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173章

血战旗-第173章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辉。
    “还赌不赌?”黄苏追问道。
    “不赌了,我怕你输了又反悔曾一阳一翻白眼,没好气的说:“还是好好想想黄河的防御吧!一方面军要打汉中,我们的任务也不轻,一定要守好黄河沿岸,尤其是榆林还在傅作义的手中,时刻能威胁到陕北的绥德、清河等地
    曾一阳带部队参加长城抗战后,蒋介石电令傅作义出兵榆林。这些都是当时情况下,红军和晋绥军默认的,傅作义象征性的用一个团驻防榆林。
    在曾一阳眼里,阎锡山更像是一个商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时的豪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商人的唯利是图。阎锡山是最容易立场改变的人之一,红军不得不防止晋绥军的军事动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被板垣征四郎说成“蛇鼠两头派”也不是不无道理。太原兵工厂还在他手中,武器弹药也不缺,但是他在中原大战后,失去了河北,北京,天津的财源,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好在现在阎锡山财力不足,无法指挥大军进攻陕西。但如果南京方面出钱,山西出人出枪,说不定阎锡山会背弃先前的协议,进攻陕西。
    阎锡山和比利时人合作,建造贯穿山西全境的铁路,但是经费一直没有着落。
    早就设计完成的铁路工程图纸,沿线地质勤探也完成了,可就因为他凑不出足够的修建款项,只能造一段,通一段,请不起工人,只能让部队去做工。
    相对于蒋介石来说,钱是小事,反而军队很少打胜仗,才是他最难受的。
    第一军北伐就不用说了,武器、装备、人员,都是第一时间补充。但是北伐让张发本的第四军异军突起,桂系的第七军也是名声显赫,唯独缺了第一军的影子。而代表国民政府的第一军,在南昌城八股。连指挥军队的师长都诽了,成为军界的笑蒋介石一直努力想以一个元首的面容出现在公众面前,以实力为尊的部队,却屡屡驳他面拜
    胡宗南被蒋介石看重,并不单单他是蒋的同乡,胡宗南在打仗上也有一手。北伐第一师虽然在南昌打败,但胡宗南却在南昌城外,一个团击垮了孙传芳的一个师,这才是他被重用的理由。
    说白了,第一师是蒋介石中央军的样板部队,是一支给人看的,威慑人的部队。
    全师三万人,比的上一个军。轻重火力齐全,除了在汉中有些施展不开之外,胡宗南一心要守住汉中,难妾也不大。
    “不过中央并没有打算全歼第一师的计划,主要是用大兵压境的态势,迫使第一师撤离汉中。”只要有两三年,蒋介石再妄想消灭红军就成了奢望,现在的红军兵力上不少,但精兵不多,硬攻汉中或许第师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但伤亡一定不用几万红军的种子。去获取一时的胜利,对红军的实力影响很大。
    “明天就会知道答案曾一阳接着道。
    部队打完了,重建,也是需要老兵和干部并没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补充兵员和练新兵,又是一支强军。
    再说了,消灭胡宗南部,一旦伤亡过大,那么阎锡山心思肯定会活络,河南的刘峙也不会做视,武汉的何应钦也不会干瞪眼。
    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贺总、彰总、林总,各个军团的政委都列席了,曾一阳和黄苏两人坐在角落中。对于曾一阳一开会,就往角落里钻,黄苏是意见的。
    可架不住曾一阳这人倔,就是看准了那儿离主席台远,就往哪里坐,都习惯了。
    会议一开始,并没有讨论进攻汉中,而是将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获取了哈密之战的胜利,大军已经进入吐鲁番盆地,胜利指日可待”
    曾一阳在台下默不作声,心里可就骂开了,盛世才这个王八蛋,自己手下的归化军不是孕(扣)司令马仲英的对手,投靠苏联人。在国内,听红军,国际上听共产国际的,让他不但得到了苏联人的好感,连红军中也有不少人对他赞扬有加。
    这就是盛世才命好,投靠了一个好主子。
    飞机坦克都有了,天上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地上一个苏军坦克团归他指挥,还佯装败退,让马仲英追着跑了小半天。
    才在河道上,伏击了马仲英的骑兵,才勉强获得胜利。
    自己一万多人,飞机大炮,啥都有,对付才六七千人的马仲英部,还一败再败,真不明白,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学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黄邪代表国民政府,和日本人谈判结束,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这才是大事,协定中,国民政府虽然不承认热河失陷,但允许日本人驻兵,中国军队退出热河防御阵地,就让全国一片哗然。
    卖国,这才是真正的卖国。
    打胜仗,还丢失领土的事情。清朝有过,但是清政府被推翻二十多年了,现在国民政府也这么做了。各地的学生闻听消息集结在一起,游行反对,面对高压水龙头、警棍、还有黑洞洞的枪口,少不了受伤者。
    蒋介石的声望再一次被贬低。奇怪的是,这次,不但汪精卫没有反对蒋,连孙科也没有反对。只是默不作声,对于报纸的采访筏口不言。
    这些新闻,曾一阳和黄苏早就知道,国内军阀遍地,但真要是国家大事,还真瞒不了民众。盛世才通电全国,说他打了打胜仗”黄邪由于在谈判丰让国家蒙羞,通电全国宣布辞职”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是通电,这也算的上是“民国特色。了”
    之后才是重头戏,出兵陕南,进兵汉中的军事行动,才让所有红军指挥员不由得巍然正坐。
    总司令下达命令:
    “红五军团,出兵陕南,攻击白河切断关中和湖北河南的联系,吸引中央军巫军主力在石康布置防御阵地;二方面军的第三军从西河出发,配合一军团进攻略阳,攻克略阳后,兵锋直指汉中门户定军山;红三军团进攻石泉。战役指挥官为彰德怀。”
    此命令一出,一个人的脸色顿时苍白。一军团的林军团长,在长征路上就是方面军总指挥。
    本来他以为,这次战役的指挥权一定不会旁落,非他莫属。
    他甚至在盘算着,利用这次指挥大军的便利,将曾一阳手下的炮兵旅调用过来。
    但是军委商定下来的结果,顿时让他大失所望。林指挥战斗稳重求胜,好算计,但缺少魄力。汉中之战时间紧迫,要在蒋介石宣布和红军和谈之前,就要完成,并不适合他指挥。而彭总的指挥风格和林截然不同,大刀阔斧,粗中有细小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而胡宗南在整编西北碧军、四师等部队后,实力顿涨,时常对甘南的天水,和陕西的宝鸡等地袭扰,不清除这股顽敌,西北的建设确实无法谈起。
    命令下达后,第二天,军委就将曾一阳送来的二十多门山炮拨付给了三军团使用,武器弹药也在要求在三天之内送到。
    国共在抗战胜利之前,最后一场大战,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筹划完成。此战过后,蒋介石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对付西北红军。
    这次会议的召开地在三原,也被称为三原会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州,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十三章 百万农民 百万兵(上)
    回去的路上,黄苏有些失望,他到四十军以来,一路都是高奏凯歌。
    这次攻打汉中的战斗没有四十军,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但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从关中一路走到黄河渡口,黄苏的情绪一直不高。
    他们出发离开关中的时候,一方面军的各个参战部队,都已经赶赴战场……
    “老黄,别哭丧着个脸,让战士们看见,以为你犯错误了呢?”曾一阳乐道。从他认识黄苏以来,都是一副沉着干练的样子,这种反常的表现,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好事。
    其实,对于他来说,这是融入到部队的表现。
    带兵打仗,谁都想让自己的部队当主攻。但主攻只有一个,抢不到,参战总可以吧!没想到,这次军事行动中,四十军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胡宗南的第一师是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可毕竟这么一支大军被军在山林包围的汉中。缺乏迂回机动的空间,就像是困兽一样出现在群山之中。
    四川还是军阀混战,面对四方面军的入川,川军表现出一致的排外。虽然战斗不利,伤亡惨重,但川军也没让中央军进入四川。
    第一师的补给,只能从湖北,通过十堰——白河的水路补充。但汉水秋季汛期,河水湍急,没法运送物资,只能着驮马翻越山林运送物资。粮食倒是不缺,汉中本就有陕南粮仓之称,可以给养数万大军。但军需,弹药却需要从外界运送。
    这让汉中的第一师很被动,胡宗南多次请求带兵攻击甘肃,突围,都被蒋介石驳回。
    曾一阳却想着河套平原,有没有建设,今年指望不上,但明年一定要拿出足够的粮食,来供养红军。至少要十万人的粮食,最好还能有所储备。
    曾一阳将绳索套在了腰上,这黄河上渡口也真的够呛。全着皮筏子运人,稍微有点大的物件,就要折腾上好半天。船是有一些,但还没有皮筏子好用,主要是黄河在汛期,上游的水流很急,将船放下去,能一路飘出去十里多地去,才能勉强渡过黄河。
    “老黄,咱们该在黄河上修一座桥了。”曾一阳站在河滩上,踩上了羊皮筏子,裤腿一下就全湿透了。
    “黄河上修桥,这可不好办啊!冬天黄河封冻根本没办法修桥,春夏又是汛期,水流湍急,放下一块大石头,也能在和床上一路滚到下游去。”黄苏盯着黄色的江水,不由感慨道。
    黄苏还真的相差了,其实曾一阳并没有想过要造一条能跑火车,汽车的大桥,只要能过人就成。
    “那就冬天造,找个河面窄的地方,在两边系上粗麻绳,不行,就去苏联卖钢丝绳,然后铺上木板能走人的就成……”曾一阳话还没说完,一个大浪冲在筏子边上,将他的话语打断了,水劈头盖脸的从额头上直往下淌。
    就这样,身后的河工奋力的划着浆,齐声喊着号子,筏子顺着河水一路飘,慢慢的接近了对面的河岸。
    再往身后看去,他们来的渡口早就不见了,变成了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
    河岸对面,一行上百人骑着马,沿着河岸跟着皮筏子跑着。从筏子的速度始终嫩和马匹跑动的一致。就能看出这水有多么急了。
    好不容易岸,曾一阳有种玩漂流的感觉,整个人都晕晕沉沉的,腿踩在河滩上也有些软。
    在河岸上骑马跟着皮筏子的正是红四十军的王立发等人,三四个主力团长都跟着连迎接曾一阳。
    “司令员,您当心着点,别湿了鞋子。”王立发跳下马,就冲到刚上岸的皮筏子跟前,扶着曾一阳。
    曾一阳一摆手,无所谓道:“全身都湿透了,鞋子还能保全?说说,你们几个为什么一起来了。”
    “来接您啊!”
    “接我?还用得上你们几个都来吗?王立发、刘三民、李漫山……,你们几个主力团长都来了,能有什么小事。”曾一阳一眼就看到了几个团长,正躲闪着曾一阳锐利的眼神,一一点名道。
    “司令员,就冲您的面子,就是全宁夏的老百姓都来迎接您也不过,还不是怕您到时候批评我们兴师动众,让大伙停了生产……”王立发笑脸相迎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