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25章

清穿物语-第25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明白了;心里算了算;一家人七双棉鞋;鞋面;鞋底的;按照自己目前的水平;如果只用晚上的时间;起码要一个多月。包给王重家的做;她只要出一百多个铜钱。
  心里有了主意;梅兰妮一轻松;抬眼见三胞胎正在擦拭鸡翅木。〃你们看这台屏值得做绣面吗?〃
  楚源说;〃值得;这是好东西。〃
  齐逸对楚氏兄弟;〃瞧;我和她说了;她还不信。〃
  边峰听了;训斥道;〃怎么说话的;让人听见了;还不当你是妖孽!〃
  齐逸用眼看着边峰;小声如蚊叫;〃这不没人嘛。〃
  梅兰妮听见了;忍了笑;〃那你们几个要好好设计些图稿;这次要做双面绣。最好是雅俗共赏的。〃
  楚濂立刻沉思起来。
  梅朵问;〃这台屏是派什么用场的。〃
  后世;梅兰妮没少绣台屏面。她自然知道;〃在后世;台屏纯粹是装饰品。可是;在古代;它还是有实用价值的。它们多数是放在书案上;挡风;让砚台里的墨不要很快的干。所以最好绣些有口彩的;比如;桂花;紫薇;锦鲤鱼什么的。当然;口彩好还不够;要有艺术性。加上些小虫;配上诗句;再弄两枚印章。〃
  楚濂眼睛发亮;〃这个主意好。〃
  梅朵感兴趣地;〃桂花有‘蟾宫折桂‘的意思。锦鲤鱼有‘鲤鱼跳龙门‘之说;那紫薇怎么说?〃
  齐逸解释;〃唐朝中书省种了很多紫薇花;中书省又称紫薇省;那是唐朝最高的政务中心。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皆喜“紫微”称之。唐朝诗人杜牧当过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所以紫薇有做官的隐喻。读书人;谁不想做官;可这明说了;人家就会说你俗。这紫薇呢;读书人一看;中意了;意思到了还雅得很。〃
  楚源说;〃记得我们小时候;读过杜牧的紫薇花诗:‘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紫薇花期长;这首诗也有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意思。〃
  楚濂问梅兰妮;〃你方才说;要两方印。一方是‘梅氏女红‘;另一方是什么?〃
  梅兰妮说;〃画稿的人也应有一方印。我们总不能一直造假。再说;你们的画艺不比时下的差;只有比他们的好。署上名;日久也能扬名。〃
  楚源说;〃这个提议好。你们也别分开制印;只象<;红楼梦>;里起个号就行。〃
  齐逸热情地;〃他们都以自己的居处为号。我们先给我们的住处取个名吧。〃
  这几个人都蹙着眉思索着。草堂;农舍什么的太俗了。
  梅朵放下笔;〃有了;就叫‘不易居‘吧。〃
  齐逸赞道;〃这个名起的好。你怎么想出来的!〃
  梅朵不好意思地低了头;〃这不是我想出来的;那些年我在北美学习时;去过一个华侨的农场;他的房门就写这‘不易居‘。我就借用了。〃
  三胞胎笑了。
  楚濂说;〃就用‘不易居‘。那个号就叫‘不易居主‘?〃他看着那楚源和齐逸。
  楚源没什么意见;点了点头。
  齐逸沉思着;〃什么主人;居士倒底不雅;而我们年龄尚小;不如刻方‘不易居收藏‘印。〃
  楚氏兄弟都认为好。
  

032 重阳节
更新时间2013…11…11 0:58:43  字数:3363

 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尽管在国丧;可苏州人照样要过节。
  梅兰妮放了王重一天假。
  华家的人象平时一样;早起锻炼。
  只不过;这天;梅兰妮一早出去买了重阳糕回来。
  这是五色米粉糕;上面点缀着红枣;栗子等;很是漂亮。平时还会插上彩旗;因为国丧;所以这年的重阳糕上没有插彩旗。
  三个小北佬第一次看到苏州的重阳糕;都很希奇。围着看个不停。
  梅兰妮分出了两份;一份让梅朵和边峰送到教堂去。另一份着秦炼送给金家。
  三胞胎很好学;齐逸问;〃为什么今天要给邻居送糕?〃
  梅兰妮说;〃这是苏州的习俗;重阳节的重点就是一个‘高‘。登高;吃糕;相互送糕。教堂那里不好说;你们看;金家准要送糕回来。〃
  果然;安托尼只是谢了谢;并没有回送。而秦炼带着金家的蒸糕回来了。
  吃过早饭后;梅兰妮把买的鸭子杀了;清洗干净后;斩大块;飞水;炖汤。把芋艿皮削去;洗净;放在小竹箩里吹在风口。把隔夜浸泡的衣服洗了出来;晾晒。做完这事后;梅兰妮赶着绣像。
  留下秦炼;梅朵;三胞胎几个;一起剥毛豆;再把米苋的老根和黄叶拣去。做完这些事;他们也去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梅兰妮正绣的专心;楚濂和齐逸跑来;对她说;〃娘亲啊;事情有些个不妙。〃
  梅兰妮冷不防吓了一跳;〃什么事?〃
  齐逸递个台屏框架给她;〃你看;这个框架的原来的屏面是用厚的材料制成的;猜想是大理石之类的。前后框架之间的空隙要三分宽;这肯定是夹不住绣面的。〃
  梅兰妮接过来;翻看了一会;〃把这个尺寸用木片量一下;做好记号;然后去玻璃店;看看有没有相应的两层玻璃的厚度。〃
  那俩人眼睛一亮;对呀;做成玻璃双面绣屏!
  小腿一迈;跑着去找木片了。
  边峰准时的回来了;带着三蒲包的羽毛。
  由于今天是重阳节;梅兰妮让边峰带了糕出门。
  在边峰‘小弟‘的努力下;梅兰妮的羽毛床垫计划已经开始实行;她把木炕的长度三等分;做了三个一样大小的褥子。她已经完成了一个;另一个也已塞了三分之一。
  重阳节的午餐;梅兰妮并没有特别加菜;而是和平时差不多。小孩子要让他们每顿饭吃的差不多;暴饮暴食最容易生病。中国人向来相信;〃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
  这天的午餐是;老鸭芋艿汤;毛豆炒茭白丁;炒米苋。
  吃过饭;梅兰妮做完了厨房的清洁工作;回到房间;用楚源做的护手霜涂手;通知道;〃今天都别午休。收拾一下;跟我出门;我们去泥人馆捏像。〃
  连边峰都有点激动了;〃我看过他们捏的像;真的很像!〃
  梅兰妮搓着手;〃现在没有照像技术。街上画像画的不怎么的。捏像倒是很好;咱们捏了;一年年的放好。就成了你们的成长像;以后看来可有意思了。你们是想单拍啊;还是合影啊?〃
  几个孩子相互看了看;秦炼开口了;〃娘;这个主意别致。我看;我们还是来张全家福吧。〃那几个全点头。
  齐逸说;〃咱家成立到现在;是应该有一件纪念品。只是;今儿过节;会不会人很多?〃
  梅兰妮说;〃这倒不会;我特意挑了今天。重阳节;苏州人有登高的习俗。很多人去了虎丘;灵岩;或北寺塔。而且;苏州的居民今天大都去了郊外。佩带朱萸;饮菊花酒。今天饭店酒楼的人不多;但生意不差;都做外卖了。所以;今天;捏像馆反倒空闲。〃
  几个人深以为然。
  先去了一家玻璃店;拿出那小木片;问了玻璃的厚度;还真有合适的尺寸。梅兰妮比了大小问了价钱;这么小的一块要二百文呢!
  后来到了‘惠山胡泥人馆‘;里面生意清淡;梅兰妮等张眼望了四周;货架上除了无锡大阿福等泥娃娃;还有惠泉酒;花缸;宜兴罐;风炉;水坛;茶具等物;店面清雅。
  梅兰妮说明了来意;自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为捏一个小像是二百个铜板;这决不是个便宜价。梅兰妮一家七口;就是一笔大生意了。
  他们被让到了次间。一个五十岁上的男人;坐在那里;替他们捏像。用的泥是乌黑的。
  梅兰妮和老人搭讪;谈话间;知道了老者姓胡;六岁就跟父亲学手艺了。
  他们家捏泥人到他已是第四代了。他们家第一代;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了第二代;就在惠山下开了泥人店。到他这一代;除了在惠山的店和作坊外;还在苏州开了两家店;另一家在虎丘附近。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经营。
  他兴致来了;就捏泥人。他告诉梅兰妮;这祖传的手艺;舍不得荒了;三天不捏;手脚都不灵光了。
  梅兰妮点头称是;这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之意。
  两人说着话;老伯的手一刻没停。老人告诉说;他们用的泥是有讲究的;那是惠山周边;下挖三尺以下的乌泥。
  大约一个时辰;泥人捏好了。但并没有完成。还要上彩;泥人还要放位。所以;梅兰妮要两天后才能取货。取货时交钱。
  梅兰妮提了一个要求;〃请老伯在泥塑上刻上雍正十三年重阳;再刻上馆号;和老伯的名号。〃
  老者先是一愣;后来连声答应了。
  从这以后;他们的作品;都刻上了馆号。
  从泥人馆出来;他们去了书肆;挑了几本书;回转了。
  重阳后;王重回来上工。梅兰妮按照梅朵所说的;把七双棉鞋包给王重妻做;每双十五个铜钱;问王重愿不愿意。
  王重哪里有不愿意的。
  又一日后;梅兰妮想着蜡染布;和泥人。就带了秦炼和边峰一起去取;齐逸象小尾巴一样跟着他们。
  几个人先去了染坊。把竹牌交给店家。谁想;那店家接过竹牌一看;脸色就变了;把梅兰妮请到次间去坐;并让伙计请了掌柜的来。
  梅兰妮几人心中疑惑不安。边峰轻请拍了两兄弟;又拉起梅兰妮的手。看着边峰的沉静;梅兰妮和那两兄弟;顿时感到有了底气。
  掌柜是个中年人;透着精明。满脸堆笑的对梅兰妮说着前因后果;〃那布料伙计们拿在手里就知道是画了蜡的了;先在靛蓝缸里泡了五天;日日搅动;取出晾干;又再放入靛蓝缸里又泡了五天;方拿出来;冲洗干净了;用开水煮去了蜡质;再漂洗干静了;晾了起来。这时间倒是干了。〃
  梅兰妮一听;没什么问题在啊;那他这个态度为了哪端呢?〃是不是;掌柜的想加价?〃
  〃不是;不是。我们这里;说好了价钱就不会改变。〃
  〃那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损坏了面料?〃
  〃怎么会;不是吹得;我这里的工匠手艺高;心又细。〃
  〃那这面料既然没什么损坏;我就按先前讲的去付钱了;您让人给我把面料取出来;我还有急事要办呢。〃说着;梅兰妮就走去帐台。
  那帐柜想阻;但又不能拉人家。只能跟着出了次间。
  梅兰妮是存心的;她知道苏州这地方的人欢喜扎闹忙。一有风吹草动;就有人来围观;她来到堂屋里;进出的人多;如有什么事情;在众人的眼皮低下;他们不敢太明目张胆。
  按照事先说的一块面料二十文;梅兰妮付了三百二十文。
  梅兰妮转身对掌柜的;〃钱我一一付清了;请把货给我吧。〃
  伙计看着掌柜;那掌柜的点点头。伙计自去取面料去了。
  梅兰妮故作轻松地看着店堂里挂着的样品;用余光瞄了一下掌柜。见他搓着手;一付坐立不安的样子。梅兰妮的心里也紧张。
  正在这时;进来了两个人;掌柜一见这两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梅兰妮等人打量那两人;一个是管事模样;另一个是小厮样。梅兰妮几个交换了眼神。
  掌柜上前热情的打招呼;〃余管事;安好。〃
  余管事回道;〃都好;都好。前儿我与你说的事可办成了?〃
  梅兰妮几个又交换了一个眼神。这管事说的是一口京片子。再傻也知道;这是豪门里的奴才。
  掌柜忙介绍道;〃这位娘子就是那些屏面的主家。〃转过头来;对着梅兰妮;〃这位是苏州织造里的余管事。前几日;余管事偶而见到了你的那几幅屏面;很是喜欢;想收购。不知。。。〃
  梅兰妮用苏州话说;〃我不卖。我已付清了钱;你只管给我面料;我走人。〃
  掌柜的看了看余管事;余管事说;〃我付你一百两银子。〃
  梅兰妮嗤之以鼻;一百两?以为很多吗?〃不卖。〃
  那余管事打量了梅兰妮母子;都是布衣。就是井市之人。看了一眼掌柜。掌柜对梅兰妮劝道;〃这位娘子;一百两很不少了。〃
  这时周围已有几个人围观着;梅兰妮说;〃掌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