不是敌人,这就够了。况且,事到如今,是敌是友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是敌人,我也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啊!”
这位掌握大宋朝政几年的宰相的语气,在这一刻,却是显得那么的萧索,好像他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落魄书生一般。
次日恰是望日,按照宋制,这一日是望参官在紫宸殿进行早朝的日子。按照规定,这一日凡是所有在京的朝官,全部都要前往紫宸殿朝见。大宋管制复杂,官员众多,这也就决定了这一天的早朝一定会很热闹。
越是热闹的时候,就越是容易出事情,因为有很多人总是愿意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闹出点事情来。章惇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他却并不担心,失去了最宠爱最看好的儿子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一般说来,望参日的早朝,是又中书、门下的长官分别押班的。但由于中书省如今并没有任命侍郎,所以今日这早朝,还是由章惇一个人押班。
今天的章惇,站在百官的最前列的时候,心下居然莫名地涌起一股浓郁的激动之情,就像他多年以前第一次站在这班首的位置一般。罕有地,他发觉当官,其实还真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尤其是当宰相这样的大官。他闭上眼睛,开始品味起这种感觉来。
最近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后面的这些官儿多半都是大宋消息最为灵通的,自然是多少听说了一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原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所以,尽管没有一个人上前和章惇搭讪,也没有一个人上前痛骂章惇,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看着章惇的眼神各有不同。
有同情的,有痛恨的,有冷漠的,也有因为有热闹可看而幸灾乐祸的。总之是不一而足。
“章相!”章惇还在闭目养神之际,忽听一个阴柔的声音唤道。他连忙睁开眼睛,却见一名小黄门正站在自己面前。往日里,小黄门在章惇的面前,都是摆足了讨好的架势的,但今天他却是一脸的正气,仿若一个宦官版的包青天一般。
“时间到了,上朝吧!”小黄门低声地提醒道。
一刻钟之后,百官在紫宸殿各自站好了自己的位置。随即,赵煦便到了。
一番朝拜之后,殿头官尖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便见一名官员出列奏道:“陛下,臣近日接到北方辽国的先锋快报,说道不日他们将派使者持国书前来,特此启奏陛下!”原来,此人便是鸿胪寺少卿江子亭。
“辽国?”赵煦眉头一皱,道:“朕这里既无喜事,又无丧事,他们主动要求前来作甚?他们可曾留下什么话来吗?两国之间,互派使者往来,总该有个名目吧?”
江子亭道:“他们说道是听说笔下龙体违和,派人前来慰问。”
赵煦冷笑一声:“慰问?我大宋动乱,恐怕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吧,慰问?有什么可慰问的?他辽国的医士总不会高明过我大宋,说慰问,简直是笑煞了人!”
江子亭道:“陛下圣明,臣也觉得他们此来,必有深意,只是却并不知道缘由,所以特意启奏陛下,请陛下定夺!”
定夺?辽国要派使者来,叫赵煦有什么好定夺的,他虽然贵为君主,也是不能拒绝对方主动派来的时节的。
赵煦点了点头,道:“爱卿下去吧,朕知道了!”
江子亭退下之后,又有几名官员上来启奏了一些小事,赵煦也是一一拿了主意。
忽地,就见东班大臣的前列走出一个人来,中人见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是御史中丞沐云。
御史中丞这个官,平日里皇帝若是不主动出言想问,是很少出面的,但每次他主动出面,必然会预示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要发生了。
“臣沐云启奏陛下,臣弹劾宰相章惇。他教子无方,致使儿子对良家女子行始乱终弃之事,使得该女子竟然跳入汴河生生淹死。尤其令人发指者,为恐其幼子受到咎责,他居然将其幼子转移到了远方避难!
章惇在任宰相多年,虽然功勋颇著,但如此人品,如何堂堂正正地站在这百官之首的列次?请陛下明察!”
偌大的一大大殿内顿时只能听见不少人粗重的呼吸声,还有沐云激昂的声音所留下来的回音。六年了,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当着百官的面弹劾宰相,弹劾这个手握着大宋最高权柄的人物。每一个人,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暗暗佩服沐云的勇气,很多人甚至都在暗暗嘲笑。和宰相硬撼的,当初还真出现过一些,但那些人,如今或在西北边陲吹冷风,或在岭南之地开荒,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沐云,又岂能例外。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章惇。按照大宋的规矩,宰相被御史中丞弹劾之后,宰相是必然要请辞的。至于批准不批准,就看皇帝的了。
万众瞩目之下,章惇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之色,缓缓地出列,奏道:“陛下,诚如御史中丞所言,臣身为宰辅,教子不严,一至于此,请准臣辞去宰相之职,回家颐养天年!”
第123章 去相
虽然明知道赵煦定会拒绝章惇的辞职,但几乎每一个都是屏住呼吸,把目光凝结在了赵煦身上。毕竟,万事都有个万一,而这万一恰恰是全天子最为刺激的事情。大家都不免伸长脖子,瞪起双目,静静地看着赵煦。这些官儿大多数都是老人家,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不容易,但这时候还是每个人都保持住了。就连他背向赵煦而立的殿头官和殿内侧向而立的两名殿中侍御史都扭过头去,望向了赵煦。
赵煦深深地看了章惇一眼,又转眼看了看殿内的群臣,一脸都是高深莫测的神情。待得群臣尽皆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他才收回眼神,淡淡地说道:“章爱卿为国朝效命多年,丰功懿德,天下尽人皆知,朕自然是不必赘述的。尤其是朕刚刚亲政之时,你一直对朕忠心耿耿,每每直言劝谏,无不切中要害。对朕的变法事业裨益甚多。从大政方针的制定,到如何落实下去,再到成效的检验,这些无一不是由爱卿亲自过问。说卿是朕的股肱,国朝之擎天之柱实在是毫不为过。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