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20章

清穿物语-第20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峰指着图说;〃你们看;这个弄堂的出口;往左拐;第六家;是一家专卖湖丝杭绸的店;里面的老板是杭州人;我用杭州话和他交谈了几句。从他的话里;听来这家客栈没什么问题。信誉也比较好。我们可以放心住下。另外我问他租房的事;他说;有经济人。如果我信的过;他为我们介绍一个;明天;早上辰时三刻;让我们去他的店里。那人会侯在那里。〃
  梅兰妮一听;心情大好;家有侦察兵;到底不一样。
  但梅朵提出了质疑;〃你前头还讲我们说话没有儿童味;你一个小人去和丝店老板搭腔;讲的都是大人的事情。他们不会怀疑啊?〃
  边峰笑道;〃我哪里有你说的这么傻。我听见老板讲的杭州话;我故意装哭;进了他的店;用杭州话说是跟牢姆妈出来;走散了。我们从外地来;住在常记客栈。别人说话;我听不懂;老板的话;我听懂了。问他常记在哪里。他听我是杭州人;就问我姆妈去了哪里;我说找房子。这才引出他的话;他的有点帮同乡意思。〃
  第二天的清晨;约束八点半的时候;梅兰妮带着边峰出门了。临行前;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妈妈;再三叮嘱留守的孩子们;不要随意跑出去;看好家。
  出了客栈大门;沿着小巷走了几个门面;来到了上塘街;时间虽早;上塘街上已经热闹非凡。店铺都已开张;各店的小二;已经把自家店前的路段打扫的干干净净。
  早上的菜市已经结束了。
  这个时代;市场也有自己的规定。天还没亮;附近的农民;就会把菜拿来;在路边摆摊卖;到了天大亮了后;他们的菜也差不多卖完了。
  这时候;店铺开门营业了。乡民们有时也会买上些日用货物回家。
  还有些人;早市卖了菜;并不着急离开;而是到附近的茶馆;叫一壶茶;占个坐;吃着自家带的干粮;听一段评弹;或着说书。这时的茶馆已是营业高峰了。满满的人;有些人出不起茶资的;就站在窗外;门外听。店老板和店里的伙计;也不赶人;由着他们去;里里外外的人;显得人气很旺。做生意不就是讲究个人气吗。
  整个上塘街就像睡醒了的麻雀;叽叽喳喳的;这边在推荐新来的绸缎;那边在介绍他们的特产。这厢评弹吴音软语;听的人齐声喝彩。那厢说书扬州评话;看客也声声叫好。
  几步路;梅兰妮觉的看不过来了。那感觉;就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是新鲜。
  脚下的路是石板铺成的;很平整;路不十分宽;一边是店铺;一边是上塘河。河中也算得上百舸争流。早上还有船市;正卖着剩余的菜蔬。河边有些迟来的主妇。
  会过日子的主妇;是掐着时间来买菜的;要收摊时的蔬菜最好还价;虽然有些紧俏的蔬菜已经卖完;剩下的菜卖相都不佳;但要便宜许多。
  梅兰妮用眼瞄着那些菜;和后世的菜在形象上有极大的差别;鸡毛菜;小塘菜叶子上的虫眼很显眼;茄子弯卷着;长豇豆上的肥虫挪动着。看着主妇们挑挑捡捡。听着女人们用苏州话讨价还价;这种过日子的算计;梅兰妮倍感亲切。
  那家湖丝店;离巷口不远;梅兰妮和边峰到达时;门口的店家正热情的;往里面让人;〃新来的杭绸;颜色俏;花式新;里面来看看。〃
  进到里面;三面是布架;一匹匹绸竖立在货架上;买客可以走近挑布;然后;让店家裁下。
  边峰指着一五十岁左右的人对梅兰妮说;〃昨天是老伯伯让人送我回去的。〃
  梅兰妮站定;恭恭敬敬地福了一福;〃多谢老先生;送小儿回了客栈。〃
  两人互问了安;道了姓氏;梅兰妮称老者为许先生;而许先生也称梅兰妮为华家娘子。
  许老板为梅兰妮引见了一位陆经记;介绍说陆家是有贴的牙行;陆经济是那家的本族侄儿;也是牙行的一员。
  有贴是什么意思;梅兰妮不懂;但梅兰妮理解为;这位陆经纪;在家族公司里打工;见他三十岁朝上;穿着长衫;人也干净;察言观色;说话到位。
  注:雍正年间为了整顿牙行;发出了十八万张官贴(官方执照)。
  

026 买房子
更新时间2013…11…5 1:23:37  字数:3486

 这天;梅兰妮和边峰直到下午日斜了;方才回到客栈。
  梅兰妮累得不想多说话;很没形象的往木炕上的被褥上靠。
  边峰喝了口水;便向兄弟姐妹们做了汇报。
  要说这时代的苏州;真和后世的上海有得一拼。虽然人口没有后世那么多;但地方也没后世那么大;而且;房子都是平铺的;最多也就两层楼;三层就很少见。不象后世那样起高楼。梅兰妮想租一套小院房;那就有了难度。如果买房;没有一;两千两银子;想都不用想。
  今天看了几家;不是后楼;就是侧厢房;都是和人拼租的;这里的房都是一板之隔;那说话都是不隔音的;一家人就在别人眼皮子底下过日子;没有半点隐私。所以梅兰妮郁闷的要命。
  第二天;和第一天一样;也是无工而返。进客栈大门时;碰上了常大。
  常大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梅兰妮;但什么也没有问。需要问什么;人家也是老土地了;只要稍一打听;什么事不是一清二楚的!
  这天;一大早;店家就敲了梅兰妮的小院门;说是有人在客堂等她。
  梅兰妮心中惊讶;这里她并无人认识;今天和经纪约定的是在辰巳之际。
  边峰陪着梅兰妮来到大堂;只见那陆经纪;正等在一角。两人见面;打了招呼;就谈正事了。
  陆经记告诉梅兰妮有一处房子;带有院子;在苏州市里;问梅兰妮要不要去看一看?
  梅兰妮当然同意;趁他租船之际;梅兰妮赶紧和那几个支会了一声。梅朵听说了也要跟去;齐逸也想去。让秦炼给劝阻了。
  上了小船;梅兰妮仔细的看船的去向。见船从阊门的水门进去;沿学士河南行;到了干将河朝东;过了乐桥;不远;又一小河;朝南;第二座桥东边;停了下来。
  陆经纪吩咐了船家等着;方带梅兰妮和边峰上了岸。梅兰妮看到河西人家密集;河东断壁残垣;很是荒凉;和苏州的繁华不能相比。
  跟着陆经纪;进了一个木板门;来到一‘小院‘。
  梅兰妮放眼看去;那院落不小;除了大门口不远处的一个草房;再没有第二个建筑物。就是一片荒地。地方不小;梅兰妮估计了一下;比足球场都大。四周有破墙围着;那墙一看就是有年头了;发黑;断裂。东北角堆着瓦砾废砖。野草丛生;几棵老树。看上去极荒凉。
  所谓大门;是一扇破旧的木门;开在南边。离门不远;是一草房;草房坐南朝北;共三间;地上居然都铺盖地砖;砖墙木窗;里面空空荡荡。房子并不十分高。墙角挂着蛛网;绕房杂草兴旺;四周树木杂生。房西二十余步;有一井;井水距井口仅二尺。
  虽然此地很荒凉;梅兰妮却中意了。她看看边峰;边峰悄悄比了个OK。
  梅兰妮问价了。
  陆经纪说;〃我也不瞒你;这房产是常记客栈常大爷的;今儿一早他托我找买家;我想;华家娘子你正在找房;就先紧你看。如果;你能中意;他的开价是二百四十两。〃
  梅兰妮说;〃这块土地有多大?〃
  陆经纪环顾了一下;〃约有十六亩。〃
  梅兰妮笑盈盈的;〃这就是了;苏州地面;好的良田不过二十两一亩;宅地和良田是一样的;可是;陆经纪;这能算是宅地吗?只能是荒地。苏州;松江府的荒地只五两一亩。这城里的荒地自然要贵些;十两一亩就很能说的过了;加上那间破草房;二百两也是到头了。〃
  陆经纪也笑答道;〃华家娘子好计算;买卖就是满天要价;坐地还钱。华家娘子;依我看;你们就一人退一步;二百二十两可好?〃
  经过;后世那天文数的房地产价;这价位在梅兰妮看来都是便宜的了。当下就同意了。
  说好第二日的上午辰时;到和宜茶馆去交钱取房契。
  回到客栈;时近中午;梅兰妮把情况一汇报;大家都很高兴。齐逸直夸梅兰妮捡了个大漏。
  现在的问题是要把缂丝作品换成钱。
  阊门附近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
  梅兰妮带着变峰;这次还跟这个齐逸;沿着山塘街向西;过了阊门吊桥;进了阊门;就是阊门大街;这一带店铺林立;市肆繁华;街坊成片。<;红楼梦>;里说〃此地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梅兰妮记得外婆曾讲起;清乾隆年;苏州的绣坊多达六十八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阊门大街皋桥东端(后来的东中市)的无箴绣坊;说此绣坊开张于康熙年间。梅兰妮他们一家一家的店铺看过去;终于看到了门面并不大的无箴绣坊。
  用古雅来形容这个绣坊;梅兰妮认为是恰当的。这时的商店没有玻璃橱窗;所有的东西都放入柜里;要看什么;再拿出来供挑选。
  梅兰妮进门时;见一妇女正拿出绣品;交给掌柜;掌柜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就着光细细的察看。随后;收下了绣品;让帐房先生给钱。梅兰妮在一旁看着那绣品;和后世那些作品相比;这些也就是中等水平。梅兰妮绣的比这要好得多。
  掌柜送走了那妇人;就对梅兰妮说;〃这位娘子是第一次来我们绣坊吧;眼生的很;请问;是来买绣品还是来卖绣品?〃
  〃来卖绣品的。你们绣坊收不收缂丝?〃
  〃缂丝?〃掌柜的声音里透着惊奇;〃当然收。拿出来看看。〃
  虽说;苏州是缂丝的产地;但大多数的缂丝织工都被苏州织造局所控制;他们每年要为皇家和官府织大量的织品。真正的民间的好的缂丝作品。少之又少。而缂丝的需求量却很大。比如;官场上要送礼;缂丝上品又雅致;是礼品中的上选。富有的商人;也愿意拥有缂丝。
  所以;这位掌柜;看到梅兰妮的这幅‘陈老莲水墨观音‘时;眼睛发亮了。以他的眼光;看出这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好作品。自清以来;苏州织造控制了整个缂丝业;织品多;而画品少。缂丝画品多为前明留下来的;经过战乱;改朝换代;如今市面上的缂丝画品如凤毛麟角。
  〃二百两银子;卖不卖?〃
  〃二百两?〃梅兰妮知道缂丝画品值钱;但不知它这么值钱。她原以为能卖150两就很不错了。
  见梅兰妮发呆;掌桂以为她嫌少;〃二百三十两。〃
  哇;一座宅地的价!
  梅兰妮又拿出另外两幅作品。
  这下轮到掌柜的发呆了。一天能收到一件好作品已是很不错了;现在居然有三件!他难以置信看着作品。
  梅兰妮把作品翻过来;〃这是双面缂。〃
  〃双面缂?〃掌柜细细的看着;〃好;好;画工好;缂工也好。是上品。敢问娘子;这是你缂的吗?〃
  梅兰妮点点头;〃是的。〃
  掌柜的看了看那三件作品;又问;〃娘子;你是织造局里的人吗?〃
  梅兰妮摇头;〃这缂丝是我家祖传的手艺。我家才从北地迁来;初来乍到的需用钱安家;所以便来卖这缂丝。〃
  掌柜说;〃听娘子的口音是苏州人吧。〃
  梅兰妮微笑道;〃我原本就是苏州人氏;随夫君去了北边;这会子又回到苏州。〃
  掌柜的很理解;〃住惯了苏州;哪里都住不惯的。娘子贵姓啊?〃
  梅兰妮说;〃免贵;我夫家姓华;娘家姓梅。敢问掌柜的贵姓?〃
  〃鄙姓陈。华家娘子;这三件缂丝我全收了。我给你七百两银。只是我现在没那许多现银;你看是给银票;还是;。。。〃
  梅兰妮心里一算;七百两;就是七十斤;拿都拿不动的;〃当然是银票好。〃
  陈掌柜让帐房给梅兰妮准备银两。趁着这当口;对梅兰妮说;〃华家娘子;下回有了缂丝;请还来照顾本店。本店价格极其公道。不会让华家娘子你吃亏的。〃
  梅兰妮说;〃可以的;这无箴绣坊;是康熙年就有了的;口喻一直很好;我娘曾在这里卖过绣品和缂品。〃
  陈掌柜说;〃康熙四十年;我娘开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