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陈姑爷和她们没……”三夫人不信地问道。
“娘,夫君把她们都当亲妹妹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欺负她们。在我们那儿,她们都是宝贝疙瘩,不知有多少小伙子想把她们娶回家去。”
这回三夫人信了,因为要是有这种事,陈海平用不着瞒着女儿,而女儿更不必瞒着她。忽然,三夫人拉起女儿的手向自己的房里走去。
“娘,干吗?”孙茜不耐地问道。
“走,跟娘说说陈姑爷的事儿。”
到了这会儿,三夫人也知道这个女婿非常了不起。俗话说灯下黑,三夫人就是,她还是从别人嘴里知道女婿现在的风头。
第九十八章 攻势
每个人都有礼物,而且还都是让人人喜出望外的礼物。
三位老夫人外加孙传庭的夫人,这四位的礼物在同一个级别,都是三张貂皮。
一看礼物,不管是年纪大些的两位老太太,还是风韵犹存的三夫人,抑或是正当年华的孙夫人,她们都傻眼了。
礼物是紫貂皮,而且还是她们从未见过的大张的紫貂皮。
貂皮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三大特点,是做保暖大衣最好的材料。
貂有紫貂和水貂两类,其中紫貂的数量极少,紫貂皮在各方面都不是水貂皮可以比的,珍贵之极。
貂皮以大小论价,越大就越贵重。
以孙家的地位,又在边地,家里却连一件紫貂大衣也没有。孙家没有,固然是因为勤俭持家的家风,但这也足以说明紫貂的贵重之处。
家里没有,但不代表四个女人没见过。
紫貂当然也有好坏之分,她们谁都没有什么鉴别貂皮好坏的经验,但仅仅看上一眼,也知道她们以前见过的和这个一比都是垃圾。
棕褐色的皮毛上似乎有隐隐的金色光芒流转,看的人耳热心跳。
这种层级的貂皮就像名贵的珠宝,没有女人不喜欢的,四个女人看的都是动容不已。
就这种紫貂皮,要是拿到市面上,没有五千两银子是下不来的。这其中,以三夫人最识货,她看的是心疼不已,暗骂女婿真是败家子。
大人的礼物好弄,小孩子,尤其是半大不小的孩子难弄。陈海平关注的小孩子,当然孙传庭的儿女。
孙传庭现在有一儿一女,儿子孙程小,八岁,女儿孙娇大,十二岁。
礼物人人都喜欢,小孩子更不例外,虽然生在在孙家这样的家庭,小孩子都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看着陈海平的目光还是充满了热切,尤其是这个姑父早就是这姐弟俩的不二偶像。
“孙娇、孙程,你们俩喜欢什么,跟姑父说。”应付过几个女人的热情攻势后,陈海平笑着问道。
孙娇自然不会说,但孙程毕竟还小,他冲口就道:“马!”
“孙娇,你呢?也喜欢马?”不像其他长辈,陈海平称呼两个孩子从来都直呼其名,这让两个孩子,尤其是孙娇愈加喜欢这个姑父。
见孙娇红着脸点了点头,陈海平随即冲门外道:“来人。”
向彩英应声而入,到了陈海平面前叉手躬身,道:“少爷。”
向彩英英姿飒爽,为营里第一,她这一进屋,众人都眼前一亮,尤其是孙娇,脸孔更是涨的通红,眼中尽是羡慕之色。
“你让人挑两匹小马过来。”陈海平吩咐道。
“是,少爷。”
看着向彩英出去,孙传庭心底轻轻叹息一声,他对这些女兵已有耳闻,知道这些女孩子都是妹夫买来的,他明白,这些女孩子将会是对妹夫最死心塌地的一群人。
很快,两匹小马被牵到了堂前。
两匹小马一个纯白,一个纯黑,纯白的大些,纯黑的小点。
站在堂前,看着围绕两匹小马兴奋之极的孙娇和孙程,陈海平介绍道:“它们都有四分之一汗血宝马的血统,长大后将是难得的良驹。”
这两匹小马可比那些貂皮更要珍贵,孙传庭的眉头不易察觉地微微皱了一下。
晚宴是家宴,大人两桌,孩子一桌。这次家宴和以前稍稍不同,紫桃和绿柳也上了桌。
晚宴之后,又闲聊了一会儿,众人便散了,各自回房安歇。
灯下,孙传庭正在读书,忽然,女儿孙娇神色严肃地走了进来。
见女儿进来,孙传庭把书放在桌上,问道:“娇儿,怎么了?”
孙娇双膝跪下,磕了一个头,然后直起身,道:“父亲,女儿不孝。”
这是怎么了?孙传庭疑惑地看着女儿,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孙娇道:“父亲,女儿想跟姑父走,望您允准。”
孙传庭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沉吟片刻,他道:“你起来。”
孙娇站起来后,垂手侍立在父亲面前。
孙传庭温和地问道:“娇儿,你跟姑父走想干什么?”
孙娇道:“父亲,女儿也想像姑父那儿的女孩子那样生活。”
孙传庭没有生气,他问道:“她们怎样生活?”
孙娇道:“她们和男人一样读书练武。”
孙传庭问道:“那又怎样?再说,你在家里不也一样读书练武。”
孙娇道:“父亲,那不同的,女儿也想和男人一样有用。”
指头轻轻叩了一下桌面,孙传庭问道:“如何有用?难道她们还能像男人一样当兵做官不成?”
没想到,这次孙娇小脖子梗了梗,反问道:“为什么不行?”
真是反了天了,孙传庭给气乐了,他看着女儿,问道:“这都是谁跟你说的?”
孙娇道:“是小姑,小姑说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当兵做官。父亲您看,以前哪有女人能跟着丈夫跋涉万里,出外经商的,但小姑就能。”
这时,孙传庭又发现了一个以前根本没想过的大问题,这个妹夫到底要干什么?他训练那些女孩子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半晌,孙传庭道:“你去睡吧。”
微微躬了躬身,孙娇道:“父亲,这是女儿毕生之愿,望您允准。”
孙传庭轻轻挥了挥手,孙娇去了。
晚上回到卧房,孙传庭跟夫人说了女儿的事,然后问道:“夫人知不知道?”
孙夫人道:“娇儿说过。”
孙传庭问道:“你怎么看?”
孙夫人道:“那些女子如此飒爽,别说是娇儿,就是妾身也羡慕的很。”
孙传庭道:“怎么,你同意?”
孙夫人道:“老爷,你看跟着妹夫的那些人,听说他们三四年前也就是妹夫家的佃户子弟,但现在各个都是昂藏男儿。娇儿的事妾身不管,但再过两年我想把程儿送过去给妹夫调教调教。”
孙传庭知道,由于聚少离多,在山西这地儿,女人更希望男人经商,而不是做官。当然,经商也不轻松,离家的时间也不少,但毕竟和做官不同,经商更容易稳定下来,尤其是做到妹夫这个份上。
女儿和小妹的关系就如同小妹跟他的关系,小妹跟女儿说那些很正常,但见识过妹夫在归化的手段后,孙传庭躺在炕上,总觉得脖子上被系了一根软索,正在一点一点地收紧。
攻势密如雨,却又柔如水,这是孙传庭对陈海平在归化做的那些事的评价。
第九十九章 奇论
这些年的气候极端反常,冬天就冷的邪乎,夏天就热的邪乎。大早上的,天就闷热闷热的,一点风丝都没有。
内院有一棵上百年的古槐,枝繁叶茂,树阴遮蔽了小半个院子。这个时候,家里人一般都喜欢在这里纳凉。女人们在下棋聊天,陈海平、孙传庭陪着孙国清在稍远处品茶闲谈。
身在边地,孙国清和孙传庭父子俩都对蒙古的情况有些了解,他们谈着谈着自然而然就谈到了这上面去。
听陈海平大致介绍完一路的见闻,父子俩都对蒙古高原的形势有了更为真切完整的了解,孙国清有些担心地道:“海平你这么做,将来会不会养虎遗患?”
沉吟了一下,陈海平道:“岳父,数千年来,中原王朝对待所谓夷狄的方法始终不外两种,强盛时征伐,孱弱时固守,数不尽的生命在这种轮回中消失。隆庆议和之后,终于打破了这种轮回的宿命,迎来了新的契机,开启了全新的局面。”
孙传庭不解,他问道:“海平,你这是什么意思?”
隆庆议和之时,自然有主战派与议和派,张居正、高拱等以“内修守备,外示羁縻”之策,主张与俺答汗互市议和,而主战派杨继盛等则认为互市是和亲的别名,是丧权辱国之举。
孙传庭自然是极端务实之人,既无征伐之力,当然以互市议和为好。不过,把和亲当作互市的别名虽有些过了,但在求取和平的目的上,两者并无不同。所以,孙传庭不理解陈海平关于契机、新局用词的意思。
陈海平道:“大哥,您去过归化,有什么感想?”
孙传庭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去过归化?”
此去归化,却不多等两天就回来了,这要让陈海平知道,难免会有什么想法。孙传庭知道父亲叮嘱过了,不让人提这事,所以他不知道到底是谁这么嘴快。
陈海平没有直接回答,他又问道:“大哥去过青羊谷吗?”
心中一动,孙传庭道:“去过。”
陈海平问道:“大哥留意到什么没有?”
想了想,孙传庭道:“没有筑城。”
这事一直是孙传庭心里的一个疑问,他不明白为什么不筑城。如果在安全之地,人多了,繁华了,重要了,然后再筑城。但在化外之地,虎狼在侧,财富所聚之处,焉有不先筑城,后筑屋的道理?
陈海平道:“那是我不让筑的。”
孙传庭一愣,问道:“为什么?”
神态肃穆起来,陈海平问道:“大哥,如果我们没筑长城和那么多坚城要塞,您认为现在会是个什么样?”
这真是开天辟地,闻所未闻的问题,孙国清和孙传庭父子俩都悚然动容。如果没有长城,没有坚城要塞,那现在的汉人如果还在,将会强悍到何种程度!
但这可能吗?
孙国清问道:“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陈海平道:“是很冒险,但值得,比如大哥到了归化,我一回来就立刻知道了。”
并不是针对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陌生人,孙传庭明白,妹夫建立的情报系统是怎样的高效。
孙传庭道:“妹夫是非常人,但纵然你能做到,并不代表别人也能做到。以始皇帝之赫赫武功,不也要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入侵吗?”
陈海平道:“大哥,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情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我相信如果始皇帝生于今世,那他一定不会修筑长城。”
孙国清和孙传庭父子俩都默然,他们知道陈海平的话是对的,以今时今日中原王朝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要是有始皇帝那等雄才大略之人,那……但可惜,谁能有这等扭转乾坤之力?
“哎。”想到朝政之糜烂,孙传庭不觉轻轻叹了口气。
“大哥,纵然始皇帝复生,也不过气盛一时,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这个妹夫真是愈出愈奇,孙传庭问道:“那你的意思……”
陈海平道:“我们的问题在内而不在外,如果不拆掉每个人心里的墙,问题永远也不会解决。”
“心里的墙?”孙传庭不觉问了一句。
“是的,大哥。”陈海平道:“我们心里的墙让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懦弱,也让我们一天比一天更保守。因无征伐之力,隆庆议和也是不得已之举,但尽管是不得已,却开启了蒙汉融和的契机。大哥你去过归化,当知道那里的蒙人已有五分京师习气,而汉人则有五分蒙人习气。”
陈海平这话说完,孙国清和孙传庭都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