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退役宫女 >

第249章

退役宫女-第249章

小说: 退役宫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安阳嫁进来时,她的梦就醒了。她终于明白了一个她怎么也不愿接受的事实,那就是她的亲娘已经死了,再也不会回到她身边,陆嬷嬷说的都是真的,姑姑不过是在安慰她。
  可是姑姑对她那么好,为了她甘愿去可怕的天牢,为了她不回家看自己娘亲,为了她逃离谢家东躲西藏,为了她甘受安阳郡主的气,姑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就是骗她也是为了她好。
  而且虽然她的亲娘再也不会回来,爹爹又娶了后娘,可她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无人疼爱的孩子,她为什么还要揭穿这件事去责备姑姑让她难受呢?所以她把这一切都压在心里再不提及。
  但记忆中亲娘亲切甜美的笑容和温暖柔软的怀抱,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
  如果不是子琛揭开了她内心最痛的伤口、提起了她最不愿提及的事,她为了让自己的亲人欣慰,恐怕会一直装作自己是真的忘了这一切。可是子琛提起了,她所有的痛苦都被抖起来,再也装不下去了。
  长生紧紧地把姝儿抱在怀里,无比自责。
  可怜又懂事的孩子,她一直就没有忘记自己当初说过的话,她一直就没有忘记自己的亲娘,她早就知道自己的亲娘不会再回来,早在知道父亲要再娶时,她就知道了。
  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人担心,她一直装作自己已经忘了,一直不流露丝毫,也不再提起一句,她就当自己真的忘了,并且试着接受安阳,刻意和安阳搞好关系,只为了让大家不再为她担心。
  今天若不是子琛提及,恐怕所有人都当她是真忘了。可怜的孩子,她承受了多少煎熬才接受亲娘死去这个事实?
  “对不起姝儿,是姑姑不好!姑姑以为姝儿是小孩子,可能忘了这件事,怕再提起来反惹你伤心,所以一直没有提,也没有关心姝儿的感受,是姑姑太粗心了!”
  “我娘早就死了,对不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对不对?陆嬷嬷说的全是真的,对不对?”
  事情已没法隐瞒,也无须再瞒,长生点点头:“是的。”却不知再说什么好。
  姝儿抱住她哽咽着说:“姑姑放心,我已经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才瞒着我的。我以前偷偷哭过好多次,以后再不会哭了,如果我娘活着,她一定想让我高兴,对不对?”
  说着抬起头,虽然含着泪,却展颜而笑:“姑姑别难过了,你看我不是笑了?我以后要经常笑,这样娘才会高兴,姑姑也会高兴,对不对?”
  长生替她抹去眼泪:“姑姑不难过,姑姑要和姝儿一样经常笑,这样你娘也会高兴。”
  是啊,姐姐如果冥冥中有知,一定希望自己和姝儿天天开心。姝儿有些不懂:“你高兴了,我娘也会开心?我娘以前认识你吗?”
  长生愣了一下,姝儿又怎能知道自己和她是姐姐两辈子加起来最亲的人?旋及摇摇头笑了:“你娘当然不认识我,不过她知道我是姝儿的亲人,一定希望我也开心,对不对?”
  姝儿想了想,点点头:“对,我娘当然希望对我好的人都开心。”
  长生想起姝儿刚提起的陆嬷嬷,决定把这些问题都一次解决了,要难过就一次难过够,以后再不要困扰姝儿。
  “姝儿,你为什么不问白姨娘和陆嬷嬷,你不想知道她们的下落吗?”
  姝儿的眼睛又湿了:“我想知道。可我不敢问爹爹,也不敢问你,我怕你们难过。以前不是说白姨娘要生小弟弟了,可是这么长时间也没见过小弟弟,爹爹也从来不提起小弟弟。那次抄家我们都进了天牢,我想她们是不是也死在晋阳的牢里了?陆嬷嬷是不是和那些嬷嬷一样被卖掉找不回来了?我很想知道,可是你们不说,我一直不敢问。小弟弟好可怜,才那么小……”
  “别难过姝儿,事情不是这样的。那一次陆嬷嬷不是去晋阳照顾白姨娘吗?她去了之后,小弟弟还没有出生白姨娘就得了重病死了,所以并没有什么小弟弟。而陆嬷嬷因为难过也生了病,没多久也死了,你爹爹把她们安葬在了晋阳,她们并没有受什么天牢之苦。你不要难过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知道你这么惦记她们,她们一定会很欣慰的。”
  姝儿怔住,趴在长生怀里低泣起来,长生也不劝她,这些都是她曾在乎喜欢的人,无论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她们在她心里都是很重要的,就让她好好地哭一场吧,埋在心里更加难受,哭过之后,曾经的人和事也就渐渐被时间冲淡了,她才能真正走出过去的阴影。
  长生忽然想到,若是她以后生了女儿,也是小锦姝的姐妹,就起名叫锦媛,姐姐前世的名字。虽然大小颠倒了,但她们总是姐妹,生生世世的好姐妹。
  还好,在谢府被抄之际,自己得以有机会藏下姐姐的绢像,藏下那只象征姐妹二人情意的小金猪。
  安阳发作一场后却安静了,对长生和明净忽然变得客气有礼,吃穿用度照顾得越发周到。长生莫名其妙之后想明白了,安阳的发作并不中自己和明净做错什么,她只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所有人都仰仗她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就应该看她的脸色过日子,她是郡主府的主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至于她又对长生和明净客气起来,不过是因为担心自己做得太过逼得长生和明净离开,那可就划不来了,不但坏了自己的贤名,还影响了夫妻感情,虽然客气有礼不是她的本性,但她以后必不会做得太过份。
  只是在岑浩的事情上,安阳还是不甘心,几次请长生一起听岑浩抚琴,长生一切顺其自然,有空就去,没空就拒绝,既不刻意躲避,又不主动俯就,安阳说些明讥暗讽的话,她也只当听不懂。
  岑浩也是一个聪明内敛之人,自从那一次邀长生听琴被拒后,也终于意识到两人缘份已尽,如今更是身份悬殊,连做朋友的资格也没了。
  而且是他无义在先,又有什么资格责怪长生,何况两人并无什么约定,也根本来不及做任何约定,谢家就出事了,缘份至此而断,无从再续。他若再不收敛自己,被安阳抓住把柄,不但有损长生的闺誉,对自己以后也有很大的影响。若是传出他和雇主妻妾的闲话,以后在京城就别想混。
  所以从那以后,他见了长生就看不出什么异样,恭敬有礼,应对得当,特别是在安阳在场的时候,更让人感觉不到半点不妥。
  几次之后安阳终于明白了在岑浩的事上不可能抓住长生的错。长生一个宫奴出身的人,能嫁给前途不可限量的明净,实在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又怎么会愚蠢到和一个琴师不清不白呢?

第386章 丰厚回报

  这一日,裴寂在满朝文武诧异的目光中上朝了。他比以前消瘦了许多,头发更花白的厉害了,神色也不似往日精明,一付大病初愈的样子,倒也对这段时间的病休交待得过去。
  他对皇上说自己年迈体弱,不适合再留在尚书省任尚书令,尚书省事务庞杂劳心劳力,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责任重大,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已不能胜任,愿辞去尚书令一职,请皇上另选贤才。
  又说他却仍想为皇上效劳,虽然年迈却从政经验丰富,做事明察秋毫谨慎细致,去门下省再好不过,完全能胜任侍中一职,希望皇上能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照顾自己年迈体弱不可太过劳累,又满足自己想为皇上效劳的心愿。
  此话一出,满朝俱惊,知内情之人,又极为佩服,此举以退为进,既解了皇上的烦恼,又解了裴家的尴尬,实在是高明。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李世民还是通过血腥手段上的位,哪里还会再用前朝之相?谁也不知道太上皇死后他会如何对待裴家。
  而裴寂为了对李渊尽忠早已和秦王反目成仇,秦王的心腹爱将刘文静之死就是他应李渊之命一手策划,目的就是为了剪去秦王羽翼。
  如今李世民继续用他心里硌应,用着也不趁手,毕竟尚书令这个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不但要尽忠还要极其贤能,更要与皇上配合密切,裴寂已经不合适了。
  可是若弃他不用令其告老,就会落个不容老臣之名,怕伤了天下贤士之心,他为夺嫡杀兄弟屠亲侄已经恶名昭昭了,再不能雪上加霜了,这也是他终究没有降罪裴家的原因。而且裴寂真的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心思缜密,处事老辣,惜才如命的李世民有些舍不得不用他。
  杀不得贬不得用不得,所以他一直把裴家那么放着,不想动也不知道如何动。
  可裴寂若是主动辞去尚书令一事再不入朝,却也会落个不想为新君效力之嫌,说不定会激怒李世民,从而降祸裴家。所以他主动提出由尚书令改任门下侍中再好不过。
  大唐的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三省虽然级别相当,三省长官并称丞相,但实际上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机构,管着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等六部,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权力极大,但也最繁忙最劳累,年迈体弱之人确实担当不起,门下侍中等于是国家重要决策的审核议把关者,政务却不是很繁重,正需要裴寂这样缜密谨慎的老臣担任,他改任门下侍中一职再好不过。
  两者都是三省长官,品级和地位相同,既有一定权力,又不象尚书令那样权力大的让人猜忌,改任以后不升不降,裴寂不会落了面子,李世民也不会再猜疑裴家,实在是皆大欢喜。
  用现代话来就,既不碍皇上的眼,又能发挥自己的余热。既解了皇上的疑,又让皇上落个敬重老臣爱惜贤才的好名声。这可是恶名昭昭的李世民目前最需要的,李世民当然爱死他了,不但化解了两人的矛盾,还让裴家走出了困境,这件事过后,李世民定会补偿裴家的。
  听说当时在朝上,裴寂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李世民开始再三挽留就是不答应,裴寂却磕头苦求,一再诉说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却还想为皇上尽忠的迫切心情,请皇上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满足他的心愿。
  皇上无奈,十分惋惜十分勉强地同意了,却要求裴寂必须推荐一个堪任尚书令之人,否则不谁奏,裴寂当场推荐中书省左仆射房玄龄担任此职,皇上沉思一会总算同意了,免去裴寂尚书令一职,改任门下侍中,又要求他经常常指点房玄龄。同时赏裴家许多财物,并责令太医下朝后即去裴府,好好为裴爱卿调理身体,务必使他精神抖擞地为朝廷效忠。
  长生越发赞叹裴寂之老谋深算,明净不过是根据长生的话提了个醒,他就立即领会了其中深意,审时度势做出了这个极为明智、目光长远的决定,跨出了决定裴家前途命运的一大步。
  特别是他在满朝文武中居然推荐房玄龄担任尚书令一职,实在是把李世民的心思猜得太准了。房玄龄十分足智多谋又胸怀天下,与李世民感情极深厚,更是深得李世民信任,只要尚书令空缺,就是裴寂不推荐,这个职位也是他的。
  而由裴寂推荐再好不过,因为李世民身边的功臣太多了,谋着尚书令位子的人也不少,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好兄弟,也有和房玄龄一样有资格有能力之人,李世民虽想用房玄龄,却又怕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