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人民众志成城,豪杰志士肝胆相照,西北军顺天应人,因时而动,大宋儿郎在刘通的率领下,策略得当,英勇无畏,一路高歌挺进,终于收复云州。大同的收复,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七 朔州与云中
六万宋军同时攻城,声势浩大。城中八万辽军倚险而守,耶律阿疏亲自登城督战,鼓舞士气。攻城的宋军分出一部作掩护,以强弓硬弩射击城头的敌军,宋军箭弩经过改进,极为强劲,密集的箭矢向朔州城飞去,中箭者不知凡几。主攻的宋军架起云梯,蜂拥而上。辽军主将亲冒矢石,辽兵伤亡虽多,但在主将激励下,死伤一批又上来一批。辽兵居高临下,向下发射箭弩,抛掷石块,浇下热水滚油,给宋军造成的伤亡也是不小。
朔州城下喊杀震天,战斗呈胶着状态,邓肃见我军伤亡甚大,对刘通说道:“辽军勉力支撑,死战不退,是因主将耶律阿疏在场督战,若能将他赶下城去,辽兵必然沮丧。”
火器营统领凌振建议:“启用火器兵,将火器集中一处,专门对付耶律阿疏,他到哪,火器就跟到哪,不信他不走。”
刘通:“好,耶律阿疏就交给你了!往后对敌作战,火器专攻敌方要害和敌军主帅。”凌振领命而去。火器制作不易,价比黄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耶律阿疏身披铠甲,箭弩对他并无多少威胁,他在城墙上往来巡视,一无惧色。凌振带着二百个火器兵,携着火箭和掷弹筒,向耶律阿疏站立之处摸去。二百号人渐渐地向城墙靠近,辽人看见宋军手上拿着竹筒一样的黑管子,觉得有些奇怪,难道宋人疯了,要来跟我们对射热水?
火器兵在近城处停下,由八十名军士排成前后二排,每排四十人,每二人一个掷弹筒。一人执筒,一人放置弹药并点火。掷弹筒支在地上后,放入同一型号的弹药,调好发射角度,同时点火、发射,炮弹在城墙上炸开,声势惊人。三轮过后,炮弹落点更加准确。其余军士则是射出火箭,火箭与炸弹呼啸而去,接二连三往耶律阿疏那边招呼,辽军主帅的大旗烧个稀巴烂,耶律阿疏身上也被灼伤,又中了一些散弹,血流满面,兀自不肯离去。突如其来的火器一下把辽人打懵,部将冲上来将耶律阿疏救下城去。
宋军趁势喊道:“耶律阿疏死了!”数万人一齐大喊,气势宏大,宋军士气大振。辽人失去主将督战,又听宋军大呼小叫,心慌意乱。李逵插一把板斧在腰间,手提一把板斧猛冲,噌噌噌爬上云梯,看看将上城头,一个辽兵探出头来,对着李逵放箭,李逵大吼一声,一斧头飞过去,辽兵半块脑袋随着斧头飞上天空,脑浆血箭喷射而出,辽兵见状大骇,发声喊四散而走。
李逵登上城墙,一把掣出腰间的斧头,先劈翻几个辽兵,又捡起地上的另一把斧头,抡着斧头象风车一般旋转,专挑人多的地方滚将过去,中之者非死即伤。李逵对这路泼风斧法下过一番苦功,只见人随斧走,斧若旋风,黑旋风果然名不虚传。宋军见主将神勇,人人发狠,见人就砍,辽兵四散而逃。
辽军的缺口越来越大,宋军愈聚愈多,李逵二斧头劈开城门锁,打开城门,城外骑兵当先涌入。辽军退却,宋军势如破竹。此时,鲁达、杨震也已打开另外二处城门,宋军从东、南、西三面杀向北门。
朔州城池已破,部将簇拥着受伤的耶律阿疏向北逃逸。其余辽兵放弃抵抗,向宋军投降,朔州已定。耶律阿疏领三万余骑北窜,留下耶律文五千兵断后。张克戬率军追赶,生擒耶律文,收降辽兵。
耶律阿疏逃得渐远,心中稍定,看看来到神头地界,忽听号炮响起,康包的伏兵冲了出来,辽人犹如惊弓之鸟,调头就跑,不想南边又有宋军追来。康包是生力军,宋军前堵后追,士气旺盛。辽人惊恐疲惫,逃无处逃,战无力战,眼看宋军排山倒海而来,大喊“投降不杀!”,纷纷跪地而降。耶律阿疏一声长叹,拔剑自刎,部将将其抱住,弃剑于地,慰之曰:“陛下刻薄寡恩,百姓皆惜自身,大人已经尽力,此非战之罪也。”
康包等人曾听刘通说起耶律阿疏的忠勇,而今一见,果然如此,虽然耶律阿疏是败军之将,却受人尊重。刘通听到耶律阿疏已经带回,过来探看。耶律阿疏身上有伤,又受打击,神情憔悴,他勉力坐起与刘通厮见,甚敢惭愧。刘通说道:“我早听说耶律都总管的威名,非将军不能战,而是辽人不战。”耶律阿疏心中感慨,默然无语。
宋军在朔州修整二日,同时整编辽军,安抚百姓,抽调武州、代州驻军接管朔州。朔州之战,宋军虽有损耗,但全歼朔州守敌,生擒辽国大将耶律阿疏,攻坚战取得胜利,使得宋军军势大张,辽人栗栗危惧。宋军的火器在北疆大地初显神威,西北劲卒如虎添翼,信心更足。
三日后,十余万大军启程北上,出山阴,下应州,越过桑乾河,兵临云中。山阴、应州献城出降,一路并无大的战事。在应州留下二万人马,以防东路辽军袭我后路,留守主将张克戬,副将程迪。张、程二人有勇有谋,堪当此任。宋史列传曾有记载他们的事迹。
云中是西京大同的南边门户,辽将萧仲银领兵五万驻守此城。朔州、西京地区,宋初的杨家将就在这一带抗击辽军,演绎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钱松学的是杨家枪,立志为杨家先人报仇雪恨。刘通原本让他镇守应州,钱松坚决要求北上,发誓打下西京,挺进辽国腹地,活捉耶律延禧。
斗志可鼓而不可泄,刘通深感其忱,答应让他一同北上,同时让他先打云中的头阵,钱松欢喜无限。十万大军困住云中的辽军,切断其与西京的联系。是日,刘通率诸将察看周遭地形,拟分出一半兵力在云中、大同之间驻扎、设伏。大同兵力众多,易守难攻,对云中围而不打,大同的辽军必然要增援云中,我军在半路击之,以期达到围城打援之效。
选定地址后,由吕将领兵北上,以徐徽言为副将佐之。徐徽言勇冠三军,在徽宗大观年间以武举绝伦及第。随行将帅有史进、朱武、杨春、杨奇虎、张确、朱昭、徐昂等人。
宋军分兵后,云中的辽军感到压力减轻,萧仲银领兵出城,要与宋军作试探性接触战。二军阵前,刘通与萧仲银见面。刘通说道:“萧统领总算出城来了。”
萧仲银:“刘大人何以一再相逼?”
刘通:“辽国大势已去,萧大人以为能保得住西京么?西京本是我祖先之地,今日若不取回,明日必然被金兵拿去。宋辽是老朋友,萧大人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对付女真乱贼。”
萧仲银:“你我各为其主,你想去夺西京,需过我这一关,可不会让你如愿。”
刘通:“请问萧统领,云中有无朔州的坚固,萧大人有无阿疏将军的勇武,云中的辽兵有无朔州的多?”这三问意在提醒辽人,瓦解辽兵的斗志。
萧仲银:“耶律大人现在如何?”
刘通:“正在朔州治伤,萧大人要是不放心,可以去看看他,也可以派人去问候,我们是很欢迎的。我等出兵北上,旨在收复故土,重建西京,并非要消灭辽人。辽人有契丹人,有汉人,还有其他许多民族,辽人大多仰慕中原,萧大人不也一样吗?”
萧仲银:“让我先秤秤你们的斤两再说。”手势一挥,辽军中策马冲出一员持刀大汉,高声大叫:“谁敢与我耶律达里一战?”
钱松大吼一声:“钱松来也,让你见识见识杨家枪。”拍马冲上前去。他绰号野猪,皮肤黝黑,相貌难以让人恭维,却是个猛男。耶律达里人高马大,气势威猛。辽军听得钱松使的是杨家枪法,心头一凛,杨家枪闻名于世,西京辽人领教已久。
耶律达里:“杨家枪有何可惧,看我今日破了你的杨家枪法!”高举大刀对着钱松当头直劈。
钱松:“让你尝尝杨家枪的滋味!”他苦练杨家枪法三十余年,为的就是扬威沙场,痛宰胡虏。当即以长枪荡开刀势,枪头斜转,刺其面门。耶律达里刀柄回转,挡住枪口,原拟顺势斜劈过去,不想对方的枪势奇快,已然刺向胸腹,耶律达里大惊,把刀柄下压,护住中盘。
钱松的枪尖又已转到他的肩臂,耶律达里再将长刀举起挡格。钱松一招占据先手,招招进袭,使的是一式寒星万点,一式之中藏着多种变化,看似花哨,实则力透枪尖,刚劲坚实。紧接着或挑或刺,或扫或砸,耶律达里左支右绌,若非他力气奇大,硬扛硬挡,使出同归于尽的打法,早被钱松挑落马下。杨家枪流传至后世明清,直至民国,历来为兵家所看重,绝非侥幸。
耶律达里见这样下去,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说不定一不小心身上就要添个透明窟窿。趁对方攻击自己下盘的时候,拼着大腿不要,一刀横斩,要将钱松砍成二段。钱松看个真切,伏身躲到战马一侧,耶律达里的大刀没能砍中对方,去势过头,重心不稳,被钱松顺势一枪拍下马背,想爬起来时,对方的枪口已经指着自己的咽喉。
耶律达里武勇过人,不到三十招就已落败,辽军气势大挫,宋军掩杀过去,辽军抵挡一会便缩回城中,再也不出来了。宋军这里并不急着攻打。
三一 天德约定
北伐捷报轰动京师,徽宗颁旨奖赏有功将士,晋刘通一品衔,特进少保、枢密院副使,开封侯,其余将士俱有封赏;赏赐原辽国有功人员,其中耶律习泥烈为赵国公,任北伐军参军之职,协助北伐事务。
西北官兵喜上眉梢,三军振奋。大军在云州修整十日,吸纳和改编七万辽军,其中五万入编东路军,二万入编西路军,其余的辽军小部分留守原地,大部分调往西线和内地,愿意调往内地和西线的另有补助,不愿从军的转为平民。
西京已下,北上的空间更加广阔,我战略主动权进一步提升,下一阶段开始实施东西并进的计划,目标是西京道全境。西京道相当辽阔,它覆盖河北、陕西、山西的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和中西部。东路军越过长城,北上呼和浩特,进军天德、丰州,威慑辽北辽中,同时遏制金兵西进;西路军沿宋夏边界北上,再向西进击河套平原,进军云内、东胜,威慑辽国西北和西南地区。
刘通写信给西路军主帅刘法,信的大意是:西进以招抚为主,以军事为辅,不宜孤军深入,应立足于稳扎稳打。目前的战略重心在东面,西面不求速度,只求稳妥。等东面的战事告一段落,东路军将回师西向,与西路军汇合,重点经营辽西。辽西稳固之后,再寻机与金决战。因此,西路军的战略任务是拿下河套,以河套为根据,向辽国西南地区辐射。西南招讨使耶律佛顶善识时务,有很强的投机心理,招其归降的可能姓极大。
西路军不宜孤军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辽人随时有跟西夏联手的可能,袭击西路军的后路。史载辽国末期,天祚就曾赐李乾顺为皇帝,取道西夏,与李乾顺联合,共抗金兵,这点不得不防。二、我军深入辽西,路途遥远,又受西夏的阻隔,补给困难。辽西贫瘠,当地辽人自给尚且不足,我军难以就地获得补给。
刘通给宋夏边界的西线宋军发出指令,随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