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唐-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一想那如血的残阳斜照之下,一代帝王那匆匆的步伐,焦灼的内心,仓皇的表情,在如花似锦的江南宫中,孤独的走来走去,面对美好的景物不是惊喜的心情而是充满着忧伤,是多么的令人惆怅!
可是,这还不处完。一天早起,杨广起来以后要上早朝,让萧皇后给他梳理头发。杨广一时心里感动这样温馨的时刻,便对萧皇后说:“好头颅,谁当斩之?”
萧皇后自然听明白杨广的意思,惊试地问他为何说出这样晦气的话来。杨广笑而不答,他心里太明白他的时候不多了。为了不让皇后陪着他一起担心受怕,便隐而不语。
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身边除了一些普通的宫女之外,再无他人。如果不是这样,杨广也不会让萧皇后给他梳理头发不是?那么这一句话,是能过什么渠道被李栋知道得这么详细呢?尤其关键的是,现在这个当口,李栋说出这句话来,到底是什么含义?难道他因为自己和颜家姐妹二人说了几句话,就要应验以前自己说过的谶语,要砍掉自己的头么?
第290节:政治家萧后
没过多久,杜伏威身后带着几名随从来到当铺门前,他想了想,吩咐随从不要到当铺院内,而是一个人走进院内。刚进院内一眼见到颜家姐妹和杨广都在,心里不免有所忐忑,问李栋让他到这里有什么吩咐。
李栋蹙了蹙眉,问杜伏威道:“从江都到洛阳,行程千里,你们在路上保护圣上和皇后的安全,一路上辛苦了。如今几天都已经过去,皇后还没到洛阳?”李栋没有直说杜伏威把萧皇后藏起来,委婉地问怎不见你们和皇后一起来?
杜伏威岂能听不出李栋的话外之音儿?心里窘了一下,道:“她和我们一起到的洛阳,一直想把她交给你,只是忙于杨广的事,这就给耽误了。”
“那皇后现在何处休息?”李栋漫不经心问道,尽量不把自己的语气变强烈,不使杜伏威感觉到窘迫。
“呃……就在我的住所里……”杜伏威见到李栋的眼色稍变,怕他有所误会,赶忙又补充说道:“这事我和秦叔宝兄长相商过,暂时不让她和杨广呆在一起。结果叔宝兄被你派去齐郡,他不在洛阳我也拿不定注意,什么时候把她交出来合适……”
“呵呵……你不必紧张,我只是问一问。圣上和她是夫妻,把人家夫妻二人硬生生分开恐怕不对吧?我建议尽量使她们二人团圆,这事就交给你办了,事后告诉我一声就行了。”李栋安慰杜伏威到。
“那好吧,在下尽快安排。”杜伏威说着。看了一眼怒容满面的杨广,又瞟了一眼颜家姐妹俩。心里基本明白怎么一回事了,杨广肯定是不甘寂寞。骚扰了颜家姐妹,惹了李栋的怒火。但是现在杨广还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李栋不方便发火,就想到杨广的原配妻子萧皇后。
李栋可能不知道,萧皇后生得花容月貌不说,又婉顺聪慧、知书达礼,颇通医术。还十分有才华,这才和秦琼商量着不把她和杨广一起送到宫中。并以此为要挟,逼近杨广答应做一些对李栋有利的事。现在秦琼不在身边。李栋发话了,是不是把自己的初衷和他交个底?
杨广因为杜伏威几次提到他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而是直呼他的名字。颇是有几分愠怒。可是他也知道。现在受制于人,还不是计较这等小事的时候,只得忍住肚子里的怒火,对杜伏威怒目而视。
李栋对身边的近身府兵说:“把看管圣上的府兵都替换掉,原来的那些人都打发到城门做下等兵,如果再犯了错误,就不用直接向我禀报了,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贴身府兵听了答应一声。转身就准备走的时候,李栋又叫住了他。吩咐道:“对了,拿的那些不该拿的东西,也全部物归原主。”
看管杨广的那些府兵听了以后如释重负,还以为李栋会毫不留情的砍掉他的脑袋。谁知只是降个等级,便把悬着的心放了下去。
杨广虽然不乐意,可是身不由己,只得随着新来的看押府兵回他的皇城去了。杜伏威想说些什么,看看在场的人还有很多,便没有言语也离去了。
他们都走以后,李栋又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回去了,只留下颜家姐妹。看着眼前的一场大祸,被李栋三调两换,转眼间安排得稳稳当当。有处罚,但很轻微,甚至犯错的人也愿意接受,还十分照顾杜伏威的面子,不由得在内心升出一种佩服的感觉。以前只知道李栋很有能力,没料到解决这等棘手之事,也如此的轻描淡写,大将风度十足。
李栋对她们姐妹一笑,安慰道:“让你们受惊了。这是我的失误,从今天起,再也不会有这等样的事情了。不过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过一段时间,大概有其他女人来到洛阳,你们姐妹可不要吃醋哦!”
颜青玉心地十分纯洁,颜如玉就不淡定了,脸色变了变,问道:“其他女人?什么样的女人?以前你可是没有向我们姐妹提起过,你还有其他男人的!”
李栋说道:“以前你们也没有问过我不是?现在我向你们提前说一声,不要到时候闹得十分热闹,要懂得遵守规矩和妇道。”
所谓的妇道,就是没出嫁以前听父亲的话,出嫁以后听丈夫的话,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女人倒是可以拿主意,但得听一听大儿子的话。作为一名女人要讲究妇德,妇方,妇容,妇功,这便是三众四德。自周朝便有了这样的规定,只不过隋唐时期受胡风影响较重,很多人不十分遵守这个规定而已。
李栋也知道这种世风世俗,只所以还要提出来,是担心到时候颜如玉会因过过分爱自己,与陆柔和张芊雨生出什么矛盾来。八字还没有一撇,如果自己的家庭事先闹得满城风雨,这会让李栋很没面子,所以提前警告一下。
李栋也知道自己规定的有些严格,说完以后没等她们姐妹俩回话,一转身就离开了当铺。
颜如玉气得脸色发白,嘴唇直抖。在她心目中,李栋等于是又一次玩弄了她们的感情。直到现在才知道,他在其他地方还有女人,而且还不止一个!这样以来,她们姐妹二人就做不成大房正妻,只能以妾小的身份,听命于别的女人了。
她十分受不了这个欺骗,有心舍掉济民当铺,转念又想到,济民当铺肯定被李栋拆掉了。要不然现在的当铺中的一物一什的摆设,怎么能与原来的一模一样?离开当铺,她们举头无亲,也可以说是峰无分文,这怎么办?
颜青玉对李栋的感情十分痴迷,痴迷到李栋无论做什么事,在她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她不仅不生李栋的气,还反回过劝姐姐颜如玉道:“他是一个男人家,经常在外面行军作战,哪能不遇到几个长得漂亮的小娘子?这也是很正常的。我倒是觉得,越多的女人看上李栋,越证明我们姐妹二人没有看错他,他值得许多人女人去争夺。我们就以为争夺为争夺,千万不能给他添乱。你没看他已经主动提出这事来,说明他的心里还是十分在乎我们的。”
“够了!李栋已经够无耻了,你还要替他说话?”颜如玉气得眉毛倒立,小脚在地上狠狠跺了几下。似乎李栋如果还在她面前,她就敢把脚踢到李栋的身上去。
颜青玉似乎突然之间长大一般,不仅没有像往常一样闭上嘴,反不理会姐姐的怒气道:“刚才向我们献扬殷勤的杨广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身为皇帝,皇宫里的嫔妃够多了吧?你看他落难的时候,谁还呆在他身边?没有一个人啊!只有萧皇后一直追随着他。”
“我们也是一样的,越闹得利害,越不得他的真心。我们就用自己的爱和感情,去感化他,温暖他,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在他不需要我们的时候,千万不能去给他添乱。他……你没看他把皇帝都逮着了?以后,肯定的,他也会走到杨广现在的地位上。他有很重要的事去做,我们绝不能拖他的后退。”
不得不说颜青玉虽然性子耿直,竹筒倒豆子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倒是很能理解现在李栋的处境。颜如玉比她考虑的周全,就是认为李栋将来有登鼎的那天,少不了也会有大量的女人在后丶宫侍候。那个时候,女人一多,恐怕就显不出她们姐妹的好来。
颜青玉道:“是这个道理。仔细想一想,他是愿意亲近不给他法不添乱的人呢?还是愿意每天和朝堂上处理完要事以后,回到家里还要愁眉苦脸的面对一大堆家事?”
颜如玉听完这句话,终于不吭声了。在这方面,妹妹似乎比她更能理解李栋的苦衷。她则是关心则乱,乱了分寸了。
李栋离开当铺以后,步行一直向东,回到总驿站。心里对杜伏威的表现十分不满。同时也为杨广独居宫中,颜家姐姐也在宫中感到担忧。心里觉得,对付李渊只能加快速度了。但是如果不把身后这乱摊子处理好,又怎么能团结一致的对外,把李渊一次性的铲除呢?
回到驿站的时候,杜伏威在门口呆着,一见李栋回来了,跟在他身后,一起到驿站厅内。
李栋按住内心的不满,问他有什么事。他拍拍手,门外走进来几名女仆,中间一人,年龄约有四十岁左右,雍容花贵,仪态万方,一眼就能看出来,此人十分不俗。等那人走近了,发现她虽然四十多岁,但肌肤很好,看上去也仅仅是三十岁刚冒尖,比陆柔也大不了多少的感觉。
李栋转眼看着杜伏威,一脸的愕然表情,心道这人难道就是萧皇后?杜伏威把她带到这里是干什么?这样年龄的女人也要向我推荐?太没品位了吧?李栋便问道:“这位是?”
第291节:遥指长安城
杜伏威道:“这位便是当今母仪天下的萧皇后,在下与萧后相处这些日子,听其言、观其行、辨其情,觉得它实在不是寻常妇人,引见给大将军,请您三思。”
“那你都了解到什么?才有这样的决定?”李栋虽然知道萧皇后的所作所为,她确实有圈可点之处,还是想听一听杜伏威的意见。这也考量得出,杜伏威的精神境界高低深浅。一个凡夫俗子肯定识不出神仙驾临,一个不具备政治家眼光的武将,充其量也只是一名武将。
从章丘一别之后,杜伏威的年龄也见长,满面胡须如鞭,管理江淮义军这么多年,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何种程度,一直有心探测探测,忙于其他事情,来不及与他细谈。现在终于有了时间,借此机会不防了解一下。
经杜伏威介绍,李栋了解到,萧皇后的父亲是梁孝明帝,她出生在二月,在江南的风俗中,二月出生的人被视为不吉利,便给梁孝明帝的弟弟收养。可惜天不假年,没过多久,萧后的叔父及其妻子双双亡故。萧后便由其舅父收养。她的舅父家族贫苦,萧后自幼便自己动手做家务等苦活粗活,与舅父一家人共同劳作,目睹了许多民间的疾苦悲凉之事,深刻懂得下层人民真正需要什么,讨厌什么。
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给杨广选妃子,选了许多家都都不满意,后来听说金陵萧氏非常贤慧。一见之下,果然非常满意,便迎到宫中使他们成亲。隋统一全国以后。把原来梁朝的官员全部罢免,从洛阳长安派大批官员,到梁朝境办管理所有事物。
北方的官员不懂南方的民风民情,又没有南方官员帮助参考出主意,他们便把管理北方的一套全盘照抄,去管理南方的一切事物。比如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北方的官员便要求南方人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