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中华 >

第65章

北宋中华-第65章

小说: 北宋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乾顺说道:“欢迎刘大人光临兴庆,贵客到来,彼国上下甚感欢欣。”
    刘通应道:“阁下盛情,我等荣幸之致。”李乾顺生于1084年,时年36岁。刘通看他样貌,中高身材,步伐沉稳,眼神坚定。
    李乾顺即位时年仅3岁,太后梁氏专政。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军队衰弱,宋军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李乾顺心知肚明,隐忍不发,于1099年16岁那年灭梁氏而亲政。亲政后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他的治理下,西夏国势转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此外,其外交政策非常灵活,左右逢源。当宋辽日益衰落时,先是联辽侵宋,夺回一些地盘。又在辽国天祚帝向其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国灭辽攻宋,趁机夺取北宋千里之地。他是西夏自景宗以来最有作为的君主。
    要与如此一位人物打交道,需得格外用心。刘通与他一同入城,城中百姓驻足围观。西夏官员先将刘通等人领到驿馆,歇息一日,明日在西夏王宫议事。当日,由嵬名荣光在驿馆接洽,与刘通闲谈叙旧。刘通等人安顿下来后,跟李荣光天南海北随意叙谈。
    入夜,刘通与邓肃等人交谈,众人甚感奇怪,刘大人来到西夏,竟无异国他乡的感触,钱松说道:“我跟西夏人交战多年,年轻时经常出入西夏之地,至今仍然感觉生疏。大人初到西夏,似乎身在大宋,一无陌生形状,大丈夫志在四方,非我等所能及。”
    刘通:“辽夏西域大理吐蕃,以及我中原大众,各民族在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息,又何需分出彼此?”
    翌日,西夏王宫大殿,双方开始商谈国事。东道主李乾顺首先致词:“我谨代表西夏国对制置使大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们在这里商讨合作事宜,相信一定会有个圆满的结果。”
    刘通:“感谢阁下,感谢西夏国的热情相待。宋夏二国打了几十年的战争,无论是宋国还是夏国,都为战争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双方的交流也因此被中断。铸剑为锄终有日,二年前,我们走到了一起,彼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民生大计。二年来,我们在各方面的合作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今后我们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朝臣李占先:“听说刘大人曾经出使辽国,以大人看来,夏与辽有何异同?”
    刘通:“夏辽皆为后起之秀,在草原大漠上浴血拚搏,辛勤劳作,方才取得立足之地,可以说今日的局面来之不易。夏辽地处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少雨,牧场广阔而耕地狭小。此为二国相同之处。所不同者,辽国东有大海之利,南有富庶之区,北有草原之阔,但其立国已久,如今国势日衰,行将不复存在。夏国地处内陆,海洋湿气难至,黄土沙漠所在皆有。然西夏处在河西走廊上,当东西丝绸之路的要冲,人文昌盛,商贸繁荣,且党项立国不满百年,处在衡平时期,而今君民同心,正是有为之时。”
    李乾顺:“孤偿闻中明文武双全,乃世间奇人。”
    刘通:“阁下谬赞了,我一介凡夫,何奇之有。”
    朝臣阿比朵:“刘大人经纶满腹,不知能否为我解二个疑难?”
    刘通:“人非生而知之,足下有何疑问,咱们可以一同探讨。”
    阿比朵:“《列子》中《两小儿辩日》有云: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日初与日中究竟何者为近、何者为远,孔子不能决也,古今多少人为之迷惑。刘大人有所见否?”
    刘通:“日初与日中同样远近。”众人闻之讶然。
    阿比朵:“何以见得?”
    刘通:“太阳是个星球,大地亦是星球,大地绕着太阳以椭圆形的轨道运转,一年四季之中,大地离太阳的位置不同,远近有所不同。但同一天中,二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此言一出,更是撼人心魄。
    阿比朵:“大地怎么会是星球呢,实在难以理喻。就算如此,为何太阳初出时为大而日中见小?”
    刘通:“旭日初升,周围空间狭小,因此凸现其大;日至中午,天空开阔,因此凸现其小,此为人们的视觉错觉。”
    阿比朵:“错觉之说,似乎有些费解。”
    刘通:“咱们可以当场做个试验来说明错觉现象。”众人听说要做试验,都感兴趣。
    随后让人取来二个同一型号的杯子,一个放在若干大杯子当中,一个放在若干小杯子当中,刘通指着中间二个杯子说道:“大家请看,这二个杯子同样大小,因为放在不同大小的杯子之中,就显得不一样大。小杯堆里的那个杯子看起来要比大杯堆里的那个大,其实它们一样大,这就是人们的错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错觉试验,让人们开了眼界,有人开始琢磨起大地星球说,也有人打算再找刘通切磋的。
    刘通续道:“早晨凉冷而中午炎热,这个道理不言自明。早晨太阳刚出,热气不多;中午太阳照射已久,因此炎热,并不是因为中午的太阳离我们更近。”这个道理众所周知,不难理解。
    阿比朵:“刘大人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还想讨教一个问题,可否?”他刚才是想为难刘通,口气有些激昂,这会是真心请教,语气和缓。
    刘通:“但我所知,无有不愿。”
    阿比朵:“我西夏地势高耸,而宋国地势低平,时人莫之能解。《山海经》有云: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山海经》所述,一些实有其事,另一些貌似荒诞,似乎出于编造。《山海经》更象中原上古神话,实情为何,吾深感疑惑,大人可知其中缘故?”
    《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她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地图的解说。刘通后世曾经看过一些介绍《山海经》的文章,其中一些富有传奇意味。
    刘通稍停一会,整理一下思路。后世科学发达,要尽解《山海经》尚且不易,何况要对古人解说。唯有古今结合,或能剖析一二。众人见刘通作思考状,都在等着他的解答。
    刘通说道:“《山海经》古称《山海图》,从名称上来看,应该有图,而今不存。从全书来看,无疑是天下地形图。《山海经》乃上古奇书,三言两语难以说清,要是大家有兴,不如找个地方座谈,我将胸中所学献与诸位,顺便就证于天下智者。”
    西夏素来仰慕中原文明,《山海经》一书迷倒古今多少智士,而今听得刘通愿意解析,正是难得的良机,焉能错过。崇宗帝当即下旨,摆驾天文馆,请宋国使者弘扬中原文化。
    来到天文馆,刘通让人准备了二个圆球,暂作地球仪和太阳仪使用。准备就绪,待众人坐好,刘通举起稍大的球说道:“我们假设这个是太阳。”又举起另一个较小的球说道:“再假设这个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接着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解释何为黄道、何为赤道,以及黄道与赤道存在交角。
    西夏的朝臣之中不乏才智之士,天文馆更是专攻天文的场所,刘通所展示的大部分为新理论,人人凝神倾听。邓肃出自太学,对《山海经》也有涉猎,对刘通将会如何阐释该书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刘通续道:“大家刚才看到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以倾斜的角度围绕太阳公转,其南北二极的极点是有偏离的,这就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由来。”
    众人一时不甚明了,刘通再作进一步的解析:地球斜着身子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西向东自转,其内核与外壳的速度是不同的,地球表面的物体会向西漂移,有的移动得快一些,有的移动得慢一些,快的遇到慢的就挤在了一起,这就是天高西北的原因。而东南的地壳向西飘去,因此地陷东南。
    其实还有板块漂移说,此说与地极偏离说、地球自转说的结合,才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完整的解释。估计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板块漂移理论,只好忽略不谈。
    刘通继续阐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提出是三皇五帝时代,而这种地势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为何到了三皇五帝时期才提到呢?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刘通又将带给大家什么惊世之见呢?
   
二一 东归


    延州事务部署完毕,一行人继续南下。刘通等人从陕西北部、中部返回长安,沿途考察民生民情,整顿吏治,阐述大政方针。沿路遇上不少私设的关卡滥收过路税,对此全部予以取缔。为了防止和打击私设关卡现象,回到长安后,专门成立探风使,到三秦大地明查暗访,一经发现,就地取缔,绝不姑息。要保障经济发展,促进商品流通,非实行强硬政策、采取非常手段不可。
    回到长安,开始改良人事制度,裁撤冗员,试行竞争激励机制。此时整顿吏治,有几个有利条件:一、经济的振兴,使工商界和民间要求改良的欲求更加强烈;二、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业机会增多,出路更广;三、军队需要人手,裁撤的冗员可以转一部分到军营,以加强军事力量;四、班底更加稳固,威信更高,军令、政令更加通畅。
    整顿吏治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击贪官恶吏、劣绅恶霸,对其中罪大恶极者处以极刑。同时进行的便是复查旧案,平反冤屈。将清廉兢业、民众拥戴的官员提拔重用,举荐他们出任三路提刑官,纠察各类刑事狱案。刘通硬起腰杆,在他的主导和支持下,是打了一些大老虎的。
    整肃内政的同时,加强对辽国的政治攻势,不断加强晋北、陕北的军事力量。从西北三路抽调兵力,入驻永兴军路、河东路北部地区。自南至北,陕西的延州、绥德、榆林,河东的太原、忻州、朔州等地,兵力逐渐增加。对西夏的防范,拟从其他州路抽调兵力,布防在西夏沿线重要地段。各路抽调的兵力先在京城集中,再陆续开赴对夏前线。
    刘通的举措,触动了若干士人、豪绅的利益。他们不会束手就范,一些人手眼通天,直诉汴京。朝中一些大臣的私贡出自西北,他们不会听任刘通斩断来源。这群人能量不小,内外结合,欲挤刘通出西北。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况且刘通到西北已经二年多,却是寸土未得。徽宗听得杂音多了,加上急欲收复北方土地,决定先将刘通召回京城,同时派员核查西北军政情况。控告的罪名主要集中在这几项:一、擅改祖制,邪说惑众;二、勾结外番,引狼入室;三、损公肥私,威福自用。
    正当刘通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突然接到诏令,大意是:中明出任西北三年,朕心甚念。迄今未曾对辽用兵,朕心甚虑。中明年岁尚轻,遇事恐有急躁之处。对蛮夷却又过于谨慎,宽仁有加而威慑不足,此非上国应有之象。兹命回京述职,既解记挂之思,又释朝臣之惑。待商酌之后,再定行止。
    圣旨下达之前,刘通已知朝廷的动向。将各项工作抓紧布置下去,找心腹部属商讨因应之策,甚至作了最坏的打算。而今的西北高层,大局观大有提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耳熟能详,有识之士进一步凝聚在刘通周围。西北上下对于刘通的回京甚是惋惜,都希望他还能回来主持大局。临行前,刘通特意找周侗、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