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泪-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魑笤牟奖牵吹秸飧龆贾勒庾侨缃褚丫撬堑牧恕T谙鸹蚍擦颂优艿穆嵫蔷螅慷咏肓顺侵校髡接旅偷挠辱』竦昧松纤镜脑奚停⑶夜睦俳釉倮鳌U飧鍪焙颍丫倜挥腥酥话延辱∈游桓鑫闹时虮虻摹白笆斡谩备惫倭恕�
第四十三章 尤琛初上战场(2)
而和他们的部队一样,奥登尼亚军其它部队也在迅速地攻城占地,把曼尼亚的领土逐步蚕食掉。第一集团军群在曼尼亚中部如入无人之境,不仅把南北两边的曼尼亚军分隔开来,而且把南边的曼尼亚军消灭得所剩无几。而其中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及掷弹步兵师也得到命令北上,与第二集团军群的部队共同包围北方港口城市,以达到消灭其中的敌人。
在当年的4月15日,旗队装甲师等部队来到了位于卡莱尔外围的一处小村庄瓦腾堡。在河的对面,是由昂尼亚军据守着,而且作战非常顽强,已经好几次把前来进攻的奥军部队给击退了回去。决心在此誓要拦住敌人的昂尼亚军,甚至把该村外唯一的桥梁都炸断了,想要攻过去,就必须得渡河。当旗队部队来到这里后,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大有利的局面。
就在他们商量该如何进攻时,上头发下命令: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先不要前进。这个完全不符合情况的命令使得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因为现在进攻虽然有些困难,不过对他们来说不是没有办法,为什么不一试呢?而且经过这里之后,敌人所在的最后一个城市也近在咫尺,现在就放弃,还太早了吧!
就在其他军官还在抱怨上级的时候,尤琛却意识到,在前线指挥的总司令部内,恐怕也有自己的忧虑处。在近期以来,他们不时会接到互相之间十分矛盾的命令,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也让素来以服从命令而著称的奥军官兵觉得左右为难。尤琛告诉自己的同僚:
“如果不是我们指挥官的消息没传到总司令部而使得那里发出错误的命令,就是在更上层对战局的理解有误,所以才会发来这样的命令。”
“你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尤亚。可是为什么后方的指挥官要干这些不合时宜的蠢事呢?要知道,这不是等于在给敌人机会吗?上头的人即使再不清楚形势,也不可能会这么做的。”
面对同僚的问题,有些话尤琛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比其他人都要更了解后方最高统帅部是怎么一回事。要是说,是首相本人没有信心的话……这个念头在尤琛脑海里一闪而过,可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毕竟要怀疑自己所最敬重的人,这个想法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更何况要说服别人?所以尤琛也只好期望这只是上级命令一时的传达不善所导致,日后可以让他们继续前进收拾掉那些仅剩的敌人。更何况如今的曼尼亚就如同一个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人,只要再给他来一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彻底地倒下了。
其实不止是下层的军官和士兵想不通,连他们的师长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原因,直接却要他们硬生生停下,看见敌人都不能打,当然要使很多人感到郁闷。赫尔德三番四次打电话给第一集团军群负责指挥禁卫军旗队部队的司令官加德上将,请求解除原地待命,让己方部队继续前进。可是不管他怎么说,加德上将的回复都是:
“原地待命。”
这着实让赫尔德急坏了,他可不愿浪费这样的大好机会。要是再等下去,敌人可都要跑光了,那时他们找谁打去?!于是他又派出自己的参谋,到后方的指挥所,去报告目前的情况,试着能不能说服这个顽固的司令官。面对部下的小动作,加德上将倒没有予以斥责,他只是说道:
“在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允许前进的命令。你们就耐心地多等待一阵子吧。”
说穿了,就是无动于衷。回去之后,赫尔德的参谋不敢直接把原话告诉这位直性子又敢就敢做的上司,只是委婉的道出司令官不能允许我方前进的态度。赫尔德在以前就一直戴着单片眼镜,现在即使来到战场上了,他也没有摘下自己那片眼镜——因为这个,底下有些士兵悄悄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单眼师长”——这个时候,赫尔德摘下自己的眼镜,用力地擦了擦,然后又戴上,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打量着眼前自己的参谋。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那股犟脾气又上来了。果然,只听到他开口大声说道:
“什么叫‘好好休息’?‘最好不要前进’?都是扯淡!我们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作战吗?现在要我们休息,还早得很哪!我的先生,请您来告诉我,我们的司令官到底还说了些什么?您有那个必要替他隐瞒吗?!”
其实早在赫尔德还没成为禁卫军旗队中的指挥官时,他就素以敢跟上司对着干而闻名。有一次,在首相带领众多将官来巡视演习时,有的将军质疑他的部队所取得的成绩,赫尔德就当着首相的面跟对方大声辩论起来。当首相卡尔…海因茨注意到他,询问他为什么这么气冲冲时,赫尔德也根本也给首相面子,照样大声指出那个将军的错误。海因茨完全没想到在禁卫军里竟然还有这样敢跟上级顶牛的军人,在他的气势下,也不敢怎样跟他辩论。自从那次之后,赫尔德的声名日响,虽然作战勇敢,可也赢得了坏脾气的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旗队掷弹师的军官也形成了敢打敢冲、也敢于大声说出自己见解的部队。因为赫尔德本人虽然敢对上级顶撞,不过当有下级敢于站出来指出错误时,他也会马上查证,之后证实属实的话,不仅不会责怪部下,反而会敢于改正过来。由于这个缘故,他手下的幕僚和军官也非常敬重他,敢和他说真话。现在前去指挥所的参谋这样吞吞吐吐,反而令他生厌。
第四十三章 尤琛初上战场(3)
在得到了参谋的印证后,赫尔德这才了解到,原来最近上级一直发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命令,并非他们的原意,而是来自大后方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这更让他觉得恼火,既然是不谙前线战事的后方大本营发来的命令,干脆给他们来个阳奉阴违就得了!赫尔德才顾不上这么多,现在取胜才是最关键的。虽然在奥登尼亚军中一向以遵守命令为天,可是现在违反军令的事情,在胜利的面前,也开始让这些军人们有所动摇起来。毕竟,面对着如此大好形势,谁都不可能就此罢休。于是在他的协商下,旗队装甲师师长也同意他的想法,决定对后方的命令来个“不知情”的态度,先夺取了敌人在河对面的阵地再说。为此,赫尔德还专门向后方的航空团打去电话,定好作战时间使对方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前来支援。当然,这次作战协商,他们都是瞒着后方进行的。为了让航空团团长点头,赫尔德使上了不少手段,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威逼利诱,最后才让对方同意了的。
在4月17日凌晨,旗队装甲师与掷弹步兵师早已作好装备,河对岸的坦克已经在掩护后,随时可以开火,而步兵师的人也把充好气的橡皮小艇悄悄放下水,每艘小艇上都坐了大概十个人,准备强行渡河。当己方第一发炮弹打向敌人的阵地时,河那边的小艇也开始动作起来,每个人都尽量伏下身子,一边还击,旁边的队友则一边拼命划船,好早点到达彼岸。
昂尼亚军从寂静中醒悟过来,赶紧组织起来还击。河边房子一早就成了他们的小堡垒,机枪在枪眼里面朝外吐着火舌,朝河面上扫射。有的士兵被击中,顿时栽倒在河里,还有的甚至一个艇上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被机枪射中,把整个小船都掀翻了。河水变得一片腥红,有的人落入水中仍然在叫唤,不过现在他的战友都没法顾得上这些,只能继续冒着火力网前进。因为留下来,更加是死路一条。
尤琛也在小艇中,在他们旁边有一条小船被敌人扔来的炸弹击中,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落入水中。尤琛他们也被河里的血水溅了一身,可是没人看那边一眼,他们的连长只是一个劲儿在喊:
“快!快!快!”
这样不停在催促士兵划过去。幸好装甲师的坦克也在努力支援着渡河行动,不断地发射炮火,不然的话,那些来自敌人的火力只能更加猛烈。当划到河中央的时候,尤琛抬了抬头,叫后面那条小艇上的士兵不要在那里打转,赶紧使劲往前划。由于这一耽搁,那条橡皮艇上的士兵和一名士官都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发出惨叫扑通通掉进河里。尤琛刚把头低下,一颗迎面飞来的子弹就掠过他的脑袋,击中了在他后面的一个正在划桨的士兵的额头,这个年轻人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下了。尤琛干脆接过他手里的桨,自己划了起来。也许是受到了连长带头的作用,虽然不时有士兵被打中,不过更多小船都努力划过岸来,靠近敌人的阵地。而其它同样参与此次进攻的连队,也因为有勇敢的长官带领着,不顾一切地来到对岸,靠近敌人的阵地。
尤琛所在的船才刚到岸边,这个连长就一马当先跳到浅滩上,跑到柔软的泥地上,趴在堤岸后向敌人还击。不少士兵和军官都冲上来,可是有的还没上岸就被击中而栽倒了,或者是被刚好落在身边的炸弹炸得飞上天,又摔在地上,没有一点动静。掷弹师的官兵用难以压倒的勇气,不仅成功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渡河过来,而且开始朝桥头堡前进。不过由于前面毫无遮掩,再加上昂尼亚军的火力够猛,所以一时那些战士也无法再朝前进一步。桥那边装甲师的炮火没能对敌人造成太大伤害,反而有些落在了阵地上,打到了自己人。恐怕再这样下去,天越来越亮,对己方也越来越不利。到时这些好不容易冲过河的战士都会成了敌人枪口下的靶子。
正在这时候,空中传来了奥军官兵熟悉的轰鸣声。是我方空军的轰炸机到了!那些底部涂着灰蓝色迷彩的轰炸机,一次次朝着桥头堡俯冲,扔下成吨的炸弹。在河岸边的士兵,看到里面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火球,还有的昂尼亚士兵浑身着火从里面跳了出来。这样的好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见一个就逮一个,打死一些往外跳的昂尼亚士兵。尤琛知道机会来了,空军的轰炸过后,他第一个从藏身的地方爬起来,带领着其他士兵往前冲。那些昂尼亚军所在的堡垒里,早已是乱成一团,被外面冲进来的奥军士兵先往里投进手榴弹,然后又冲进来,杀得他们四散逃跑。剩下只有少数昂尼亚军得以杀出重围,一路逃往更北方的卡莱尔城。这座原本坚固的堡垒,又像在曼尼亚大地上其它的堡垒一样,成为了奥登尼亚部队的所有物。
当得知此次攻克了敌人的桥头堡,并且我方部队的工兵已经在河上架设临时桥梁以供装甲部队的车辆通过时,负责指挥第一集团军群禁卫军部队的加德上将没有指责赫尔德及他的部队违反命令,说不定这正是他的心里所希望的。于是就这样,尤琛在前线的作战受到上级的好评,并且推荐他提升军阶以及受勋。不过对于尤琛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可以和其他同袍一样,真正参加到这场战斗中,为征服曼尼亚而作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第四十四章 站立在悬崖上(1)
创世历1085年的春季,曼尼亚除了国名上的含义外,其国家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它的政府官员以及军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指挥着国家机器的运作、保卫着国家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