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344章

重铸清华-第344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不容。就跟今天学传统之学的年轻人一样,为一个汉服、儒服之类争论得不共戴天。朱元璋说:你们别争论了,“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必有损益。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似亦无谓,其制祭如生仪”。洪武十一年(1378)初秋,朱元璋祭太庙,由于祭祀用的板栗没成熟,负责祭祀工作的太常向朱元璋汇报,请求能不能用桃子代替。朱元璋听了,说:当然可以!礼从宜嘛。今后所有用来祭祀用的果品,不必常备,更不必让各地数千里供应,就用时令的果品即可。这个要形成一个制度(“着为令”)。

朱元璋虽然不是读书人出身,没什么文化,但真如子夏所言:“必谓之学矣!”

同样的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这样处理的——赵匡胤刚建立宋朝,到太庙祭祀,见祭器笾豆簠簋之类,陈列周详,他不认识,问这都是些什么?近臣汇报说是祭祀用的礼器。赵匡胤笑了:我祖宗恐怕也不认得这些,撤了吧。用日常的膳食祭祀即可。赵匡胤自己行礼完毕,却对刚才的近臣说:你们依然将刚才那些礼器摆上去,方便其他人来祭拜,不能因为我,让别人无所适从。

邵康节称赞赵匡胤:真是一个懂礼乐真谛的达人。(“达古今之宜矣。”)

这就是王朝初期的正能量核反应堆,帝王言行,大事小情,无不“达古今之宜”,垂范天下,上能推诚,下无逸口,国家呈现出兴旺的气象。

考诸往史,每个王朝发展到后来,无不是能量衰减的过程。再健康的事物,久则必然生弊,犹如衣服由新到旧,其污染肮脏是不可避免的一样,各种各样的困难矛盾也会越积越多。比如,至明朝正德年间,单是宗室亲王就有30多位,郡王215位,他们的子弟还都是各种吃国家财政的官,消耗非常大。永乐时期就将这些宗室的俸禄大量削减过,显然当时已经负担不起了。到了后来更负担不起。国家机器其他部分的运转也都日渐冗繁沉重,如洪武初年(1368),锦衣卫官共205人。由于维稳和反腐任务重,机构重叠设置,到嘉靖八年(1529),锦衣卫官增加到了1700多位。弊端这个东西,具有疯狂生长的能力,拼命革除,尚且不尽;稍有懈怠,满目尽是,以至于连个正常参照都找不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弊端了。

明朝每个王朝出现的短期中兴,就是继位的皇帝奋力革除弊端,给核反应堆增添新的能量,能量所加,必然有腾旺的气象。

洪熙帝在位仅一年就死了,但其仁政所施,颇有成效。明朝帝王都学了朱元璋的坏脾气,疾恶如仇。洪熙帝刚继位,就下诏说:朕的脾气不好,如果过于疾恶,对罪犯的处罚在朝廷的法律之外,即过分干预司法,请司法部门再三执奏,劝说提醒朕。如果你们再三执奏,朕还是不听的话,可五奏;五奏还不听的,就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奏,提意见,你们把朕当成一个昏君、暴君来对待,直到朕同意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为止。这要形成一个永远的制度(“永为定制”)!

宣德九年(1434),朝廷想将位于德胜门外的教场,即京城的教场用于操练和检阅军队。因为是全国最高级别的检阅,所以德胜门外的教场面积有些狭小。皇帝派大臣去选新址,新址选在西直门外白云观附近。皇帝又派大臣去详细查看修建新教场的工程难度和估计预算。

大臣回奏:新址是很理想的。只是要拆迁三十六户老百姓的房屋,另外百姓种的麦子,还有桑树、枣树、银杏等果树都是成树,每年都给百姓带来一些收入;还有一些坟墓,有当地人家的,也有城里人家的,这些都要拆迁或平毁。尤其是旁边的白云观周围的土地,都是当地百姓用来种植纳税的好土地,这些,朝廷都可以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公共设施等名义拆除,给老百姓一点小小的补偿即可……

“行了!”宣德皇帝没听完就打断,让汇报工作的大臣别再往下说,他决定教场先不迁了,别折腾老百姓(“勿病民”)。

明仁宗、明宣宗两位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长,但却创造了明代的“仁宣之治”,可见皇帝稍微一认真,就很快见成效,犹如给核反应堆里增添了新的能量。

但是,后面的皇帝就基本上是消耗能量而非增添能量了。最后到崇祯皇帝时,明朝的核反应堆已因年久失修,坏了、泄漏了,不能使用,他想添都没法添。

至于有的短命王朝,虽号称王朝,但并不具备王朝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也没有什么反应堆,就是根蜡烛,还嘚瑟着,不停地折腾,迎风流泪,不加节制地燃烧,其消亡和覆灭就更不值得一说了。

十八、五马进京(三)

曾国荃细细听了几句,突然站了起来,径直下楼,两边人的阿谀奉承一概不理会,朝着胡林翼的寓所走去,到了胡林翼的住所,胡林翼正在看着今日的报纸,“润芝兄,我若是举荐大哥为西征主帅如何?”

“你倒是举贤不避亲,可是我说了,你们实在是再不宜沾染兵权,”胡林翼看着报纸,也不抬头,离着戏台远了,只是听到几句高亢的声音,“不仅仅是我,地方的封疆大吏,也别想了,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地方军备昌盛,中枢凋敝的道理,稍有不慎,就有唐末五代藩镇之祸,曾公旧年就想着要裁撤湘军,朝廷拿了湘军精锐去,对着功臣们如此厚待,已经是交换了,这里头也画了一道线,就是不能再染兵权了,或者说,为将者就只能为将了,不能再出为帅,入为相了。如今西北虽然起了波澜,可终究会平息的,而且和洋人的关系好了起来,眼下怕是十几年内都没什么战事,这为将者若无战事,可是升不了官啊,老九,你愿意往那边去?若是如此,你的巡抚也要飞走咯。就算不到那个时候,你在京里有了错处,让你离了湖南巡抚的位置,怕是也没有如今这么如意了。”

“润芝兄,老弟我是真心佩服了,”曾国荃抱拳行礼,心悦诚服,“那北洋水师的事儿,如何料理?”

“京中人都说是曾公出手的,如今看来确实不是,”胡林翼收了报纸,“那必然有人借刀杀人,黄雀在后了,你这么一出手,想必是要坐实了这个话头,曾公前些日子求入京朝见,都被否了,说是路途遥远,两江不可无人镇守,这其实是废话,废话里的意思就是,对着北洋水师闹出的事儿不满意了,大家都以为是曾公出手的,我看不透是何人所为,一时间问那威海道,想也问不出什么,这样的手段,不是朝中的大佬,就是地方的重臣,论起来,浙闽、两广、直隶都脱不了嫌疑,入京看来,那也只能是如此如此了。”胡林翼低声说了几句。

曾国荃微微点头,“那西征之事,我也不去搀和了。安心等待太后召见。”

“不,你还是要去举荐,”胡林翼一挑眉,“默不作声在本朝是无用的,你若是不做声,世人反而觉得你尸位素餐,况且太后的性格,我在京中住了小半年,又单独朝见过几次,知道她素来喜欢实话实说且有自己主见的人,你若是唯唯诺诺,反而让她看轻了你。”

曾国荃看着胡林翼沉稳大度的样子,不由得似有所悟,“润芝兄,你入京之后一直低调,到如今市面上的也没多少有关你的谣言,军机处准备如何安置润芝兄?润芝兄之前就是湖广总督卸任的,起复也要起码从一品,如今两广总督刚刚空缺,”胡林翼笑而不语,曾国荃一时间心福至灵,“不,不会去两广,难不成要入军机了!?!?”(未完待续。)

十八、五马进京(四)

胡林翼面带微笑,曾国荃连连击掌,“好啊,润芝兄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起初总督的任上被免职回家修养,我以为润芝兄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起复了,如今若是真的入了军机,咱们南边的红顶子么总有个依仗了!日后大哥在地方,润芝兄在中枢,遥相呼应,日后朝野起再大的风雨都无妨了,恭亲王虽然眷顾咱们,到底不是嫡系,且他的态度如今也是暧昧的很,太后么,自然,李合肥更亲近些。”

“老九,你还是如此,”胡林翼摇摇头,“如今朝政的局势,太后垂帘,亲王秉政,虽然有着小摩擦,可到底是目标一致,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我瞧着太后处事还是公允的,也未曾偏爱那些人,朝廷上不会走大褶子,起码这几年,与其想着要自立门户针锋相对,还不如和光同尘,随遇而安。”

曾国荃再三询问,“太后召见润芝兄可是真是要让润芝兄入军机了?”

胡林翼神秘的一笑,“太后有这个意思,不过我谢绝了。”

曾国荃大吃一惊,“国朝自世宗以来,入军机处者乃是实打实的丞相,就连里头那些章京,外放也是三品侍郎以上,润芝兄这是为何?太后的性子最是直爽,若是如此意向,必然是不会只是白问,润芝兄这是为何?”

“我说我的身子不佳,有心无力,入了军机怕是短命,”胡林翼笑道,“这是明面上的理由,但是也是实话,当年若不是太后免了我的总督一职,让我好好休息,如今我怕是都不在了,另外一个,恭亲王和太后虽然没有大矛盾,可这争权的事儿,在其位谋其政,怎么免得了?”

胡林翼细细分析给曾国荃听,“军机处里面,李鸿藻自然不必说,大家伙只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让这个皇帝的师傅入阁而已,李鸿藻有多少权柄,大家伙都是心知肚明的,怕是连还不如小章京们有权柄,贾帧是太后拉进来的,算是太后的人,可也是恭亲王以前的师傅,恭亲王不好意思反对,且贾帧素来低调沉稳,只是打理着秋闱的事儿,或者是代天出巡这样的样子货,你就瞧着军机大臣兼任了几个尚书?就明白,其实太后内里在政事上是没多少力气的,只不过有一个陈孚恩,陈孚恩虽然是肃顺的党羽,可打理兵部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唯太后之命是从,功劳苦劳确实不少,原本也能入军机了,可如今出了这个事儿,西北那边僧王把命都送在那里了,在外头的将士不宜马上处罚,可这陈孚恩,怕是逃不了了,我估计,只要新的西北统帅一定下来,陈孚恩这个兵部尚书马上就要去职了。”

“太后的权威在民心,还有那些洋务上来的官员,可这些官员还是品级极低,再者洋务之事,是太后和恭王一同推动的,靠着谁还不一定的事儿,这会子太后想让我入军机,是想着借咱们湘人的力气撬开军机处的口子,好安排自己的人,我这去是厮杀的前锋,这样的境地,我如何肯去,曾公想着让我入军机,我已经细细将笔墨寄予曾公,说明了内里。”

“可这?”

“太后见我一味推脱,就让我去编撰文宗实录,横竖文宗实录也快差不多要编撰好了,”胡林翼又赞许恭亲王起来,“恭亲王为何这些年也在军机干了这许久,你以为,是为何?”

“自然是不染兵权了。”曾国荃经胡林翼点拨,倒是一点就通。

“是啊,兵部的事儿,都是太后说了算,不然亲王强势,太后就算再英明神武,也免不了要猜忌排挤了。本朝已经有了兴盛之象,特别是苏禄来朝,有些人已经喊出了同治中兴的话儿来,这话虽然有些过了,却也不是不在理的。本朝的洋务之事,我觉得倒是不见得如何惊天动地,只是这君臣同治同心同道同德,又是有分寸,老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