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疆的建议不错,反正对我们来说,不管是**掌权还是国民党掌权都一样。既然蒋某人和国民政府气数已尽,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在最后的时刻,为这个民族再作一点贡献吧。”
李老板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不需要投入太多,只需要提前给他们制定好撤离路线。在几个关键的地方,囤积一些必要的物资。让他们在缅甸和印度拉拉锯,最后拉出一个既成事实来。”
胡适再次看了下地图,随即补充道:“分成三路,一路经西藏入尼泊尔;一路从滇缅边境入缅甸和藏南;最后一路从广西入越南。”
“那得想办法让他们保存点实力,如果没有一点实力,不但人家提不起追的兴趣,说不定还会被几国土著给收拾了。”胡适的大策划李老板非常之满意,想了想之后,点头建议道。
“我想叶先生会有办法的,毕竟他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胡适沉思了片刻后,突然笑道:“博文,如果成功了,琉台两地或许还可以小赚一笔。”
李老板一楞,连忙问道:“胡校长,您开什么玩笑啊?三路丧家之犬的补给物资不要钱啊?就算我们再省,没有个三千万美元也下不来。”
“博文,什么叫溃兵?溃兵就是军纪涣散的逃兵。这一路逃下来,不收括点金银细软还叫溃兵吗?再说冤有头债有主,就算在国际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那也是被**给逼的。为了**大业,我想美国人对此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解放军不追就赖在几个国家不走,追那就在上述几个国家来个“敌进我退”。有琉台两地充足的物资支持,有这么好的国际环境,蒋主席只要过了边境,那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李老板意识到这还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呵呵笑道:“有搞头,这件事很有搞头我们还有近两年的时间,如果准备充足的话,搞出四个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三位前辈,看来南洋的事情要抓紧了,这事没有叶先生可不行。”
梅贻琦被李老板这番话搞得哭笑不得,但还是微笑着说道:“荷兰人昨天动手了,如果印尼**舍得下血本的话,四个月内解决掉他们应该没什么问题。”
“是啊,荷军装备再精良,也只有四万多人。印尼**的人海战术可不是开玩笑的,就荷兰人那点后勤补给,迟早都会被消耗的干干净净。”王世杰想了想之后,胸有成竹的说道。
' '
第四六一章 高官厚禄的收买
第四六一章高官厚禄的收买
正如李老板等人所预料的那样,港英当局的强行拆屋行为,令舆论一片哗然。
广州各报的评论,首先将抨击的矛头指向了港英政府。《大光报》以“严重抗议港府强拆九龙城”为题,谴责港府施行“武力征服行动”、“侵害我国主权及尊严”。
《广州日报》的评论抨击港府“这种强拆举动,蛮不讲理,真是欺人太甚,岂有此理”
而香港的中文报纸在对港英政府的行动予以批评的同时,更将抨击的矛头指向了国民政府的外交无能。《新生晚报》指出:“自胜利以来,最大的耻辱,是由宋子文、王世杰出卖了外蒙,今日又再由宋子文送掉了九龙城国家今日之不幸,并非人民之无能为力,不过是误在一班无用的官吏而已”
拆屋事件后,一直静候政府外交解决的九龙城居民,也把激愤的怒火转向国民政府外交部两广特派员公署设在香港的办事处。事实上在拆屋的同时,九龙城居民就派出代表陈振洲、张忠武冲出城外,前往香港办事处请愿。
但两广特派员郭德华避而不见,派秘书接见,表示将向华民政务司交涉,然后到九龙城视察。一天都过去了,九龙城居民还未等到办事处的来人,群情益发激愤起来。
第二天上午,九龙城居民50多人,再次前往香港办事处请愿。表示将坐待郭特派员答复,如无切实办法,则留住该处。
无奈之下,郭德华接见了曾生等4名居民代表。居民代表提出居屋被拆将如何交涉、居食救济、交涉释放被捕代表、在九龙城内居住与行动自由等四项请求要郭德华答复。对此,郭德华只能含混做答。失望到极点的居民们,便发出快邮代电,向全国学生呼吁举行游行示威,督促政府速谋解决。同日又发表血泪陈情书,呼吁全国各界予以声援。
消息传开后,人们怒了广州、上海、南京、北平、武汉等大小三十多城市的大中学生,不约而同的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对外交部外交软弱,导致港英当局强行拆屋的后果,表示强烈的抗议。
甚至连身为广东省主席的宋子文也颇感不满,授意省新闻处指使广州四家主要的中文报纸发表评论,以九龙城事件的责任为题,对外交部和两广特派员郭德华予以攻击。
当天下午,广州的《华南日报》、《建国日报》、《商报》和《国华报》同时发表社评。其中,《华南日报》的社论以“九龙城事件之责任问题”为题,称:“九龙城拆屋事件发生以来,负责粤省政治责任之宋主席,对此事极致关切。
……此整个责任,当然应由英当局去负担,惟回顾我方之外交当局,对国家和人民应有重大之责任,即外交当局对此事件苟无既定处理方针,而使负责我粤外交专责人士之示弱以至将来或遭外交上之惨败,则此事件之终结,是为外交当局之问题耳。
反之,外交当局苟有既定方针训示负责我粤专责外交人士去处理,而此专责人士假有玩忽职务,执行不力,则责任无可规避矣”
抗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流离失所的当地居民不肯离去,以拆毁的破木板、烂帷幕又在原地搭建起临时棚屋,暂作栖身之地与港英政府抗争,并静候外交当局与英方交涉解决。
正忙着剿共大业的蒋主席,哪顾得上这点小事儿。给宋子文发去了一封言辞含糊的电报后,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华北、东北战场最高指挥官人选的挑选中。
见国民政府没有什么动静,港英政府胆大了起来。以当地居民违反法庭命令,在原地搭建非法建筑物为名,再次派出一百五十多名警察,六十多名便衣,荷枪实弹,携带催泪弹、防毒面具、藤牌等,由警司希芙和莫道霖等率工务局职员几十名职工,再次来到九龙城拆毁临时搭建的棚屋。
早有准备的九龙城居民,齐集九龙城东门与港英政府警察对峙,投掷石块相抗,尤其在惜字亭一带争夺最为激烈,双方进退达六、七次之多,相持约半小时之久。
警察随后开枪,并释放催泪弹驱散人数,将居民临时搭建的二十余间棚屋悉数拆毁,且将拆下的木料用卡车运走。冲突造成居民轻伤十余人,重伤两人。
紧接着,港府在九龙城展开了封锁,来往人士均须接受盘问,紧急送来的救济品被阻隔在外,居民只能露宿废墟上,状况凄惨。
消息传到内地,令已经激烈的舆情更为猛烈。在广州,各报编辑共同起草了一篇联合社论,题为“抗议香港政府违约背信”,《建国日报》更以“英人竟重演六二三惨案”为题,号召广东民众,“应即奋起为行动之表示,我当局于必要时,应武装保卫我领土,保卫我同胞吾人相信,英帝国主义者敢于以九龙城为“六二三”之沙基,绝不相信,敢以九龙城为九一八之东北”。
保安司一次又一次的下达命令,要求出入境管理处参加行动。但都被刚接任副处长的丁铭,以九龙城居民系香港合法公民为由给断然拒绝了,
尽管如此,香港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员们,还是被汹涌如潮的民意,打上了英国人走狗的标签。
就在国内和香港乱成一团之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张群,继宋子文、孙立人、宋美龄以及立法院院长孙科、司法院院长居正为、考试院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后来到台北,对吴国桢进行新一轮游说。
从松山机场至台北的这一路上,台湾飞速发展的成绩让张群瞪目结舌。刚在省政府秘书的陪同下,走进吴国桢的办公室,张群就激动万分的说道:“峙之,现在的台湾快赶得上美国了孙科回去说的我还不相信,现在我才知道台湾比他说的还要好。”
南京来其他人,吴国桢都可以打马虎眼,唯独眼前的张群不行。毕竟张群对吴国桢上有着知遇之恩的,尽管不能坦诚相待,但不能太过怠慢。
“张院长,这才是刚刚开始,如果再有个三、五年的和平环境,台湾肯定能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招呼张群坐下后,吴国桢一边给这位政学系大佬奉茶,一便微笑着说道。
见秘书们走出了办公室,张群便脸色一变,异常严肃的说道:“峙之,中常会经过一番讨论,认为你是参选副总统的最佳人选。不但我对你有信心,连蒋主席都特别支持啊。”
现在的台湾可不是一年前的台湾了,近百万训练有素的治安联防队、拥有二十八艘大小舰只的海警支队,以及装备了一百多架野马战斗机的航空俱乐部,让蒋主席彻底死了武力接管的心。
但国内的局势每况愈下,走投无路的蒋主席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台湾。他不但需要台湾的武器弹药,而且还需要台湾的粮食和兵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蒋主席才下定了决心,用副总统这一职务来换取吴国桢的支持。
吴国桢哪能不知道蒋主席打的是什么主意?便摇头笑道:“张院长,您还是不要开这个玩笑了。有李长官、孙科和您在,这个副总统怎么轮也轮不到我啊。再说这些年来我也累了,就算不当这个省主席,我也不会继续从政了。”
张群可没想过靠两句空口白话就能让吴国桢就范,立即从皮包里掏出一封信来,严肃的说道:“峙之,这是蒋主席的亲笔信。副总统的事情你尽管放心,只要你参选,孙科和李宗仁都不是问题。”
看完蒋主席这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后,吴国桢一边小心翼翼的塞回信封,一边笑问道:“张院长,如果我走了,那谁来接任台湾省主席?”
在张群看来,吴国桢肯定是动心了。毕竟副总统可是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如果不是为了笼络吴国桢,那他自己将与孙科、程潜、李宗仁等人一起参选。听吴国桢问起了接替人选,张群便毫不犹豫的说道:“东北战局不利,蒋主席准备让卫立煌接替陈诚的职务。如果你愿意回去参加副总统竞选,那陈诚就过来接替你现在的职务。”
吴国桢并不认为张群是在开玩笑,也不认为南京的蒋主席在耍花枪。毕竟严峻的局势摆在那里,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鉴于“影子内阁”制定的对南京政策,就是能拖就拖的打太极拳。吴国桢当然不能一口拒绝,也不能一口答应,便假着犹豫的说道:“张院长,这件事情太大了,您能不能容我考虑考虑?”
“当然可以了,我不急着回去,你想好了再给我答复。”张群沉思了片刻后,继续说道:“峙之,这对你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机会,别说当不成副总统,甚至连台湾省主席都岌岌可危啊。”
这一点吴国桢还是深信不疑的,毕竟南京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军统的监控之下。蒋主席为了拿下他这个不听话的省主席,与幕僚们开了不下于二十次的会议。有的建议用高官厚禄拉拢,有的建议直接免职,甚至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