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坐在炕上,闭目养神,见李经述到了,有意让他接班了,再一次让他“升炕”,坐在自己的身边。
李经述推辞,刘铭传道:“老弟,你还客套什么呀,你身为山东巡抚还挂了兵部侍郎衔,比老哥我还高半级,你的战功和新政,大家有目共睹,我刘六麻子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谁敢说闲话老哥帮你揍他!”
在座的人哈哈大笑,李鸿章点头示意,李经述这才第一次公开坐到了铺虎皮的大木炕上。
来人坐定后,李鸿章说:“这里没外人,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西太后现立溥儁为大阿哥,欲废黜皇上之事,相信大家都有耳闻,老夫已电报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王文韶等人商议,他们都觉得太后一旦废黜皇上,今年岁晏运穷,大祸将至,诸位怎么看?”
李经述虽然心中早已拿定了主意,但他想听听别人的看法,没先开口。盛宣怀第一个站起身说:“回中堂大人,下官听说现在上海商界人心惶惶,忧心太后废黜光绪皇帝后会重新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浙江巡抚刘树棠说:“皇上的名望,在变法后,虽不致达先知先觉,但受到江南士绅的大力拥戴。他没犯什么大错,太后贸然废之,恐失江南乡绅之心。”
李鸿章偶染风寒,身体不适,咳嗽了两声,问伍廷芳:“洋人那边怎么说?”
伍廷芳说:“洋人那边原本支持皇上变法者多,英国、德国都希望中国多开商阜,如若此时,太后又立一位儿皇帝,垂帘听政,闭关锁国,他们必不乐意。而且朱尔典等驻华公使,对保守的端王意见很大,屡次和他在总理衙门不欢而散。”
李鸿章说:“洋人那边的意见,不可以不考虑,但皇帝的废立,毕竟是中国内政,太后要是铁了心废黜皇上。他们也顶多抗议一下。关键是我们这些地方大员的态度。省三,你怎么看?”
刘铭传见李鸿章点名自己回答。摸了摸发亮的前额。道:“皇上是太后所立,她若要废,也是她的家事。经述见多识广,我想听听他的意见,他说怎样我就怎样。”
刘铭传想听听李经述的看法,李鸿章转头问儿子的看法,李经述想了想说:“这几个月的变法新政,虽有点激进。但也不能全盘否定,百天不到,全国各地办学堂、开言路、筹办工厂,从朝到野、从官到民,都有了一个共识:国欲富强,必先维新。如若此时慈禧太后废黜皇上,那将失信于天下。而且现在端王主政,其妻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如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他可谓权势滔天,我闻端王才能平庸,思想保守,恐怕会祸害国家!”
李鸿章点点头,道:“不过太后此次立溥儁为新君之心坚决,听说连年号都起好,准备明年元旦改元‘保庆’,我等不宜直接出面。”
李经述道:“父亲说得对,盛宣怀在上海人脉甚广,可由他与东南乡绅、商人联络,扩大声势,联名发谏阻太后废立皇上的电报。”
李鸿章转头问坐在左边太师椅上的盛宣怀:“杏荪,你觉得这办法怎么样?”
盛宣怀摇摇头,道:“上次谏阻废立皇上的绅商达千人以上,太后也没有退让。而且太后这次真是铁了心要废除新政,恐怕得另想办法。”
李鸿章道:“这次西太后确实要废除新政了,老夫听闻被杀的军机章京里,杨锐和刘光第是张之洞推荐的,林旭是荣禄推荐的,张之洞和荣禄多方营救,但是西太后就是不松口,将他们都斩杀于菜市口,这等于断了张之洞和荣禄搞新政的后路!我们要阻止太后废黜皇上,还必须另想办法。”
这时,刘铭传站起来,义愤填膺道:“这都怪他妈个巴子的康有为,既愚蠢又胆大妄为!我听说康有为先给皇上上书,说要袁世凯带兵进京,而且不听荣禄,直接只听命于皇上!殊不知皇上看完的每份奏折,都会送去颐和园给西太后看的,这份奏折西太后看完后,以为皇上维新是假、夺权才是真,才动了杀心废黜皇上之心!之后,康有为还假传圣旨,找袁世凯,要袁世凯带兵进京,围园杀后。这才葬送了维新变法和新政!”
李鸿章对刘铭传说:“省三,现在事已至此,抱怨无用。最要紧的,是想办法保住皇上的皇位。否则中国必乱。”
刘铭传默不作声,这时,李经述说:“我倒有个主意了!袁世凯曾经找朱尔典帮忙,让英兵舰在塘沽口游弋,威慑太后。西太后现在唯一怕的,就是洋人的坚船利炮了!父亲如能出面暗中让英国再加派兵舰,表态反对废黜皇上,太后自然有所顾忌。”
李鸿章点点头,说:“老夫主管外交这么多年,英国人这点面子估计还是会给的,你具体去办吧。”
那天,李鸿章和众人商议了三个时辰,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等到散会之时,盛宣怀上前对李鸿章说,门外有一个广东的年轻人孙文千里迢迢来求见,李鸿章对盛宣怀说:“老夫看过孙文的上书,文笔还不错,他做什么的?多大年纪?”
盛宣怀说:“他是一位医生,现年二十八岁,不过一贯喜欢谈治国之道。”
听说孙文是医生,李鸿章正为朝中的变故焦头烂额,道:“哦,这样年轻的医生,也热衷治国之道?老夫今日身体不适,改天再说吧!”
天已经黑了,年轻的孙文在总督府外等了一天,又累又饿,他生怕错过了见李鸿章的机会,在大门外寸步不离,饭都没吃,最终盛宣怀却告诉他,李鸿章今日没时间见他。孙文心灰意冷,想不到名闻天下的李鸿章竟然也如此不懂礼贤自己,痛感“天下乌鸦一般黑”,叹息这大清国正是腐烂透顶,他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暗下决心,决意从现在起洗心革命,推翻满清!!
第119章满汉之争
李经述和袁世凯一起去找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朱尔典答应帮忙帮到底,让英舰继续在大沽口附近海域游弋,并发电报给总理衙门表态“英国反对废黜光绪皇帝”。各国公使和李鸿章的关系也不一般,早对端王不满,加之英国当时是世界头号强国,一看英国都表态了,法国、德国等驻华公使也纷纷给总理衙门发电报,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只有俄国佬没有表态。
张荫桓回到京城后,不但没有救出光绪皇帝,自己也被捕了。英国前驻华公使窦纳乐也是张荫桓的朋友,他第一时间给李鸿章写信,想保住张荫桓。
李经述也替张荫桓求情,想让李鸿章设法救张荫桓,李鸿章最初没有同意,说:“太后现在正在气头上,恐怕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如果我们贸然替张荫桓求情,太后恐怕会将我们当作‘帝党’,不但救不了别人,反而连累我们李家。”
李经述想了想,说:“父亲可上奏太后,张荫桓做过多年的外交官,有很多洋人朋友。杀掉张荫桓,肯定会引起西方各国干涉。或者,您给荣禄修书一封。荣禄是慈禧的宠臣,又是镇压变法的功臣,他提的建议,慈禧还是会听听的。”
李鸿章点点头,表示赞同李经述的话,他自己其实也想救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的徐致靖,但他觉得直接跟慈禧太后上奏章还是不妥,谨慎起见,他给荣禄写了一封信,拜托他想想办法救张荫桓和徐致靖。
荣禄对李鸿章还是很尊重的,接了李鸿章的信,就去宫中找慈禧太后求情。慈禧正在重用荣禄,于是给了荣禄一个面子,没有杀张荫桓和徐致靖,而是以“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的罪名将张荫桓流放新疆,徐致靖被革职监禁。
又过了一些时日,慈禧想在勤政殿为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举行大阿哥册封典礼,特意邀请各国公使参加,见证这一隆重时刻。
端王相当重视儿子的这次典礼,一星期前,就带溥儁在家彩排,给他添置各种阿哥穿的新马褂,甚至还请洋教员教溥儁说“hello”等简单英文,准备给洋大使们打招呼。
结果那天,慈禧太后和群臣从早上等到太阳落山,也没一个驻华公使来道贺,溥儁一天没吃东西,饿得哇哇哭,闹着要吃桌上的西洋糕点,端王载漪很生气,一巴掌煽在了溥儁脸上,愤恨道:“你就只知道吃!洋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洋人公使们都没有来册封大典,慈禧很生气,派荣禄去问问情况。
当时的沙俄也是*的君主体制,和清廷臭味相投。荣禄比较熟识的驻华大使,也就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
荣禄登门拜访,喀西尼还没聊正事,就拿出一本李缇摩太、李经述等人编著的《泰西现代史》,问荣禄是否读过此书。
荣禄表示读过。喀西尼问:“你对此书有何意见?”
荣禄回答:“这是一本对中国很有用的书。”
喀西尼说:“那么,我恐怕你未明了此书之精神了。它教导人何谓民主,反对*。这种观念一旦成为潮流,你们六百万满洲人在自由选举的情形下,必为四亿多的汉人赶逐下台,而你亦须卷席归田。”
荣禄说:“有太后在,我必没有事。你们俄国为什么不支持太后立溥儁为新君?”
喀西尼回答说:“听说李鸿章和李经述父子最近在四处联络英国、法国、德国的大使,并且说服了他们反对太后废除你们的光绪皇帝。俄国也不好表态支持。”
荣禄将喀西尼的话回禀了慈禧太后。慈禧听说李鸿章也卷入了这件事,而且反对她废黜光绪皇帝,大怒,立即召李鸿章到京城觐见。
没想到,一贯支持慈禧太后的李鸿章明确表示,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李鸿章说:“太后若训政,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只是听信康有为的谣言,无大过错,废之恐天下人心不稳,从此中国大乱。”
这是三十年来,李鸿章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没站在慈禧太后一边,慈禧震怒,赐给李鸿章一面古铜镜,道:“哀家看你老矣,赐镜给汝,好好瞧瞧,汝欲步翁同龢之后尘乎?”
慈禧这话,意思是让李鸿章照照镜子,清醒一下,是不是想跟翁同龢一样告老还乡!这也是三十年来,慈禧太后第一次跟李鸿章翻脸,李鸿章却毫不让步,道:“若臣同意废黜皇上,乃是不忠,必遭天下人唾骂,还不如告老还乡,耳根清净!”
英国的军舰这时还在大沽口附近游弋,慈禧太后当然不会真让李鸿章告老还乡,不过慈禧太后到了这把年纪,不愿再有任何人抵触她,她厉声问李鸿章:“哀家听人说,你不仅自己反对哀家罢黜皇上,还跟洋人勾勾搭搭?可有此事?”
李鸿章还没开口说话,慈禧就宣布革去李鸿章直隶总督一职,令荣禄接任,李鸿章调任两广总督。当时,作为最早开阜的城市,“粤东盗甲天下”,黄赌毒泛滥,两广总督的位置一般重臣都不愿去,也算给李鸿章一个下马威。
李鸿章也没有再说什么,回到天津,忧心忡忡。李经述见状,上前关切询问,李鸿章如实告知,道:“太后如此固执,恐怕中国会祸起萧墙!”
李经述道:“此时将父亲调离直隶,赴任两广,对我们来说,是祸兮福所倚呀。朝中必有大事发生,但未必是废黜皇上。父亲入主两广之后,和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算连成一片,主宰了大清国江山的‘东南半壁’,加上我控制的山东,还有北洋水师和新军,一旦朝中有变,定鼎天下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现在只需要一样东西,可保住皇上的皇位,让端王和太后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