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隋唐乱 >

第35章

隋唐乱-第35章

小说: 隋唐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妓髂钢皇堑P哪悴蛔阋酝钤远钥苟选4笸跞裟苋弥髂缚吹侥阌杏胫购獾哪芰Γ鼗岬玫街髂傅闹С帧!�
  窦千帆更是苦笑:“我现在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如何与李元霸对抗?”
  曹旦嘿嘿一笑:“大王,难道非得兵马相见吗?”
  窦千帆微微一怔:“难道还有其它方法?”
  曹旦心中鄙视着窦千帆的平庸,脸上却堆着笑脸说道:“自然有的,只不过见效要稍微慢一些……”
  ……
  入冬了,眼见碧绿的原野已经完全变得枯黄,以往枝叶茂盛的树木也只剩下了节节枯枝在萧索的寒风中挺立。李元霸回到了河北……不,应该是冀州。冀州的政务在徐世勣的主持下一切都井井有条,但是,实际上这也只是局限于洺州政务,冀州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混乱之中。同时,对于原夏国的军队,徐世勣记住了李元霸临行前的嘱咐,没有轻易去触动。如今李元霸回来了,在休息两天之后,他开始了继信都之后对军队的又一次大整编。
  在此次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改编和整合中,风旅三卫军均保持原名称、编制不变。但三卫军统领将军发生了变化:原虎卫军统领尉迟恭此时升为风旅统领大将军,其虎卫军统领将军一职由原虎卫军将官赵云鹏担任;原豹卫军将官白思古出任豹卫军统领将军,原豹卫军统领将军罗士信将另作安置;原狼卫军统领程咬金原职不变。
  风旅近卫军由原两个大队九百骑兵扩充为四个大队,由原近卫军二大队大队长苏定方担任近卫军统领。
  原夏国在洺州的三万多人马被打乱编入了李元霸麾下的两个骑军、六个步军,而由大唐右御卫大将军朱宪率领的一万右御卫兵马也在李元霸的强压下被打乱重编。为此朱宪还告了李元霸一纸御状,状告赵王擅动朝廷南衙卫军,其招致的结果却是李渊下诏将原十六卫府右御卫划为冀州驻军,如此更让李元霸肆无忌惮地将右御卫的一万兵马分散整编。不过,朱宪倒是没有什么损失,李元霸在与他相处的一段时间里发现此人脾气虽直,却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因此也打算委他重任。与此同时,原夏国的一些将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用。至此,李元霸麾下直辖兵马已近十万,共有风旅三卫、风旅近卫军、三个骑军和十二个步军,这其中还不包括散布在冀州各地和幽州的人马。李元霸打算在父亲李渊正式接受幽州的归降之后将幽州也纳入冀州版图,到时候他将会一步步地将冀州各地的夏国残余招纳,恢复冀州以往的繁荣祥和。
  武德二年十月二十四,幽州正式成为了大唐冀州的一部分。
  十一月,经过赵王李元霸与诸将的谋划,决定将冀州划分为四个军区。这四个军区分别是:冀东军区,其辖地西起齐郡,东至东海,临海而治;冀南军区,其辖地南起魏郡,北至信都,东临冀东军区,西至太行山,冀州州府就在其中;冀北军区,其辖地东临渤海,南与冀南军区相接,西至太行,北临涿郡;北平军区,其辖地东与渤海国接壤,南临冀南军区,西抵朔县,北接东突厥。在划分军区之后,冀州刺史李元霸将麾下三个骑军与十二个步军整合为了三个混合军,每军有四个步兵军和一个铁骑军,计二万五千余人。第一混合军由原风旅豹卫军统领罗士信任统领大将军,第二混合军由雄阔海任统领大将军,第三混合军由原右御卫大将军朱宪任统领大将军。三支混合军将分别驻扎三个军区,并收纳其所辖地中的夏国残余部队。而原幽州总管罗艺则领其属下五万将士留驻北平军区。
  武德三年五月,冀州唐军完成了对冀州全境的控制,五月十六,赵王李元霸通令冀州,全境以四大军区辖地划分为四个行政区域,分别为:冀东、南、北、北平四个郡。其间徐世勣也曾劝过李元霸不要用郡这个称谓,因为大唐早已经废郡,只设了州、县两级, 
  若冀州下设郡、县两级恐怕会太过猖狂,无端引得朝中责诘。但李元霸并没有把这放在心上……“朝廷若真要挑本王的刺,无论怎样谨慎都没有用,就这样罢!”李元霸如是说。
  六月初六,赵王李元霸通令冀州,各军区统领大将军有监督其辖地各郡县各级官员处理政务的权力,而最终奖惩各级官员的权力在冀州刺史府。
  也就在这一月,江淮杜伏威降于大唐。如今大唐已经真正地控制了中原的所有地区。
  第二卷 终 
 
 
 
  
 第三卷 冀州风云 第一章 秦王登基
 
  武德三年八月,中原各地割据势力已经全部肃清,原夏国叛将刘黑闼也被灭亡,而大唐最大的威胁————东突厥,也因处罗可汗的病死引发争权谋位,国内一片混乱,暂时无暇进扰唐国,唐国暂时没有了外患,国内局势相对稳定,农、工、商都开始稳步发展。而其中以赵王李元霸辖下的冀州发展最为迅速。
  李元霸和苏定方并骑缓缓行进在官道上。他们两人刚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冀州制造局观看其研制的最新武器————横刀。制造局是在李元霸接管洺州不久后,指示原夏国右仆射齐善行广招能工巧匠而组建的,其职能就是进行军用武器的开发与制造。
  制造局的工匠们根据李元霸画出的后世图样,再借鉴了上千名身经百战的步、骑兵战士的用刀经验,终于试制出了史上有名的“大唐横刀”。其狭长的刀身在一刀斩下时那种刚烈威猛的感觉让苏定方沉迷,他当场就请求李元霸优先将横刀装备到近卫军,但是李元霸却没有答应。新研制出的武器理应先送上前线参加实战,这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检验出该武器的优缺点,继而改进。在离开制造局时,李元霸指示主持制造局的齐善行,一定要尽力招揽能工巧匠,力求尽快拥有能自主制造各类武器的能力。毕竟,只能在一项或几项武器上有重大突破,是不能支持全面战争的。
  李元霸兴致勃勃地同苏定方谈论着对武器的一些构想,在不知不觉间二人来到了城中最为繁华的地段。李元霸兴致大发,微笑着对苏定方说道:“定方,走,去看看本王那救命恩人华大夫新开的药铺!再顺带到街上去走走、看看?”苏定方虽然生性不爱热闹,但赵王开口怎能不应?况且今天二人没带近卫,他身为近卫军统领,职责所在也得跟随一旁。当下苏定方随同李元霸下得马来,二人牵着马儿缓步走在街市上。
  这繁华地段只是相对而言,其实街道两旁店铺并不太多,而且都是一些酒店和日杂铺。对2005年商业街的繁华记忆犹深的李元霸逛了一会儿就觉得意兴索然,眼看前方就要到华氏药铺,就见到不远处的路边有一个中年汉子将手中布袋扔到地下,抬脚在上面使劲跺着,嘴里还在怒骂:“我叫你涨,叫你涨!……”李元霸大感纳闷,快步走上前去。
  “大叔,你这是为何?”李元霸向那中年汉子问道。
  中年汉子抬头见到是一个身着黑服银甲的小将发问,心中略觉发憷,不自觉间把头低下。可当他低头看见地上的布袋时,怒火又起!那汉子顾不得害怕,开口骂道:“奶奶的!这米价涨成了天价,还要不要人活了!”
  李元霸一愣,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冀州缺粮,但他随即又想到:“冀州原本就富饶,又没有经历战乱,而且自己在接手时也曾查过,府库囤粮甚多不至于缺粮!难道……现在的人就知道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挺有商业头脑嘛!……咦!”李元霸心中一懔,他蓦然记起:“共和国建国初期不就是有人别有用心故意哄抬米价,制造动荡和新政府作对吗?小心为上,得尽快调查!”
  李元霸顾不得再去看望华清流,连忙翻身上马,招呼苏定方快马回府而去。
  武德三年八月十六,唐廷一干亲近太子的大臣呈上奏折,言如今天下大定,当秉承古制,将驻防在外的太子李建成召回京中熟悉朝政。其时上书之人有中书令封德彝、太子舍人徐师谟、詹事主簿赵弘智、太子洗马魏征等二十八位朝中大臣。李渊迫于压力只得下诏将太子召回长安,如此,李世民警觉到太子一派针对自己的攻势已经展开。
  诏书发出,李渊立即调集三万宫廷宿卫军严守皇宫内城,又命五万戍卫军加强对外城的防范,对进出长安的人等严加盘察……李渊知道太子回京必会让李世民心生异想,早早做好防范不是坏事。虽然这一年多李世民在京中并无异动,而且他手中的兵权也被李渊逐渐削弱,但是李渊还是觉得不放心,毕竟,对儿子李世民的智谋,他这个当老子的一直都是非常忌惮的。
  天策府一切照常,不见一丝异动。而秦王李世民每日也是照例上朝,之后便去天策府学馆与十八学士清谈。
  武德三年八月二十二,太子李建成回京。第二日一早,李渊便秘密命人前去东宫传太子至太极宫东海池觐见。
  长安皇城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宫城南面之门名为“朱雀门”,而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而东海池就在玄武门内之东,接近凝云阁。
  就在太子李建成接到入宫的密诏时,李世民买通的内线也同时将这个消息传出。李世民隐隐觉得父亲此举有异,急忙唤来一干谋士、大将商议。
  “诸位,太子刚回京师,父皇就下密诏接见他,这其中有何道理?”李世民在说到“密诏”二字语气非常重。
  记室房玄龄沉吟一下,道:“王爷,皇上此举或是为太子提点当前朝中局势,咱们让太极宫中线报小心留意便是。”
  属官杜如晦插口道:“房先生之言甚有道理!但是,昨日太子一回到京师,他手下大将雷永吉便奉诏接管了外城四门防务,形势不妙啊!”
  房玄龄惊诧:“果真?”
  不待杜如晦答话,李世民点点头,面色凝重,道:“房先生,果真如此。昨日傍晚本王就接到了戍卫军中密报,称雷永吉已经悄然接管了外城城门的防务。”
  李世民手下大将、也是他的大舅子长孙无忌道:“王爷,咱们应先下手方为强啊!”
  李世民沉吟不语。
  杜如晦看看李世民的凝重脸色,决然道:“长孙将军说的是!王爷,太子此时手握东宫六率兵马,且把管城防,而咱们在皇上的刻意压制下,如今只剩了不到一千的家将!如果咱们再不先动手,定然会遭殃!”杜如晦急切说道,“秦王,不若趁太子此次入宫,咱们伏兵要道,一举灭了太子逼宫皇上!”
  李世民眼角猛地一跳,面色越发凝重。
  此时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也出言赞同杜如晦所言,长孙无忌也道:“王爷,太子出东宫前需整理仪容,再至太极宫更需一段时间,此时伏兵尚来得及。若再拖延,只恐大势一去难再挽回啊!
  终于,李世民仰天长叹:“唉!太子建成无德无能,本王不能让大唐社稷落到他手上为其断送!”李世民站起身来,面色一整,道:“自古以来的贤哲都能为了国家大义而慨然灭亲,今日本王虽非贤哲,却也不能眼看国家没落!”
  当下好一番紧急布置,李世民率领得力部将长孙无忌、候君集、张公瑾等人悄然来到太极宫,由早已投靠李世民的玄武门守将常何接入,换上了宫廷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