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保安-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接到前方战况的报告不由的在大帐内愁上眉稍。这个洪承畴不愧征战多年,打起仗来还真有板有眼,这样干耗着也不是办法。
这时范文程走进来说道:“陛下还在为攻不下松山发愁吗?”
“数万大军聚集在这里,每日里的消耗十分巨大,时间长了咱们也坚持不住啊。”皇太极明白自己所带的各旗士兵,打顺风仗还行,如果长时间没有进展,就会生出各种不满。
“陛下不用担心,我们已有了攻破松山的办法。”范文程说道。
原来洪承畴军队的一个将领投靠了后金,供出了明军囤积粮食的地点在笔架山。战场上的老将皇太极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立即派阿济带兵奇袭笔架山,焚毁了明军的粮草,粮草被毁明军一下子大乱。
洪承畴两翼的明军将领丢下自己的主帅逃跑了,消息传到了松山,在松山的明军也有大部分逃走。洪承畴坚守不退,他知道他一退那么明军的整个防线就崩溃了,他准备整顿兵马再与后金人决战。皇太极没有给洪承畴喘息的机会,带兵包围了松山,洪承畴处于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境地,洪承畴组织了多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洪承畴兵败被俘,大明增援锦州的行动彻底失败了,洪承畴所率部队不是被杀就是投降,大明王朝最后的精锐之师也丢掉了。
皇太极消灭了大明的援军转回头来继续围困锦州,他相信祖大寿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增援锦州的明军被打败的消息传回了京师,崇祯皇帝这下真是欲哭无泪了,为了此次行动皇帝可是下了血本,不但抽调了大明所有的精锐力量,而且出粮出钱。洪承畴这一败可以说将大明的家底都败光了。
松山兵败洪承畴生死不明,明军已无力再向锦州派出援兵了,一旦锦州失守,后金军就可乘胜进攻山海关,后金人再次破关进入京师地区只是早晚的事。
眼看上次后金入寇京师的惨剧就要发生,崇祯皇帝和大臣们这下都慌了手脚,后金人再次入寇京师守的住守不住现在都很难说。这次可真的没有可以到京师勤王的队伍了。
“怎么办?怎么办?你们说怎么办?“崇祯皇帝气愤的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他已顾不得皇帝的形象,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在龙书案前走来走去。
大臣们自然不会触这个霉头,一个个将头低的都快到裤裆里了,也没有人敢出声。
“废物,一群废物。”崇祯皇帝忍不住口出恶言。
“你们说怎么击退后金军,如果说不出来这朝会就不散,你们都得在这里给我想办法。”崇祯皇帝说完气愤难平的坐回到了龙椅之上。
“要不咱们将张楚将军再请回来,让他进攻后金人的后方,使得他们不敢南下。”崇祯君臣在朝堂上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一个个头晕眼花,腹空腿软,有些上了年岁的大臣更是摇摇欲坠,眼看就要跌倒在这朝堂上了。这时一个刚有资格位列末席的年青御史,实在坚持不住了,上前说了自己的想法。
大臣们一听知道这肯定是捅了马蜂窝,让张楚出兵早就想过,可没有钱让张楚出兵,那可真是痴人说梦了。
“户部尚书还能弄到钱吗?”虽然知道没有希望崇祯皇帝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有了,一点儿也没有了。”户部尚书带着哭腔说道。
“有人能想出找钱的办法吗?”崇祯皇帝无助的问道。
大臣们的头更低了,恨不得都要趴在地上了。
“我有办法了。”崇祯皇帝突然灵光一闪,接着说道:“所有朝中大臣都为抗击后金捐款,这事就由温首辅去办,三天之内务必凑出银子来。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你们同样有荣华富贵,大明江山没了,你们一样性命不保。”
“臣领旨。"温体仁感叹皇帝的脑洞大开,这救国竟然可以靠大臣们捐款来进行。同时也知道自己又接了一个烫手的差事。
温体仁为皇帝办事还是很尽力的,捐款救国的事在京师内宣传的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温体仁还带头捐了一万两银子,他希望其他大臣向自己学习怎么也捐个万把千两的,朝中几百名官员和大量皇亲国戚,最后捐个上百万两银子应该没有问题。
没想到平时锦衣玉食的大臣们在这时却开始了哭穷表演,许多不但只捐了几十上百两银子,而且还拿出家中的破烂东西去卖,有的甚至喊着要卖家中的住房,说活不下去了。
这场声势浩大的救国捐款活动没两天就结束了,温体仁为皇帝只收上来十几万两银子。
这真是杯水车薪,用这点儿钱想买动那个贪财的张楚,可谓难上加难。
第四百七十一章 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崇祯皇帝的救国捐款运动只收上来了十几万两银子,这点儿钱连他自己都不认为可以打动张楚。可现在形势紧迫,大臣们在敌人打来时都可以投降,皇帝却不能,亡国之君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受尽羞辱最后往往还会丢了性命。他又是个争强好胜之人,不甘心就此离开京师逃到南方去。最后崇祯皇帝咬牙决定这个钱自己从内币中出。
皇帝决定出钱后又面临着一个难题,派谁去与张楚谈判,对于这样的差事大臣们肯定没有兴趣,最后皇帝又想到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指挥使骆养性虽然被抓了,幸亏出了一个忠于皇帝的锦衣卫千户郭志一,冒险将后金要进攻的消息传回了京师,郭志一的忠诚由此可见。并且郭志一还与张楚打过交道,没准还能谈出个好价钱来。
崇祯皇帝这次倒大方了,直接升郭志一做了锦衣卫的副指挥使。然后命令郭志一到辽东找张楚谈判,请求张楚出兵攻击后金。
郭志一当然没办法推辞,只好带着圣旨到辽东找张楚。
这时的张楚正在辽东忙碌着,他收到后金要大举进攻的情报后也不敢怠慢。虽然分析皇太极的目标是大明,可也不敢保证后金人不会抽邪风突然间给保安军来一下子。所以张楚只好带着舰队由宁波回到了旅顺,要求保安军整军备战以防发生突发事件。
洪承畴的失败很出乎张楚的意料。根据张楚的记忆,洪承畴的失败那是多年以后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就这样突然发生了。他本来以为现在大明与后金应是势均力敌的情景,洪承畴带领大军来的快失败的也快。现在张楚还没有下决心怎么应对当前的局势呢,郭志一带着崇祯皇帝的旨意来到辽东。
郭志一将崇祯皇帝的意思报告给了张楚,张楚还真感到有点儿意外,这次皇帝竟然下这么大决心,拿出钱来收买张楚。而不是抱着银子等死。
“郭大人,您又升官了。”听完汇报张楚还不忘调侃郭志一几句。
“升官有什么用,我看这次大明朝真的要完了。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肯为国出力,在国家危难时刻连银子都不想多出。这样的朝廷即便是没有后金的入侵也存在不了几天了。”通过这次捐款救国的事件郭志一彻底对大明王朝失望了,感到当初自己决定投靠张楚是十分正确的。
张楚没有立即作出决定,而是将在辽东的何金找来二人认真的研究起当前的形势。最后决定这次要救崇祯皇帝一把,当然救是不能白救的。
郭志一带着张楚的回复返回了京师,崇祯皇帝亲自招见了他,听了郭志一的汇报后崇祯皇帝感到胸口之中如同被塞了棉花,十分不痛快。
张楚为出兵解锦州之围开出了价码,二百万两银子一点儿也不能少,而且还要先支付,什么时候银子运到了张楚才开始行动。张楚还特意加了一句,如果怕张楚拿了银子不出兵,皇帝可以不用求他了。
崇祯皇帝为这句话气愤了半天,皇帝去求一个反贼,这真是千古未有的奇闻,他这个皇帝当的有点儿太窝囊了。
有心挺起腰杆使自己硬气一点儿,可现实摆在那里,祖大寿还在锦州苦苦坚持,时间越长锦州的危险越大。
崇祯皇帝自己在宫中发了一天的脾气,最后还是答应了张楚的条件,从内币中拿出银两和先前的捐款一起凑齐了两百万两银子。这次皇帝已经信不过手下那帮大臣了,而是让郭志一来办理这件事。郭志一将银子秘密运到了天津,然后装船直接运到了旅顺。
张楚见到银子很高兴,让人给崇祯皇帝回信说,张楚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收了银子肯定办事,让崇祯皇帝等候好消息吧。
接下来张楚派出船只向大凌河城运送了五千名士兵,张楚的这个行动让皇太极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本来皇太极知道张楚和崇祯皇帝翻了脸,而大凌河城是张楚的地盘,在进攻时皇太极命令部队尽量减少与保安军的冲突,对于大凌河城只是监视,张楚也没下达支援的命令,所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皇太极想,张楚这时增兵可不是什么好现象,难道张楚还是要帮崇祯皇帝。为了弄清情况皇太极特意派出了使臣来见张楚,使臣传达了皇太极对张楚的问候,使臣讲皇太极对张楚很尊敬,愿意和张楚一起反抗大明的暴政。如果张楚愿意归顺后金,皇太极许给张楚高官,如果张楚不愿意归顺双方可以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张楚的回答很清楚,张楚收了崇祯皇帝的银子要解锦州之围,收人钱财与人消灾,这解围的事一定要办。如果皇太极不愿张楚插手锦州的战事,可以拿出一样多的银子来,张楚就不出兵了。
“无耻,不自量力,这是敲诈。”当皇太极与范文程商议张楚的回话时还忍不住大骂。
他们二人确实感到张楚这么做确实有点儿无耻,竟然两头要钱,而且以张楚的实力现在根本对战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他在大凌河城增了兵也只能够自保,想要威胁到后金大军还差的远。
“对于张楚我们还是要想个办法应付一下,要不然他会在我们作战时进行骚扰,这对我们很不利。我看派人过去就对张楚说我们答应给他钱,不过张楚要先撤走大凌河的人马。张楚肯定不会撤军,双方这样扯皮一阵子,等我们攻下了锦州再回来收拾张楚。”范文程给皇太极出着主意。皇太极觉得现在也只有这样办了。
张楚果然回绝了皇太极先撤兵的要求,反而又对大凌河城增派了人马。还派出了小股部队在后金与明军战场的边缘开始收拢溃散的明军,然后将这些人集中到了大凌河城中,每日里在保安军的带领下不停的训练。
皇太极明白张楚这点儿人马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懒得理会,只是当保安军离战场太近了的时候才派人驱离。
崇祯皇帝出了钱当然更加注意张楚的行动。可从前方传来张楚只是派出小股部队在锦州的外围转悠的情报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似乎被骗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炮击沈阳
崇祯皇帝感觉被张楚骗了,张楚拿了他的钱却只拿出一点儿队伍在那敷衍,而且还不与后金人正面交战,只在战场周围瞎转悠。
更为着急的是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了,好不容易盼来了援军,援军却被后金人阻挡在了离锦州不远的地方,然后是援军的全军覆没,祖大寿一下子失去了希望,而这时后金人却不急于进攻锦州城,只是将锦州城围困了起来。这令祖大寿感到更加恐惧,上次被围因无粮而吃人的恶梦还萦绕在祖大寿的心头,难道这次又要重蹈覆辙。
皇太极为了促使祖大寿投降还专门写来书信,表示不计较祖大寿上次在大凌河诈降之事,如果祖大寿愿意投降后金同样给他高官厚禄。以致于祖大寿都有点儿动摇了,在考虑是不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