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城都说该嫁了 >

第45章

满城都说该嫁了-第45章

小说: 满城都说该嫁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萧淮长大的地方。
  楼湛抿了抿唇,再次想到萧淮的父母,身子僵硬起来。
  萧淮翻身下马,侧容在微光里皎美如玉,从容地伸出手将楼湛扶下马,笑道:“不必这么紧张,我的父母都是好脾气的人,很好相与。”
  虽然萧淮一路上都是这么说的,楼湛却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
  她不善与人打交道,名声也早就在流言蜚语中扫地。像是靖王这样的人家,该是早已听说,并且对她生了不好的印象的,接受不了她的。
  无论如何,也要尽量变现得好一些,不让萧淮难做。
  他们在门外低低私语了几声,大门突然被拉开一条缝,门房的脑袋探出来:“谁啊谁啊?在别人家大门前窃窃私语的,很不礼貌啊……啊!”
  目光转落到萧淮身上,顿时愣住,连忙一把拉开大门,大声叫:“世子殿下……您,您回来了!”
  没等萧淮回句话,他腾地就折回府里,也不管两人了,一路大喊着跑进去:“世子爷回来了!快去禀告王爷和娘娘,世子回来了!”
  楼湛:“……”
  萧淮:“……”滞了滞,萧淮干咳一声,脸色也有些不太自然了,“那是管家李伯的儿子,平时就有些冒冒失失的,不过人不坏。”
  眨眨眼睛,他悄声道:“小时候偷溜出去玩儿,也是他帮我拖住李伯的,为此挨了李伯不少训戒。”
  楼湛忍不住弯了弯嘴角,憋着笑意点点头。
  既然没人来接,萧淮干脆就拉起楼湛的手,从容走进王府,一边走,一边低低地给楼湛介绍他幼时在何处干过什么。
  此时正是用饭的时间,下人们都在厨房里,抄手游廊上空无一人,四周静悄悄的,气氛正好。
  路过一棵高大的树时,萧淮突然顿住步子,伸手一指那棵树。已经枯黄的枝叶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鸟窝。
  “小时候,我曾经因为那东西,挨了一场训呢。”
  楼湛也看了过去。
  萧淮说起他五岁时爬上这棵树,学着外头的那些野孩子们掏鸟蛋。没想到鸟窝里早已没有鸟蛋了,他心有不甘,便从厨房偷了个鸡蛋放进去,某一天心血来潮,想爬上树去掏鸡蛋。
  靖王听下人说小世子在爬树,匆匆寻来,走到树下时,萧淮不小心将鸟窝碰落下去,鸡蛋啪地落下去,砸了靖王一头一脸。
  随后掉下来的就是萧淮,幸好靖王眼疾手快,一把捞住了他。
  萧淮低声笑道:“那次父王的脸色可黑,我差点就被吓哭了。”
  后果也很严重,被罚跪在祠堂里抄了二十遍《弟子规》。
  楼湛哭笑不得:“你竟也有那般顽劣的时候。”
  萧淮微微笑道:“难道阿湛幼时也是这样?”
  他没说怎样,楼湛却是知道的。
  摇摇头,楼湛犹豫了一下,垂下眼帘,道:“我小时候很爱笑。”
  只是十年人痛失双亲后,她负着重担,再也笑不出来了。
  两人一阵沉默,萧淮望着楼湛的目光愈发怜惜。
  前方突然传来一片杂乱的脚步声和吵囔声,楼湛下意识地要将手抽回,却被萧淮反手握得更紧。果然,转进二门,迎面就是一大群下人,匆匆走在前头的,如果不出所料,就是靖王萧远和靖王妃安氏了。
  楼湛抿了抿唇,严阵以待,不动声色地将两人扫视了一周。
  靖王萧远,如今正是不惑之年,看起来却很年轻,面若冠玉,气度沉稳从容。单单论气质来看,是个极为温和的人。萧淮的相貌大多继承了萧远,父子俩站在一起,足有六七成相似。
  靖王妃安氏也保养得当,看起来不过三十岁许的年纪,容貌清丽,一双眸子明亮温和,熠熠生辉。
  楼湛想,萧淮的眸子就像安氏的,春水一般,温柔宁和。
  听说靖王和靖王妃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成亲后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极是让人艳羡。靖王独爱靖王妃一人,府里也没像一些贵人的府里,莺莺燕燕,吵得让人难以安生。
  她偷偷打量着靖王和靖王妃,后者两人也在微笑打量着她,目光落到她和萧淮交握的手上时,轻轻咳了一声。
  楼湛心中一惊,下意识地一抽手,便将手抽了回来。
  萧淮无奈,抬手一礼,眉目如画,皆含笑意:“父王,母亲,孩儿途径业阳,将你们的儿媳带回来给你们看看。”
  他说得光明磊落,坦然自若,脸色自然,靖王和靖王妃身后的下人齐齐倒抽凉气,不可置信地瞪着楼湛。
  那眼神,仿佛就像楼湛抢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乎意料的,靖王闻言只是轻轻颔首,话音微含责备:“既然是带着我的儿媳回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
  ……接受得也太快了吧?都不问问是谁?
  萧淮轻笑:“可不是想给父亲和母亲一个惊喜?”
  楼湛见他们父子自然而然的对话,脸色不由愕然。随即就见安氏轻移莲步走过来,先是柔柔得看了看她,一把握住她的手,嫣然一笑,亲切道:“你就是楼湛吧?眼神很明净,是个好孩子。淮儿心心念念了你三年,可算是将你带回来了。”
  楼湛:“……”
  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产生了误会。萧淮关注她身上的流言蜚语那三年,还没有喜欢上她吧?
  难道是频频从京中飞来的信,让靖王和靖王妃以为萧淮从以前就喜欢她,并且在无形中接受了她,甚至期盼她的到来?
  楼湛微窘。虽然是个误会,不过倒真解决了许多麻达……
  安氏握着她的手,叹息道:“你这孩子,怎么这般拘谨?受了不少苦罢。啊,手这么冷。”
  说着,脸色怜惜地替她轻轻搓了搓手,呵了一口气。
  暖暖的气息在手上停留了半晌,楼湛愣然看着靖王妃的举动,只觉得那股暖意一下子窜上了心头。
  “淮儿小时候闹腾,冬日跑出去玩雪,玩得两手冰冷,就要我给他呵一下。”安氏眉目温软,笑得柔和。
  萧淮回头无奈道:“母亲,总得给我留点面子吧?”
  “怎么?我和阿湛说几句话也不行?”安氏横他一眼,眸光中却全然是宠溺之色。
  一行人缓步越过中庭,到了前厅里,一直和萧淮低声说着什么的萧远才抬起头,向楼湛微微颔首:“楼姑娘,你和萧淮远道而来,不谈其他,先同我们同席用饭如何?”
  他用词委婉,让楼湛同席用饭,也全是亲近之意。楼湛低声谢过,目光一错,同萧淮对上。
  后者心情不错,眸光明亮,眨了眨眼,露出一个抚慰的笑容。
  楼湛也只是局促了一阵,就镇定下来。安氏牵着她到身边坐下,抬头就可以看到对面的萧淮,楼湛更为安心,恢复了平日的淡定从容。
  饭桌上偶有笑语,都是靖王妃和靖王在调节气氛,一派轻松闲适。靖王妃不断给楼湛夹菜,脸上全是疼惜:“我听说你们一路颠簸,女孩子可不能太瘦了,圆润一些好看。”
  楼湛也只好谢过,将安氏夹来的菜尽数吃下。
  安氏看了看萧淮,亲昵地笑道:“可介意我叫你阿湛?”
  楼湛咽下口中的菜,才回道:“娘娘喜欢即可。”
  用完饭,安氏牵着楼湛到庭中散步消消食,萧淮和萧远则坐在前堂里低声商议着事情。
  将这一路上的经历尽数道出后,萧淮也说出了对南平王的猜测。
  早年间萧远也同南平王交好,闻言思索了一阵,叹了口气,摇头道:“当年还在国子监里一起修学时,常晋曾说过,那金銮殿上重重困缚,叫人不自在。本以为他真的会对那个位置无所欲求,没想到……”
  萧淮沉默着,看父亲伤感过了,将整理起来的证据交给萧远:“父王,这几日将这些拓印两份,一份送往云州江家,一份留在家中严加看守。”
  萧远点头,却没拿起来看,目光落到门外不远处,在庭中缓步而行的两女。
  “淮儿可是很喜欢楼湛?”
  萧淮丝毫没有犹豫,定定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非她不可。”
  “她可知道你身体有恙?”
  “知道。”
  “她在云京的流言沸沸扬扬的,应该是人故意宣扬,想将她逼出云京。”萧远顿了顿,目光沉沉的,“当年若不是多亏了楼承,现下……”
  他叹了口气:“淮儿,你和楼湛要万事小心。”
  萧淮肃然点头。
  “如此……”萧远点了点头,笑了笑,拍拍萧淮的肩膀,目光中又是心疼又是欣慰,“不要辜负了人家好姑娘。”顿了顿,他道,“你祖母和堂兄那儿,我会修书过去,不必担忧。若是他们不许,也别管他们,直接将这姑娘带到业阳来。”
  萧淮无语了一瞬,对自己父亲的风格也甚是了解,点了点头:“我会处理好的。”

☆、第五十四章

  庭院里栽着应季的木槿花,花香淡淡,在月光下显得极是雅致幽美。
  楼湛看了看那花,安氏注意到她的目光,笑道:“那是淮儿以前种的。”
  萧淮亲手种下的吗?
  楼湛走到花丛前,看了会儿,伸手去抚了抚娇嫩的花朵。她不曾参与萧淮的过去,今日萧淮便同她说起幼时趣事,让她放松下来。
  侧头看了看楼湛的脸庞,安氏抿唇,嫣然道:“以前还以为阿湛会长成个怒目圆睁的女金刚。淮儿把你带回来,可吓了我和王爷一跳。”
  楼湛收回手,不太自然地抿了个笑。
  安氏道:“你是个好孩子,从面相上就可以看出来。淮儿是个薄幸的孩子,能娶到你,也算是一桩幸事。”
  听她说得自然,毫无阻阂,楼湛不由疑惑:“娘娘……不介意我的身份吗?”
  “有何可介怀的?”安氏眉目慈和,看着楼湛,“那些流言蜚语,我和王爷不在乎。”顿了顿,她轻声道,“阿湛,你和你娘长得很像。”
  “您认识我娘?”
  “当然了。”安氏眨了眨眼,“我祖辈是在云州,同平漓离得也近。少时我回云州,认识了你娘,同她关系很好,只是后来回到云京,便甚少有书信往来了。”
  楼湛凝神听安氏讲起过往。
  楼湛的母亲江素,其实楼湛对这位母亲知之甚少,幼时便不知母亲的来历,不知道母亲的亲故。母亲一向温柔,却每次在她提起祖父祖母时蹙眉不语,满目哀伤。
  后来知道了江素是同江家断绝关系,但也不知母亲过往如何。
  安氏道:“那是先帝元和元年,正是隆冬,大雪漫天。我偶然出门赏雪,便碰到了你娘和你爹。”
  楼承祖籍云州平漓,祖上不过是几代清廉小官,后来家道中落,连续两代再未出过个秀才。江家是平漓的大户人家,楼承双亲逝世后,也无亲戚可靠,为了维持温饱,便进了江家,给江家大公子当书童。
  如此,既有月钱,又能跟着先生识文断字。
  楼承聪明俊俏,很受江家大公子喜爱。江素同大哥亲厚,也常常见到楼承,一来二去,两人便坠入爱河。
  但是江家是瞧不起楼承这种寒酸人家的,更不可能将千金嫁给她。也是江大公子求情,当时江家的老爷便同意让楼承入赘江家。
  楼承心高气傲,自然不肯。江素知道他的心性,便干脆连夜收拾了东西,留下一封信,便同楼承私奔了。
  两人千里迢迢来到云京,身上盘缠用尽,正是拮据之时,安氏碰到了他们,惊讶之余,将他们接到了靖王府。
  通过萧远的举荐,楼承得以入国子监修学。他本就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