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第1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无完人,我也不要求你尽善尽美。总之我既然放了你的假,你就好好给我玩吧,叫你办事的时候,你就给我把事情办漂亮!”
第1503章皇子们
太子满心感动和激动,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几乎就像是要哭了一样。他走出书房之后,担心他的皇后陛下甚至还觉得他被皇上严厉斥责了一次,于是还不满地跟皇上抱怨了几句,说大过年的不要对孩子说重话,而皇上只是一笑了之。皇家欢聚的第一天很快就在皇上和后妃们的笑谈当中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皇上按照之前的吩咐,将自己的几个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叫到了乾清宫西暖阁的书房当中,准备考较他们的课业。
而不出皇上昨天的预料,齐王赵虎的功课确实不如人意,只是稍稍通了一些文墨、堪堪学会了些加减乘除而已,文章、国史、地理还有算数,这几个重要的科目,考较起来竟然都十分粗劣——尽管赵虎是皇次子,皇上和皇后对他的要求并没有对太子那么高,但是这么差的成绩还是让皇上颇为不满。
“你……你学成这样,还想跟太子一去出去玩?”在最后问了一个问题而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皇上将他的课业本扔回到桌子上,然后严肃地对这位皇子呵斥,“过完年哪也不许去,好好待在家里给我学好了再说话!”
如此严厉的表情,让齐王赵虎略有些畏缩,这个十岁出头的半大小子,个头已经很高了,几乎能够与太子并肩,而且十分结实。“父皇……这些课业,太难了。儿臣……儿臣不想学那么多东西……”
“难?有什么难的,别人能学会,你不能学会吗?”他这话让皇上气得几乎要笑了,“你看看你哥哥,他的课业有多好,每个老师都夸奖他认真。你,你就是不认真读,别说什么难!”
“哥哥是太子,将来要做皇上治理天下的,他聪明好学是应该的。”齐王颇为不服地回答,“我帮哥哥带兵打仗就好了,学那么多东西做什么。”
自从皇上登基建国之后,这么理直气壮驳皇上的话,也只有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了。
“就你这么多年歪理!”皇上皱了皱眉头,似乎更加生气了,“你身为朝廷的藩王,不想读书,莫非是想做个于国于家无用的废人吗?”
“儿臣不读那么多书就一定当废人吗?儿臣看到好多将军也没有读多少书,他们打起仗来也好厉害啊!”齐王还是一脸不服的样子,撅起了嘴,“父皇,儿臣也可以和那些将军一样,带兵打仗,为父皇和哥哥分忧!”
这位二皇子确实从小不爱读书,喜欢舞枪弄棒,而且跟在父皇身边耳濡目染的时候,十分崇拜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对他们到处征伐的英雄事迹也十分心驰神往,一心想要在自己长大之后也能够和这些将领一样纵横于沙场之间,为赵家的天下立下新的不灭功勋。
“带兵打仗?你以为带兵打仗就不用读书吗?”皇上忍不住伸出手来,捏了捏齐王的脸,“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带兵打仗的哪个不要学兵书学谋略?你不读书怎么能带好兵?”
“二弟,父皇说得没错,你就算想要带兵打仗,也是要去读书的。”眼见父皇有些生气,太子连忙为齐王赵虎挽回局面,“自古的知名将领,哪有不会兵法的?不会兵法就去打仗的,那就只能是个莽夫,只能当前锋的将军,做不了统兵无数平定一方的元帅……”
“我就要当个前锋将军,带着兵冲锋陷阵!不要躲在后方当个元帅!”然而齐王还是不怎么领情,依旧挺着腰杆大喊,“父皇,我长大了以后你就让我去军营里面当兵吧,别让我读这些难懂的东西啦!”
听到了弟弟这么童言无忌的话,太子半是好笑,半是尴尬,打量着父皇,但是又不好再说什么。
“真是个没脑袋的!”看到这么油盐不进的儿子,皇上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只是无奈地用手拍了拍他的脑袋,“好,你这么喜欢当兵,过阵子我就让你去读武学,让你好好明白当兵是怎么回事!就怕你到时候整天叫苦连天,那时候就没人应了,看你那时候还能逞英雄吗!”
“真的吗?真的吗?父皇!”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这个小孩子惊喜交加。
“怎么?父皇还会跟你说笑话?”皇上板起脸来反问。
“谢谢父皇!谢谢父皇!”大喜之下,他突然冲到了父皇的跟前,然后紧紧地抱住了他,跟他撒娇道谢。
“这小子,倒是力气见长了啊!没准真是当兵的好材料。”皇上一边强行将欢呼雀跃的次子推开,然后苦笑着说,“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了,武学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至少要懂点文字。你不读书,什么都不懂,想进去难道还要靠我来打招呼吗?再说了,就算真进了武学啊,你还是要学数算和文化,别以为就不用读书了!无非是文学那些东西少一点罢了……”
“啊?还是要去学啊?”齐王一呆,然后又是满面地失落,仿佛不满自己就是跑不了读书的厄运。
“当然要学了,你以为大汉的军队就是莽夫们的菜地吗,想去就去?”皇上又拍了拍他的脑袋,“过完年你就好好读点书吧,明年的今天我再来考你,只要你能通过了,我就送你进武学,怎么样?”
“儿臣知道了……”齐王心不甘情不愿地摇晃了一下脑袋,但是最后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他们父子两个谈论的武学,就是位于京城郊外的武学校。
之所以设立这样的学校,就是因为在长期的对外作战当中,大汉皇帝和军队都痛感基层合格的军官实在太少,已有的低级军官们要么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不太懂得执行上面的命令,要么是因为没有技术所以无法带领炮兵和工兵之类的兵种,而这些兵种在大汉的军队里面地位有十分重要。
所以,为了专门培养这种军官,新朝刚一建立就在原本的人才培育体系的基础上扩展,并且成立了这座武学校,专门接收幼年学生来学习军事技术。这些幼年学生在学校当中由专门的军官来教授相关的军事课程。
当时预计是争取在几年内,让这群孩子成长成为掌握一些基本作战知识的少年军士官,然后被送入到军队里面充任队正等基层军官,统领部队进行打仗。而一部分学习成绩最好的精英,还能够继续在武学校里面读书深造,直接被招入到炮兵和工兵部队当中担任见习军官。
大汉的军队推崇炮火,而炮兵在使用大炮的时候最需要计算弹道和维护大炮等机械,所以对炮兵的数学技术就要求很好,而工兵要架桥铺路,修筑工事和堡垒,所以同样需要极高的素质,这两块是大汉军队内部最渴望贤才、同时待遇和升迁机会最高的兵种,军官的晋升速度要比其他兵种要快上一些,也是大汉军队上上下下最为悉心培养的兵种。
而这两个兵种却都不是齐王赵虎心里所渴望成为的军人,他觉得炮兵和工兵都一直躲在阵后,无法直接进入战阵当中厮杀,更加无法体现出男子汉的英雄豪气。比较起来,他更加想要成为骑兵的军官,就像古代传说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一样,带领麾下的骑兵健儿们向着敌军冲锋厮杀,为大汉的赫赫威名再增添一分光彩。
现在皇上已经答应要让他能够作为幼年学生进入武学,这对他来说就是朝着梦想前进了一大步,这怎么可能不让他欢呼雀跃呢?
他欢天喜地地跑到了一边,然后皇上继续考较起了其他皇子的功课。
比起生性活泼好动的齐王赵虎来,年纪更小的梁王赵麒、郑王赵睿和越王赵胜等几位皇子的性格大抵要文静得多,相对而言更加坐得住,也更加愿意去读书,其中郑王赵睿也是人如其名,脑子十分聪明,读书功课十分好,年纪虽然很小但是已经博得了老师们的称赞。不过,他不太喜欢读那些圣人大义,也不太喜欢读那些博物和考据之学,相比起来更加喜欢读一些数算和格物之学,还喜欢亲自来跟老师做一些奇怪的实验,为了满足郑王的兴趣,皇上还聘请了两位精通机械和算术的西洋传教士来为郑王上课。
郑王赵睿的母亲木皇贵妃对这个孩子“不务正业。”十分不喜欢,而且她身为新闻香教的领袖更加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被西洋传教士围在身边,所以经常呵斥他,但是皇上对好像对这个孩子十分满意,经常鼓励他做自己的实验,因此这一两年来,赵睿的学业进展很快。
“好,做得好!”当看完了整整一本写满了数字的作业薄之后,皇上十分高兴,之前被齐王所带来的郁闷和无奈一扫而空,连连拍这个儿子的肩膀大笑,“写得真是漂亮啊,好小子!”
被父皇这么一夸奖,郑王十分高兴,不过他天性内向文静,所以只是脸上发红,喜形于色,但是并不像哥哥赵虎一样欢呼雀跃。
第1504章不要无情
很快,除了两个年级太小无需来学习功课的儿子之外,皇上已经考较了太子和四位封王的儿子的功课,总体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虽然他的儿子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但是基本上还是开始向学了,即使是最不爱读书的皇子赵虎,至少也表现出了从军的强烈志气,没有那种拖沓纨绔的气息,这一点已经很让皇上欣慰了——他不期待自己的每个皇子都能够成为人中龙凤,但是他无法容忍庸碌不堪、只想着享受荣华富贵的儿子,他能够给儿子们一生的富贵,但至少希望他们能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考较完功课,让诸位皇子们离开了书房之后,太子被单独留了下来。
“觉得你这些弟弟们怎么样,太子?”他们才刚刚离开,皇上就笑着问太子。
“弟弟们各有志向,而且生龙活虎,儿臣……儿臣十分高兴。”太子连忙回答,“只要弟弟们都能成材,长大了和儿臣一起撑持我家的社稷,大汉的江山一定会犹如铁打铜铸、不可动摇!”
“那就好,那就好……”皇上笑了笑,然后突然叹了口气,“不要嫌忌你的兄弟们啊,儿子,他们都是你的臂助!”
“父皇……”太子对父亲突如其来的话搅得有些不明所以,然后好像明白了什么,“父皇不用担心,儿臣……儿臣绝不会对兄弟们有任何嫌忌,一定会以赤诚之心对待他们!”
他明白父皇这番话的用意——父皇是担心他因为弟弟们个个有才能而嫌忌他们。
有感于前明的一系列教训,皇上在新朝建立之后,重新创制了一套新的宗藩体制,以鼓励宗室们奋发向上。
在前明,最初太祖朱元璋是实行分封的,他将自己的儿子们一一封到了要害之地,以便作为屏藩来拱卫中央。在朱元璋的时代,藩王们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而且很多还是统兵大将,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才有机会在领兵打仗的过程当中积累自己的军事经验和威望,并且发动靖难之役,夺下了皇太孙建文帝的皇位。
自从成祖以后,因为吸收了成祖靖难导致坐江山的换了一支支脉的教训,历代明朝皇帝对非继承人的皇子们的教育是十分粗疏的,而且对宗室藩王十分防范,别说领兵打仗了,就连和朝臣的往来都十分嫌忌,一到了年纪,基本上就会被分封到外省的封地里面去,从此再也难以回到京城。
而且,在朝廷的高压之下,各地分封的宗室们轻易不能离开封地,而且稍微有什么图谋不轨的举动就会被严厉惩处——至于欺男霸女、扰乱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