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艘航母去抗日 >

第125章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125章

小说: 开艘航母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喊了一声“送客!”

伊利亚连忙说道:“别啊,你们清国人有句话,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我们还可以再商量商量嘛。”

第217章高技术扼杀低技术

林远冷语道:“商量什么?”

伊利亚笑道:“我们可以不要吉林和黑龙江,这两个省原样奉还,不过,我们诚心改善这两个省的百姓生活,只有我们俄国商人可以来这两个省投资办工厂。”

林远坐了回去,笑道:“这不可能,你也知道,大清和好多国家都签了最惠国条款,想要像你说的那样也成,你回去告诉你的皇帝,让他想办法把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废了,我就答应你的这个条件。”

此时的俄国,国力都比不上法国和美国,更不用说当时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了,伊利亚知道林远这样说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他淡淡地一笑,说道:“我们俄罗斯帝国是最讲诚意的,我们还可以再让一步,前面的条件都不算数,只要林帅答应我们两个条件,我们就撤出吉林和黑龙江。”

林远心想:“看来这个伊利亚真是个中国通,俄国有句谚语,叫做若遇阻力,铁棒横扫,阻力加大,铁棒加粗,而现在这个伊利亚的谈判策略,完全是在以退为进,这是中国式的哲学,刚开始扔出一个大要求,再慢慢地一步步减少,真正的目的隐藏在大要求之后,这种小伎俩,对自己可没有用。”

林远笑道:“这个条件很诱人啊,我似乎没有理由不答应,您说说把,两个是什么条件?”

伊利亚笑道:“第一,您也知道,我们在吉林和黑龙江修筑了铁路,这些铁路是为了造福两国的民众而建,而且是由我们国家出的钱,所以我希望在我们归还吉林和黑龙江之后,这两条铁路依旧归我们所有。”

林远心想:“好你个俄国人,如意算盘打得可真精,这条铁路要是在你们手里,你们随时可以通过它来控制我们的地方。”

不过林远却不动声色地问:“另一个条件是什么?”

说到这里,伊利亚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要你们的飞行器!”

林远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俄国人此来的真正目的:是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

林远故意装糊涂,问道:“什么飞行器,我怎么听不懂。”

伊利亚小声地笑道:“林大人就不要装糊涂了,刚刚你们是怎么炸毁日本人的炮兵阵地的?不是用飞行器炸毁的吗?”

林远笑道:“你听谁说的?”

伊利亚坦然一笑,说道:“你们有会飞的武器,这在我们各国高层之间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了,只不过我们都以为对方不知道,所以还把它当成一件大秘密,捂得严严实实。”

伊利亚看到林远的眼神动了一下,以为他心动了,于是笑道:“我劝林帅好好考虑一下,你们和日本人恶战一场之后,还有没有能力和我们打?所以,给我们飞行器,我们撤兵,我们各却所需。”

伊利亚说完之后,静静地看着林远,心想:“如今的局势在这里摆着,你们没有力量再和我们作战了,这是你们收回吉林和黑龙江的最后机会,你们想不答应都难,可是等你们答应了之后,我们撤不撤兵,可就两说了。”

让伊利亚没有想到的是,林远居然点头笑道:“好的,我答应你。”

伊利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道:“好,林帅真是痛快人。”

林远也想到了俄国人很有可能要走了飞机却不撤兵,可是他还是答应了,是因为他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个反制俄国人的机会。

在最近的几场战役中,日军使用了铁轨炮,飞艇,高速火炮这些新型武器装备,让林远见识到了敌人的技术创新能力,他突然想到,想要对付敌人的发展,不一定要全靠自己的发展,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强大的技术,来扼杀对方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现代的民用客机研制中,有两条硬性指标,比如欧美国家制定噪声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两个指标不合格的话,研制出来的民航客机是无法取得适航证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飞机无法在欧洲和美国飞行,没有航空公司会买这样的飞机。

这两个标准看上去很环保,实际上是打击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一种绝佳手段,这两个指标都是与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有关的,产生最多飞行噪声的地方就是尾喷管,想要降低噪声就要改进流场设计;想要降低污染物排放,就要改进燃烧室设计,说起来简单,可是研制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验,于是,像中国这样的想要在民航市场分一杯羹的国家就被拒之门外。

这就是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压制对方发展的一个例子,林远正在思索用怎样的渠道来干扰西方各国的发展,没想到正在这个时候,这个伊利亚送上门来了。

林远笑道:“其实我们的飞机,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前面装上一个螺旋桨,用它来拖动机体往前走而已。”

伊利亚笑道:“听林帅的话,林帅想必也是一个懂技术的人,实不相瞒,我在做外交官之前,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对各种先进技术十分向往。”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最大的大学,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俄罗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就毕业并任教于这所大学。

林远心里一动,这是撞在枪口上了,自己的招数不会被他识破吧,于是问道:“那你学的是什么啊?”

伊利亚说道:“力学,具体来说,是固体力学。”

林远心想:“这还好,和飞机的飞行关系最大的是气体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虽然和固体力学有相似的基础,可是隔行如隔山,这个伊利亚不可能懂的太多。”

伊利亚接着说:“飞机想要升起来要有很大的速度,那这个速度全是由螺旋桨提供的吗?”

林远心想:“还是把和喷气式飞机有关的东西好好隐藏起来吧。”于是点头答道:“当然。”

伊利亚皱着眉头问道:“我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时候,旁听过茹科夫斯基教授的课,似乎螺旋桨到了一定的速度做功的效率就急剧下降,所以,螺旋桨为动力的飞机在速度上似乎有极限。”

林远没想到这个伊利亚竟然对气体动力学有一定的了解,螺旋桨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音速的时候,螺旋桨效率下降极大,以至于无法维持速度,而且飞机在到达音速的时候,阻力会急剧增大,这个现象在航空中称为“音障”,而突破音障,是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了。

林远心念一转,随口说道:“哦,我们还有一种更快的飞机,我们叫它乘波者。”

第218章气体动力学骗局

两个人的对话都是用汉语,所以“乘波者”这个词对于伊利亚来说很陌生,汉语和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一点不同,那就是组成汉语词汇的每个单字都有意义,不像其他的语言,单个音节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汉语在描述新事物的时候,并不需要单独造出一个单词,只是把原来有的单字组合起来就行了。

正是这种特点,让伊利亚没能理解“乘波者”,汉语里面同音字有很多,伊利亚哪里能知道是哪三个汉字组成了这个词,伊利亚是理科出身,这让他本能地对新技术敏感,这也是沙皇派他来和林远谈判的重要原因。

伊利亚隐约知道自己触碰到了深奥的机密,这个机密将有可能改变俄国未来的命运,他的心砰砰乱跳,可是面上却丝毫不露出来,微笑着问道:“林帅,请问这个乘波者是什么意思?”

林远笑道:“当物体的速度很快的时候,很产生一种波,我们把它称为激波,这种波的性质很奇特,波后面的空气的压力会有极大的提高,于是这种波就会推着我们的飞机前进。”

在这里,林远提到了乘波体的概念,这也是一种应用在超高音速飞行器上的结构,不过激波可不能推着乘波体前进,激波只是提供了飞行器所需要的升力,前进的动力还要靠飞行器自身所带的发动机。

林远也丝毫不担心他们知道了激波和乘波体之后能研制出超高音速的飞行器来,因为研究空气动力学最基础的东西是模拟计算,要知道NS方程是没有解析解的,只能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流场,这些计算要是用人算的话,能把人算死,只能用超级计算机,可这个时代连计算器都没有。

伊利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理论,他皱着眉头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林远笑而不语,心想:“你们就去研究吧,看看你们能研究出什么来。”

伊利亚见到林远没有说话,知道谈话该结束了,他带上面具,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然后说道:“林帅,我先走了,我和李大人就在章义站,后续的事情,我们再谈。”

林远笑着指了指门口,伊利亚心满意足地走了出去,以为占了一个大便宜,林远看着伊利亚离去的背影,打开了通讯器,和北京舰取得了联系。

北京舰这次的远海航行,担负了很多项试验任务,其中就有一项:海基高超音速飞行器验证研究,这项研究主要是跟踪研究,跟踪的目标是美国的X43B高超音速飞行器,并试验我国最新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飞行器的设计有好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气体动力学性能的设计,当气体的速度达到高倍音速之后,它的很多特性与低速阶段的差别极大,几乎是迥然不同,所以,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一名气体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某气体动力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周华新。

由于林远一直没有造飞机的意思,所以周华新很清闲,林远不是不想造飞机出来,而是造飞机先要造发动机,燃气轮机还太遥远,活塞式发动机也不成熟,唯一能用的只有蒸汽机,可是蒸汽机太笨重了,根本不可能用在飞行器上作为动力设备。

林远找到周华新,笑道:“周老,最近血压怎么样?”

周华新笑道:“还行,每天早上一片降压药跟着,它也高不上去,你今天怎么想起问候我这个老头子了?”

林远笑道:“我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吗?问候问候您,是怕一会儿求您的时候您不答应啊?”

周华新笑了两声,说道:“你求我的事情我什么时候没答应过!有什么事情直说吧。”

林远问道:“您对气体动力学了解吗?”

周华新都研究它一辈子了,所以林远这是明知故问,想要引出自己下面的话,可是周华新却说道:“看的越多,越不敢说了解,研究了一辈子,不过是摸摸皮毛而已,有很多年轻人,不懂……”

林远知道周老喜欢哲学,而且经常把科学研究和哲学联系起来,他总喜欢给人讲搞科学研究的要懂一些哲学,不过现在显然不是听讲座的时候,林远连忙说:“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问您了解气体动力学的历史吗?”

周华新说道:“略知一二吧,很多搞科学的人不喜欢学历史,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林远心想:“幸好周老说话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两句话之间间隔得比较长,这样一来打断他说话也不显得失礼。”林远于是又打断他,说道:“周老,您能不能根据1895年的气体动力学水平,把他们的研究引导岔路上去,重点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

周华新问道:“你说什么?”

林远解释道:“我想用这个方法来阻延别的国家的技术发展,我知道这个工作很难,这个时代的顶尖科学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