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起苍茫 >

第412章

龙起苍茫-第412章

小说: 龙起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他只是不满意南京政府的种种作为,让他看不懂。尤其是与列强的关系。让他始终感到恐惧,所以他不愿认同。
    如果南京的那个倔强的年轻人愿意改变一下。或是放弃独裁式的高压统治,那也多好。
    不过,袁宫保眼下是有难了,只怕接着永无宁日。
    他仰天大笑起来,心中却有了定计。
    南方这么一发问,各界都在关注,袁世凯是想当权臣还是真心立宪,或是想当独裁者。
    之前他混淆概念,是想浑水摸鱼,如今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
    。
    对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也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也好,他都是没有兴趣的,他要的,是不管哪种国体下,都能绝对的成为实际掌权者。
    所以他无所谓哪种制度,对他都是一样的。
    只是南方这么一问,他就极其不好回答,这是在逼他做选择
    他是个枭雄人物,不甘屈居人下,为了这一点,硬着头皮也得为自己谋一条路,闯出一条血路来。
    虽然袁世凯在后世颇多骂名,但是李秉衡还是能够理解他的,毕竟他对中国还是有贡献的,也是有个人才能与魅力的。
    目前不但是南方。就连北方都是骂声一片,每日的报纸都有半数是在头条痛骂袁世凯痛骂帝制与立宪。
    但是袁世凯从来就没有采取行动来对付过这些言论自由,若是在后世,李秉衡可无法想象。
    根据北京的情报人员发回的情报,日本人已经向袁世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
    有袁世凯近前的人透露,前几日老袁脾气颇大,难以安睡,并且肝火越老越旺。
    而根据知情人给的情报,袁世凯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日本人已经得到的,可以让步,日本人还没有得到的,锚妹必较。
    如满州问题。袁世凯同他的立宪研讨会秘书长曾叔度说:“满州外的要求,我尽量全部驳回。满洲内的要求,多少答应几点,而这几点答应了,我有办法要他等于不答应。不但如此,我还要杀他个回马枪。”
    这些都是袁世凯的原话,落在李秉衡的耳朵里当然是相信的,但别人信不信,那就不清楚了。
    袁世凯做何选择。在与日本人的交涉上,基本可以看出端倪来。
    如果他下定决心要走先权臣后天下的不归路,那么显然他与日本方面的谈判不会在原则性问题上坚持太久,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方面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朱使朱尔典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我负国民付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但国之兴,诸君与有责;国之亡,诸君亦与有责也。”
    他的笃定会开始了最为活跃的活动,不断的上蹿下跳,极力鼓吹恢复帝制的好处。
    这次不再对外提立宪与议会,却仅仅提帝制,当然不能让北京的政治人物们满意,更大规模的声讨开始了,这到是袁世凯始料未及的。
    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恢复帝制,甚至不惜向日本低头,朱尔典也劝他暂且忍耐,一旦能够击败南京政府统一全国,那么集合中华之力,十年就可以有一番成就,不用再看日本人的脸色。
    这番告诫让他按捺住了几乎要发狂情绪,开始一心一意筹备恢复帝制起来。
    在袁世凯称帝的舆论造势中,跳得最欢、卖力最多的,是人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杨度。
    自认精通帝王之学的杨度生不逢时,那是一个帝王被历史淘汰的时代,尽管他为到欧群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代笔写过考察报告,尽管他在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举荐下为朝中大员讲授过宪政知识,但宣统一退位,中国没了皇帝,他的帝王之学就成了屠龙术。
    而在民国以来。杨度也深感不得志,他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没想到南京政府完全不把他这号人物放在眼里。
    南京政府是没有科举考试的。这倒让杨度前些日子抓住了一顿狠批,认为这将使的民国无人才可用,有才能者不得出头,于是他上了心思,开始积极联络那些因民国政府而过的不如意的旧文人。从中发掘有才能之人加入到笃定会。
    笃定会名义上是“研究君主和共和哪个更适合中国”的学术机构,实际上是为袁世凯称帝着手准备的行动团体。一帮臭味相投、以及向袁世凯示好卖乖之徒,立即纷纷加入进来。
    成立没多久。就效率惊人地组织了“各省请愿团”他们网罗各省拥护帝制及趋附袁氏者,向参政院请愿;请愿书全由笃定会代写,“强烈要求”恢复帝制袁世凯摄政。
    这些日子甚至别出心裁,组织起“乞丐请愿团”和“妓女请愿团”这些人手摇旗帜,大呼小叫,奔到新华门外团团下跪,递交请愿书,恳请袁世凯体贴民意,从速恢复帝制,袁世凯出任内阁总大臣。
    3月旧日,袁世凯宣布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是共和还是帝制,交由大会“议决”
    也就是说,他完全不顾南京政府的意愿,居然要别出心裁的使出这一招昏招来。
    毕竟,中国的历史已经发展到了唾弃封建皇权的全新阶段,公然挑战时代大潮,只会被潮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冲得万劫不复。
    如今袁世凯终于摆明了态度,那么,李秉衡也该动动手了。,!~!
    ..
第378节 中华帝国
    弄秉衡本来以为像《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论者》泣篇文章出脑心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不得不说。wWw、历史还是有惊人的巧合与顽固性。
    梁启超终于爆发了,他已经无法再忍受袁世凯的欺骗与利用,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质问。
    在他的带动下,全国上下的立宪名人纷纷在报纸上谴责袁世凯逆时代潮流的复辟帝制之举,许多人致电痛骂袁世凯。
    “看吧,先是这些政治头面人物,紧跟着北洋军队里面也要乱,帝制一途乃是取死之道,未必没有人看不清楚,未必都愿意跟着老袁自
    若是两年前,说不定老袁登高一呼,北洋军指哪打哪,可是两年过去了,南京政府已经牢竿地控制了管辖的地盘,将北洋军包围在一个局促的地域。
    不但是东北与山西,就连山东、陕西等地袁世凯再也无法插进脚去。实力的对比相当悬殊,就算有列强愿意干涉,只怕也是远水解不了
    。
    李秉衡现在是等着看好戏,不用他动手,只怕袁世凯到时自己把自己搞臭了,有一大堆人要哭着喊着南京政府北伐。
    “总理,是否需要东北满人自强会等团体站出来反对复痒帝制?”
    载漆已经答应了李秉衡的请求。愿意出任内蒙古自治省省长一职,仿佛全然忘却了自己过去的身份。态度很是恭敬。
    “不妨不妨,如今北京的遗老遗少们未必都愿意跟着闹,少数执迷不悟者,再劝也是无用的。”
    载津担心的正是这个,东北对旗人的安置政策很成功,中下层旗人并不愿意国家乱,否则他们就要失去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
    如今跟着袁世凯瞎起哄的都是一帮不甘心失去权力不甘心失去崇高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的旧贵族旧官僚。
    这些人里面当然有载洋的亲戚故旧,让他很是难堪与担忧。
    “袁世凯的公投是否实行帝制在大部分省都碰了壁,本来以为他是心灰了,没想到他死不悔改,执意在直隶等地举行公投,我们便看看在。这公投结果如何。”
    袁世凯确定了在3月互日举行整个北京的公投,以此来决定是存恢复帝制。
    眼看没几天了,载洋一天比一天着急起来。
    “若是北京公投结果为恢复帝制,那么。请问总理会如何解决?”
    看着小心翼翼的载芹,李秉衡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是我该如何解决,是看他袁宫保敢不敢以一隅之地抗全国之力,看他敢不敢光凭直隶与内蒙古等地就敢逆天而行。”
    “放心吧。袁世凯一除,从者皆不问,当前国家以大一统为首耍,以和谐为宗旨。”
    对于李秉衡的宽容,载洋颇为感激。要知道南北统一,意味着南京政府接管北京,意味着北京的旗人都要接受南京的统治,难保会不出问题。
    当年他的祖先们入关时,曾经造下无边杀孽,革命党人中颇多铁杆排满人物,万一这些人故意纵容,来上一次兵变,不知有多少旗人会丢去性命。
    想到这些,载汗不禁一身冷汗,这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旗人性命,虽然不太可能发生,但是民主共和不久的中国并没有完全抛去“王朝更替”的习惯性想法。
    看着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李秉衡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这是失势旗人的普遍心结,自己也没有办法解开。
    将来的中国不可能再对内打击报复,对外才是最主要的。
    正遐想间,陈友仁满面怒气的走了进来,近来英国关于西藏问题、沙俄关于蒙古问题,加上四国关于政府继承的许多交涉,一次又一次的让他出离愤怒。
    看来今天又是在哪国公使身上吃了亏了?
    陈友仁脸色铁青的递上了一叠文件。说道:“这帮强盗,居然如此蛮横无理,真该让欧洲立即爆发战争,让这些人吃点亏,才好认真做人。”
    李秉衡从未见他如此震怒,知道没有好事。
    “哦,我当是什么了不得的。不就是沙俄与日本威胁我们,不得干涉北方自由抉择国体政体嘛。那么他们是否要武力干涉,那好啊,打上一场仗,我们可以尽数收回这两个国家在华权益。”
    他慢条斯理的将文件合上,轻蔑的说道:“英法是什么态度?难道他们不知道。离开了沙俄与日本,他们在华权益由谁去保证?”
    “看来,袁世凯恢复帝制就在这几日了,连洋鬼子都要来替他营造声势扫清障碍。”
    载汗心中一阵的发紧,战争近在眼拼了。
    要武力干涉么?
    李秉衡冷笑着,眼睛不由自主的望向墙上的世界地图,远东。这两个恶邻不除,中华永无崛起之日。
    而只要有这两个恶邻在,早晚必有一战,与这两个国家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陆军并没有经过一战的沉淀,受制于军费等因素,并没有太大的威胁,目前在东北的两个教导师足够解决关东军与驻朝军。
    要知道,日本所有陆军加起来也不超过为万人,战争不如后世的侵华战争时那么恐 日本是实行征兵制的。这就使得随着时间的延长,后备役越来越完善,预备兵力越来越强大。
    幸好眼下是大正年代。也就是陆军全面遭到打压的年代。东北国防军的主要敌人还是沙俄方面。
    形势很严峻啊。李秉衡暗暗叹了口气,若是可以的话。他永远不希望中国卷入战争,毕竟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初步转变,他的预估是四个五年计划。
    有六个五年计刮不受打扰的顺利完成,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强国。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