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不咳嗽 >

第603章

南宋不咳嗽-第603章

小说: 南宋不咳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就不能正经点,岸边还有万民瞩目,不可自毁啊!”当着上万人歪嘴斜眼、瘸腿抖搂手的学半身不遂后遗症,这份勇气也只有洪涛有,而且他学的还真像,然后文南的脸又开始绿了。

“自毁个屁啊!你以为这是好事儿?如果这件事儿放到金河帝国,百姓们在没搞清楚事情始末、没获得官方正式通知之前,你猜他们会跑出来吗?”洪涛让自己的身体从脑中风状态里恢复了正常,他非但不喜欢这种场面,还有些厌恶。原因很简单,自己的人民太盲目、太不理智了,这是缺乏教育的体现,总体智商偏低,才容易被人蛊惑。

“……应该是不会……”文南在金河帝国生活了很多年,很了解当地的民风。别说被人蛊惑了,就算是政府正式通告,百姓们也不一定买账。

“原因何在?”这个问题洪涛必须和文南说清楚,因为它牵扯到大宋今后的政策走向,而这些政策的执行者就是文南。

“读书者多寡……”文南没白当了几年帝国部长,也没白当洪涛的学生,略微想了想,就找出了问题之所在。

“在我以前的国家里,有这么一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用在大宋和金河帝国,也一样适用。”文南的答案靠谱,但也不完全对,读书和知识并不能等同。

“难道读书不好?”文南让洪涛说糊涂了,在这一刻之前,洪涛是一位对教育非常热衷的人,不管他走到哪儿,学校总是第一批建立起来的,而且真舍得花钱花精力。

049章教育是把双刃剑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讲的。假如你是一位皇帝,是愿意统治一群文浩呢,还是一群他们?而现在我们就是统治阶级,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想清楚。”完成了和金河帝国的谈判,洪涛已经把大宋当做了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农业、国防、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都可以仿照金河帝国的模式进行,不用另外费脑子琢磨,唯独有一样东西他还拿不定主意,就是教育,准确的说是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怎么了?有了金河帝国的援助,老师肯定不缺,不敢说每个村都弄一所公办小学,至少每个县弄几座是没问题的。钱什么的更不是问题,洪涛穿越过来之后,很少在钱上面发过愁。就算没有金河帝国支援,只要他肯舍下脸来去南方沿海城市里走一圈,海商们的捐款就够建立小学的了。有钱有人,普及教育还算是大问题吗?

在洪涛看来,如何定位大宋帝国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是一个很微妙也很重要的大问题。普及教育是越多越好吗?全民扫盲是扫的越干净越好吗?答案恐怕是不确定的。

教育是国之根本,这个定义肯定没错。当年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做为德意志统一的奠基者、普鲁士军队的领导者、总参谋长毛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这句话的背景就是德意志的崛起,当普鲁士还在赔偿巨款赔款给拿破仑时,每年却节衣缩食的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学校建设上,从小学到大学都毫不吝啬。他们把未来的战略定位于国民素质教育上,这一条政策德国人始终坚持了下来,也让德国受益了很久,成为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可以说德国真正做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但教育也是个洪水猛兽,这个定义听上去有点不可理喻,但实际上被这头猛兽吞噬的例子数不胜数,包括中国自己也尝过这头猛兽的滋味。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而且在这时候,教育问题就不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任何一个想进入工业化的国家,首先就得有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的教育基础。因为没有足够多受过教育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工业化就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总不能指望着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渔民、牧民、猎户去当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吧,科学家就更别提了。

可是从政府统治层面上讲,教育过于普及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民越蠢就越好统治,这玩意是真理,不管在任何政治体制下都适用。

远的不说,就看近代史。北洋政府在教育上不可谓不用心,它在当时那种恶劣的条件下,也仿效普鲁士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搞得还很成功,教育出来一两百万小学生和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但是结果呢?正是这些小学生和留学生成了后来推翻北洋政权的骨干力量。历数之后的几十年间,看看活跃在政治舞台和革命阵营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北洋政府教育出来的知识份子。

再看看前苏联,它的教育体系不能说世界第一吧,也得是前三名里的。当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还在收取高额学费时,前苏联的大学不光免费,还给补贴。最主要的是这些大学面向全体国民,只要你考得上,不分家庭出身都可以就读。

在苏联刚刚建国时,全国总共只有二十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但到了一九八四年,全苏联总共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数量翻了一百七十多倍,达到五千多万人。当时苏联的人口数量只有二亿多,要是再把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口加进去,整个苏联基本就没有文盲一说了,这也是苏联能迅速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在苏联解体前这段时间里,最恨政府的人是谁呢?和北洋政府一样,就是那些被政府教育出来的知识份子,前苏联的解体也正是这些人推动的。

事情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脑子就越不容易被忽悠。他们可以自主的分析政府的执政状态,一旦觉得不合理了,这知识分子不会像没受过教育的人一样逆来顺受,他们总想改变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他们的办法很多。用俗话讲,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大宋目前准确的说,还是一个农业国,不管沿海商贸、手工业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多茁壮,也不管大城市里商业社会的雏形多明显。总体上讲,全体人民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农业社会中。

洪涛想要让大宋自己强大起来,就必须把它向一个工业国转变,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到底要不要开展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是摆在洪涛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

开展吧,就得把大宋完完全全的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只有资本才能满足未来知识分子的需求,不光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否则自己教育出来的这些人,在未来几十年后,说不定就是推翻大宋的生力军。

不开展吧,没有足够数量的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让大宋进入工业化时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大宋不像金河帝国,它的体量太大了,也无法像金河帝国崛起时那样,四处占据殖民地,把自己国家的发展成本均摊到殖民地人民头上去。

因为大宋能找到的殖民地一部分被金河帝国占领了,剩下的估计也得和金河帝国一起瓜分。不管大宋和金河帝国是何种关系,现在毕竟还是两个国家,金河帝国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大宋出去四处抢地盘而无动于衷。

如果大宋真要这样做,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搞不好哪天就会把金河帝国惹毛。真要到了那种状态下,自己管洪金河叫爹也没用,金河帝国的军队还得卷土重来,谁也拦不住。

所以大宋还只能自己闷着头发展,短时间内谁也别去招惹,尽量别让金河帝国感觉到太大威胁。等把一身内伤、外伤都养好了,国内各种势力也有效融合了,再说和金河帝国掰手腕的问题。这玩意就像是两个大公司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太强一个太弱,那就没有谈条件的可能性。强大的最终会吃掉弱小的,连收购的方式都不用,直接就挤垮了。

洪涛不想让大宋成为金河帝国的附庸,就算自己的设想里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发展方式是合并,那也得是真正的合并,相对平等的融合,不能是一个吃掉另一个。这个想法很宏伟,可实现起来真不太容易。目前的每一步规划都会影响到未来的走向,走错一步都不成,而且每一步迈出去之前,都不能只看眼前,还得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南觉得不管今后如何,教化人民终归不是坏事,至于说以后嘛……南也想不出究竟来。”文南真是理解不了洪涛对教育问题的思路,他也必须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在十三世纪还没出现呢。

“我也想不出来,咱索性就不想了,爱咋地就咋地吧。这些天你还得把普及教育的事情捋一捋,我的意见是先在每个县里建立一座新式初级学校,学制五年;再选十座大城市,建立十座中级学校,学制也是五年;高级学校嘛,就先设立两座吧,一个做为帝国大学、一个做为帝国军校。不过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不能总指望从金河帝国招募国家的管理人才,所以还得弄一座专门为帝国培养中低层官员的临时培训班。它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基层官吏。这个培训班的生源就从大宋官员、太学学生、原本的读书人、沿海城市商人子弟里挑选。只要是愿意为国效力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都可以吸纳进来。”

洪涛也想不明白太远的问题,改造大宋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新课题,与之前建立金河帝国、春天联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次要高级多了。前面两次尝试都是平地起高楼、白纸上作画,需要顾及的事情很少。这一次是要改造一个偌大的帝国,处处需要改动,但还不能全都推到重来,基础越厚,难度就越大。

“沿海城市的商人子弟没问题,只要老师您稍稍表露出来一点让商人们进入国家管理层的意思,我估计他们能把临安城的城门踏平。大宋官员也不太难,这些人里也有比较希望改变的人,可是太学学生和读书人就有点麻烦了。就像您说的一样,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大宋就是他们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可是您这套新政却断了他们上升的通道,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乐意的,更不会为了新政添砖加瓦,能不出来捣乱就不错了。”文南对洪涛的教育推行计划大部分认可,只是在洪涛选定的群体上有些异议。

050章制度决定人品

“嘿嘿嘿……老文啊,我能把你改造过来,就能把他们也改造过来。你当初一点不比他们开明,顽固的时候我都想直接把你扔海里淹死算了。说一句你不爱听的,士人是一群最没骨气的人群,他们知道的越多、学识越高,骨头就越软,真正愿意站出来捍卫自己理想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种人也不是一点用没有,我会给他们安排一个非常适合的位置。以前大宋不是有台谏制度嘛,以后我也不会取消,这个部门可以融入到议会中去,让他们充分发挥给政府挑错的功能。现在先不忙下结论,你只管去做,不指望这些人能马上转变思想。凡事儿都要有个过程,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再能让这些事原原本本的让百姓们知道,不给那些心怀鬼胎、造谣生事的人机会,他们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早晚会认同的。”

对于大宋的士人阶级,洪涛并不打算赶尽杀绝。他们的思想守旧只是相对自己而言,如果自己不是穿越者,这些人的思想和同时代的人比,有些地方还是很先进的。之所以这个阶级没有把大宋治理得更好,根源不在于他们本身,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