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之征服者 >

第87章

帝国之征服者-第87章

小说: 帝国之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多山地、丘陵,骑兵并不是特别适合南方做战,大明所有的战马都是优先向辽东供应。

而且这些骑兵基本是属于各个将领的家丁,想让他们将这些骑兵集中起来,根本就不可能。

相反敌方将领指挥骑兵艺术非常老辣,指挥着骑兵起来有如臂使。

他们两方骑兵刚开始狠狠地打了几仗,结果明军的骑兵被敌军打得还无还手之力。

这让那些明军将领都畏缩起来,不愿意再单独派骑兵出战,哪怕王在晋再训斥也没用。

因为这些骑兵都是属于他们的家丁,是他们权力的保证。

将来他们无论是高升还是贬谪,这些家丁永远都会跟随他们。

于是现在野外驰骋的已经全部都是敌方的骑兵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将军都报告,这支军队的步军装备着戚家军特有的武器,而且打法也完全是戚家军的打法。

而且这些士卒非常的精锐,配合娴熟,打起仗来悍不畏死。

将领的指挥也是四平八稳,完全找不出任何破绽。

能和他们过上几招的估计唯有浙兵营中的精锐,一般南直隶的部队根本就是他们的对手。

几名南直隶的参将、副将不信邪地派兵上去和他们较量了一番,结果都是被敌人的火炮和火铳打到崩溃。

然后被敌人的骑兵顺势掩杀,最后大败而归。

这让王在晋感到非常忧虑,虽然戚继光已经死去几十年了。

但是戚继光的威名仍然在明军中流传,以4000之众斩首15万的战绩永远都是一个传奇。

特别是那些浙兵,受戚家军的影响更深。

正是由于戚家军的影响,浙兵才是天下少有的精于火器的部队。

除此之外他们的火炮非常犀利,明军的火炮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的火炮总是在射程之外消灭明军的火炮。

先前这支军队就是靠着这些火炮以万余士卒力抗他们将近7万大军。

后来他们得到大量的支援后,更是和他们打得有攻有守,在局部方面总是能够占据优势。

明军的好几个营都被他们给完全消灭,如果不是明军兵力众多的话,说不定明军早就垮掉了。

不过即使如此,明军的士气也是非常低落。

现在敌人再次得到了大量的援军,王在晋有种感觉,也许大规模的决战很快就会发生。

*****

*****

温州城早已被李靖所占据,得到了吕岩的红夷火炮支援后,李靖就将温州城打了下来。

南方一向多山,而温州东部有着大片的平原,非常有利于骑兵的发挥。

所以这里被李靖定为和敌人决战所在。

得知吕岩来援后,李靖和戚继光都是大喜过望。

虽然他们经常能够打几场胜仗,但是打起仗来非常小心。

敌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一个失误就可能会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现在吕岩来了,那么一切都将会改变。

吕岩和李靖一边盘算着自己手头的兵力,一边制订着做战计划,争取一战击败眼前的明军。

目前吕岩在温州的兵力约有5500名玄甲精骑,5500名戚家军,2000名火铳骑兵,1000名魏武卒。

但是吕岩感到这些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士兵。

和李靖、戚继光商议过后,吕岩决定将能够召唤的戚家军和玄甲精骑全部召唤出来。

这样玄甲精骑达到了8000名,这些玄甲精骑很多是唐朝建立后建立的,但是有的因为战力不足,被系统定为只需战功20点,但是这些全部都被吕岩放弃了。

戚家军也达到了7000名,火铳骑兵达到了4000名。

除此之外,其他的战功被兑换成了9000名背嵬军,其中骑兵5000,由杨再兴统率,步军4000,由张宪统率。

当然,各种火炮和炮手是不能少的。

火炮是真正的战争之神,在抗倭援朝战争之中,倭国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大明军的火枪和骑兵。

而是大明的炮兵!

他们认为大明的各种火炮实在是太过凶猛,倭国是败在明朝火炮的手上,而不是骑兵或者火铳兵。

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倭国才引进了西方的红夷大炮。

而吕岩的部队也是靠着大量的火炮才抵挡住明军的进攻,红夷大炮消灭敌人的火炮,然后用射速快的佛郎机炮大量消灭敌人的火铳部队。

最后再出动自己的火铳兵决胜负。

这样一来,吕岩在温州的部队就有将近3万人,还不含水军,拥有了真正和明军一决胜负的资本。

于是吕岩先将部队召唤出来,先磨合一下部队,几天后再和明军决战。

第98章开战

天启二年八月五日,太阳从东方升起不久,源源不断的士兵就从温洲城和外边的营寨蜂拥而出。

隆隆的铁骑和滚滚的士兵洪流完全地打破了温州东部平原的宁静,让这附近变得喧嚣起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在晋也不敢怠慢,连忙命令明军出营应战。

两方几乎都是倾巢而出,他们都知道今天就是决战之日了,是胜是败就看今日各家的表现了。

于是狭小的温州东部平原汇聚了9万多大军,开始一场整个大明国运的一场战争。

由于兵力实在是太多,吕岩一方仅仅是排兵布阵就用了将近半个时辰。

在这半个时辰中,李靖派出了5个千人骑兵队,不停地对明军进行骚扰突击。

这五支千人骑兵队就像是狡猾的恶狼,时聚时散,不停地在明军的营寨外围巡弋。

只要发现明军的破绽,就狠狠地冲上来咬一口。

如果明军很弱的话,他们就会不停地发起冲锋,直到将明军的阵势彻底地冲散为止。

然后就是一路追杀,直到碰到明军援兵才会停下来。

这样直到吕岩一方已经排好了阵势,明军仍然被那五支千人骑兵队搞得头疼不已。

一些明军甚至根本不敢出营,已经受到那些骑兵的冲击。

后来王在晋不得不派出浙兵营前去驱赶那些骑兵。

对于那些浙兵营那些骑兵还是非常忌惮的,在前阵子他们可是在浙兵营身上吃了几个小亏。

他们不会像是某些明军,稍微一恐吓就会慌乱地放枪或者放箭。

如果他们全力冲锋的话,也许能够冲破浙兵营的火力封锁。

但是这样毕竟损失太大,有些划不来。

于是他们躲开那些浙兵营,然后袭击其他的明军。

步兵永远不可能有骑兵机灵活,到底是否要开战完全是由骑兵来决定的。

如果那些骑兵不想打,那些浙兵营也只能在他们后边跟着吃灰。

这样一来,还没有开战。

李靖就给王在晋好好上了一堂骑兵课,整个明军营寨外围被这些骑兵搞得一团糟。

当吕岩一方排兵布阵完毕之后,明军的军阵还远远没有列好。

不过吕岩不会给对方排兵布阵的时机,立刻命令左中右三路大军全部压上,今天他就要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眼前的明军。

王在晋立于一高台之上,看着远方的敌军脸色苍白。

只见敌军士气高昂,甲械犀利,从远方看去气势浑雄,军容鼎盛,排兵步阵井然有序,骑兵来去如风,进攻则如同水银泻地。

哪怕王在晋在军事方面仅是个半桶水,他也知道敌军是真正的精锐。

九边的边军他也见过不少,不过能比得上眼前这支军队的几乎一个没有。

吕岩这厮到底是从哪弄来这么多精兵?

而且从这里看去,敌军的骑兵至少也在万人以上,这可让他如何抵挡。

虽然他已经竭立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的亲兵还是可以从他那紧握得发白的手指中看出他那张紧张的心情。

而且这种大兵团作战可不是人人都能指挥得来的,这需要极高的军事素养。

像前阵子的局部战斗王在晋还有信心应付,但是现在面对敌人的全面进攻和不停地骚扰,他忽然有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这他有些后悔,也许他的一世英名就会葬送与此。

“大人,我们是不是要派兵前去迎敌,敌军快要打过来了。”

这时候他的一个家丁头目小声提醒他道。

王在晋有些惊慌地点了点头,然后连忙说道:“快命令浙江宁绍何参将、浙江金台严纪参将和浙江温处马参将率军前去迎敌,务必要顶住敌军的进攻。”

哪怕他再昏庸,他也知道现在手里真正靠得住只有那些浙兵。

在过去几日和敌军的对抗中,那些南直隶的兵马在敌人密集的火器齐射面前都是一触即溃,根本就不是敌人的对手。

也只有浙兵勉强能够和敌人过上几招。

因此关键时刻,他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些浙兵。

那个家丁头目感觉王在晋的命令有些粗疏,但是看到王在晋心情不好。

也不想在这个时刻触他的霉头,于是就派人传令去了。

接到王在晋的命令后,浙江宁绍参将何汝宾就骂骂咧咧地带着兵出阵准备迎战敌军。

以前他只是山东的一名游击,几个月前不久,他才被晋升为浙江宁绍参将。

本来他以为这是一个肥差,浙江一向是大明的膏腴之地,怎么也不会比山东差。

但是没想到上任不久,就碰到了这次大战。

事实上接到平叛的命令后,他的想法和王在晋差不多,以为这只是一个很轻松的任务。

以四省的兵力围剿一支叛军,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没想到打起来之后才知道敌人是一支真正的硬骨头。

前几日他们和敌人的步军打了一仗,结果敌人的火炮实在是太过犀利,他们被敌人的火炮狠狠地一阵炮轰之后不得不退兵,如果不是周围有着大量的友军,说不定他们还会被敌人衔尾追杀,然后大败而归。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的火炮也全部在上一次的战斗中损失殆尽。

“快,快,所有人抓紧时间布阵,准备战斗。”

何汝宾的一名家丁头目对着那些士兵说道。

那些士兵纷纷抓紧时间列阵,只是他们的士气都不高,很明显前几天的败仗影响还没有过去。

何汝宾对这些浙兵还是非常满意的,浙兵普遍比其他地区的兵要强一点。

由于浙江相对富庶,这里欠饷的情况相对少一点,因此士气较高。

而且浙兵精通火器天下闻名,其原因有很多,固然有受戚家军的影响,浙江的火铳做工优良也是一方面。

由于南方制铁都是用木炭,其中含硫甚少,因此制出来的铁质量普通要比北方的好。

而且浙江工商业发达,这里的工匠手艺普通较高。

各种因素加起来就导致浙江本地制造的火铳质量很好,不容易炸膛,就连当年戚家军的鸟铳就是在浙江定制的。

因此浙兵对于火器并不抗拒,反而很是喜欢。

而浙兵正是靠着火器成为天下强兵。

但是和浙兵比起来,眼前这支很像戚家军的部队却更加强大,他们的火器更加犀利,战术更加出色。

这让何汝宾极为头痛!

他坐在马上观察着战场的形势,发现他被分到了右翼的位置。

这让他心头有些沉重,很多名将都喜欢边翼突破,然后从侧翼直捣中军。

明军的左翼靠近大海,敌人不太可能进行在左翼进行突破。

那么最可能的就是右路了。

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眼前的敌人好像是和以前有所不同,大约300名火铳手排成一排,有9排火铳手立于前边,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好像只有三排而已,难道他们要搞九段射。

何汝宾略带自嘲地想道。

火铳手的后边是由一个个鸳鸯阵的组成的大阵,两军相接后,那些火铳手如果没有完全消灭敌人,他们就会退入鸳鸯阵之中,然后由鸳鸯阵来迎敌。

戚继光的鸳鸯阵也是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