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李泰 >

第151章

大唐李泰-第151章

小说: 大唐李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教书先生也是一个狠人,他告诉小山,一路向西;即便路上遇到了官员也不许他告状,只有到了长安才可以让他说出自己的冤屈。或许在达官贵人遍的的长安,有人会因为恻隐之心而帮助小山一把。
    小山本来想按照教书先生的话去做,但到了陕县这里,又饥又渴的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他怕自己死在路上,无法为姐姐伸冤。在看到李泰一行人之后,看到李泰身边这些的官员,小小山把心一横,顾不得教书先生的警告。鼓足最后的勇气跑到了李泰的车上。
    小山叙述完了。最后一点精力也废尽了,本来死死握住惹兰的手渐渐的无力了,小小的身子开始因为饥饿而颤抖。看见小山摇摇欲坠的情况,患兰一边抱着小山,一般冲着马车大喊:“墨兰,快些拿点吃的过来。小。
    墨兰从车上跳下来,端着一盒子宝相花纹点心一路小跑的过来。小山从满面泪痕的慧兰手中接过点心小儿巴掌大的点心,一口一块,连续吃了三块。刚刚去拿第四块的时候,被李泰伸手阻止了。
    小山一愣之下,胆怯的钻到慧兰身后,低头小声的说道:“我不是故意吃这么多的,我是太饿了。”
    小山可怜兮兮的样子让墨兰忿忿的瞪了李泰一眼,将装满宝相花纹点心的盒子塞在小山怀州,说道:“尽管吃,吃饱为止,不够车上还有。小。
    李泰一把将小山怀中的盒子抢了过来,不等慈兰开始埋怨,解释着:“不是不给他吃。我还不至于那么小气,舍不得一盒子点心。不过是他多日没有吃饱饭,忽然让他吃的太多,会撑坏他的。饥饿过久的人,一次吃太多东西,没办法消化,会活活撑死的。”
    “不会吧,听说过饿死的,却没听说过撑死的。”墨兰还有些疑问的看着李泰。
    “少多嘴,你不知道并不等于没有李泰瞪了墨兰一眼1对着小山温和的笑笑。将手中的点心盒放在他的手中:“这个。给你,你留着,但现在不能吃。等以后馋了在吃,听懂没?。
    也许是李泰温和的笑容打消了小山的戒心,也许是怀中抱着的吃食让他心中有底,也许是几块糕点下肚,他让回复了点精力小山羞愧的冲着李泰点点头。小声的说道:“您说的对,吃多了会撑死的。前年,有个乞丐到我们村。张婶心肠好,供他吃了一顿饱饭。那个乞丐就撑死了,后来张婶还摊了官司,把家里的房子和地都卖了,才从衙门里放出来,放出来的时候腿就已经瘸了。现在还不会走路呢。”
    见到小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李泰回过身来,对着身边一脸肃然的徐浩瑜沉声说道:“徐刺史,此事你着如何?”
    徐浩瑜神色凛然。狠狠的说道:“若是官员所为,该杀。若是地方豪伸所做,该斩。此等伤天害理之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昭天理
    要说徐浩瑜为官多年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说死了李泰都不信。这样的事情在李泰看来是悲惨之极,但对于徐浩瑜来说不能说是司空见惯,但肯定在以往的时间遇到过。此事徐浩瑜表现的义愤填膺也许有良心发现的成分。但李泰敢肯定更多是是做给自己看的。
    李泰在对徐浩瑜表示赞赏之后,故意问道:“徐刺史,你就不怕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治下?。
    “不可能,我的治下绝对没有这样枉顾天良之徒,这样的凶恶之辈早就被我铲除了。”
    徐浩瑜说的斩钉截铁,这也是他心中有底。在他的陕州治下此次没有任何地方发生水患,而小山强川也家是经历过水灾的。所以徐浩瑜十分的有把握证明小世…凡池治下的子民。
    李泰忽然间也注意到这点,内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这就是徐浩瑜的精明之处,借用他人的失常来在李泰面前证明了自己为官治下的安稳。
    李泰叹息过后。笑着对徐浩瑜说道:“是与不是,苦主在此一问就
    小山,你的家在那里啊?”
    李泰的文宣让小山有些发愣,想了好久才说道:“我家在金家村,听大人们说过,好像是永嘉县的。”
    “永嘉县?”李泰皱眉念叨着这个名字。若说是那个州,李泰或许还能知道点,但小山说出的永嘉县他一点印象都没有,特别是小山敢肯定的村子,李毒更是一概不知。
    金家村,听这个名字就能判断出来,是一个以姓氏命名的小村庄。大唐现在有十道。三百五十八个州,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李泰连这些个州都记不全面,更别说县了。这些县中像金家村这样的小村落更是数不胜数,或者叫金家村这个名字的都会有很多。这让李泰如何判断小山家具体在何处呢?
    不得已之下。李泰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徐浩瑜。徐浩瑜低头沉思了一下,抚须为李泰解惑:“殿下,这个金家村在那里,下官不知。不过下官到是知道个永嘉县,如果下官没记错的话,永嘉县应该隶属于河南府管辖。距离殿下此行的目的地洛阳到是不远。”
    李泰听到徐浩瑜的解释,心中清楚了,这个永嘉县属于河南府管辖。这个,河南府就是洛州,不过是两种称呼而已。而河南府的刺史衙门所在地就是洛阳。同样河南道的各种道府衙门也设立在洛阳1所以这洛阳也就是李泰此行的目的地。
    了解了这些。李泰微微一笑,特意的问道:“那我此行走否需要经过这个永嘉县呢?这样横征暴敛的地方,对我的安全可不一定有保证啊。”
    徐浩瑜不明白李泰这样问的缘由,判断不出来李泰究竟是否想从永嘉县路过,徐浩瑜考虑了半天才试探的说道:“殿下,若是按照正常的行程,应该是从陕县出发,路过新安等地到达洛阳。不过也同样有一条路从永嘉,走宜阳到达洛阳。殿下需要走哪条路,下官不敢多言,不过从永嘉走需要多费些路程,究竟如何还要殿下自己定夺。”
    李泰抬头看看天色,太阳已经渐渐有些偏西,经过小山的这一耽误,李泰估计了一下。想要在落日前赶到下一个驿站。还真挺急的。若是没有徐浩瑜兴师动众的迎送,自己带着众位侍卫在马车上露宿一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有了小山的诉说,李泰对这大唐治安心里开始没底了。
    想到这里,李泰笑着对徐浩瑜说道道:“走哪条路就先放放。原本还想着不打扰徐刺史了,现在看这今天色,想要在夜晚之前赶到驿站却有些难了。不得已之下只好叨扰了徐刺史了。”
    “殿下说的那里话,殿下能够落脚在下官治下1这是下官的荣幸啊,正是下官求之不得的事情。下官在“回雁楼。中早已准备好了酒菜,就等着殿下了。”
    在没发生小山这件事之前,徐浩瑜对李泰有些敬而远之,是不想让李泰在他治下看到一些对他不利的事情。而经历过小山的事情之后,不管怎么说,也是在他的管辖之内发生了流民惊扰朝廷官员的事情。这事情虽然说起来不大,但也是个污点,他巴不得李泰留在陕县,让他能有机会在李泰面前表现一下,消除不利的影响。
    李泰再次登上了马车,坐在车上等着慧兰和墨兰上车。墨兰上车还没什么,但慧兰手中牵着小山的小手小山一手抱着装满点心的盒子。一手死死抓住慧兰手看着干净整洁的车厢内,再也没有刚刚喊冤时候的敢闯敢拼,扭捏的缩在慈兰身后,说什么也不敢上车了。
    李泰看着惹兰和小山之间的拉扯,摇头说道:“好了,你们也别撕扯了,慧兰,你带他去后边的车子好了。”
    在慧兰应声拉着小山登上了后边的空车之后,车队在侍卫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陕县的城门。
    看热闹的众位百姓,在大家都离去之后,才互相的议论起来,大多数都是对李泰身份的猜测。他们不认识别李泰,对一身官服的徐刺史,有些人还是能认出来的。看见徐刺史对待李泰的恭敬谨慎,对李泰身份的猜疑就更多了。有人说他是勋贵子弟,有人说他是达官之子,当然也有不少人猜到了李泰是皇子的真相。不管众人的猜测如何,见到李泰年轻的面孔,都不免在心中顺舌。
    徐浩瑜在前面骑丐领路,马车的木制车轮压在青石路上略微有些颠簸。李泰坐在车厢之内,撩起了窗帘,本意是想看看这大唐乡镇的风情,不经意间李泰却发现一个问题,让李泰的眉头一皱。
    李泰此时走的是陕县入城的主干道,一切看起来还好,干干净净的,路边的行人看见李泰浩浩荡荡的一行人,特别是为首领路的竟然是身穿四品官服的刺史。急忙恭谨的站在道路两旁,等他们走过才怯怯私语起来。
    在城中,马车的速度自然受到限制,李泰清楚的看到道路两旁的街头巷尾有不少衣着褴褛,近似乞丐一样的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这群人有老有少,能看见六七十岁的老叟,也能看见嗷嗷待哺的婴儿。
    见到这些李泰不由的眉头直皱,轻声的吩咐车旁的侍卫将徐浩瑜叫到车旁,李泰探头问道:“徐刺史,这街头巷尾的人群是怎么回
    。
    徐刺史苦笑一声。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殿下,这些人不是乞丐,都是家中遭受到水灾的流民。”
    听说是流民。李泰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小声的探询:“徐刺史,朝廷的抵报上不是说陕州没有遭灾吗?为何还有这些难民?”
    徐刺史面上的苦涩更深了:“殿下,陕州是没有遭灾,不过周围的州县遭灾的太多了。正是因为陕州没有遭灾,粮食等物品还算充足,所以这些流民更加的聚集在陕州的各个县中。不瞒您说。原本这条主路上各个屋檐下都有流民聚集,现在的情况已经是为了殿下方便,衙役驱逐后的结果。
    徐浩瑜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感叹道:“他们的家乡已经被洪水摧毁了,本身已经是一群可怜人了,我总不能关闭城门将这些流民驱逐于县城之外吧。所以就有了殿下看到的这一幕。下官也是没有办法啊,还望殿下见谅。”
    听徐浩瑜这样一说,李泰心中对他升起了好感,别的不说,这份仁义之心就让李泰感觉此人不错。
    看着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李泰的眉头越皱越紧,思量一番之后,李泰想下车到这些难民之中走走看看。轻声询问者徐浩瑜:“徐刺史,我此行来的目的就是安置灾民,赈灾救难,而现在陕县就有逃

第一第一百八十六章天灾
    00014778第一百八十六章天灾
    导泰毋惯了长安的繁华,听惯了大唐盛世的昌盛。却没想引坝犬唐盛世竟然也有如此悲惨的一面。越是距离刺史府附近的富人聚集区越远,入目的流民就越多。或是按照家庭,或是按照乡里,各自的聚集在
    起。
    李泰心中明白,他这是在陕县的大街之上,这些流民不过是停留而以,而那些阴暗的小巷之中,是否会发生类似易子而食的惨剧,李泰不敢想象。
    抱着这份怜悯之心,李泰拉过身边的徐刺史小声的问道:“这些流民什么时候开始聚集的?”
    徐浩瑜仔细的想了一下小心的回答道:“我也没太注意,大概是在水灾发生的三五日之后,开始还是稀稀两两的少数人,聚集在城外。
    后来人数渐渐的多了起来。慢慢的他们也就走进了城里,身体力壮的开始在各个地方打短工,以换得家人的口粮。也有不少体弱没人肯用的,只好以乞讨度日。不过还好,陕州没有遭灾,粮食该收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