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51章

暗黑大宋-第651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湔荆蕉记雷乓飧鲈郝洹9亟】佳娲用挥械烂餮矸荩詈笳还那榭鱿拢饧该娲硬帕脸鲅矸荩炙盗艘环驳挠镅浴4蘖钏镎挪∥源膊黄穑档米锪巳舸蟮淖烁笔梗艽司疟闼懒恕Q恢馈

这样说,可能后世人不大理解,但张难陀却是懂的。

就象现在王巨找客栈,难道他亲自去找客栈,都是身边侍卫与门人去办理的。

王巨继续说道:“崔令孙之死,若论责任,与薛公真的没有关系,况且一个商人有何权利与若大的转运副使争房?崔家人并没有告状。不过事情终传了开去,言臣弹劾,朝廷将薛公贬知汝州。人命关天,这也是规矩,这样说,你明白吗?”

“我懂了,这就是少保所说的虚伪的爱民齐人?”

王巨不由一笑道:“也算是虚伪吧,可它多多少少在执行着,等于有一条遮丑的面纱存在,但有了这条面纱,与没有这条面纱是两个性质的。正是有了这条面纱,虽然还有着种种的剥削与不公平存在,然而自古以来大一统王朝中,却是我朝各阶层矛盾最小的。对权利的限制与过份小心也是如此,虽然这种权利制度产生了大量冗政弊病,但正因为有了它,我朝就绝不会出现权臣篡国的行为。”

王巨这番话不仅说给张难陀听的,也是说给李圆通两人听的。

毕竟宋朝的行政制度与以前大理行政制度是完全两样的,如果不懂,就无法很好地胜任门客之职。

“第二个原因则是异论相搅,以前王介甫变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便有人说杀掉文公韩公,就不会有人反对变法了。这是事实……可是能杀吗?”

“我朝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三条祖宗家法,其中一条便是不杀士大夫,二是官家需要异论相搅,所以才让两派大臣都有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了异论相搅,官家也不会杀文公与韩公。说的人(包括王雱)未想通此节,然而王介甫难道想不到?”

在史上宋哲宗时,章惇张商英顺利再度变法有两条原因,一是章惇吸收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许多举措对兼并势力,也就是王巨所说的豪强权贵做出了相当大的妥协,二是宋哲宗没有搞什么异论相搅了……

这本来是一个宋朝崛起的大好机会,而且当时宋朝方方面面各个情况也开始转好,包括西北军事。

然而宋哲宗仅几年就见阎罗王去了……后来的蔡京纯粹是操蛋的。

因此王巨这段时间也在思考,不是悲观的宿命论,而是如何去应对赵顼这个操蛋的异论相搅,真的让人头痛哪。

“所以才发生一件事,熙宁三年京城坊间忽然传言,说官家因为变法,因此皇子生,必不久,官家便派人追查这个谣传的来历,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将一个小外戚流放琼州,以及这个外戚的门人处死。师陀,你认为仅是这两人,敢不敢在京城如此谣传?”

张难陀摇了摇头问:“为什么不查下去?”

“因为继续查下去,似乎司马光与韩公也裹进去,那个时候,撇一撇,高拿轻放,事情也就揭了过去,如果继续苛查,就会给反对变法派大臣致命性打击。”

“异论相搅?那么官家不动怒?”

“太祖时,你知道太宗与赵普赵相公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可太宗最后为什么还用赵普为首相?作为官家,考虑的是天下,这点气器都没有,如何治理天下?”

“我懂了,也就是少保不追究,相关的官员胥吏也休想有好下场,但少保继续追究,不仅有违制度,让人说没有器量,后面的大人物依然休想查出来。”

“中的也。”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出现这事儿,终对自己不利,因此王巨这几天一直在想如何化解。

休要小看了这个舆论,那是王安石几年全权首相都没有解决的,因此才出现一幕,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看到一百姓唤猪:“怮相公。”

王安石被这一唤,加上儿子去世,终于心灰意冷,看看这几年,王安石发出什么声音了?

这时野龙咩胜兴奋地说:“少保,前面到成都城了。”

一行人迅速进了城。

李圆通感慨地说:“少保,我在大理就听闻一益二扬,果然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那是唐朝的说法,如今成都虽繁华,但远不及京城,也不及杭州与鄂州。”

当然,它还是很繁华的城市,虽不及开封与杭鄂,也能与洛阳、苏州相齐了。

“扬州呢?”

“扬州也很繁华,不过因为李重进之乱,稍稍末落。”

其实末落最快的不是扬州,扬州现在依然还算是宋朝最顶尖的城市之一,真正末落最快的乃是长安。

几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进了城。

野龙咩胜找了一家客栈,虽然一路王巨不停的请大夫替琼娘看病,但琼娘还没有康愈。因此王巨打算在成都住上几天,顺便请最好的大夫替琼娘看病,等她病好后才重新上路。

一行人悄悄地住下。

然而第二天便有人找上门来。

客栈老板哆嗦地说:“小的参见王相公,王府尹在外面要求见王相公。”

王巨悄悄地住进客栈,并没有泄露身份,“王府尹”来了,店老板才知道。

王巨没有顾及店老板的反应,而是皱起眉头,轻声道:“王府尹。”

这个王府尹,他很不喜欢的……

第705章杀母(下)

“让他进来吧。”王巨很不悦地说。

王安礼走了进来。

王安石这两个宝贝兄弟,王安国就算了。王安礼与王巨矛盾可不小,王安礼也知道,因此他没有什么寒喧,就直奔主题。

“子安,我听闻了依政的事。”

“王府尹,与你无关吧?”

“与我当然无关。”

也不能有关哪,就是有关也不能说有关,否则王安礼就下海了。

“那你为何提及此事?”

“子安,得饶人处且饶人。”

“王府尹,古怪来哉,我这几年一直在南方,得罪了谁,谁又饶过了我?”

“子安,莫要激动,我在成都听闻官家马上就要举行季秋明堂大礼。”

王安礼所说的季秋明堂大礼实际就是宋朝的祭天大礼,共分为三种大礼,一是正月圜丘祈谷大礼,这个在宋朝很少举行,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冬至圜丘南郊大礼,这是最多的祭天大礼,三就是这个季秋吉辛日明堂大礼。

在前面几代人君里,宋仁宗时祭天大礼举行的次数最多的,除了这三个大礼外,他还带着大臣们举行了什么藉田礼、袷享礼、恭谢天地礼,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隆重的祭天大礼在古代能或多或少向百姓论述皇权的合法性,增加皇权威严,还有每次大礼的封赏,也是一个笼络人心的机会。然而每次大礼都得花费千万贯以上的钱帛,因此王巨在早年上书说节流就刻意说了要减少祭天大礼的次数。

不过到了今年,国家政绩不但不紧张,反而国库充盈,再加上南方的捷报,所以朝廷举行一次祭天大礼也很正常了。

说不定赵顼还会在明堂上向赵匡胤赵匡义述说他的功劳呢,至少在俺手中疆域扩大了许多……

王安礼意思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依政县事件传到朝堂,就会破坏这种喜庆的气氛。

“还有,姚畚是吕晦叔的门生。”

两人有矛盾,话不投机半句多,王安礼说完,也就离开了。

琼娘在屋子里也听到了,她担心地说:“没想到那知县竟然是吕相公的门生……”

“亳州吕家?”张难陀也惊讶地问。

“师陀,你也知道吕家。”

“我在大理听说过,亳州吕家,大宋第一官宦世家。”张难陀也有点担心了,别看王巨马上就要成为东府副相,如果吕家对王巨仇恨,带头对付王巨,再加上王巨以前那些政敌,王巨就会有麻烦了。

“与吕晦叔无关,”王巨笑道。

“为何?”

“因为有一个杀母案。”

“杀母案?”

“这个案子发生的时间很长了,乃是前年太湖县的一个案子。太湖知县陈世儒上报他庶母(后妈)因心口痛突发去世,朝廷便下诏准他丁忧,于是陈家发丧还归京师。谁知陈家刚到京城,陈府就逃出来一个奴婢,到开封府衙检控陈母并非死于急病,而是中毒而亡。开封府尹苏子容(苏颂,北宋另一个科学家,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派下属到陈家推鞫此案,正好陈母未来得及下葬,忤作立即开棺验尸,经忤作检查,陈母确实死于中毒,不仅中毒,其胸口还钉着一根致命的钉子。”

“有古怪。”

“说说看。”

“虽是庶母,可她入殓时,陈知县总得要看一眼吧,那么大的钉子,难道看不到?”

“是啊,但如果那么简单,也不值得我讲述它了。当时闻听属下汇报后,苏子容立即审讯,陈府的奴婢供称乃是诸婢以药毒之,可没有毒死,于是到了夜里拿着钉子钉在其胸骨上,导致陈母死亡。”

“啊,”琼娘吓得捂起嘴,又道:“这些奴婢那来的胆子?”

“奴婢肯定没有这个胆子,苏府尹继续审问,才得知乃是陈妻李世与婆婆一直不合,于是对诸婢说,博士一日持丧,当厚饷汝辈。”王巨说到这里,怕张难陀听不明白,又解释了一句:“这个博士便是指陈世孺的职官。因此诸婢才大着胆子杀死了陈母。然而这个案子在开封府拖了大半年,却一直没有结案。”

“咦?”

“直接原因非是陈妻,她是逃不掉了,可是陈知县有没有参与?”

“就算没有参与,陈知县也知情吧?”

“小娘子说得对,那么大的铁钉子,入棺时陈知县难道看不到?”

“拖有拖的原因,主要是有官员认为陈妻李氏并没有明言害死婆婆,所以法不至死。苏府尹虽未说李氏法不至死,但坚持认为陈知县不知情。”

“这分明是包庇。”

“官家也认为苏府尹是包庇,并且害死的是母亲婆婆,因此将苏府尹召到皇宫大怒地说,此人伦大恶,当穷竟。苏府尹却说道,事在有司,臣固不敢言宽,也不敢谕之便使之重。”

“古怪。”

“其实一点也不古怪,主要是这两人的背景,陈世孺乃是前朝宰相陈执中的独子,那李氏就更不简单了,她的父亲是三司使李中师,母亲吕氏则是吕晦叔的女儿。”

“最后如何?”

“最后拖久了,苏子容也拖不下去了,而且真相也渐渐揭开。事实案发后,李氏便立即找到吕大娘子,吕大娘子于是又立即找到她的父亲吕晦叔,请他去跟苏府尹疏通疏通。据传吕晦刚直不阿,拒绝了她的请托。不过吕晦叔没有出面,他的侄子大理寺评事吕希亚(吕公绰之子)与赞善大夫晏靖(富弼的舅子,晏殊第七子)却过问了案情。”

“这样说,吕相公还能说没有参与?”

“琼娘,你怎么当真了呢?”

“后来呢?”

“直到去年,此案拖得太久,这让官家很不满意,于是将苏府尹贬到濠州,再加上御史弹劾开封府所鞫不尽,官家将案子转到大理寺审问。正好大理丞贾种民乃是新党人,断决陈知县乃是知情弑母,陈知县岳母吕氏从中因缘请托,致使案件久拖不决,也将陈知县、吕希亚与晏靖一起抓捕起来,然后指控吕晦叔曾亲自向苏府尹请托。”

“有可能是啊。”

在宋朝以孝为百善之首,杀死的虽然是陈世孺的后母,但确实是母,非是陈执中的小妾,在古代,这个案子无疑是惊天大案了。不说苏颂包庇,最少让三朝老臣苏颂犹豫不决了,能让他犹豫不决了,凭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