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王朝有很强的认同感,往往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
而满清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王朝来说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
在整个朝鲜王朝与满清交往的近三百年中,这种尊周思明的思想始终存在,影响深远。
李云天不仅仅是大明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而且还是堂堂的镇武侯,自然不便打破大明规制去朝鲜王国宣旨。
况且,李云天此行隐秘不宜向外透露行踪,故而此次出访朝鲜王国的使者自然就是品阶正好合适的赵德,而他则以副使的身份随队前行,这样一来在朝鲜国行事方便了许多。
当李云天一行人抵达天津港的时候,明扬号三桅帆船已经静静地停在港口,其怪异的造型吸引了不少人百姓前来围观,即便是当地的渔民也从未见过这种制式的海船。
海路虽然可以尽快抵达朝鲜国的汉城府,但危险却远高于陆路,不仅会遇上莫名的风暴,而且还有横行海面的倭寇。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前往朝鲜王国的大明使者通常都走陆路,从京师北上,出山海关后抵达辽东都司,再由辽东都司抵鸭绿江,过江后就进入朝鲜王国的国境。
虽说这个路线在路上消耗不少时间,但沿途都有军队护送安全足以得到保障,很显然使者们都是比较惜命的,故而通常都会走陆路。
况且,走陆路的话使者们还方便来回夹带一些私货贩卖,不仅去朝鲜王国的时候能带去大明的货品,而且回来的时候还能带回很多索要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明扬号三桅帆船不仅是大明最坚固的海船,还是一座海上移动的炮台,船身上的两层火炮甲板此时已经装载满了60门火炮,可谓是大明第一艘列装了全部火炮的运输战舰。
这次随同李云天出使的使团人员一共有六十七人,其中文职官吏十几个,剩下的人都是由李云天的护卫所充当的随从。
李云天的身份是此次出使朝鲜国使团的副使,来自前军都督府的一名千户,化名刘方。
使团的文职官吏们上船后好奇地东张西望,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奇异样式的怪船,而且船上的船员皆穿与讲武堂武官制式相同的白色军服,看上去显得非常新奇和另类。
不过随后赵德就告诫那些文职官吏待在各自的船舱里,即便是上茅厕也要由船员领路,不得私自离开房间,否则将受到重罚。
随着赵德这条命令,使团的文职官吏们于是乖乖地待在房间里,暗自猜测着这艘船上有何秘密。
其实,这艘船的最大秘密就是那两层火炮甲板,两层高的船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60门讲武堂司科院最新研制的火炮。
由于讲武堂司科院大大改进了锻造技术,故而新型火炮的炮身比神机营的火炮看起来要小巧精致很多,但威力却是以前火炮的数倍,更是增加了用来调准射击距离的标尺,使得精准度得以飞速提升。
这是明扬号三桅战舰首次出海执行任务,自从在天津港装上了那60门新型火炮后,明扬号一直在辽东海域的荒岛进行训练,以增强各部船员之间的协调性和熟练度,尤其是海上射击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明扬号曾经进行过火炮齐射试验,火炮甲板一侧的30门火炮一次齐射后,将海上一艘当做靶船的明军主力战船轰了一个稀巴烂,明扬号甲板上的船员纷纷惊愕地望着那艘在海面上缓缓下沉的战船,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如果搁在海战中,只要对方的战船中了一两发炮弹后就会引发恐慌,相对于火炮的实际破坏力,它的威慑性更大。
另外,明扬号在海岸线来回游弋时可以向岸上的目标发动火炮攻击,轻而易举地摧毁岸上敌军的防御,给登陆部队清除障碍,在海战和近海作战中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杀器,在军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云天立在甲板上吹着海风,今天是一个好天气,风和日丽,一些水鸟鸣叫着在蔚蓝的海面上盘旋。
“相公,恐怕谁也想不到你会给朝鲜国的大臣们送礼。”雷婷从船舱出来,手里端着一碟糕点,微笑着来到了李云天的身旁。
与以往前去朝鲜国的使团不同,由于这次使团出发十分匆忙因此并没有夹带私货,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使团是空着手来的,随同使团前来的有整整三大箱的金银珠宝,是从户部的库房里紧急提取出来的,价值五十万两白银。
这三个大箱子自然由李云天的护卫进行押送,除了赵德外那些文职官吏们并不清楚箱子里面装了什么,谁能想到李云天竟然会用钱收买朝鲜王国的大员,平常可都是那些大员们孝敬大明来的使者。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只要能把铁岭卫和建州左卫夺回来,这点儿小钱不算什么。”李云天伸手捏起一块糕点塞进嘴里,一边嚼着一边笑着说道。
“听说朝鲜王并不是一个好应对的人,颇有永乐皇帝的风范。”雷婷闻言莞尔一笑,如果朝鲜王得知李云天竟然用钱财笼络他的大臣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只可惜,他始终只是大明册封的朝鲜王,而永乐皇帝则是大明的皇帝!”李云天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从雷婷的手中接过那个盛有糕点的小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明太过强大了,周遭那些接受大明册封的国王或许有鸿鹄之志,但无奈最终只能臣服于大明的天威。
李云天的海上旅程非常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风浪,途中虽然遇到了几只疑似倭寇的海船,不过注意到明扬号那庞大的船体以及悬挂着的讲武堂军旗后,那几只海船皆灰溜溜地离开了。
数天后,明扬号顺利抵达了仁川港,港口的船只纷纷闪避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百姓们聚集在码头饶有兴致地指着这艘样式怪异的巨大海船议论着。
由于明扬号的到来,码头上仁川县衙的地方官吏无疑被惊动了,当值的官吏连忙赶过来查看,当得知船上的人是大明派来的使团后连忙恭敬地将他们请去了迎宾会馆。
第644章 礼遇有加
虽然仁川港是朝鲜国最大的港口,但在李云天看来不过就是一个海边小镇罢了,除了拥有一个天然的良港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低矮的房屋、简陋的街道以及衣衫破旧、面黄肌瘦的百姓,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这就是朝鲜国最有名的港口。
仁川港都显得如此寒酸,那么当地的县衙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大明的县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里面户房、工房等部门,不仅有审案的大堂,而且后面还带着供知县居住的宅院。
而朝鲜国的县衙就要显得寒酸许多,也就一个大院子,里面几间用来办案的房屋,由于房间的面积太小故而审案的时候通常都是在院子里进行。
仁川县令是李云天等人去迎宾会馆的半路上赶来的,边跑边整理着身上的官袍,来到赵德面前后先是下跪行礼,然后恭恭敬敬地把赵德和李云天一行人请到了码头上的迎宾会馆里。
在此之前还从没有明朝的使团乘海船来仁川港,因此李云天的到来使得仁川县令有些措手不及。
由于朝鲜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因此国王登基须由大明天子册封,大明的使者代表大明天子,故而朝鲜王迎接时要下跪更何况朝鲜国的这些官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王国的人称明朝派来的使者为“天使”,这些使者虽不干预朝政但对皇家内部的变动有绝对的话语权,比如太子的变更和礼仪的变动等等,而朝鲜王很多场合都会以兄弟或者平等的礼节敬之。
甚至有年轻的朝鲜王或者世子因为仰慕中原文化,都可能拜使节为诗书先生的也不少见,如果使节因为各种原因离任的,朝鲜王也会隆重的为其送行,如果你以后还有可能再来的话也会以贵客之礼待之。
这样的礼敬对待一个级别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被流放至此的官员来说可谓是一种莫大的殊荣,由此可见朝鲜王国的人对大明是非常尊重和敬畏。
迎宾会馆是仁川港最好的建筑,有着宽阔的庭院和高大的建筑,红砖绿瓦,看上去十分气派,是专门给走水路而来的大明客商准备的下榻场所。
虽说洪武皇帝下了禁海令,但大明与朝鲜王国的民间商贸却依然活跃,有些大明的商人每年会乘船走水路来朝鲜王国做一趟生意。
依照礼制,李云天等人要在迎宾会馆里等待朝鲜王派朝中的大员来迎接,在那名大员的引领下进入汉城。
明扬号并没有离开,静静地停在港口暗中护卫李云天,汉城距离仁川港不过八十多里地,一旦李云天在汉城遇到什么麻烦,船上的数百军士会在第一时间赶去救援。
为了避免船上的军士在港口招惹事端,因此李云天让船上的人员分批上岸,禁止他们涉足地方上的事务。
三天后,朝鲜王派礼曹判书申商前来迎宾会馆迎接李云天一行人的到来,拜见完了赵德后,晚上在仁川港最好的酒馆设宴给大明使团的人员接风洗尘,一众从汉城赶来的两班堂上官作陪。
朝鲜国的礼曹判书相当于大明的礼部尚书,朝鲜王朝早期效仿明太祖直接管理六部的方法实行六曹直启制,六曹直接对国王负责,世宗后改行议政府署事制,六曹归议政府管辖。
而“两班”指的是朝鲜王朝的贵族阶级,朝鲜王国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文武两班”。
后来,两班专指上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及家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权贵阶层,古代朝鲜对贵族或官员的称尊称也是“两班尼”,也就是“大人”的意思。
朝鲜王国除了王族之外的臣民共分成四个阶级:
第一个阶层是两班贵族,亦称士大夫;
第二个阶层是中人,也就是两班贵族的良妾所生的儿子,良妾是平民百姓嫁给官员作为妾侍的称呼;
第三个阶层是平民;
第四个阶层是贱民。
两班贵族的子弟可以通过科举和荫职取得官位,同时也通过婚姻关系来维持两班的地位,因此两班阶级具有世袭的特色,与大明的勋贵有些相似。
朝鲜王朝的官职和官衔等级均效仿明朝,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九品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而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因此,此次随着礼曹判书申商来迎接大明使团的朝鲜官员皆是正三品以上官员,由此可见对大明使团的重视。
李云天身为此次出使的副使,自然也要出席这次接风宴,被安排坐在了赵德左下首,与右下首座位的申商正好相对。
酒宴开始后,申商领着陪宴的官员频频向赵德和李云天敬酒,对两人甚是恭维,李云天都以不胜酒力婉拒,故而以水代酒,既然赵德没什么意见申商自然也不会多言,觥筹交错间气氛很是热烈。
酒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数十名身姿婀娜的女乐忽然涌进了房间,一些抱乐器坐在大堂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