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富即安 作者:桑叠云(晋江种田文vip2014.1.27正文完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有那么好,是夫人谦虚了。这本是以前留着,打算做几朵绢花戴的。今早翻包袱时找缝荷包的料子时找到的,我还以为落在家中没收拾上。这颜色,我和樱娘近几年都用不上。正好做个荷包,当做二姑娘的贺礼。”
乖乖,头上的绢花居然用这么好的红绫,杜娘子暗自咂舌,可见面前这位冉夫人家中遭横祸前是多么富贵。又想到,以冉夫人现在的经济状况,不可能为了做个荷包去买上好的红绫,真有可能是以前剩下的。虽然这谢礼有些贵重,但再推却,就有些显得自己瞧不起这位落难的冉夫人了。
于是,杜娘子笑眯眯道:“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回头给巧姐,她见了一定喜欢。”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冉夫人心里惦记着两个孩子吃药的时间到了,冉妈妈一个人可哄不过来。想要起身告辞时,见杜娘子神色犹豫,像是想说什么又不敢说。
冉夫人见此,便明白读杜娘子恐怕有求于自己,便直言道:“夫人是不是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心思被看破,杜娘子反而松了口气,有些为难道:“这事是关于我家巧姐嫁衣的。我见夫人针线功夫,竟和城中最好的绣坊不相上下,就存了想让夫人帮忙绣嫁衣的心思。可我知道夫人一家人不过是路过此地,并不打算久留的,就没好意思开口。”
冉樱一家人确实是路过,要不是两姐妹刚到夔州就高烧不止,一家人根本就不会停下来歇脚。而且,绣嫁衣是件相当繁琐的事,没两三个月做不下来。冉夫人要是停下脚来接了这么一个活,就意味着全家至少得在夔州多呆两个月。
冉夫人垂下眼帘,低头做思考状。
杜娘子见她没有立马回绝,就知道此事有戏,趁热打铁道:“夫人,我知道这是个不情之请。工钱方面不会亏待的,十两加上所有人不收房费和伙食费,怎么样?”
这就相当于在这白吃白喝白住,净赚十两银子。冉夫人的心已经动了七分,说道:“这事容我再想想,孩子们该吃药了,得回屋看看。”
杜娘子点点头,把她送到门口,此事差不多可以成了。这笔生意做得一点都不亏,五两银子的红锦就能做一套嫁衣,加上绣花工钱十两,各色丝线差不多二两银子;冉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一两左右,按三个月计算,三两银子。算下来一共是二十两银子,比去锦绣坊便宜了整整十两,省了两个月的纯收入。
冉夫人回房后,本以为会见一副哭天抢地的景象,谁知两个小家伙安安静静的。小宁已经睡着了,冉樱睁着眼睛望着蚊帐顶出神。
难道冉妈妈忘了给两个孩子煎药?不对呀,她去杜娘子房中之前,药就已经煎上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两位小祖宗已经服过药了。
她伸手摸了摸二人的额头,见体温已经降下来,且没有复发的迹象,心里便安了心。又实在奇怪,昨晚服药的时候二人哭啼别扭着不肯喝,今日怎么就这么听话了?遂问了醒着的大女儿。
“娘,我想了想,反正都是要喝的,又赖不掉,还不如痛快点一口气喝下。我想快点好起来,不想再让娘忧心了。”
冉夫人听得这么一番话,眼中隐隐有了泪花。隔着被子抱住女儿,欣慰道:“我们家的丫头真是长大了。”
晚上,冉妈妈陪着儿子张大牛在另一间房里用饭。大人抵抗力强,和两个病人呆在一起倒不怕。小孩体弱些,过了病气就不好了。何况,张大牛作为唯一一个没有病倒的孩子,更不能冒这个险了。所以,姐弟俩生病后,就没见过张大牛。
每日的早晚饭都由客栈免费提供。早饭一般是面条,晚饭则不定,今日的晚饭就是面条。
冉夫人则坐在床边喂小宁,冉樱的床上放了个小桌子。她半坐在床上吃面,被裹得厚厚实实的,冉夫人生怕女儿做起来受了凉,高烧又复发了。
冉夫人一边喂小宁,一边给冉樱说了下午杜娘子想请她绣嫁衣的事。她倒不是要女儿出主意,只是单纯的说给冉樱听而已。
冉樱花一听,一行人除了冉夫人干活,其他人均可白吃白喝白住,三个月净赚十两,这种好事为何不答应?
“我是想着,太费时间了。何况我们还有十五两银子,去成都路费还是足够的。”冉夫人解释道。
“娘,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路上出了点什么状况,又或者到了成都找不到那位堂祖父怎么办?这银子还是多积攒些得好。”
“这,路上应急的银两有预留,娘倒没想过后一种情况。也罢了,娘明天就去回复杜夫人,应下此事。”
冉樱见娘答应了,自家财产重新涨回二十两以上,彻底安了心。又想到这三个月还可以做点吃的去试试水,说不定还能赚点路费。但到底做什么呢,冉樱低头见只剩面汤的碗,心里突然有了主意。
对,就这么办!
第三章
冉夫人应下绣嫁衣的差事,忙着画花样、配丝线,照顾儿女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在冉樱的带领下,这几天小宁服药也没再要人哄着,冉妈妈一个人也照看得过来。
冉夫人见此情形,彻底安了心。不过两天时间,就把花样和丝线选配好。杜娘子和杜二姑娘见了,都很满意。
这两天里,冉樱的病也总算好断了根,终于可以不用整日闷在室内。不过小宁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不发烧,头也不晕了。但冉妈妈觉得小宁年纪小,身体不比十三岁的冉樱强,很怕他出门见了风,回头又烧起来了,坚持把小宁拘在屋内。幸好有张大牛陪伴,二人又是同龄,自小是熟识,小宁的被拘着的日子才不无聊。
冉妈妈是个闲不下来的实在人,一天不干活浑身都觉得不舒坦。在杜家白吃白住,又很是过意不去。正巧客栈里有一个浆洗婆子因媳妇生孩子,需要请一个月的假。客栈一时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短工,一个婆子又忙不过来。冉妈妈便自高奋勇,要去顶替。冉樱姐弟俩不需要服药后,她就去后院帮着浆洗需要换洗的被褥。
接近中午,冉樱趁着客栈没什么生意的空当,决定采取行动。
她先去后院找到和浆洗婆子有说有笑的冉妈妈,把她拉倒一边,指了指厨房,细细交待了几句。
只见冉妈妈听后拍着胸脯保证:“小姐放心,这活包在妈妈身上。”
二人来到厨房,见杜娘子正准备做午饭。
“杜婶婶是要准备做午饭?咦,今日又是面食。”按常理来说,杜家和冉家非亲非故,冉樱称呼杜娘子一声“夫人”即可。不过嘛,自家还要白吃白喝杜家两三个月,叫声“婶婶”也是应该的。
“是呢,巧娘和成哥很喜欢面食。”杜娘子笑眯眯的,一脸和蔼可亲。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是亲热套近乎的。冉樱的一声“婶婶”,叫得杜娘子心中十分舒服。大凡年长的人,都喜欢当别人的长辈。
“正巧我很擅长做面食,不如这顿饭就由我和冉妈妈帮婶婶做吧,婶婶只管去歇着。”冉樱为达目的,继续做乖巧状。
“厨房油烟重,那怎么行。”杜娘子心下十分怀疑,这位从小家境富裕的冉小姐会做厨房中的事。因而找了个借口拒绝。
这个时代,只有穷苦人家的女儿才会下厨。条件一般和稍微富裕的人家,都是把女儿当娇客养着,日日催促女儿做针线。也难怪杜娘子会怀疑冉樱会做面食的真实性。
这时,一直跟在冉樱后面的冉妈妈开口了。
“杜夫人有所不知,我家小姐从小女红针线一窍不通,偏偏对庖厨之事感兴趣。这些年来也时常下厨,手艺比专管厨房的妈妈还要好上几分,夫人尽管放心好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杜娘子就算不愿意,也不好开口反驳。何况小孩子胡闹,没道理冉妈妈也跟着一起胡闹。
冉樱好说歹说,才把杜娘子劝出了厨房。不是她不愿意同杜娘子分享厨房经验,而是以后还要仗着这个独门秘方和杜娘子谈条件,谈判筹码还是先捂着比较好。
冉樱见灶台上放着一块五花肉,又去厨房各处查看了一番,各类调料基本齐全。
于是拍板决定:“妈妈,今天咱们就做臊子面。”
“好叻。”冉妈妈熟门熟路,不等冉樱进一步发话,先去把火生起来。
冉妈妈之前就在冉家就做厨娘,冉樱从小就喜欢往厨房跑,和冉妈妈的关系很好。冉家待下人素来宽厚,冉樱见她是个寡妇,一人拉扯儿子十分不易,经常资助着。
当初冉家散尽家财避祸之时,返还了卖身契,给每个奴仆一笔遣散费。只有冉妈妈死活不肯走,她算是冉家资历最老的奴仆,冉老爷和冉夫人刚在京城安家时就到冉家做事了。在冉家呆了十几年,又和冉樱走得近,对冉家也有了感情。冉夫人考虑到一双儿女在路上舟车劳顿的,自己一人怕是应付不过来。又见冉妈妈忠厚老实,在厨房做事这么多年,也没见她顺过主人家银钱,是个信得过的,便答应不遣冉妈妈。
既然杜家答应让冉家一行人白吃白住,那就意味着吃饭时,两家是在一起吃的。自家有五人,杜家有四人,冉樱算了算九人份的臊子面所需的辣椒和花椒。从碗橱里取出两只瓷碗,分别放入辣椒面和干花椒。
冉妈妈已经把火烧得旺了。又往灶膛中添了两根木柴,以保证没人守着时,火力也不会减弱。她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柴灰,洗净手后,开始和起面来。
冉樱见锅已经烧干,遂放了数勺菜籽油。等到锅中的油冒起了清烟,又用手悬在油面上感受了下温度。见火候差不多了,从灶膛中取出烧得正旺的木柴,埋在灰里灭火。又赶忙把锅中的油舀起来,快速倒进两个分别装有辣椒面和花椒的瓷碗里。
只听“滋”的一声,滚烫的油和干燥的辣椒花椒相遇,碰撞出来的是一阵扑鼻的香味,快捷简易版的辣椒油和花椒油就做好了。
这个步骤嘛,看起来简单做起难,主要是油的温度很难掌握。油温低了,很难激发出辣椒和花椒的香味;油温过高,又容易把两种调料浇糊,油温七层热时是最佳时机。
闻了闻满厨房的香味,并无烧糊了的味道。一转头,却见冉妈妈已经手脚麻利的和好了面,开始收拾五花肉,剁臊子了。
和面和剁臊子,就是件体力活,需要臂力。冉樱这双瘦胳膊,只怕和几下、剁几下就不行了。她此时十分庆幸娘没有遣走冉妈妈,在家时,每次去厨房都是冉妈妈为她打下手。二人合作过多次,已经十分默契。厨房间锁事甚多,要是只有她一个人,断然是忙不过来的。
刚进厨房转时,冉樱就发现了角落的泡菜坛子。掀开盖子,捞了点泡菜,里面居然有酸菜,如此甚好。
捞了碗酸菜,放在案板上切碎备用。此时冉妈妈已经剁好了臊子,开始擀醒好的面团。
冉樱前世是个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就算心血来潮想吃面,也是买挂面或者机器面。口感比不上北方的手工面,就要在调料上下功夫。所以,冉樱十分擅长调制调料,和面擀面拉面是一窍不通。
重新生起火,倒油下锅。油温差不多后,倒入剁好的肉臊子,快速翻滚了数十下后,加入切碎的酸菜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