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31章

暗黑大宋-第231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与庆州不同,十万敌军到来,不死即生。

只要蔡挺不那么昏庸,必须与王巨配合。

但这个与生死无关,至少失败了,杨蟠肯定不会死。

杨蟠未必有那种紧迫感。

况且王巨心中如何作想?

不用想,王巨心中肯定不愉快了。然而王巨前面接到授命,后面就离开京城,似乎王巨也没有什么不快,张韩担心才稍稍松懈。

…………

“这就是栈道啊,”野龙咩胜都不敢在上面骑马了。

有的栈道还好一点,有的栈道几乎全部悬空。

这也是古代人们的智慧,从关中到巴蜀道路困难,为了相互交通,于是发明了栈道。

先派工匠民夫在山体上打下一个个洞眼,再塞上横木,于横木上铺上木板,然后人们就能借助这种悬空的栈道相互往来了。

但为了这个栈道的建设与维修,古今往来,不知道死了多少百姓。

所以野龙咩胜看着下面的悬崖,都不敢骑马。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陆平说了一句。

然而也未必,如果王巨有本领,将黄色火药发明出来,国家财政再宽裕一点,那么同样可以生生炸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但那个太遥远了,黄色火药怎么弄出来的,王巨真不懂啊。就是弄出来,眼下国家也没有那个钱。

这才是王巨说水利,从两广先说起的原因。

为什么先说两广,那个筒车与水中坝,国家需要钱吗?只要韩琦印刷下去,再配上一些说明,送到两广与荆湖南路的南方去,甚至福建路的西边,或者梓州路与夔峡路一些山区的县,就可以推广了。

不用拨国家一文钱。

与难易无关,而是看能不能执行。

王巨同样功利主义严重,不能执行的,可以说,那就放在后面说了。

太湖围不用多说了,东南已经有了许多湖围之田。

但圩田却能说一说,后来四大米市,常熟,湖州,芜湖,长沙。

前两者已成了宋朝的粮食基地,第三个城市现在还是一个小破县城呢,若不是万春圩,原先几乎一半人靠打渔采茭谋生。

为什么能成为四大米市,正是江东圩,随着芜湖与江北圩田广建,甚至后来周边出现了三十多万亩的超级大圩田,因此从南宋时,这个城市就越来越重要了。

至于潭州长沙,哪里的情况更复杂。

现在连梅山蛮都没有搞掂,即便说了也不会起作用。

过了半天,野龙咩胜才适应在这种栈道上前进。

“大郎,韩公会不会动怒?”野龙咩胜问道。

“你猜呢?”

“大人物,小的猜不出来。”

“那我告诉你,韩公会动怒,不过韩公还好一点,但有些人会非常非常的动怒。”

“这些人太过份了。”

“那要怎么看了,如果能向他们表示忠心,融入他们,我怎么去做,都无关紧要了。”

“大郎为何不融入他们?”

旁高枝并不丑啊。就象王巨在庆州,无论孙沔,还是蔡挺,都在努力打好着关系。蔡挺还好一点,为了打好关系,王巨都贿赂了孙沔。

“融入?”王巨笑了一笑,他也不介意融入,可关健他融入那一派?韩琦派,司马光派,自己想找抽啊?或者未来王安石派,然后做王安石的爪牙?

没有司马光派,没有文彦博派,也没有韩琦派王安石派,那么那一派,王巨派!

“放心吧,”王巨说道,等自己从四川回来,早就开始改天换地了。

…………

“什么,王巨去了成都府,去看都江堰?”韩琦几乎都要大叫起来。

王巨四人骑马迅速直奔关中,这一行很快,一来一去,得需要不少时间,路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又多少会使速度下降,并且到了都江堰后,还要细细看上五六天。

就是这行快,也要四十余天了。

回来后,必然还要扯皮,那时候真的一天不能再拖了,正是施工的时间,拖一拖,春汛便早来一天,而且再拖下去,春耕开始,接着夏收又来了。所以不大好征调民夫了,即便有了战俘,有了军士,民夫还是主要的劳动力。

除非王巨小闹闹,只要工程稍稍大一点,那将是万春圩工程量的十倍!

因此很快便由关中入蜀。

驿卒当然不敢阻拦了,但有的驿卒便壮着胆子问了一声。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职官不能无缘无故地离开管辖地界。王巨担任了这个职位,活动范围可能会很广,至少泾水上下都可以活动,甚至若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都可以活动到渭水与北洛水,那怕跑到延州去,都不会有人说闲话。

然而不能往四川跑啊,难道修三白渠修到四川去?

驿卒发问,王巨也回答,俺去四川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看看都江堰,去借鉴一些经验。

事实也是如此,他前世看到了一些水利工程,一是没有注意,二是那是现代化工程,与古代工程是两回事。别看都江堰,即便到了宋朝,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看一看,再加上他少许的金手指,几个懂水利大臣的帮助,以及火药,那么这个郑国渠便有把握修好了。

如果没有这个副使,王巨能让几人先去郑白渠察看,他还是要去,不过要对朝廷说明一下。

然而韩琦将他变成了副使,王巨当真高兴吗?

敢情若是修好,首功是韩琦的,次功是杨蟠的,到了自己手中,还不知能有多少功劳呢。然而一出事,自己无疑会成为第一个替死鬼。

俺们当真好欺负啦。

因此不打任何招呼,直接骑马奔向四川。

韩琦气得一仍奏报,说道:“胡闹,胡闹!”

消息迅速被彭思永得知,立即上书弹劾,请求韩琦停止重修郑白渠计划。那有事到临头,才去学习的?

临时抱佛脚,要不得。

但真与临时抱佛脚相同么?若说懂,一个水利涉及到多少知识?试问那一个水利专家样样精通,恐怕李冰也做不到样样精通。

作为指挥官,只要懂得大模样,不使总工程出现重大失误,然后指挥得当,那么一项伟大的工程就修建起来了。王巨前去看都江堰,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一种慎重。

若说学习,试问朝中有几个大臣,执行过类似的大型水利工程,难道因为没有,就不实施吗?

倒是司马光说得中的:“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足啊。”

不知足啊!

第二九八章舅舅们(上)

“父亲,为什么让二弟娶长公主?”曹评不服气地说道。

“胡说,这句话切莫让外人听知!”曹佾立即怒喝道。

不过他随后也说出原因:“一代君王一代臣,你姑姑是官家的太后,但终非是官家的亲母。到了颍王哪里,关系更薄。虽然颍王殿下对你姑姑不薄,然而曹家想不衰落下去,也要未雨绸缪。”

这一说,曹评会意了。

若是赵念奴与他二弟搭成婚姻,很难说是下嫁,不过却是一门政治联亲。

对苗家有利,对曹家更有利。

原因很简单,一是当初皇上第一次抱进宫时,苗贵妃对赵曙很好,二是这个颍王比较感恩。

所以这个颍王对赵念奴平时十分不错,按理说他也能算是赵顼舅舅了,至少是表舅吧。

现在无所谓,可是官家身体不好啊,一旦官家死了,赵顼继位,那么皇家与曹家关系就淡了一份,相反的高家倒是与皇家走得更近了。

然而这门亲事若成功,曹家与皇家将继续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实际也不要弄得那么复杂,赵顼继位后,因为感到父亲对宋仁宗做得太过份了,对曹家比对高家看得还要重。

但现在曹家的人不知道啊,若是赵念奴象史上那样继续在时不时发着疯,那也罢了。但现在赵念奴好好的,因此曹家将视线放在赵念奴身上了。这才有了曹太后与苗贵妃的那番对话。

苗贵妃没有立即答应,但看到女儿在学跳兰陵王入阵曲,她有些担心了,因此便对女儿说,准备将她下嫁给曹佾的次子曹诱,门当户对,并且女儿的亲事也不能再拖下去。

谁知道赵念奴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又说了一句:“母亲,莫要再逼女儿。”

苗贵妃怕了,前几年差一点将女儿逼疯,万一再出事,现在不同与往日,到时候就晚了。

于是她委婉地对曹太后说了,曹太后说了一句:“奴奴太不懂事,没有李家,她与保安军那小子也无法成亲。”

为什么有这句话呢?

宋朝皇家也与士大夫联亲,不仅是武将的后代,比如向氏,再比如王贻永,向敏中不是士大夫吗?

可多是与他们后人联亲,甚至在他们死了之后,皇家才与他们家后人联亲,以保他们家长盛不衰。但非与士大夫本人联亲,即便联亲,也是无关紧要的一些文臣。

然而不会与一些有用或者准备重用的士大夫们联亲,为什么?以免给他们一个外戚的身份,将他们身手捆住。

想一想,王巨娶了赵念奴的后果,立授驸马都尉,但以后还想不想做事了?如果想做事,所做的事又比较争议,那个下场说不定比程昉更惨。

当然,这件事虽然宫中几个重要的人物都知道,却没有流传出去。

苗贵妃说了一句:“太后,若她不想嫁人,就不让她嫁人吧,我只要她平安就行。”

女儿不嫁人她着急,强行嫁人的后果,她同样也不想,虽然现在孤然一身,总比发疯的好吧。

曹太后也没办法强迫,然后将内幕告诉了弟弟。

曹佾当然也无可奈何了,然后隐晦地说了出来,这才是曹评有事进京,顺便着找王巨麻烦的原因。不过曹佾家教还行吧,肯定离那个传说中的曹国舅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也不能算是歹恶的外戚。曹评想找王巨麻烦,王巨油盐不浸,曹评同样也无可奈何。

他怏怏不乐地回去后,感到不解,自己二弟想娶什么样的好人家女子娶不到,为什么非要娶那个长公主?

“原来如此,但那个王巨已订下了一门亲事。”

“就是不订亲,自大顺城一战后,官家也不可能同意这门亲事了。”

开什么玩笑,这样的大臣岂能让外戚捆住手脚,就是赵曙敢这么做,也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你姑姑在宫中托人带出信来,让你二弟勿要着急亲事,据她所知,今年冬天到来,便是那小子及冠之时,似乎也就要娶那个延州李家小娘子了,若是那时候再议这门亲事,想来长公主殿下肯定不会再排斥。”

曹评心中多少有点不大舒服,感觉弟弟似乎在捡剩饭剩菜。

当然,他们这些家庭,往往亲事已经非是自己能做主的,多成了政治牺牲品。

“还有,那个王巨,你们也不要招惹他。”曹佾再次嘱咐道,如果是一般的小知县,得罪也就得罪了,但那小子,最好还是少得罪为妙。不要小看了士大夫,即便高家,士大夫们照样弹劾,况且是曹家。

其实何必要联亲,只要维持好这份小心,曹家就可以长盛不衰了。

其实王巨也不大在意。

主要他现在官职还小,再稍稍大一点,不要说曹评了,就是曹佾本人来了,也不敢在一名真正士大夫面前放肆。

因此王巨会偶然想一想为什么曹国舅这个大儿子莫明其妙找自己麻烦,也没有往心里去。

甚至他向巴蜀奔驰,然后来到都江堰前观看,就再也没有想曹评了。

至于京城会不会有人找他麻烦,那又如何?

为什么不怕,答案迅速揭晓。

正月到来,京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正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赵曙于福宁殿驾崩。

百官入福宁殿发哀,再听遗制,召赵顼即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