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泪-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婷芴卣庋宰约旱乃嫘腥嗽彼担�
“我们这次回去,也是要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啊!”
这一句话,便可说明他们一行人对于此次能否获得实质性成果,是不抱有很大希望的。舒密特与他的同事都记得,在去年的冬季,身居前线指挥的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上将为了冬季的物资运送问题,也是如此跑回大后方,希望说服最高统帅部改变心意。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以及一大批陆军将领被罢免,连个申诉的机会也没有。此次一去,说不定自己这些人也极有可能步他们的后尘——不,应该说是肯定会如此。舒密特一想到首相那张严厉而冷淡的脸,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他现在才更了解,为什么总司令会对这种话题噤若寒蝉。现在换成是他自己要亲自面对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首相,舒密特才顿感压力之大。
这些明知后果但依然步着先人步伐的军官们,在当天抵达了琥珀堡机场,然后在那里换乘国内航班,回到奥登。由于年底将至,所以首相要留在首都,接见不少外国客人,并且对他们进行周到友好的款待。由于国内一直宣传要支持前线、减少不必要的奢华和浪费,所以在奥登的大街之上,来自前线的军官们并没有见到太多漂亮的装饰或是宣传画,只有在那些居民楼的小区内,才可以见到那些忙着采购货物的男男女女在忙碌着。
而身为全国的表率,皇宫与首相府也没有过分地装饰。相反,都是出奇的朴素——尤其是后者,除了门前的一些不起眼的饰物外,简直跟平常没有什么区别。而事后舒密特等人才知道,为了让首相府可以进行更多更有效的工作——指挥这场战争——首相下令将一切宴会停止,而招待外国来宾的任务,则落到了皇宫那儿。
幸运的是,舒密特他们没有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才等来接见,而是在到达奥登的当天下午,就接到办事处的通知:首相要在晚上七点整与他们见面。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觉得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表明了首相起码是十分关心前线的战事,而不是对此不闻不问。可是舒密特却心中忐忑:首相关心前线是件好事,可万一自己这些人的汇报与对方的期望不符,那么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当晚,他们这一行刚从前线回到首都的军官们,换上正式的军礼服,乘车来到首相府门前。此地依然如故,气派、壮丽、而且闲人不得靠近。在被人带入里面之后,舒密特等人面对着一路上众人眼里那好奇猜测的神情,只能装作视而不见。显然,他们的身份,已被众人所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些从前线回来的军人,到底是汇报好消息的呢,还是来汇报坏消息的呢?
首相见到他们的时候,身边还聚集着不少高级将领。国防部部长利亚姆到西岸防线视察去了,而总参谋部部长索罗尔德则应邀与前来的翁波里尼亚、布隆尼亚等国的军事将领进行会餐,所以都无法前来。军中各重要部门的领袖皆不在,而守在首相身边的,则是那些军阶不高但同样深得对方信任的参谋人员。此时舒密特等人看到那些军官,又看看自己,心里想:
“同样是参谋,这其中可真是差别不小。”
很明显的,他们也已经看出首相对那些人的绝对信任。而要说服首相,恐怕也得说服那些不曾到过前线的人才行。
首相在对这些前线的军人们问候了几句后,便开门见山地说:
“行啦。请告诉我。你们诸位这次回来。所为何事?”
关键地时候到了。舒密特心里一紧。但他保持着镇静。尽量用和缓地语调向对方回答说:
“我们是为了请求增援而来地。阁下。”
出乎舒密特等人地意料。首相微微一笑。“是吗?”
看样子。对方是早就明白他们地来意了。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地事。所以舒密特没有去细想这一笑背后地含意。而是继续说:
“阁下。如今我军在科斯佳洛夫城中陷入了胶着战。敌军地兵员一直都没有中断补充。而我军却在里面消耗着有生地力量om揖谀撬鞘兄小6家冻龀奈皇厣送龃邸U庑┦俏颐乔桌隆U舛杂谑兰淙魏我恢Ь永此怠6际浅林氐卮蚧鳌S绕涫窃谝斓氐刈髡街校?br/》
在说话的间歇中,首相才举起一只手,示意要打断对方一下。之后,他说了一句:
“那么,就要将更多的兵力运送到那边去?”
“是的!”
舒密特大声应着,而与他一同前来的参谋也是相同的神情。海因茨面无表情,他转身看了看那些站在他身后的心腹幕僚们,那神情好像在说:
“瞧,果然被你们猜中了。”
之后,他又转过身,与被接见的军官们面对面,说:
“前线需要兵力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而进行夸大,那么就真的很成问题了!”
“夸……”
舒密特等人说了半个字,就说不下去了。他们没有想到,对方竟会作出如此的反应。舒密特连忙说:
“阁下,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我军在科斯佳洛夫的真实情况!”
“我能明白你们的心情,”首相依旧不理会他们,在室内来回踱步,一边说着。“毕竟在战事稍稍有点吃紧的时候,就希望增兵,来达到缓解敌人攻势的目的,这我非常清楚。可是你们诸位也要了解,如果我军将更多的兵力派往东方,那么整个大陆的防卫,就会出现削弱。那样一来,海峡对岸的昂尼亚以及艾尼亚那些投机分子,就会感到有机可乘了!这是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第十八章 裂缝(4)
接下来的将近半个小时内,首相一直在阐述着关于大陆的防卫以及对东线战事的看法。舒密特等人出于身份以及礼貌,不能打断对方,只能听着。在首相的话语中,舒密特感觉到,对方根本不相信在科斯佳洛夫奥军是糟糕情况,他认为这只是前线将领的托辞,只是为了求得更多的兵力好早日获胜、减少自己的负担。对此,数十小时前还身在前线如今才赶回来的军官们,都大感惊讶。他们不明白,首相这种看法是从何而来。
好不容易,卡尔·海因茨总算停了下来,拿起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淡咖啡喝了五大口。舒密特赶紧向对方表明:前线的情况更加恶劣,他们都是身历其境的人,绝对没有夸大。他还说:
“在我军的前沿阵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战士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范敌人的来袭。而每一次战斗,他们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一个工厂、一条街道,更多的时候他们甚至是为了一间小小的房屋,就有花去上百人的伤亡。每次看到那些从前沿阵地被抬回来的伤员,我们就恨不得将一切火力都对准城里轰。可是这样不行,因为我军与敌军太过靠近了,有时双方就混杂在一起战斗,所以不管是如何强大先进的火炮,都在那儿派不上用场。只有更多的增援,才能压制路德尼亚人的进攻势头、守住科斯佳洛夫。这些都是我们亲眼目睹的,我们可以向全能之神起誓!”
“亲眼目睹?当然,诸位都是从前线刚刚回来的,当然是目睹了那一切。这一点,用不着反复向我提起吧?”
在看到首相脸色一沉后,那些原本站在一旁没有发言的首相府幕僚们,都向舒密特他们投来责难的眼光。可是他们现在根本顾不上这些,因为他们在心怀不好预感的情况下,还要试着努力去说服奥登尼亚的首相。首相对前线的成见之深,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即使曾经猜想过会因为增兵请求而被对方斥责,他们也绝没想到是因为这样的情况。
“我跟诸位一样,一样心系前线。每天、每个小时,我都会接到来自前线的战报与电文。每一条,我都熟记于心。当然,在看到那些报告的时候,我都会希望前线的人不要用一些自以为是的口吻,向大后方阐述那里的情况。对于科斯佳洛夫,我的了解不会在各位之下。所以也希望你们不要再用内行人的语气,来向我请求增援,这是非常不理智而且不必要的!那儿到底需不需要增兵,我自有道理。”
意识到首相对他们的回答十分抵触,舒密特满头大汗。他赶紧回答:
“我们绝对没有一点类似的意思,阁下。正是因为要得到您的支持与谅解,我们才会回到这儿来,向您说明我们所见的情况。请您息怒。”
“你们诸位的辛苦我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也正是说明了你们对前线战事的关心,作为一名称职的奥登尼亚军人,这是很值得赞赏的。不过,我要提醒诸位一句,关于前线,我很了解,了解的程度,比你们更加全面仔细。”
“是。”
三人无可奈何,只能这样回答。眼看首相都快要发怒了,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唯有低头希望先减少对方的怒气。舒密特越发意识到,要在这种没有一点胜算的情况下博得首相的理解和同意,恐怕比上天还难。
“看到地图上。在西边海岸线上我军拥有30个师。在南部接壤沙漠地带有15个师。你们就以为兵力充足。可以往东线补充?这是完全错误地!我们不仅要防范已经在进行战斗地敌人。更要提防那些至今还没出手地敌人。像昂尼亚。这个被礼仪和精致早餐所腐化地国度。他们地军队到如今还没与我军正式交手;还有那个艾尼亚。他们地总统野心勃勃。一直希望用一场大战地胜利。来奠定这个人种混杂国度地地位。路德尼亚在垂死挣扎。我们不能将更多地兵力送到那儿去。而是要预备着对付那些国家地进攻!作为一国地领袖。我要向奥登尼亚全体负责。也要向整个米德加尔德大陆负责。这样地重担。我不奢求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我希望诸位可以明白。”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舒密特他们也知道再往下谈。也谈不出个什么来。在承诺会对他们地意见进行充分考虑后。首相地副官前来带走三人。同时首相还对副官长吩咐说:
“为先生们准备好旅馆。务必要让他们可以得到完全地放松。”
在他们离开之后。首相府地幕僚们没有继续刚才那个不愉快地话题。而是向首相说起了最近在东方远征军中北方集团军群地大胜。首相含笑地听着。最近快要过节了。他地心情不希望受到一点打扰。
在幕僚们告退之后。首相吩咐让人把他地爱犬布玛带过来。这只黄黑毛色地牧羊犬在主人面前十分听话。而且对主人非常依恋。在抚摸着布玛地时候。海因茨地神情。似乎才真正地平静下来。看着这只对自己忠心耿耿地狗。海因茨自言自语地说:
“布玛。为什么只有你才会这样呢?只有你……才会对我这样毫无保留。他们每个人都在想着怎么瞒我、骗我……还是你好啊……”
温顺的布玛享受着主人的爱抚。不管主人有多么大的烦恼,但只要它出现在面前,那么主人都会放开满怀心事,陪它玩耍。
在旅馆里,舒密特他们面对着精致的菜肴完全提不起劲。他们的努力现在看来,将会以失败告终,而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让他们更感到吃惊的是,大后方这里,有着极为根深蒂固的对前线的不信任。正是这种不信任,导致了指挥层之间越来越不合拍。舒密特他们作为在前线的军人,还是头一次感觉到这个裂缝的存在。它不仅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越来越小,相反,还在进一步扩大。而承受它所带来的后果的,却是前线那些军人们。没有人知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