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1130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113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你考虑的虽然不差,也是想到了李成梁的那个怪脾气,当时却还考虑的并不完全。”张居正对张凡说道,“你只是想到了李成梁的那个倔脾气,当时却没有想到李成梁也是个趋炎附势之人。说起来这种人,朝廷里面实在是有不少。就比方说,说个你也熟悉的吧,戚继光就是如此一个人。实际上戚继光趋炎附势的本领,那可当真是高的很呐!
  “不过如今倒也不是说这种人有什么不好,毕竟不管是戚继光还是李成梁,这两人也当真是有真本事的。即便是趋炎附势而当上了高官,当时若当真是有真本事的话,这么做倒也是没什么。而他李成梁,也是这样一个人。对于朝中的那些人,李成梁的确是有些不买账,当时对于太后和陛下那边,他却是不敢不搭理的。
  “而这,也就是我让你去的原因了。毕竟,你跟李成梁之间,可不是一点联系都没有。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如今李成梁身边有个人,应该是你认识的才对。那个叫努尔哈赤的nv真人?”
  张凡听到张居正提起了努尔哈赤,这才是明白过来什么意思了。如果这么一说,再加上张居正也说过关于李成梁的那个趋炎附势的xing子的话,张凡的确是这次去东北跟李成梁说这件事情的最佳人选了。
  努尔哈赤的情况,张凡最近虽然并没有太多了解,当时就最后一次知道的情况来看,也是好的很。且不管努尔哈赤的年纪,不过最主要的是,如今的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那里过的是非常好的。努尔哈赤本身就自小习武,而且如今,他还身负大仇,并且仇人实际上还是自己的外祖父。这也是让努尔哈赤根本就没有能够放松下来的时候,即便是如今,他在李成梁那里过的很好,当时也依旧是如此。
  不过如今的事情,可不是努尔哈赤的问题了。最主要的是,努尔哈赤之所以会过的如此好,原因就在于,他跟朱翊钧之间的关系了。努尔哈赤通过跟张凡的认识的原因,从而认识了朱翊钧。而两人也是如此认识了之后,就变得要好了起来了。而两人对于虽然并非同属一族,而且身份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事情根本是毫不在意。或者说最起码的,朱翊钧并不在意这些。
  总而言之,努尔哈赤跟朱翊钧之间的关系,也是好的很。虽然说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不上张凡跟朱翊钧之间的那么深厚,当时有一点却也是张凡比不上努尔哈赤的。那就是努尔哈赤跟朱翊钧之间的年纪,相差很小。
  总而言之,这种关系就是如此了。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即便努尔哈赤才只不过十余岁,即便他甚至不是汉人,而是一个如今就要打起来的nv真人。当时即便是有这些原因,李成梁却还是没有办法不重视他。
  而让张凡去跟李成梁说这件事情的话,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努尔哈赤的事情,已经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张凡,到底李成梁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如今,让他这个在皇帝和太后面前的大红人去跟李成梁说这件事情,李成梁是根本就没有办法不重视的。就算是看在张凡如今在朝廷里的身价上,他也绝对会听张凡的话的。更何况这件事情又不是让他去做什么坏事,而是让他提前收容百姓而已。不管怎么想,这也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原来老师所打的是这个主意。”想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张凡笑了笑,说道,“若是如此的话,看来学生前往东北去找李成梁,也没什么困难了。”虽然张凡的笑容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当时实际上,他的心中也是有着一些无奈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让他去东北也没什么。而且从如今的情形看起来,也就只有让他去才是最合适的了。朝廷为了不让王杲提前察觉,所以也是不可能颁圣旨过去。而让别人去说,朝中的人又没有那么大的分量。仅有的几个人,张凡、张居正和冯宝。
  冯宝一个太监,虽然说他最近也的确是没什么事情做,去一趟东北,找李成梁说上两句话倒也是无妨。可是太监的身份,却是一个问题。毕竟太监,有的人讨厌,有的人喜欢。而即便李成梁趋炎附势,却也未必就会对于一个太监言听计从。万一说再来的阳奉yin违,那就麻烦了。
  而张居正显然是没有办法o身过去的,毕竟朝中这么多的事情,全都是需要他这个内阁首辅来打理的。而且,即便是朝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其他人能够代劳的,当时显然张居正是绝对不可能把这些事情jiā给其他人去办的。更何况,如今朝中的新政《考成法》虽然说已经是顺利施行,并且也成熟了起来。当时在这个阶段,还是需要人去监督着的。总而言之,张居正是根本就走不开了。
  也就是说,如今不管怎么看这件事情,朝廷里面也就只有张凡一个人暂时没什么事情做,所以,这件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凡的头上了。
  “不过你倒也不用马上就去。”张居正说道,“我知道你猜刚刚回来,四川的事情,让你忙了很久,刚回来就要再出én,也不太好。而且东北那边,虽然说起来局势是一触即发,不过如今王杲忙着收拢其他的部族,暂时不会闹事。而他不闹事,咱们也就不会关贡市。留给咱们的时间还有一些。
  “当时这件事情却也是不能太过拖沓了,再过一个月,你就去一趟东北,见一见李成梁吧。”
  “学生明白了。”张凡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今天晚上让你过来,并不是为了这些事情。”张居正说完了前两件事情,这才是进入了正题,“主要是想要说说关于新法的事。”
  张凡听张居正说到这件事情,知道这才是正题,也是不由得打起了jing神来。
  更多到,地址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相互制约
      朝廷新法,这是如今的大明朝内部最为热门的话题了。1;其实,新法这种东西,说起来倒也未必都是好事,并非后世的人眼中,什么人作为什么改革的先驱,而多么的光荣和伟大。成功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但是失败了倒是能够在后世留名了。总之,这新法的事情,并不能够一概而论其好与坏。这种事情,有其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其弊端了。
  而如今,朝中就在施行一项新法,就是张居正的《考成法》了。而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考成法》是施行的相当不错的。刚开始的时候,在治水之时,便是小试身手。而那个时候,成效卓著,最为有利的就是,这朝廷总共拨出来的银两,是没有追加就将几处的治水之事完工了。而最重要的是,从开始到结束,这其中总共有出入而无法算得清楚的银两,却是不超过千两白银。
  这个成效,不敢说后无来者,却也可以使前无古人的了。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当年嘉靖年间,宫中整修宫殿,居然前后冒出来了三百多万两白银的空缺不知道用在了何处。当然,那个时候也是因为严嵩一党把持朝政才会如此。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即便是当时并非严党把持朝政,最后的结果也只是会比这个结果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而《考成法》却是当真做到了这一点,这可算是一项创举了,自从大明朝建国以来,还没有说哪一件需要耗费银子的事情,居然能够办到这种地步的。
  而之后,《考成法》正是开始施行之后,也是变得非常有效用。实际上,到了如今也才不不过是一年的时间,但是已经卓有成效了。半年前,就已经查出来各省抚按官名之下未成完成的事情就有三百七十三件,抚按诸臣五十七人。
  而在这些当中,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这些人因为未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被罚停俸三个月。
  当然,这实际上并不当真是因为《考成法》卓有成效而查出来了这些人。当然,查是真的查出来了,数据上也并不是瞒报。只不过若是针对那些人的话,张居正现在还是没有办法下手的。一旦动了这些人,他们可不管你什么《考成法》的事情,绝对会闹腾起来的。而这点,即便是张居正并不怕他们,但是这一闹腾起来,绝对是会混『乱』。
  因此,张居正可是找了几个人来故意做这件事情的。
  别的不说,就说凤阳巡抚王宗沐和巡按张更化两人吧。当初张居正提出来要施行《考成法》的时候,不仅仅是京城里,各地的巡抚和官吏,全都是上奏言事,而这当中,这王宗沐和张更化两人,更是完完全全地同意张居正,同意在朝中施行《考成法》的。不说这两人平日里的政绩如何,但是最起码的,他们既然是站在张居正这边的,那也就应该知道张居正的打算,最起码他们自己不会犯事才对。
  可是实际上呢。如今考成法出了,而第一批被查出来的人当中,就有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并且第一次被罚的人当中,这两个人更是因为未完成的事情太多,还被重罚了一番。这不是明摆着,这两人是张居正的人,而如今之所以会“榜上有名”,完全都是因为他妈恩这么做就是要做个样子给其他人来看的嘛。
  动别的人,即便是张居正有理有据,却也是要害怕他们会闹腾起来,毕竟《考成法》才是刚刚施行。但是动自己的人却是没有任何问题了,既然是演戏,他们受点委屈,张居正必然会从别的地方给他们补偿回来的。
  而这么一来,也并不用担心朝中的那些人知道了。实际上这王宗沐和张更化是张居正的人,这件事情朝中的人早就已经知道了,根本就不是任何秘密。而张居正之所以还要这么做,演这出戏,完全就是因为这么一来的话,能够给其他人一个例子,让朝中的那些人知道,一旦犯了事情,到底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说起来这停俸三个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倘若当真是个清官,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被如此惩罚了,那他还当真是要去找人借钱度日了。但是若是个贪官,哪怕是现在因为《考成法》的原因而没有办法再像过去那般大贪特贪的人,这停俸三个月的处罚,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如同挠痒痒一般。别说是三个月,哪怕是再也不给他俸禄了,他也能靠以前积累下来的那些脏银活得好好的,滋滋润润的。
  若只是如此的话,这《考成法》对于朝廷的官吏们来说,简直就是毫无用处。即便是犯了什么过错,而受到了什么惩罚。就比如说,当真是不再给他俸禄了,但是只要不将他罢官了,那就没问题。
  可是张居正也自然是不会傻到这种程度的了。若是有人当真如此的话,每次的大考小考全都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或者是做得不对而“榜上有名”的话,到时候绝对会落得个罢官的下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的来说,张居正的《考成法》的确是非常有效率的新法。如今朝廷也是因为这《考成法》的缘故而有了大变样。最起码的,吏治清晰,朝中所颁发的命令,能够极快地到达各级官员的手上。而对于各级官员来说,虽然这种小惩罚不足为据,但是积少成多的道理,他们也是人人都懂的。所以相比起来以前,懈怠的情况即便是不能完全杜绝,却也是变得非常少了。
  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用在几百年之后的话,在任何时代也都是完全适用的。就比方说如今已经实行了《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