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保安-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百姓一片欢腾,好像过了一个重大的节日。
第二百二十七章 像猪一样养着的藩王
保安军干净利落的杀了王敬,杀他的罪名是贪赃枉法,连一个为国捐躯的机会都没留给他。大明朝庭最后会怎么评价王敬的死还不清楚,水县一县的百姓却都认可了王敬是贪赃枉法被以正国法,虽然由流贼来正国法这本身有点奇怪,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百姓同时也知道到了一个新的官职,检察官,有人解释首:检察官就早检举稽查,考察官员的官。如果官员有错误当然要由他们来查办了。
百姓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有人能为他们说话那就是好官。真心的希望检察官们不要马上就离开,王敬虽然被杀了可还有其他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恶行没有清算。
保安军法院没有马上离开水县还真驻扎下来接受百姓的控告和投诉,又有一批罪大恶极的原先的官员和士绅被百姓控告之后接受了审判,判决的结果是砍头加上抄没家产。整个个水县的有钱人也是人人自危,生怕被仇家告到保安法院,弄个家破人忘。不过保安军法庭在判处几个罪大恶极的士绅死刑后并没有对其他人再作出严厉的判决。富人们才安下心来,扪心自问,那几个被判处死刑的士绅所作的事情确实也够死几回了。渐渐的水县的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只不过领导者由官府变成了保安军。
在王敬被处死后不几日见水县已安稳下来了。留下部分军力驻守水县城,杨标就带着大队的保安军继续向太原方向进军了。
很快又连下交城、清徐两县,大军的逼近了太原。
保安军每到一处就仿照水县的旧例,抓捕明朝的官吏然后公开审判。这令周边的明朝官绅更加恐惧,被公审还不如直接被保安军杀了好,公审后不但要丢命,连名声都坏了。
保安军进犯的消息同样也传到了太原,而且根据保安军的行军路线判断,此次行动的目标无疑就是太原。
太原城内一下子紧张起来,特别是在太原的明朝官员,不管是臣和武将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事实上百姓恐慌还情有可原,臣武将还直没有恐慌的必要。流贼要想攻破太原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原城作为大明九边重镇之首,地势十分显要。太原城三面环山,中间又有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过,太原城据山河之险,又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可谓是易守难攻。根本不用怕流贼来袭。
可太原有一个特殊之处使官员们不得不紧张,太原住着两个藩王晋王和代王。还有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子孙。那个也不能损伤。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章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在统一天下之后进行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目的是改变前朝弊政,分封藩王也是其中一项。
按朱元璋的设想是朱家的子孙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一旦天下有事,必定血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纽带藩王们会团结起来共同保卫朱家王朝。
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没死多久,他的儿子朱棣就带着军队向南京来了,不过他不是来勤王的,而是来抢朱元璋孙子朱允的江山的。而且还抢成了,朱允死不见尸。朱棣当了皇帝,分封藩王的制度没有改变,但性质却发生了改变,藩王不但不能拥有军队,而且还不能随便离开封地,与封地的官员的交往都受到限制。朱棣可不想那个藩王学他那样抢了他或者他子孙的江山。
这之后的藩王都被给予了大片的封地,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封地内像养猪一样养了起来。
几百年来藩王们已经习惯了猪一样的生活。他们不断的搜刮财富,在封地内作威作福。只要不谋反就没有人能惹得起他们。藩王猪一样的生活,也有着猪一样的习惯,那就是不断的繁殖,娶大量的媳妇,生大量的儿子。比如山西的晋王就有上百个儿子,他自己认不全。儿子们相互之间也不认识,每当家庭聚会时还要相互介绍。
这其实还是制度的问题,藩王拼命生儿子是有利益的驱动的。每个儿子的降生都会得到朝庭的封赏,面对实实在在的金银藩王当然要努力生育了并且这也是一件不错的运动。
大明王朝的整个皇族都处于这种状态,由最先的一家人到时明末已变成了几百万人的群体。这几百万人都要国家财政供养,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也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
现在太原城中的藩王,晋王于去年死掉了对新的晋王的分封还没有下来。权势最高的是代王朱传奇。
朱传奇虽然被禁锢在封地之内他还是知道现在天下乱了流贼四起,想要过安稳日子不容易了。保安军正向太原进军的消息也传到了朱传奇的耳朵里。
对于威胁到息性命的事情朱传奇当然十分紧张。
三边总督洪承畴带兵到南面追击流贼,朱传奇只好将在太原的军队最指挥官都指挥使杨国华找到自己府中。
明末进入了乱世许多规矩都被废弛了,对于藩王与带兵将领效交往的控制不再那么严格。杨国华才敢到代王朱传奇的府中。
“贼人正在向太原进军,你可安排好退敌之策。”代王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死,不打退贼人,他就有生命危险,他的财产就有被抢走的可能。
“王爷请放心,太原城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在太原城中驻扎有一万多名官军,到时侯还可以征招百姓中的青壮组成乡勇,共同守城。太原城万无一失。”都指挥使杨国华对守住太原还是很有信心的。
“那样出不行,你们固守太原城,我在城外的田地农庄岂不都要被贼害,这损失要由谁来负责。”
“如果王爷千岁能够拿出一部分饷银,我可义招收大量乡勇出城与贼人决战,王爷的农庄也就保住了。”杨国华知道太原城内最有钱,想借此机会从代王这里敲诈点银子。
“我银子我这里没有,粮饷你们自己想办法,不行火速派人通知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加兵。”朱传奇充分表现了守财奴的本色,一口回绝了杨国华的提议。
第二百二十八章 捐银子
“洪大人的队伍远在百里之外,正与贼人激烈交战,要退回来的话,需要很多时日,我手下的兵卒只有那么多,还要在城中保卫各位王爷的安全,王爷您城外的田庄还是自求多福吧。”都指挥使杨国华也来了火气,代王作为藩王虽然尊贵却没有多少实权,更主要的是代王所拥有的银子数量确实让人眼红,每年皇帝都会给各地的藩王大量的封赏,同时赐给大量土地,再加上藩王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几百年来每个藩王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近年来灾害频发,各地的收成锐减,军队中已经欠饷多日了,这直接影响到军队中官员的收入,不但士卒怨声载道,就连官员将领们也很有意见。这个时候让他们带兵出战,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行的。
“这?我出五千两银子,你拿去打赏那些士兵,一定要保住我城外的产业。”代王忍着肉痛,下了很大的决心说。
“五千两,这点儿钱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兵马一动消耗是十分巨大的。没有十万两银子军队根本开不出太原城。”杨国华听到代王说出的数目鼻子差一点儿气歪了,以代王的身家,在这关系到太原城存亡的时刻还如此的吝啬。
“一万两不能再多了,剩下的你去找其他郡王和士绅去要。”代王的心在流血,自己的银子竟然要拿出来给这些贱民。
“好吧,我会尽力加强太原城的防卫的。还请王爷能够大力支持。”杨国华知道从代王这里是榨不出更多的油水了。心想这些愚蠢且贪财的王爷只要不出来捣乱就已经很不错了。
告别了代王又给了管家五百两的红包杨国华才拿到了代王答应给的一万两银子。
接下来的几天杨国华忙碌了起来,先拜访了晋王府,又逐个拜访了太原城内的各个郡王,杨国华使出浑身解数,威逼利诱终于从这些权贵手中抠出了几万两银子,这些权贵都有着共同特点,要钱不要命,自私且愚蠢。
收拾完权贵之后杨国华又将目标指向了太原城内的富商。如果不用这次流贼入侵的机会发点儿财那就不是大明的官员了。
都指挥使衙门内坐满了惴惴不安的太原商人,虽然他们都是都指挥使大人用大红的请柬请来的说是要宴请大家。
可这些人精都明白酒无好酒宴无好宴。这些当官的请商人赴宴没有一次不是为了钱的。
“欢迎大家的到来,大家请入席。”见在来的差不多了杨国华和几个大老板停止了寒暄,起身走到了上席高声的和大家打招呼。
“指挥使大人好!”大家回应着,虽然心里不高兴表面工夫还是要做的。
“大家请坐,这点儿薄酒招待大家,还请不要见怪。主要是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聚一聚。大家应该听说了盘据在中阳一带的一股流贼大举东进,已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不久就要兵临太原城下。诸位都是太原城内的头面人物,理应为守卫太原尽一份力。我部下士卒已下定决心与太原城共存亡。怎奈兵器粮饷不足,还请各位帮衬帮衬。”杨国华没有心思与这些低贱的商人废话,能将他们请到府衙吃酒已经给了他们很大的面子。
“那是,那是,我等一定全力帮助杨大人抗击贼人,我捐一万两银子为大人补充军饷。”这里边有明白人知道只要这些官员一开口,不出点儿血是过不了关的。
“我愿出五千两。”其他商人根据自己实力的大小报出了数目,盼着杨大人赶紧接受定个数目,大家只当被狗咬了一口。
“这次来袭的这股流贼其势很大,以我们官军的力量很难守卫太原城的周全。还需要征招大量的乡勇民夫,这都是需要大笔花钱的地方,所以你们所捐的数目还是远远不够的。”杨国华对商人的出价并不满意。边说边用眼睛盯着那个第一个说出数目的商人。
“这,这。”那个商人张了张嘴,后边的话没法说出口了,本来他说出一万两银子,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没想到杨国华的胃口更大,对他所说的数目还不满意。
“这次太原的守卫战不但要靠官军来打,还要靠全体在太原城中的人齐心协力才能击退流贼。战事一起需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到时我会派出士兵到各处收集急需的物资,大家的有些财产因战争的需要没准会被临时征用,还请大家多多理解,这之后我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守卫城防上,城内的闲散人员会借机闹事,还请各位老板多加注意。”杨国华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
商人们心中大骂,杨国华这个混蛋,连一点儿最基本的礼义廉耻,都不讲了。还要征集物资,你就直接说要开抢了不就得了,还闲散人员借机闹事,你不放纵乱兵扰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没有办法商人之间开始小声的商议看加到什么价格这位指挥使大人才会满意。
杨国华等大家都商议了一会儿后说道:“这次对抗贼人,我将征招大量的乡勇,到时需要有人来统领,我会向圣上请求一些把总千总甚至是参将的官身,授给那些出力最多的人。”杨国华在威逼之后决定给这些商人一点儿甜头。
杨国华的话说完下边立时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声。在大明朝商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经常受到权贵和官府的欺凌,所以商人经常是培养自己的子弟或族人读书参加科举,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