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43章

庚子猎国-第54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战争打到现在,伤亡规模和战争投入程度已经远超过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了,日本已经孤注一掷了,而中国也已经承受了太大的财力物力。幸亏第二军撤回到新疆,第一军夺取了伊尔库斯克军火库得到大量补给,这才使得中国在这场战争之中并没有崩溃。
  而在报纸上,当然所有的舆论都是报喜不报忧。
  《华北日报》以《奉天会战我大清帝国大获全胜》来做头版头条,描述了中*队第三兵团是如何以十万步兵,在七日内(包括战前准备两天)消灭拒敌三十万并消灭对方五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战报统计上,对歼敌数目和俘虏数目略有夸张),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
  《淞沪时评》里,一项挑剔的南方文人,也忍不住对前方将士和指挥官们赞不绝口,这其中包括了先前反对曹跃的一些“清流”文人,当然,他们还是对曹跃功过两说,一方面承认大清在曹跃的领导下冉冉升起,一方面却认为曹跃大不敬的行为违反纲常,属于不忠之臣。
  除了之外,全国各地报纸竞相报道中*队胜利的消息,这半年来什么阿克斗卡大捷,伊尔库斯克大捷,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大捷,哈尔滨大捷等等,全都是大捷。
  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让国人的自信心渐渐地恢复,胜利的消息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充满着得意。是的,胜利意味着什么?胜利意味着强大,意味着国家的崛起。


第730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一)

  在一部分文人和文官看来,大清帝国尽管捷报连连,可是一些胜利代价太严重了也太没有必要了。以在中亚的阿克斗卡大捷为例,这次由第二军团北路军负责的战役尽管给俄军予以重创,但是也一样属于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役。而且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第二军团又不得不放弃阿克斗卡,全军十几万人撤出外西北回到新疆——那先前的战役完全就是让战士们送命国家送钱去了。
  多少战士埋骨他乡,多少亲人痛哭流泪,多少文人捶胸顿足,因为大清帝国没有的任何好处——开疆扩土或者取得金钱上的赔偿。在一些人看来,或者在某一些专家来看,这次军事行动毫无意义。
  甚至曹跃可以想象得到,在后世的一些军事专家与伪军事专家来看,阿克斗卡胜利属于多此一举。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阿克斗卡大捷等战役胜利的消息让百姓们自发地游行庆祝,国人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一扫先前的抑郁与沉闷,给腐朽的大地带来了阵阵自豪的春风。
  另外中国的股市在这一股子胜利影响下,节节攀升,国人以购买中国股市股票的方式来支持国家,在孙汝祺的控制之下,故事并没有出现疯涨,但也没有出现暴跌。孙汝祺还抓住了许多趁机炒作中国股市的外国人,在这种战争情况下,他将这些投机商投入监牢,外国政府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胜利带给百姓们最大的改变就是老百姓的腰杆子硬了,国家军队打了胜仗,老百姓腰杆子也挺起来了,和被人说话谈论战争时候的声调都高了。尤其是在租界里,中国人一个个都挺直了身板,不再卑躬屈膝。从前看到外国人自觉得低人一头,现在看到外国人心里觉得不比别人差多少,我们中国人的军队也能打胜仗。
  而与此同时带来的转变,不但中国人有,外国人也同样有,洋人们见到中国人也不再那么傲慢了,每每说起中**队,总要先伸出大母手指。对待中国员工和雇员,洋人们的脸上也带着礼貌的笑容了。
  国民士气和国家信心的上升并不能简单的用金钱和土地来衡量,恰如后世朝鲜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却迫使欧美国家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任人欺凌,转而承认中国的作用一样。(后世许多脑残者看不见朝鲜战争的作用,一味鼓吹战争无用论,视为可笑至极)
  浙江省嘉定县姚家村内,姚老爷非常仔细地观看者一份报纸,作为村子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姚老爷在官府驿站定了三份报纸,分别是《淞沪时评》《长江新闻》和《杭州日报》,这三份报纸都是两日刊,所以姚老爷每天都至少能够接到一份报纸,而姚老爷的报纸,俨然成为了全村获取外界消息的重要渠道。
  今天姚老爷又拿起了报纸,读罢之后哈哈大笑,仆人见老爷又笑了起来,心想一定又是好事儿,此时姚老爷的两儿子走了过来,次子姚顺和三子姚成,姚顺今年刚刚二十一岁,次子十八岁,两人长得都很年轻,尤其是姚成自幼跟随嘉定县季师傅习武,更加显得身材高大魁梧。
  “父亲,何事如此欣喜?”二人问道。
  姚老爷招呼道:“来来来,看看这篇文章,我血军在满洲大获全胜,俄国人狼狈逃窜,距离围歼俄国为期不远了。”
  两人凑上去,但看到新闻之中还画了一幅地图,一旁写着各种简洁,不由得笑了起来,姚顺说道:“难怪,我前些日子去上海县,那些印度阿三居然冲我笑,我还以为他们要对我图谋不轨呢。”
  姚成立即说:“二哥,你却是不知道,我的几个师兄弟在杭州城与一伙儿美国人发生误会,官府居然只是警告了一下师兄弟们,那些美国人居然也不敢追究,当真是……想象不到啊。我记得五年前,我的一个师兄在杭州城,只因为多看了一眼一个洋婆子,就被一个洋人吊起来活生生给打残废了,唉……当真是沧海桑田呢。”
  姚老爷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道:“谁能料到如此,今年下来,我是越发意识到一件事了。”
  “父亲有何想法?”姚顺问。
  姚老爷道:“自曹中堂代国事后,我们大清国运渐渐上升啊。且不说其他,单单是丝绸生意,我们姚家村世代以养蚕种桑为主,但每年前来收蚕茧的人价格都会压得非常低,这其中多是洋人的买办搞的鬼。不过三年前官府主持桑蚕,严厉打击可以伤农抑价的行为,使得各家各户收入提高五成。”
  姚成道:“说起来,好像是村子里不少人家竟然有钱养鸡鸭鹅猪了。”
  姚老爷点点头,道:“你们找我何事?”
  “父亲,是这样的。”姚顺说道,“三弟不好意思说,如今我和大哥都已经成婚,而三弟尚未娶亲,前些年父亲一直在给三弟张罗,可三弟非要练什么童子功不近女色,为此还引得父亲不快。不过几天前我兄弟二人在路过马家村的时候,三弟看到了马家村一个女孩,经过一番打听知道是马老爷的掌上明珠大小姐,今年芳龄十五岁。我见三弟中意与她,于是希望父亲出面,帮三弟上门提亲。”
  姚老爷哈哈一笑,看着扭捏低头的姚成,笑道:“你啊你,你这臭小子终于想通了?我还以为你要做一辈子和尚呢。”
  姚成的脸红的不成样子,姚老爷随后找来县上有名的媒婆去马家村马老爷府上询问打探,但是让姚家郁闷的是,马家的回复是马大小姐已经定过亲了,定亲的对象不是本县的人,而是平湖县广陈镇王家的一个小子,人家是从小定的娃娃亲。姚老爷也只能作罢,帮着给姚成张罗其他亲事,但是姚成脑袋却只有一根筋,认准了马小姐谁也不想,整日茶不思饭不想。有一天他决定去看看那王家小子王圣泽长什么样,顺道的替马小姐把把关。
  随后姚成带着两个表弟和两个同村的帮闲跑到广陈镇打听王家小子,却听说那王家的小子王圣泽此时不在平湖县做少爷,早在两年前他就跑到血军报名当兵了,如今在中亚和俄国人打仗呢。
第730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一)


第731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二)

  “当兵?”姚成满心疑惑,继续打听之后才得知,原来这姓王的小子居然是偷着报名参军,而且他们跑到县军武处看了看这小子的照片,这叫王圣泽的家伙身高一米八十多,浓眉大眼长相英俊,别说马大小姐喜欢,这县里喜欢他的女孩子都不少。
  “他两年前去当兵了。”得了钱透露消息的军务处一个小官透露消息说,“我们浙江这一批新兵,全都分去了新疆。后面的消息就不知道了,你们要是打探,就打探第二军团的消息吧。”
  姚成怏怏而回,正好看到父亲姚老爷在看报纸,于是向其询问是否有第二军团消息,姚老爷带他到书房拿出报纸说道:“第二军团的消息不多,不过在阿克斗卡战斗之中异常惨烈,俄军死伤被俘总计六万多人,我军同样伤亡两万余人,怎么?如何关心第二军团的消息?”姚成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父亲,姚老爷立即说:“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要为这等小事而垂头丧气了。”
  姚成越想越不舒服,次日来到师傅处,和众师兄们一起练武,很快季师傅就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徒弟不对劲了,茶不思饭不想,必定是少年怀春。季师傅将姚成叫来,问他怎么回事,姚成起初不想说,但是被师傅逼问久了,才说自己喜欢了一个姑娘,但是那姑娘却订过亲,只是定亲的对象生死不知。
  季师傅哈哈大笑道:“姚成啊姚成,你真是个笨蛋,既然那姑娘已经定亲,你就另寻他人就是了。”
  姚成低头不语,季师傅苦笑道:“你不会是真的只中意那一个人了吧?”姚成才点了点头,季师傅无奈道:“你这小子,唉……”
  姚成依旧时时打听马家大小姐的消息,虽然明知此举徒劳,但是几天之后真让他打听到了一个消息,原来是第二军团从外西北撤军回到新疆,并且将阵亡将士的阵亡通知书分发下来,其中平湖参军的浙江籍士兵有十九人阵亡,伤残退役七人。顿时,平湖地区哭声一片,有人传言王家小子王圣泽也阵亡了,只是尸体找不到,要在半年之后才将失踪名单中的人算做阵亡者,所以要等半年之后才会寄出下一批阵亡将是名单,其中就包括王圣泽。
  这个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姚成却从中看到了希望,如果王圣泽阵亡,那么马大小姐的婚事……岂不是告吹了?马老爷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啊,他连忙告诉了自己的二哥。
  姚顺敲了敲三弟的脑袋,说:“你这个痴情种子,还想着马小姐作甚。”姚成求了起来,姚顺央不过弟弟的哀求,只好再一次托人打听,问一下马老爷的意思。
  马家村的马老爷也不是老顽固,王家小子可能阵亡的消息吓得他心惊肉跳,他害怕自己这准姑爷没了,女儿成了望门寡,于是思前想后,决定悔婚。马老爷悔婚的理由也拿得出手,两户人家原定双方儿女年满十六岁便成亲,如今马大小姐早就年满十六岁了,而王家小子却不在,当初王家小子当兵的时候,连问询一下马家都没有问询,明显是看不起马家。
  于是马老爷派人去悔婚,那王家却不同意了,官司打到了府衙里。
  如今全国上下正在实行改革,由吏部尚书吴之英和刑部尚书张百熙主持的政府改革,衙门将进行逐渐的政审分离,有些地方已经设立了法院和政府两个部门。法院专门负责审查案件,政府专门负责总领全县工作,县太爷不必再去断案,毕竟读书人用来做官上可,而用于审查案子却有不妥之处。但是这个政审分离仅仅在西北逐渐铺开,甚至于北京尚未进行,就更别说浙江了,因此这件案子断案的还是县太爷。
  县太爷也没有办法断这种糊涂案件,所幸叫来了马小姐,马大小姐闺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