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 >

第5章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佩剑。赵鞅便杀掉了赵午。赵午的儿子赵稷立即据守邯郸进行反叛,赵 

鞅派兵包围了邯郸。 

     被杀的赵午是荀寅 (中行寅)的外甥,荀寅又和范吉射有姻亲关系。于 

是,范氏、中行氏不仅违抗赵鞅派他们去包围邯郸的命令,还要进攻赵鞅。 


… Page 14…

当时,赵鞅的谋士董安于探知这一秘密,要赵鞅先作准备。赵鞅坚持认为: 

 “晋国法令规定,先发动内争的要被处死,要后发制人才行。”董安于见赵 

鞅处境危险,便说:“为了你,我宁愿受先发难的罪名而被处死。要是追究 

起来,你就说是我的主意好了。”赵鞅拒不同意。随后,范氏、中行氏向赵 

鞅发动进攻,赵鞅虽逃回晋阳,但还是受到包围。 

     这时,范氏内部又发生矛盾。范氏族人范夷皋得不到范吉射的重用,想 

乘机反叛他。荀跞喜欢梁婴父,想让他作卿宫而代替荀寅。韩简子同范吉射 

是仇敌,魏襄子与范吉射关系也很坏。这样,范夷皋、梁婴父、荀砾、魏襄 

子等人结合在一起,策划驱逐荀寅由梁婴父代替他,赶走范吉射而由范夷皋 

取代他。荀砾对晋君说:“晋国有明文规定,首先挑起内争的要处以死刑。 

现在三个大臣闹内乱,赶走赵鞅,显然不公平,不如将他们都赶走”。这一 

意见得到晋定公的同意。于是,荀砾、韩简子、魏襄子打着定公的旗号,对 

范氏、中行氏进行讨伐,但没能打胜。范氏、中行氏反对晋定公,国人都帮 

助君主,范氏、中行氏终于被打败,逃到朝歌 (今河南淇县)去。韩、魏两 

家在晋定公面前替赵氏求情、赵鞅才回到国部。 

     范氏、中行氏逃到朝歌后,晋国军队包围了朝歌。齐景公、鲁定公、卫 

灵公在牵地相会,齐景公还和宋景公会于曹的洮邑,商议援救范氏、中行氏。 

范氏、中行氏的余党析成鲋、小王桃甲统率狄人军队袭击晋国,攻入都城, 

后来被打败,析成鲋跑到周王处,小王桃甲逃到朝歌。 

     公元前483年,齐国输送粮食给范氏,郑国派人帮着护送。范吉射去接 

受粮食,赵鞅则去争夺这批粮食,两军在戚地相遇。由鲁国逃到晋国的阳虎 

对赵鞅说,我们的兵车少,要先列好队,伪装成兵车多,使郑国军队产生畏 

战思想,然后再向他们进攻,一定会打胜仗。赵鞅听从了他的计策。 

     战前,赵鞅召集军队举行誓师,向士兵宣布范氏、中行氏的反叛罪行, 

并设重赏来争取各种身份的人支持。同时,还为自己与范氏、中行氏的兵争 

辩解。两军对垒时,与儿子争位失败避难于晋国的卫太子蒯月贵为赵鞅车右, 

同赵鞅登上铁丘(今河南濮阳北),看到郑国军队众多,被吓得从车上摔下 

来,替赵鞅架车的王良把他救起来,骂他像女人一样懦弱无能。临战时,赵 

鞅巡视军队说,毕万本是一介平民,在七次战争中都能抓到俘虏,后来成为 

家中百乘兵车的大夫,还得到善终。你们努力作战,也会有高官厚禄的。这 

大大鼓舞了士气,士兵个个跃跃欲试。 

     战斗一开始,郑国军队的利器击中赵鞅肩膀,他倒在车里。郑国军队又 

抢走了他的帅旗,在危急关头,卫太子却奋发了精神,举戈杀敌,救起赵鞅。 

虽然主帅受伤,帅旗也被夺走,但晋兵争着立功,个个奋勇当先,郑军开始 

后撤。卫太子紧逼郑军,郑军大败,晋军得到齐国的粮食一千车。赵鞅感到 

很高兴,说:“可以了。”他的下属傅搜说:“对郑国的战斗虽然取得胜利, 

但还有知氏在,不能高兴太早。”范氏收田税的官公孙龙,曾被赵氏捉住, 

并要杀掉,赵鞅说公孙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的主人,没有罪,把他放了。 

在这次战斗中,公孙龙也带领私兵500人在夜里攻击郑军,夺回了赵鞅失去 

的帅旗,献给赵鞅,说:“请报主德”。 

     在铁丘之战的第二年,赵鞅统率军队围攻朝歌,重点进攻外城的南门。 

荀寅派军队从外郭进攻赵鞅的后路,又派他的徒众从北门声东击西,自己乘 

乱突围,逃到邯郸。在晋国的苦苦追击之下,齐国派出军队帮助荀寅,范吉 

射逃到齐国,晋国这场内战才算结束。这样,范氏、中行氏和赵氏的矛盾, 


… Page 15…

也就成为晋齐两国的矛盾。由于范氏、中行氏得到齐、鲁、宋、卫、郑等国 

的支持,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内争,而且形成了中原 

列国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可以说是晋国新兴力量与各国的保守势力的初次较 

量。 

     范氏、中行氏败逃后,赵氏据有邯郸,其他地方为晋公室所有。后来, 

知氏、韩氏、魏氏、赵氏四家联合起来,要分占原来属于范氏、中行氏的故 

地,晋出公不答应,他们就赶跑了晋出公。晋出公仓惶出逃,在路上死去。 

知氏另立晋哀公,自己控制了朝政,又占领范氏、中行氏原来的地方,韩、 

赵、魏、知四家成为晋国最强的势力。 

     四卿专政后,一面继续削弱公室,一面在内部展开激烈争斗,韩、赵、 

魏三个家族同知氏的矛盾更为尖锐。在范氏、中行氏被赶出晋国之后,晋国 

有势力的卿族还剩韩、赵、魏、知四家,其中知氏势力最强。开始的时候, 

知氏家族族长知申,指定儿子知瑶作他的继承人。族人知果表示异议,说: 

 “知瑶不如你的另一个儿子知宵。知瑶有五项超人的优点,只有一项缺点。 

这五项优点是:一表人才、精于骑射、通晓各种技能、文章流利、坚决果断。 

一项缺点是:胸怀狭窄而缺乏恩惠之心。五种能力加上毫无容人之量,谁能 

和他和平共处?如果知瑶作继承人的话,知家一定会覆灭。”知申不理会这 

项建议。赵鞅逝世以后知瑶掌握晋国大权。知氏势力最大,想独吞晋国,先 

打算削弱其余三家。他以奉晋君之命,准备练兵伐越,恢复霸主地位为借口, 

要每家割地给公家,其实,公家就是知家。 

     知瑶先派人向韩氏要求割地,韩康子想不给他。他的臣下劝他说:“我 

们都知道知氏的为人,他来要地,我们不给他,他肯定会发动战争。如果我 

们割地给他,他必然骄傲,又会向其他国家要地,其他国家不给,知氏便会 

发动战争。这样,我们可以免于战争,等待日后的时机到来。”韩康子觉得 

有道理,便送给了知氏一个万家的县。 

     182知氏乐不可支,又派人向魏氏要求割让领土。魏宣子起初不想给他, 

觉得欺人太甚,但又一考虑,韩氏已给了土地,觉得自己不给他的话,必然 

会得罪知瑶。知瑶便会对魏发动战争,不如割地给他。魏宣子也给了知氏一 

个万家的县。 

     知瑶对自己谋略的高明和判断的正确十分满意,踌躇满志。于是,他又 

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向赵氏索要蔡和臬狼两地。这一次他碰到了钉子,遭 

到赵氏严辞拒绝。这对习惯于胜利的知瑶,确是一个难以忍受的打击。知氏 

受挫,便胁迫魏、韩两家出兵,一起攻打赵氏。 

     赵氏准备离开晋国都城,考虑投奔何地,一个侍从建议:“长子(今山 

西长子县)最近,而且城堡刚修建好。”赵氏说:“人民刚刚完成巨大工程, 

已经精疲力竭,再要他们卖命守城,他们会肯吗?”另一个侍从建议道:“邯 

郸仓库充足,也是好地方。”赵氏说:“地方官已剥削了人民的财富,如今 

我再去剥夺人民的性命,谁肯帮我?只有投奔晋阳。晋阳是我们赵家的老根 

据地,我待人民宽厚,人民必然归附我们。”于是,赵氏便立即退保晋阳。 

     晋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堡,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鞅在世时, 

曾先后派能干的家臣董安于和尹铎治理晋阳。据说董安于在修建宫室的时 

候,墙壁里面树立了一丈多高的密密麻麻的荆条,作为支撑。室中的廊柱则 

用青铜铸成。荆条是造箭杆的材料,青铜是制造武器的原料。实际上已暗中 

作了应急的准备。 


… Page 16…

     继董安于之后,尹铎又去经营晋阳。临行之前,尹铎深有用意地请示赵 

鞅:“您让我去治理晋阳,是为了多收赋税呢,还是为了把它建成赵氏的堡 

垒?”赵鞅回答说:“当然是要把它建成我家的堡垒啊!”赵鞅还一再叮嘱 

尹铎,到了晋阳之后,把当年范氏、中行氏围攻晋阳时所筑的工事拆掉,免 

得日后见到心中不快。 

     尹铎到达晋阳后,有意在统计人口时,减少了这个地区的户口数,从而 

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赋税负担,以此为赵氏买好于民。尹铎在加高城墙时,把 

当年范氏、中行氏在城外筑的工事也一并加高。后来,赵鞅来晋阳视察尹铎 

的治绩,发现尹铎没有按自己的旨意办事,十分生气,非要把尹铎处死不可。 

尹铎不慌不忙地对赵鞅说:“想起乐事就高兴,想到灾难就害怕,这是人之 

常情。增高范氏、中行氏所筑工事,可以使我们常常想起过去的灾难,引以 

为戒,这样赵氏才能长治久安”。听完了话,赵鞅明白了尹铎教他居安思危 

的深远用意,便转怒为喜,对尹铎大加奖赏。赵鞅还对儿子说:“日后晋国 

如果出现动乱,我们赵家受到危胁的话,你一定要以晋阳为根据地,保守家 

业。” 

     赵氏退保晋阳之后,知氏率知、韩、魏三家军队,把晋阳团团围住,密 

不透风。一连攻打了三个月,也未攻下。又围困了一年多,晋阳还是顽强抵 

抗。于是,知氏想出一条毒计,开渠引冰灌晋阳。这一着果然厉害,几天以 

后晋阳城外一片汪洋,水位不断升高,离城头只差五六尺高了。 

     一天,知氏约韩氏、魏氏一同乘车在城外高地上巡视。知氏坐在主位, 

魏氏驾车,韩氏陪乘。看到洪水滚滚,波浪滔天,晋阳城像一叶孤荷,眼看 

就要被淹没。知氏指手划脚,洋洋得意地对韩氏、魏氏二人说:“哈哈!今 

天我才知道用水可以灭掉他人的国家。”韩、魏二人听了此话,心中掠过一 

阵冷意。他们立即想到,引汾水可以灌安邑(魏都),引绛水可以灌平阳(韩 

都)。韩氏不禁用胳膊肘碰了碰坐在身旁的魏氏,魏氏也用脚踩了踩韩氏的 

脚面。两人口中不说,心中会意。 

     晋阳城由于长期水浸潮湿,许多房屋倒塌,锅灶也都淹没了。居民和士 

卒只得到高台上、树木上搭起窝棚居住,悬起锅灶做饭。城中缺粮,出现了 

易子而食的惨状。士卒病饿交加,身体十分虚弱。水势还在不断上涨,形势 

万分危急。 

     赵氏为了打破围困,死里求生,在一天夜里派臣下张孟谈坐筏子偷偷出 

城,来到敌营,私下会见韩氏、魏氏。张孟谈讲了一番唇亡则齿寒的道理, 

指出赵氏覆灭之日,也就是韩、魏大难临头之时。与其联知灭赵取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