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信一封:要求楚怀王亲自到武关去参加会盟。
怀王接到带有通牒性质的书信后,非常为难,更十分害怕。要是去吧,
惟恐受骗,不去吧,又惧怕惹怒秦国而不可收拾。于是在他的儿子子兰的鼓
动下前往武关准备与昭王相会。
当怀王一进入武关时,秦伏兵大出,立即封住关门,胁迫怀王到秦都咸
阳。昭王更不以礼相待,并要挟怀王答应以“割巫黔中之郡”。楚怀王被逼
无奈,想要先订立盟约,但秦坚持先割地后订盟。怀王大怒说:“秦诈我而
又强我以地,不复许秦。”这样,怀王则被扣留,过了三年,即到公元前286
年死在秦国。
公元前311年 (周赧王四年),秦惠王死,其子武王继位,张仪已不被
信任。他为避免杀身之祸,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向武王建议,说:
“齐王最恨我,我在哪国,他就向哪国出兵,不如让我到梁国去。”(梁国
即魏国)
秦武王就令张仪至梁,齐果然出兵伐梁,梁襄王非常害怕。张仪又出主
意让梁派使者奔齐,说明秦武王令张仪来梁的目的,齐王伐梁便停止了。
梁襄王很感激张仪,让张仪留在梁国做官。这时候张仪已经非常老了,
仍然经常向梁襄王提出许多建议。第二年,张仪就死在了梁国。
张仪到处欺诈蒙骗,是个典型的政客。他倡导的连横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主要原因是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国富民强,实力雄厚,中原各国都很怕它,
总以为依靠了秦国才能保存自己。东方六国虽然也同意公孙衍的“合纵”主
张,想联合抵抗秦国,但是个个又都拨拉自己的小算盘,一到关键时刻,就
既不齐心也不合力。因此合纵不但搞不成,反倒给秦国搞连横以可乘之机。
秦在击退五国联军和楚国的进攻以后,又于公元前283年打败了韩国,
消灭了韩国24万军队。从此以后,韩国和梁国(即魏国)就再也没有力量攻
打秦国了。
公元前266年,政治家范睢来到秦国,秦昭王非常器重他,曾三次请教,
怎样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如何对付山东六国?范睢都“唯唯”,拒不回答。
原来他不了解昭王是否有决心整顿内政,能否大刀阔斧地实行带有关键性的
重大措施,以改革时弊。经昭王再三解释,范睢首先提出必须改变魏冉与太
后相互勾结,在太后的支持下,专横跋扈,使秦国越来越弱的局面;紧接着
他精辟地分析了秦的内外形势。
范睢对秦与齐、楚的关系进行分析说,齐向楚进攻,虽然把楚战败,可
是不能占有土地,反露出破绽,疲惫下来。诸侯乘机攻齐,只得落个“主辱
军破为天下笑”的下场。因此,秦既不能伐齐,也暂时不能攻楚。范睢的策
略很受秦昭王的重视,他学习秦惠王的做法,对东方六国又打又拉,实行各
个击破的战略。首先,对于东方最强大的齐国,他运用欺骗利诱的方式,自
称西帝,假意推尊齐湣王为东帝,但条件是要齐国和他一起伐赵。
齐湣王没有上当,他听从了纵横家的建议,废去帝号,同时又游说各国,
… Page 24…
要大家“爱齐而憎秦”,联合攻秦。
迫使秦昭王不得不废去帝号求和,并把过去侵得的土地还给赵、魏两国。
齐国的优势不能保持得长久,齐湣王由于不断的成功就骄傲起来。合纵
各国发生裂痕。秦王乘机约各国连横共同攻齐。弱小的燕国,这次却脱颖而
出,以乐毅为大将,挥军一直打进齐的国都临淄,并攻占70多个城池。其他
各国也乘机进攻齐国的边境。这一下子把齐国的实力给消耗掉了。从此以后,
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战国七雄中,只剩下了秦国一个超级大国。
又过了 30年,秦王赢政即位,他在以前秦国强有力的国家实力的基础
上,进一步壮大军事力量,并从公元前23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统一中国的
战争,用近十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
一中国的伟大任务,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秦王赢政就是赫赫有名的、号称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至此,战国时期长时间的合纵与连横的斗争,才算是最
终结束了。
… Page 25…
七国争雄 泰国一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相互攻伐,混战不已,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在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的卿大夫势力逐渐膨胀起来,国君权力衰落,出现
了卿大夫专权的局面。在齐国,大夫田氏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施行新政,
消灭了国内残余的旧势力,势力渐强,控制了齐国政权,最终姜姓齐国为田
姓齐国取代。而晋国起初是六卿专权,后来经过你争我夺,勾心斗角,韩、
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颁旨认可。这样,齐、韩、赵、魏、秦、楚、燕成
为各诸侯国中的七大劲雄。历史从风云变幻、五霸迭兴的春秋时期,过渡到
了狼烟四起、七国争雄的战国时代。
战国初年,魏文侯励精图治,任用杰出的政治家李悝变法,改革图强,
魏国首先成为强国。到了战国中期,齐威王倡导改革,任用邹忌为相,整顿
朝政,发奋图强,国力迅速增强,成为魏国强有力的竞争者。齐、魏两国不
可避免地发生了正面冲突。
孙膑是齐国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青年时曾和魏国人庞
涓一起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才能不如孙
膑,心怀嫉妒,就派人把孙膑骗请到魏国,然后捏造罪名,砍断他的双脚,
并在他的脸上刺上字涂上墨,软禁起来,企图使他终身不能出头露面。后来,
齐国派使者到魏国。孙膑扮作犯人,偷偷见了使者。齐国使者了解到孙膑富
有才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装在车中载回齐国。齐国的将军
田忌对孙膑非常赏识,用上宾的礼节款待他,并向齐王推荐了他。孙膑十分
感激,决心为齐国出谋划策。
就在此时,魏国攻打赵国,攻克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向齐求援。齐王任
命孙膑为帅,但孙膑说他是一个受过重刑,身已残废的人,不易树立威望。
于是,齐王改派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8万精兵去救赵国。孙膑运
筹惟幄,胸有成竹。起初,田忌打算率军直奔邯郸,进攻魏军。孙膑对田忌
说:“要解开乱丝不能抓在手里强撕硬扯;要排解别人斗殴,不能直接帮拳。
救兵解围也是这样,要避实就虚、直捣敌人的痛处。敌人感到有后顾之忧,
围自然也就解了。现在魏国猛攻赵国,他们的精锐军队肯定都投在了战场上,
已打得精疲力尽,留在国内的则是老弱残兵,不堪一击。我建议迅速向魏国
都城大梁进军。这样,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两得,既救了赵国,
又使魏兵疲于奔命,然后我们再寻找机会打败他。”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
率兵直攻大梁。庞涓得知后方告急,果然急忙撤军回国。当撤退到桂陵的时
候,与齐军遭遇,疲惫不堪的魏军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失利了,但还有实力。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攻打
韩国。韩国不敌,急忙向齐国求救。孙膑又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直奔
魏国都城梁。庞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从韩国撤军。这时齐军已越齐国边界,
进入魏国境内了。孙膑根据魏军强悍骁勇,一向看不起齐军的心理,采用减
灶诱敌的策略,使其麻痹大意。
当庞涓跟踪追赶进入魏国的齐军时,在齐国军队第一天扎过营的地方,
发现齐国的营盘占了很大地方,叫人数了数地上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
饭之用。第二天,庞涓率军到了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又数了数炉灶,只有够
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又数了数炉灶,只剩下三
… Page 26…
万人的了。庞涓发现齐军的炉灶一天天在减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得意
洋洋地说:“我知道齐兵一向胆小,不敢打仗,现在他们进入我国才三天,
逃跑的士兵就已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步兵,只统率轻装的精锐骑兵,昼
夜兼程,急速追赶,一直追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两边是山,道路狭窄,地
势险要。当庞涓带兵追到马陵道时,已是傍晚。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棵大树
露出白木,上面有一行字,但看不清楚。于是他就让士兵点起火把来看,只
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心中大惊,知道上当了,但为时已晚。
两边万箭朝火把处齐发,魏军不及防备,乱作一团,死伤不计其数。庞涓知
道自己斗不过孙膑,失败已成定局,就拔剑自杀了。临死时他叹道:“天不
佑我,这番倒成就了孙膑的声名。”庞涓一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
魏国太子申也作了俘虏。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个国王,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当时,
赵国在各国中只是个二三流的国家,经常受到强国的欺负,被割去许多领土。
赵国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于是,赵武灵王决定改革图强。他的改革措施首
先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
赵国人原来穿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赵王想建立一支
强大的骑兵,好与胡人作战,这种衣服很不合适,无法骑在马上射箭打仗。
于是,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采用胡人的短衣长裤,这看起来似乎只是服装
改革,实际上却关系到赵国人的风俗习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因此阻力
很大。
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他反对胡服,因此许多
人持观望态度。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家,对他说:“服装是为了使用,礼
节是为了便事,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服装不同。就是圣人也看对
百姓是否有利,礼也可不同。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略我国,
欺凌我国民众。我先王感到羞耻,没有报仇雪恨啊!现在胡服骑射,就是要
图强,要雪耻。”赵王终于说服了公子成,公子成接受了赵王赐的胡服。
还有公族赵燕迟迟不穿胡服,赵王严厉地对他说:“我已穿上胡服,你
迟迟不穿胡服,有意违抗我,你犯了大罪。小心我亲自来严惩你,处你以极
刑,以示天下执法之严。”赵燕吓得直打哆嗦,匍匐在地,一再称罪,立即
穿上胡服。这样,王公大臣接受了改革,全国很快推广了。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骑兵成为赵国军队的
主力,这对与少数民族作战很有利。公元前286年,赵国灭了中山国。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