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61章

庚子猎国-第61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曹跃说:“明天给我穿上最破的衣裳,拿着最烂的刀枪,但是要表现出最勇猛的精神,告诉诸位大老爷们,咱们虽然穷,但是咱们穷得有骨气。”
  “是。”诸位将士明白,明天不单单要亮出自己的精神,更要表现自己生活多苦,如此苦的生活之下,军士士气却半分不会低落。当天晚上全营开始了大扫除,夯土的地面虽然做不到一尘不染,但是至少要干净整洁。茅厕是重点,不但被撒生石灰,还重新刷了一下墙壁。虽然说这个破旧的亲卫营军营两天之后就不属于他们了,可是这勤快劲儿却仿佛自己家里一样。
  全部打扫完毕,除了两个固定站岗的,全都累得躺床上就睡了,次日一早众人才想起来洗澡。洗了一个澡之后神清气爽,众人开始动手做最后的准备。
  曹跃此时带着亲兵和卫队前往总督府请诸位大人前来观看,陶模也早早地请来了所有人,有陕西巡抚魏大人,陕西布政使具大人,陕西巡察使吕大人,陕西盐运使索大人,西安知府杜大人,陕西总兵魏风琛,副将刘将军,参将高英,西安城防都尉王大人,陕西八旗营统领西安将军国俊,陕西军械库军备库典史典仪,绿营童字营千总童林东以及手下副千总和五位把总等等一二十人,一并前来参观。
  等曹跃到了门口的时候,孟连明小声叮嘱道:“曹将军,别搞砸了。大人晚上请众人吃饭,要是白天搞砸了,晚上这顿饭可就尴尬了得了。”
  曹跃道:“我曹百川办事,你放心。”
  等曹跃报告完毕,甘陕总督陶模大手一挥,众人直接走路过去。前方骑兵开路,后方敲锣打鼓,曹跃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唱大戏。不过这个时代就流行这个调调,仿佛不这么弄好像显示不出自己的地位来。
  一众人一面走进灞桥答应一面谈笑,路上早有亲卫营的哨兵开路,众人倒是赫赫威风。百姓们见着了立即跪倒在地上,口里不敢说话,眼看过去,黑压压的一地人,脑袋上带着大辫子,背弯的像奴隶一样。
  这年代的中国人,就是奴隶,是自己心中的奴隶。
  很多人把中国的没落单单归咎于满清政府,实际上这种简单的不反思的推卸和日本人没什么区别,从不反思自己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中国人心中的枷锁从明朝就埋下伏笔,一直到了百年之后,人们总是逃不出思想上的囚笼。而这个牢笼的缔造者,就是虚伪的朱程理学。
  改造中华,任重道远啊,如果不是朱程理学的虚伪导致后世国人更加虚伪的继承,并且把这种虚伪发扬光大,把不切实际高高在上的道德标准当做行为准则,也不会导致后来打翻一切反对一切的新文化运动。
  曹跃摸了摸自己脑袋后的大辫子,内心非常郁闷,难道还要带着这个辫子十六年不成,非要等到辛亥革命的时候才能剪下去吗?不行,这肯定不行,这条辫子有什么用?又脏又难受,容易滋生虱子还能藏虫子,打仗的时候被人抓到一刀切了脑袋。
  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剪辫子,一定要想办法剪了这个让人耻笑也极其不卫生的辫子。
  也许那一天,就是苍天变色的日子。


第88章 军阵表演(二)

  走在队伍最后的曹跃注意到了高英也在其中,他冲高英笑了笑,高英苦笑以待。
  现在的高英算是倒了大霉了,虽然从守备升到了参将,从职务上是升了一级,可是从实权上却再也不能带兵了,尤其是潼关这种重要地方,每年的孝敬少了至少五分之四。
  要是能选择,他才不会做什么鬼参将咧,在潼关做山大王比在西安当金王八强得多。也不知道隋平安得了什么好处,先是从陕北调到潼关当了代字营千总,然后这个月又代替自己当上了潼关守备,他高英如今是落架的凤凰不入鸡了。
  高英也是前天来到西安城就职的,他倒是知道曹跃在西安城混得很好,已经成为了练军勇营的统领。只得感慨人才就是人才,走到哪里都会出人头地,幸亏当初自己没有害他,否则就像现在的康三石一般了。这曹跃算是抱住了一条粗腿,不,何止是粗腿,简直就是金腿啊,这条大腿报的太值得了。
  他没有立即找曹跃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官衔比曹跃高三级,要说拜见也得是曹跃拜见,哪有长官拜见下官的道理,可是曹跃压根都不知道老长官来,这才是两人第一次见到。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
  过了灞桥,很快抵达即陕西练军勇营的营寨了。
  但见此时营寨垣墙之上绑着数面大清龙旗,在飒飒秋风之中,一个个穿着单号衣头扎白巾手持刀枪盾的兵士们昂着头颅,脑袋后面的两条白布带随风飘动。
  秋风已冷,然士兵的脸上岿然不为寒风所动,消瘦的脸上目光沉着,西北汉子特有的倔强和不屈应任而生。
  四周里,数百军士寂静无声,那校场四周的卫士们目不斜视,一动也不动地监视着四周,仿佛是一桩桩木头人一般。然而靠的近了,才看到那卫士只有眼皮在动,精光随时随刻打量着四野是否安全。
  校场上,六百多军事队伍整齐排列,无论前后左右侧,哪个方位看来,这些人都是一条线站立。他们手持落后的刀枪盾,仿佛几百年前的士兵一般落后,全军没有一支抬枪、鸟枪、洋枪(亲兵队的快枪藏了起来),有的只是落后与这个时代数百年的兵刃。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小觑了他们,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一股萧萧杀气,不自觉地泄露出来。
  远处,一面硕大的旗帜铺开来,上面一个大大的“陶”字标着着这支部队叫做陶家军。
  陶模远远一望,顿时心下狂喜起来,这面旗子便向所有人表明了这支部队的态度,无论如何这支部队都是自己的部队。自己在甘陕两省经营了半年多,却未料到这个救了自己的曹跃才是最支持自己的人呢。一想到这里,陶模便心生愧疚,周遭的一些小人时常在自己耳边说曹跃坏话,久而久之,使得陶模也怀疑曹跃是不是那种投机取巧的无能之辈。
  但是看到这面旗子,陶模心中就大定了,以后谁再说曹跃坏话,谁就是那无耻小人。
  陶家军,这是陶家军啊。
  高英见状,不由得深深地望向了曹跃,心中震撼起来,别说今天表现如何,单单凭着这面大旗,这曹跃的未来不可估量。只要陶模在甘陕总督任上一天,这曹跃就会富贵一天。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啊,看人家不声不响,挂一面旗子,便赢得了总督大人的心思,高,当真是高啊。
  “咚!咚!咚!咚!”
  四声鼓响之后,忽然全军高喊一声:“杀!”
  顿时,强烈的杀气迎面扑来,几个大人吓得差点坐在地上,曹跃忙道:“诸位大人,请高台就坐,高台就坐。请诸位大人观看我练军勇营平日训练如何,还请诸位指点指点。”
  陶模笑道:“好,正要看看你练兵水平怎样。”
  曹跃心说我跨世界还练不好兵,就白白地穿越一百二十年了,然后从狗娃手中接过一红一黑两面旗子,站在高台另一侧,红旗一挥。
  此时,五百多军士再一次鼓噪起来,枪兵以枪棍杵地,刀盾兵刀盾相击,发出砰砰砰的声音,随后没发一声,军士们声嘶力竭地高喊:“杀!”
  “杀!”
  “杀!”
  “杀!”
  那一阵阵杀气便是在校场之外也能感受得到,四周的战马忍不住跳起脚来叫喊着,校场外几匹马被校场内的杀气吓得疯了,有人高喊:“不好啦,不好啦,马被吓疯了!”
  观景台上的诸位大人面面相觑,这五百多人居然透露出如此杀气,当真是了不得,了不得。曹跃不愧是潼关第一将,早就听说他当初独自杀死马太岁手下三十响马,在陕北又率领一哨人马应是杀死三百多乱兵。如今着曹跃曹二郎成了把总,岂不是要一战杀死上千敌人?
  西安城郊东,便是童字营大营,那童字营有两千多绿营官兵,千总童林生此时暗暗盘算了自己绿营和这支部队的差距,不由得脸色一红。凭借着这股子杀气,还有曹跃曹二郎的武功,若是冲进了自己绿营大军镇中,恐怕自己的两千军士早就被人给击溃了。
  他不由得叹气说自己手下怎么没有曹跃这种人才,便如同当初康三石一样,总是希望自己手下又出色将领,然而将领太出色了,反倒是显得长官无用了。
  曹跃正此时,红旗挥下,黑旗一举。那校场之中两支部队顿时散成两个方阵,徐徐向左右,即便是倒退也整齐划一,横竖一条线好不改变。
  当两支部队相聚一百米之后,曹跃黑旗再次摇晃了一下,两支部队立即放下兵刃,一旁辎重营的人冲了上来,将临时兵器交给了他们。
  枪是木棍,枪尖沾上白石灰,刀是木刀,刀身上擦满白石灰,盾牌倒仍是盾牌。两个方阵一个枪阵,一个是刀阵,在两军之后,三个连长郝豹子、冯黑子、李亮分别开始指挥起来。郝豹子的一连和一半三连士兵组成了森森枪阵,冯黑子的二连与李亮的剩余三连组成了刀盾阵型,力抗对手。
  曹跃手中的红旗与黑旗同时向下一挥,两方高喊:“杀!”便冲了过去。


第89章 军阵表演(三)

  军营里的军士熟悉彼此战术,两军相互冲锋的时候,由刀盾兵组成的刀盾兵战阵立即将圆盾结成盾阵,层层叠叠护着自己,脚步开始放缓。这盾阵略有些像是的斯巴达圆阵,只是圆铁盾换成了上宽下窄的大清制式防盾。
  当战盾围在一起之后,盾兵高喊一声:“结阵!”随后二十个军士组成一个小阵,三个小阵组成一个中阵,五个中阵组成一个大阵,这个十二个圆阵彼此呼应,每当有枪兵强攻,两侧圆阵便会冲向枪兵一侧,将枪兵冲散,靠近之后进行肉搏,很快,十几个枪兵便被充当裁判的辎重队的士兵判定身亡。
  枪兵队开始出现伤亡,被迫调整战术,而盾兵队趁机扩大,缓慢前进,力图包围碾压枪兵队。
  盾阵每进一步,大喝一声道:“杀”!
  “杀!”
  “杀!”
  观景台上众人看得更加清楚,这圆阵环环相接,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娴熟,一边攻两边防,宛如一个铁王八一样让狐狸无处下口,而这铁王八偶尔咬上一口,狐狸却被咬掉血肉。
  陶模捋着胡子满意地点点头,对一旁西安将军国俊说道:“国俊贝子,你看出来这是什么阵了吗?”
  国俊打了一个哈欠,心说糟了,大烟瘾犯了,都怪你这总督,大清早的看什么军阵,我能看得懂吗?作为世袭黄带子,国俊属于被皇帝圈养的八旗子弟,只不过国俊祖上没那么愚蠢,早早地要求儿孙们必须领兵驻外,不得在京城之中如其他子弟一般吃喝玩乐。国俊的父亲上下打点,买了个陕西总兵的官衔,总领陕西的八旗兵、绿营、城防巡护和水车队,这陕西一亩三分地里,陶模是老大,国俊就是老二。
  不过国俊到底还是个靠祖上庇荫当上的将军,打仗基本上是率军出征之后一千个人打十几个响马,然后让响马跑了,再回报慈禧太后说大胜。慈禧太后说到底只是个政治手腕高明,但对战争一窍不通的老太太,否则也不会有向八国宣战的举动了,因此还真以为国俊是个旗人之中难得的将才,一路升迁,国俊才成了西安将军。
  他这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