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城所有盐商手里的官盐,都是朝廷以七文和三十五文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如果我们真能以三文和十五文的价格给他们供应海盐,就算是冒着砍头的罪名,他们也会从我们手里买盐……毕竟,这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而他们能当上盐商,每个人背后,都隐藏着一股非常大的实力。只要有足够利益吸引他们,什么朝廷,什么律法,都会被特们直接忽略……“
主事的眼睛一亮,赶紧开口追问道:“那你认为,这些盐商每个月可以帮我们吃掉多少盐……”
“至少十五万斤……”刚刚开口说话的部下,想也没有想就回答……
这时,主事凝重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笑容。在大家注视下,大声肯定道:“好,就这么办……私盐贩子和盐商两条路我们都走……”
和主事脸上的激动相比,一众部下脸上,仍然是一片的疑惑和迷茫。
看到这里,主事赶紧开口解释道:“大家一定在好奇,我为什么会问大家这些问题……现在,我要肯定告诉大家的是,指挥使大人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贩私盐,三个月以内,让朝廷的官盐彻底没有销路,让朝廷在盐税上,收不到一两银子的税收……”
“指挥使大人说了,从现在开始,外贸司会无限制向我们供应海盐,价格就是我刚开始说得两文和十文。至于我们卖出去的价格,全部由我们自己定,中间的差价,也全部作为赏赐啊,分给大家……但是,不管我们定一个什么价,一定要在三个月以内,让扬州各地的官盐,彻底没有销路……”
“当然,在执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大家的饷银该是多少还是多少。至于买盐得到的银子,全部以赏赐的形式分发给大家……”
“你们这些人中间,每个人都管着至少一个县……我们按照一个县一个月十万斤海盐进行计算。就算每斤海盐只赚一文钱,十万斤海盐也是整整一百两银子,整整是你们饷银的五倍还不止……大家说,这个任务对于你们来说,是不是好事……”
毫无疑问,主额的话让每个人都心动了。
如果不是主事还没有命令,这些人已经第一时间离开扬州城,回到自己所在县城,寻找给自己贩卖私盐的盐商和贩子……(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六章 盐铁司的无奈
不管在什么时候,利益都是可以让人疯狂的东西。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扬州城内的几大盐商可不管什么朝廷法度。不仅同意吃下内卫能够供应的所有海盐,而且还在海盐的运输途径上,给内卫打掩护……
于是,一个月不到,仅仅扬州一府之地,就吃掉了内卫走私过来的百万斤海盐。
随着价格越来越便宜的走私海盐流入市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官绅地主,都不在光顾价格昂贵的官盐。
于是,整个扬州府境内,一个月前还是百万斤官盐的消耗量,转眼之间就下降到不足十万斤。更加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接受价格低廉的走私盐。官盐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在进一步降低。
面对这个情况,首先做出反应的就是各地专门打击走私的盐铁司。
但是,在大量盐商都加入走私的情况下,以盐商为背景和支撑的盐铁司,除了无功而反外,没有起到其他丝毫作用。
很快,这个情况就被各地的盐铁司衙门汇报到了朝廷。
位于南京城内的盐铁司衙门,几个身穿朝廷官服的中年人,正带着满脸凝重,看着手中一份接着一份文书。完了后,迅速将汇总出来的情况,送到朝廷任命的正跑品盐铁司指挥使手里。
一年前,盐铁司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走私,并不怎么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
但是。从朝廷迁都南京。对整个盐业进行改革以后。盐铁司就成了朝廷中,一个非常炙手可热的部门。
因为,江南所有省份所需要的海盐,都要经过盐铁司之手,才会到达各大盐商手里。
正因为所有海盐都被盐铁司控制在手里,盐铁司直接通过贩卖价格开收取盐税……
虽然朝廷只控制了大明不到三分之二的江山。但是,盐铁司每个月收到的盐税,却是原来的两倍还要多。
面对如此巨额的盐税收入。原来很少有人关注的盐铁司,直接进入朝廷视野。正三品的盐铁司指挥使,也在无形之中成了朝廷重臣,深受崇祯皇帝信任。
然而,就在指挥使一脸意气风发,准备在盐铁司大干一场,不辜负崇祯皇帝信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每个月不断往上增长的官盐消耗量,不仅不再增长,而且还出现下跌的迹象。
刚开始。指挥使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作为盐铁司指挥使,他清楚。官盐再好,再怎么便宜,市场都会有饱和的时候。一旦官盐市场达到饱和,官盐每个月的消耗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减少。
但是,让指挥使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减少并不是慢慢减少,而是成直线,大幅度的减少……
仅仅一个月时间,江南数省每个月七八千万斤海盐的消耗量,就变成如今的两千万斤不到。
因为盐铁司上下根本没有预料到这种事情,手握海盐的虎豹军,仍然以以前的消耗量,源源不断给盐铁司送来海盐。
此时此刻,盐铁司位于南京城外的仓库,已经堆积了堆积如山的海盐……
官盐卖不出去,也就意味着盐铁司没有收入。盐铁司没有收入,也就意味着朝廷这个月的盐税收入会大大降低。
可以肯定,这个消息一旦传到朝廷,传到崇祯耳朵。自己盐铁司指挥使的官位不仅保不住,也许连性命都很难保住。
作为朝廷重臣,指挥使非常清楚盐税在朝廷所有税收中的重要性。失去盐税,不说多了,朝廷税收至少要剪掉三成。
皇上刚刚在朝堂上下旨,朝廷上下各个部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税收。
如此紧要关头,自己不仅没有响应皇上圣旨,还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自己把脑袋送到崇祯皇帝面前,让崇祯皇帝杀鸡儆猴吗?
想到这里,南京城虽然已经过了炎炎夏日。但是,指挥使额头上,仍然不断冒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此时此刻,指挥使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皇帝知道这件事之前,非常完美的将这件事给解决掉。
于是,脸色阴沉的他,直接对站在面前的部下吼道:“谁能告诉本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朝廷每个月发给你们的俸禄,难道都喂猪了吗……。”
一句话说得好,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年代。
所以,面对指挥使的怒吼,大家能做的就是憋着一张通红的脸,默默承受。
面对这个情况,同样一脸憋屈的指挥使,只能带着满脸怒火,点名问道:“王大人,你是稽查私盐的……你说,这个月官盐的消耗量为什么会降低的如此厉害……本官不相信,江南上万万百姓都不需要吃盐……”
被点名的官员,虽然很不想站出来。
但是,在指挥使一双伶俐目光的注视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大人,下官有罪……都是下关稽查私盐不利,导致私盐大量涌入江南,才导致现在这个情况,请大人息怒……”
“私盐,果然是私盐……王大人你不要告诉本官,江南数省数万人的官差,都控制不了私盐……”对于部下的解释,指挥使一点也不满意。继续语气森然的反问道……
虽然接下来的回答,很可能让自己丢官,甚至于入狱。但是,在指挥使的注视下,这个神情沮丧的官员,不得不继续回答:“大人,下官手里的官差的确有很多。但是,他们最多只能用来吓吓人,碰上真正的私盐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涌入江南的海盐,就是走海路过来的……江南的海岸那么长,我们根本防不胜防……”
“最后,下官还有一句话要说。这些贩卖私盐的走私贩子,一定有一股势力在背后支持他们。仅仅一个月时间,他们的实力就发生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的私盐贩子,甚至装备了连军队都没有装备的火枪……”
“至于他们运送海盐的海船,也不是普通商船……下官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些走私船都是虎豹军水师装备的战船……”(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七章 海上拦截
“虎豹军水师战船……”指挥使猛的一楞,一脸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浮现到指挥使脑海……
如果虎豹军连水师战船都参与到这场走私中来,那就直接证明,虎豹军一定清楚这场走私。更有甚者,虎豹军很可能就是这场大规模走私的最后推动者。
连虎豹军都参与进来了,不用说,这件事已经不是自己一个正三品指挥使能控制了。
想到这里,指挥使直接开口道:“这件事已经不是我盐铁司能够控制得了了,本官决定,马上上报朝廷,上报陛下……”
“但是,在上报之前,我盐铁司必须要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出来。要不然,在奏对陛下的时候,本官就会无话可说……所以,都想一想,针对这个私盐泛滥,还有虎豹军参与的局面,我盐铁司该怎么做,才能让朝廷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专门缉拿走私的部下,仅仅经过短暂沉思就开口回答:“源头……只要我们能控制住私盐源头,不让私盐大规模流入江南,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指挥使的眼睛先是一亮,紧随其后就再次恢复成刚刚的黯然。
而后,对着部下回答:“私盐的源头,毫无意外,在虎豹军位于山东的盐场。但是,你们认为,虎豹军会承认向我们走私私盐吗?只要虎豹军不承认,朝廷就拿虎豹军没有任何办法。毕竟,朝廷不可能为了一个私盐。就贸然同虎豹军进行开战……”
完了后。指挥使似乎想到了什么。直接对部下反问道:“有没有办法在朝廷控制的江南一带,通过缉拿等方式,控制住私盐走私……”
部下一脸无奈的摇头否定道:“基本没有可能……大人,真正导致私盐泛滥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那些私盐贩子,而是在朝廷和地方,都拥有很雄厚背景的盐商……对于这些盐商,我盐铁司根本没有丝毫办法去对付他们……”
听到盐商二字。指挥使本来就黯然的一双眼睛,此时此刻变得就更加黯然了。
能在大明朝当上盐商,无一例外,都是在朝廷有人的商人。
再加上他们手握朝廷分发的盐引,可以正大光明的卖盐,盐铁司基本没有办法去管控他们。
所以,一番讨论下来,问题还是回归到了私盐的源头之上。
就在这时,缉拿盐铁走私的部下,再次开口提议道:“大人。既然没有办法控制私盐的走私源头……下官以为,我们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让这些走海路的私盐登岸,在海上,抓住这些走私私盐的商船和战船……”
再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这个不是办法中的办法,直接就成了指挥使在崇祯面前进行奏对的救命砝码。
于是,一个时辰不到,指挥使就出现在崇祯皇帝面前。
没有出乎指挥使意料,自己刚刚把情况上奏,崇祯皇帝刚刚还是平静的一张脸,马上就因为愤怒而被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