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48章

清穿物语-第48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亲自打扮了两个小姑娘。梅朵穿了一条蓝花布的中裤;一件蓝花边的蓝色吊带背心;比起她这个年龄的孩子穿一件肚兜来;她要保守的多。剪短的头发;一边一根细辫;打这蓝色的小蝴蝶结。梅香十二岁了;算是大孩子了。所以;上衣是件黑色的短套衫;下面是条红色的塔式裙;接缝处用了黑色的木耳边。两人除了耳朵上的耳饰外;没有任何装饰品。脚上都是麻晾鞋。梅朵是兰色鞋面;梅香是黑色鞋面。一人戴了顶小草帽。
  梅兰妮看着她们上了船;嘱咐了几句话;便自忙去了。
  

060 夏日记事
更新时间2013…12…9 1:08:43  字数:3654

 华家的二期工程;是把南墙和东墙大半拆了造房子;比起主屋来;这要简单多了。大门开在南墙的偏东处;大门的东边建造一个小院;养牲畜。大门的西边和东墙处;建一排房屋。北面;西面是相连的直廊;南面;西面开窗;北面;东面是门。因为做墙;临河;所以地基相对高。有过主屋建设的经验;这房子对小林来说是练手了。稍加指点后;他就心领神会了。
  老乐买了两头驴回来;一头是黑驴;一头是青驴。华家的孩子大概第一次才知道驴原来有很多品种。两头驴一是三年半大;另一头是两年半大。梅香很兴奋;她给黑驴起名小黑;那青驴自然是小青了。梅香这次出门;穿的衣裙很受人瞩目。她心里也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把驴的眼蒙上;让驴转动一个齿轮轴;泵水上了水塔。有了自来水了。抽水马桶也名副其实了。
  织机搬到新房后;梅兰妮并没有马上缂丝;而是把织机稍加改动;花了五天时间;织了一匹粗眼棉纱布。
  用这纱布和棉花DIY卫生棉。并趁此机会对梅香普及生理卫生知识。梅香是又害羞;又好奇。
  然后;将织机再改了回来;装上经丝。让三胞胎在上面画稿。这次是〃烛下缝衣〃:
  一个妇人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缝着衣。四方黑漆彩绘莲枝花草桌。上方挂着黑漆描彩纱芯宫灯。桌上放着针线筐和青铜蜡烛台。墙上一幅绿竹画;里面有一只红蝙蝠;寓意‘鸿福将至‘;图的右下方自然少不了两方印。
  窗前一只荷花大缸;盛开的红于白缸荷;里面的还游着一双金鱼。
  美人梳着回心髻;插着一枝镶红宝石如意金簪。两鬓是点翠金钗。身穿豆绿纱衣;里面是提花豆沙色素绸衬衣。天青色的纱裙。坐在烛前;神态安然地缝衣。手里的衣服是红底黄色小团花织锦。
  他们已经搬到了新房里住。因为床没有做好;就把原来睡觉的木榻搬到新房子里。放在不同的卧室里。梅兰妮带两枝梅用了一张。三胞胎用了一张。秦炼和边峰用了一张。这是这么多天来;他们第一次分开睡觉了。开始两夜;梅兰妮睡到半夜还去查夜。后来渐渐地也就习惯了。
  在五月的时候;梅朵隔年种的蚕豆收了下来;没有场地打豆;华家的人花了几天时间用手把它们剥出来;晒干了;得到二十来斤左右的干蚕豆。
  那块地上;梅朵让老乐在那块地上又种了毛豆。梅兰妮笑话她;从不去照料那些豆。梅朵说;这就叫做‘懒人种豆‘。其实;梅朵种豆的目的不是在于产量;而是;在于改造土壤。
  六月的江南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江南的习俗;在这个月要晒霉。经过霉雨的潮湿季节;所有的东西都有潮湿感;在六月的太阳底下晒上半天;就会去掉霉气;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入伏之后;选一天晒衣物。书籍。晒衣物也是有讲究的;丝织品和皮草是不能暴晒的;只能晾在风口里吹。
  华家才成立;没有什么家底;所以晒霉很简单。不过;六月里。梅兰妮还是很忙碌。穿了一冬的棉衣;棉裤;棉背心的拆洗;缝纫是不小的工程。毛线的手套;帽子要拆洗后重新编结。棉被;羽毛褥;羽毛坐垫;靠垫要洗晒。边峰的小弟们恢复收集羽毛活动。所以;每天的要做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造了新房子;自然要做家俱;首先做的是床。八张床就是个大数目;讨论的时候;做什么样子的床;七嘴八舌地;说什么的都有。结果是:梅兰妮;楚濂做西式单靠床;秦炼做西式双靠床;梅朵做西式的架子床;楚源;齐逸;边峰;加上梅香做中式架子床。床棚都用棕绷的。
  苏州专门有做棕绷的作坊;只要告诉他们尺寸;他们就能做;做好的棕绷放在床架上就行;很方便。用棕绷不经久;过些年;棕绷就会坏;或松塌;所以;修棕绷的匠人们;回走街串巷;手持摇铃吆喝着:〃坏的棕绷修伐?藤绷修伐?〃定下了床的式样;也就定下了个人卧室风格。其它家具就好配了。比方说;床头柜;抽屉橱;桌椅等家具。至于用什么木头;大家知道红木类在这个时代也是价值不菲。所以;就选择了楠木;橡木。
  书房里的家具;选用了香樟木;这是为了防虫蛀。这时的纸都是有机物做的;所以很容易被蛀;所以藏书的难题就是保护书籍。
  好在中国大地上;祖祖辈辈对文化的传承有种使命感;即使在秦始皇全国范围焚书的时候;许多的书籍都得以保存了下来。保存图书;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中国的祖辈们认为;保存了书籍;就是保存了文化的种子。为了文化的传承;他们还智慧的把书写文和口头文分开了。口语随着岁月流失;千变万化。而书写文几千年来相对不变。这样;只要读了书;二千年来的文章都能读懂。所变的是文体;清朝时还有古文;时文之分;时文是专指当时的八股文。
  口语和书面语分开的好处是;使文化的传承不中断。坏处呢?文化的掌握只能是少数人。
  因为他们读的东西和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联。而且;读书的成本也很高;普通的家庭供一个读书人也确实很吃力。但是;如果读了几年书后;一般的书是看的懂的。
  而梅兰妮算自己在现代社会里读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整十六年的书;可是她拿起这时代的书;真是泪流满面;字是认得一些;可是什么意思;全然不知。这种打击不是不大。在这个时代中;她就是个文盲。以至;至今她还要由三胞胎帮助扫盲。
  有了梅香的加入;使得她有了空余时间;晚上她总要抽出一个时辰学习文化。她的扫盲课本当然不会是<;三字经>;;<;千字文>;。三胞胎给她选的课本是四书;和诗词。
  其实;梅朵也在扫盲;别看梅朵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她看这个时代的书也是有障碍的。只不过她读的是农书;象<;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这类的书。
  夏日里;工人们并没有歇夏的说法。每日都要在日头下工作。虽然华家不用管他们的饮食。
  但有一次;秦炼见工人直接喝井水。就提议;每天替他们烧些麦茶。梅兰妮同意了。每日着老乐给他们送一桶麦茶水去。但是;还是有工人直接喝井水。这是他们觉得井水阴凉。喝起来舒服。
  入夏后;梅兰妮经常叫一;二挑西瓜回家。让家里的人每天吃西瓜;当然;也不会放如井里冰着。苏州的习俗;小儿是不能吃冰冷的东西。
  金姆有一次见梅兰妮把西瓜放进井里;当即制止了。并讲了一番道理。梅兰妮很受教。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啊;怪不得;中国人口一直居世界各国的人口的首位。尽管;这片大地的战争不断;但是人口增长还是很快。这和养生理论深入民间有关。
  江南的人家决不会让孩子吃冰冷之物;说是对身体不好;一会引起拉肚子;二会影响今后的生育。这种理论对梅兰妮来说是很新奇的。后来;她把这话告诉了华家的其他人。大家都讲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楚濂举例;现代法国政府大力鼓励国民生育;可是生育例还是逐年降低。很多人生不出来;要靠试管帮忙;这和法国人喜欢吃冰琪淋有关。
  边峰举例;现代中国城市人的生育也比农村人生育难;和冰箱普及有关。
  齐逸举例;清朝的皇家贵族里;地位高的人生育能力要低于地位低的人;这也是和他们享受的冰块成比例的。
  每次吃了西瓜后;梅香就会小心的把西瓜子收集起来;洗干净;晒干后;仔细收藏起来。有时;梅兰妮让她送给工人吃的西瓜;她也把瓜子收回来。
  在五月;杨梅上市的时候;几乎每家人家都要做一;二小坛的杨梅酒。如果;夏日里;小儿受凉拉肚子;吃上一;两颗浸过酒的杨梅;很快就痊愈。梅兰妮自然也不例外的做了两坛。
  小林惊奇的发现;华家真的雇人在造好的房子屋顶上铺土。这让他很纳闷。终于;有一天他问老乐;在屋顶上铺土是为了什么。可是;老乐的回答更让他觉得不可思异;---种草。
  对于华家的人来说;要学习的东西也是很多的。每日的蚊虫就让他们要好好的学习研究一番了。
  夏日为了风晾;窗户大开。可是;蚊子也随之而来。所以;古代有条件的人家都装纱窗。
  纱窗有好几种形式。有一种是在整个窗口上糊上纱。但这样透气性要差。还有一种是把纱糊在木框上;再装上窗户;一扇窗户上可以装上好几个木框;这叫作‘纱屉子‘。或叫‘窗屉子‘。纱屉子是可以随意取下装上的。还有一种就是直接装上纱帘。纱帘很轻;随风飘动。为了让它不要被风吹开;就要用重物压住纱帘底部。这种压纱帘的重物;常用石头雕了动物的形状。所以;梅朵找到的小兽;有些应该就是这种倚窗纱的镇兽。苏州虎丘山下;专门有做倚窗兽的作坊。这个夏天;华家就用纱帘的形式防蚊虫。纱屉子当然更好些。但是做起来要时间。他们的榻床也不能安装蚊帐;所以他们就靠楚源配方制出了蚊香驱蚊。只是这种蚊香有很大的烟污染。
  梅兰妮利用短时间绣白菜蝈蝈系列。整段的时间缂丝。夏天的日头长;加上新屋的透光性好;所以工作时间比冬日可以多一个时辰。
  在建南边排屋时;先把东南角上的养牲口的院子先造了出来;驴子的棚坐北朝南;其实也是砖瓦建造。只不过南面安了木制食槽;整个小院四个小型的四合院;东面的那间储备饲料。
  为了这个小院能有自来水;他们仿古罗马的引水槽;从水塔的上部建了一条水泥引水道;通到小院外面的储水塔里;在从储水塔接铜管往小院里接自来水。梅朵指挥人在小院的里面挖了个地下积肥坑。相当考究;用砖砌四壁;再抹上水泥;从牲口棚里直接修了通道连通积肥坑。坑上再用一块快水泥板盖住;这样一来;就没有气味。
  两头驴子就在小院中最先安家。五月时;老乐就都乡下买了麦秸回来;堆在小院外;作为驴饲料。让小甲来照看驴。白天;驴子就放养在园子的空地上;吃野草。晚上;小甲把麦秸用铡刀铡成一寸长短;做驴的饲料。
  

061 小甲
更新时间2013…12…10 1:14:53  字数:3582

 小甲当然不叫小甲。他的小名叫狗儿。爹妈还没来得及为他起大名;就魂归故里了。叔伯家里并不愿意养他;小小年龄就把他送到大户人家当放牛娃。
  前两年苏北发大水;不论大户小户全都遭了秧。狗儿也和人一起逃了荒;和村里相熟的人家走散了。
  他跟着一伙人来到了苏州。在苏州接头乞讨过日。他年龄不算小;但先来的小孩总是欺他。
  去年碰到了边峰;为他主持了几次公道。并把他接纳进新成立的丐帮组织里。他很感激。但问他叫什么名时;他不愿讲。边峰只能按照甲乙丙丁的排列;管他叫小甲;因为在这群人中;他的年龄最大。
  小甲双亲去世的早。亲戚对他也就是那样了。所以;养成了他不爱和人说话的脾气。平日里;放牛时就和牛说话;他觉的牛对他比人对他好。后来遇到了边峰;年纪小小;做事公道;为人大方;令他十分佩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