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猎国-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蚴嵌砭髁Σ慷颖蝗站显诹裳簦蠓降牟慷尤际歉崭粘闪⒉坏桨肽甑男戮砉宋舜蛴獬≌秸谠抖负跏抢扯〉姆绞酱樟私氖蛉耍钦馑氖蛉酥姓嬲姓蕉妨Φ牟慷尤诹裳簦坏谌阍蛟蚴嵌砭钠套犹锰螅钡厥屏衫砉擞枚蛑髁Σ慷臃旁诹裳簦蛟け覆慷臃旁诜钐欤ご骸⒐酢⒘⒛档そ⒑2吾恕⒚斫值鹊鼐蛹悠鹄床挪还蛉耍ρ现胤稚ⅲ贾鹿饲安还撕螅垂壑*队除了正面出击的十五万军队,身后还随时跟随者十万补充部队外,东北各地支持朝廷对俄国开战的百姓不计其数,再加上防御一方总是被动与进攻一方,因此导致俄军甚至无法相互支援。
第三军团三个集群同时开战,但效果各不相同,其中进攻哈尔滨的a集群(39军)战果最为辉煌,而b集群(38军)在长春的战果稍逊一筹,反倒是兵力最集中的c集群(35军、36军、37军)被俄军利涅维奇的十万奉天城防部队拖得颇为狼狈。
10月17日,哈尔滨外围俄军防御阵地被攻克,中俄双方在哈尔滨火车站以及俄国人生活的道里区与道外区陷入了与39军混战之中。
10月18日,长春被38军攻破城门,双方发生激烈交火。
10月18日下午,利涅维奇派遣一个哥萨克骑兵团追击不断骚扰的中*队,但随即这个哥萨克骑兵图遇到了冉东派出去的蒙古八旗骑兵,双方展开了一场最原始的骑兵大战,哥萨克骑兵团全军覆灭。
10月19日,哈尔滨火车站被39军攻克,俄军哈尔滨守军向北(即松花江大桥方向)撤退。39军军长李亮下令391旅接防哈尔滨,392旅与393旅继续追击俄军,而已经度过松花江并绕到松花江以北的394旅与骑兵团则对呼兰县俄军呼兰火车站发起了猛攻,两日内呼兰县被攻克,彻底切断了俄军的退路。
同日,38军经过艰苦战斗,突破了俄军防御,在长春与俄军发生最激烈巷战,一日之内,俄军阵亡八千人,中*队阵亡五千人。由于38军军长姜勇准备充分,再加上长春城内中国百姓的配合与协助,血军38军层层推进,俄军无奈步步后撤。38军占领了一半的长春城,逼迫俄军不得不选择继续战斗还是向南方撤退,与奉天俄军汇合。
第三军团a集群与b集群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果,这让曹跃开怀不已,而此时宋育仁也从日本东京发回来电报,宋育仁受到日本方便的热情款待,而此次谈判加强了中日双方的联系,同时日本希望能够向中国购买一些粮食、弹药、后勤保障物品以及其他商品等,日本人采购的总金额高达4000万日元,折合白银3200万两,折合红钞32亿元,堪称中日历史上最大规模订单。
曹跃没想到宋育仁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一个订单,这简直就是给中国雪中送炭嘛,有钱赚干嘛不赚呢,而且日本方面说这是双方第一次合作,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合作。
日本的补给部队由于俄军在海上的骚扰以及冬季的到来,变得非常困难。尽管海洋运输已经摆脱了传统远洋运输的束缚,机械运力取代了帆船运力,不再依靠天气,然而海上风浪和暴雨还是给运输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阻碍。日本人为了进行补给每一艘船都满载运往辽东,然而日本运输船8000吨的“日出丸”号在途径朝鲜海峡的时候,因为风浪的原因触礁沉没,所幸船员及时获救没有死亡,但船上运载的大米等口粮全都泡了海水无法食用了。而日出丸号并不是个例,尤其是太平洋舰队海参崴分舰队对俄军后勤船只的骚扰和攻击,日本人根本避无可避。
但如果日军能够从中国方面得到补给,不但将使得日军后勤保障更加完善,也能够缩减运输费用。历史上日俄战争之中,日军的百分之九十后勤补给都是就地得到的,有的是日本抢掠中国百姓,有的是清政府暗中卖给日本人,也因此清政府发了一大笔横财。
现如今这笔钱再一次落到清政府手中了,而比起历史上来说,现在这个清政府做得更绝对,几乎是将辽东所有百姓都调走了,使得日俄双方无法就地获得补给,只能等待着后方运送或者和中国方面合作,而且只能和中国方面合作。
尽管日本方面妄图借助自己的运输能力给日军提供后勤保障,可现在日军前线甚至连武器弹药的补给都非常困难了,就更别说粮食了。尤其是现在10月份开始,辽东地区进入深秋,士兵们越来越冷,从日本本土运来的一车一车的棉衣根本无法及时发动到士兵们的手中,很多人因为抵抗不住越来越冷的天气而选择藏在帐篷里不出去作战。
第723章 苏家屯伏击战(一)
曹跃责令宋育仁代替清政府签署中日贸易协定,给日本提供粮食和衣物补给,价格自然要比以往贵,可是为了表示“中日友好”,曹跃决定平价卖出去,不赚这部分黑心钱。这倒不是处于热爱日本,而是因为放长线钓大鱼,麻痹日本政府罢了。
因为根据黄雀计划,中国最后要对付的是日本人!
但如果最终对付日本人,这次贸易协定双方交易的日元就成了累赘,交战国的外汇在战争发生之后将变得一无是处。所以曹跃给宋育仁批示,这笔货款要用美元或者英镑或者白银支付,且由英美银行担保支付,双方合作需要第三方进行抵押担保,否则需要白银一次性支付。
日本方面对中国突然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大感意外,同时也非常愤怒,他们觉得中国不能信任他们,宋育仁又和谈判代表团使出百般手段,终于化解了矛盾,随后双方找到英国的银行作为担保,但是英国方面却忽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不肯作担保。而此时美国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提供担保,但是前提是美国要介入中日俄三国战争。
宋育仁立即将美国介入中日俄战争向曹跃进行汇报,曹跃随后与幕僚一起召开会议,认为这是美国政府释放出来的信号,美国人不愿意看到英国人做大,想要帮助俄国人。
曹跃等人判断的没有错,美国人并不是正义使者,他们是处于自己的目的才来帮助俄国人的,由于日本人的实力越来越强,已经足以威胁到美国人在亚洲的利益,所以美国人决定进行干涉,并且决定保住俄国人,让俄国人牵制日本人,避免日本人膨胀到威胁美国利益的地步。
曹跃也判断,随着英国谈判大使霍尔奇的到来,美国大使不久之后也一定会到来。
10月20日,曹跃仓促地睡了一觉之后,被紧急电报给弄醒了,俄军兵分两路,南满集群负责阻挡日本军队北上,东满集群则向奉天开始撤退,准备包围奉天城下的血军第三军团c集团军。
一旦俄军包围成功,c集团军将危险至极,而c集团军如果被歼灭,则第三军团就完了。
总参谋长萨镇冰和陆军参谋长段祺瑞立即建议c集群返回辽河以西,严阵以待,准备进行防御。
但曹跃却不这么想,他想听一下前方的意见,随后致电冉东与陈信。
随后,第三军团参谋长陈信则提出截然相反的想法,他认为此时c集群应该南下,和向北逃向奉天城的俄军远东集团军东满集群进行决战。陈信认为这是最好的痛击俄军的机会,日本人给俄国人的压力很大,而且由于中**队的破坏,导致了辽阳到奉天之间的铁路全部被拆毁,俄军只能步行前进。
陈信判断,俄军这次后撤是决定与俄军奉天守备部队汇合,解救奉天城内10万俄军新兵,所以俄军必定非常着急,再加上入秋之后东北道路泥泞,俄军的炮兵根本来不及随步兵一起向北撤退。也就是说俄军将有10万的步兵向奉天发起步兵师进攻,这给了中**队**俄军的最好的时机,而且陈信自认为有一千种办法让俄军伤筋动骨。
但陈信的建议遭到了萨镇冰的反对,萨镇冰认为不应该让俄军伤筋动骨,他希望俄军依旧保留着火种,能够和日本相抗衡。根据黄雀计划,日俄全都应该伤筋动骨才是,现在中**队和俄国人拼的你死我活,给了日本人**之机实为不智。
陈信坚持说如果不打疼了俄军,会使得俄军大军趁机继续向北,并且将会攻击长春与哈尔滨的38军和39军,威胁他们的安全。所以趁着俄军还没有缓过神来,我们应该先将俄军打疼了,让他们只能留在奉天城,无法移动,逼迫俄国人不得不私下找到中国人进行和谈。
曹跃充分考虑了双方的意见,随后和萨镇冰、段祺瑞、蔡廷干等人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同意陈信的决定,支持他伏击俄军远东军团东满集群。
俄军东满集群有克列尔中将率领东满支队、格尔舍利曼中将率领的前卫部队、马德里托夫联队、奥尔洛夫支队、萨姆松诺夫骑兵支队、俄国西伯利亚第10军和俄国西伯利亚第17军组成,原本总兵力达到15万人,是远东军团的主力部队,其统帅是比利杰尔格林中将。不过经过和日军的战斗,俄军现在只有12万人,其中有4万余人属于伤兵,能够战斗的部队只有8万余人。
而第三军团在得到曹跃的支持之后,司令官冉东随即下令37集团军371旅和其他部队以及八旗军队、绿营、河岸部队以及预备役部队总计5万余人继续对奉天城发起佯攻,阻击奉天城内俄军,避免两军对中**队的前后夹击。
而36集团军、35集团军、372旅、373旅则开始悄悄南下,在奉天城南的苏家屯附近进行伏击。
陈信决定在苏家屯伏击的缘由是,最适合伏击的地方是浑河大桥,反倒在距离浑河大桥20公里的苏家屯是最不适合伏击的地方,苏家屯只有一个苏家屯火车站站点,其余都是一望无边的高粱田地和坟地森林,由于这里是一个铁帽子王的田地,所以还是保留着一大片林子,恰好这片林子给冉东等人提供了掩护。
“就是这了。”曹跃看着地图,想明白了了陈信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冒险了,他考虑再三,既然已经支持了冉东与陈信的伏击计划美,就要绝对相信他们。
“打他****的。”曹跃立即给冉东和陈信回电,并签署歼敌动员令:
令敌俄军远东军团主力部队回撤奉天,兵力约20万人,东满集群约11万余人,乃我军之心腹大患,特令第三军团35集团军36集团军为国为家,痛击俄国远东军团东满集群,灭敌嚣张气焰,与日军一起痛击俄军主力部队。
第723章 苏家屯伏击战(一)
第724章 苏家屯伏击战(二)
而对于痛击俄军使其伤筋动骨的程度和全军撤退的机会,曹跃着令冉东与陈信自行商讨决定,择机而动。曹跃虽然是军武出身,但他更加明白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总指挥官只要战略上不犯错误,就不要干涉执行将军们在战术上的布置。
而曹跃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欢被人干涉领兵作战的将军,他知道如果严苛死板地执行军令,带给大家的并不是胜利,反而可能是惨败。宋朝军队为什么总是打败仗,盖因为宋朝军队必须由皇帝指挥作战,在宋代最繁荣的是会后,也是皇帝指挥干涉最多的时候,恰恰导致了靖康之耻。
10月22日,中西伯利亚。
俄军从乌拉尔山紧急调往伊尔库斯克的一个步兵师在坎斯克遭到第二军团的伏击,伤亡惨重,被迫撤回。
同日,东北战区。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