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76章

清穿物语-第176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伯劝不动;只好和惟世说。

    惟世过来;对和娘说;“这里如果下了暴雨;很可能会发洪水;这里是山地;水不会把人淹死;但是会进到家里;地上也很泥泞;处处都会很不方便。现在让你避到高处,就是怕水来了你行走不便;你又为何犟着?”

    和娘委屈道;“人家还不是不放心你。”

    惟世放软了声音;“我是不能走;要留在这里。你尽管放心;那处离这并不远;就在城南。有什么事你让人过来也很方便。”

    文娘又道;“我们都走了;你怎么办;吃饭都没人烧。”

    “我和李忠可以去贸易栈那里吃;你尽管放心去。倒是你要当心。那山路不好走。你们早点动身;不要等雨下来了;路就难走了。”

    惟世将那县印官服都交与和娘。

    两人成亲至今;也算是第一次分离;和娘还要说什么;但是;惟世还要去忙其他的事情。匆匆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和娘这才收拾了的行李;带着文碧和书香坐上了驴出了门。

    临走前还再三回头看着这个简陋的家;关照李忠照顾好小鸡。仅一个多月;就对这个家生出了依恋之情。

    文伯牵着驴;护着和娘一行人去了鹞山。

    文伯他们一走;加上德化县城常有暴雨;洪水;这里很多人倒是相信了惟世的话。也认真准备起来。有钱的人家也赶紧往高处避。

    而惟世带着典史等人忙着将县中的帐本;记事等收拾了放进木箱子里;封好后;让人送到城东龙浔山上的大湫寺请方丈暂为保存。

    还没到半天时间;太阳就躲了起来;风渐渐的大了;云也越来越黑。天上下起了暴雨。

 221 洪水

    暴雨狂风;把整个县城都摇撼了。

    德化县志记;“乾隆十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大雨。已刻;溪水暴涨入城;瞬息淹屋;白浪滔天。邑城自西至东;楼垣庐舍尽湮为壑;男女遭溺。沿溪百里;民畜田庐漂没殆尽。”

    经过这样的自然灾害;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水火无情”。

    不要说是民居了;就连县公署也坍塌了一大半。

    这个时代;没人会指望会有政府派人来救灾的。

    徐雪樵从山上一见整个县城被淹了;房屋坍塌。叶惟世生死未讣。立刻给秦炼发了封电报;报告此事。

    秦炼很快就有回音;详细指示他如何去组织救人。

    和娘见了如此的大水;想到惟世;早就哭得死去活来。

    到了二十九日;大水方退了大半;还有一腿之深;所幸浐溪上的云龙桥还在。

    徐雪樵要过溪去县城察看。文伯听说了;死活要跟去。

    雪樵只得带他前去。

    几个人趟水进了城;城中惨不忍睹;全城还浸泡在大水中。到处是坍塌的房屋;和哭泣的男女。

    徐雪樵他们几个先去了贸易栈。

    贸易栈的地势较高;房屋完好;只是进了些水;如今水也退了不少;大约还有几寸高。人员也没事。

    徐雪樵问及叶惟世的消息;被告知大少没事;在县衙那边。

    那几个人方才松了口气。

    雪樵要去县衙那边。文伯也要跟过去。

    几个人又趟谁到城东的县公署。

    原本就破旧不堪的县公署已经塌了一大半;没塌的那几间屋子也是笈笈可危。

    平日庄严的政府机关;现在是一片惨雨苦风。

    他们见到惟世时;文伯伤心不已;惟世的衣衫又湿又脏;头发披散;满脸满身污秽;人看上去老了十岁不止。

    他见到徐雪樵一行人;非常高兴;公署坍塌的时候;还压伤了不少人;其中有两个两名库子;一名门子;三名皂隶;还有典史关起德。这几人伤势比较严重;怀疑压伤了骨头。其余是程度不同的轻伤。

    水汪汪的地方;只好暂时将几个伤员安置在坍塌的屋子上;其他的人都泡在水里;没有食品;饥饿难挨;渴时;只好饮地上污水。几天工夫;人人都有七分像了鬼。

    也有几个被压死或溺死;家属正围着哭泣。那地方就像似地狱一般。

    徐雪樵向惟世说了;秦炼的意思;要组织救灾。

    惟世作为一县的知县自然是希望能救灾的;但是;如今听了这话;只觉得是远水救不得近火。眼下这些人该如何?

    雪樵提议;“要不带他们去鹞山暂住几日?”

    惟世知道;鹞山那边有三十个保安队员;都带有武器。他怕给人看出什么;心下踌躇。

    雪樵道;“我可以先派人过去;与他们说好。腾几间房子出来。这里再跟上去。”

    惟世想想也只得这样。

    雪樵派人和文伯回去;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通。那两人相扶而去。

    这里惟世同众人说了;去鹞山暂且安置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选择;能有暂时的安身之地当然是好。也有个别人;家里才死了人;水中有不能处理后事;守着死人不肯走。又不希望别人都走;便说了些难听的话,如什么“弃民而逃”;“置乡民生死而不顾”等。

    刚经历过大灾难;人的忍耐力也在增强;所以;人们对这些话置若罔闻。

    雪樵和惟世指挥人找门板;安放重伤员。又开始清点要与他们同去的人数。还是废墟路查看有没有遗漏的人。

    一个时辰之后;大家起身了。几个力壮些的;帮着抬担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相携着往南而去。

    有城中百姓见他们出走;也跟随着;还没出城;就有几百人之众。

    雪樵又派人去通知贸易栈;煮食救灾。才跟着大队人一起往南而去。

    此时水已经又退了下去;只到人小腿肚处。行走起来又方便了。

    才出城;就见有人牵着几头驴子来接应他们;他们又让几个行走不方便的人坐上了驴子上山。

    城里剩下的百姓见当官的都出了城;心里就惊慌了起来;好象是被人扔下不管的孩子。吵吵嚷嚷起来。

    这时;贸易栈的伙计趟着水出来;让大家到贸易栈去领食品。

    众人顾不得多想;又都涌去了贸易栈。

    贸易栈的门口放着一个大木桶;里面是米饭;因为没有了盛饭的家什;发饭的人就把饭捏成了饭团发给众人。

    几天下雨;家里的柴湿透点不着。加上很多房屋倒塌了。所以没几家能做饭。

    饿了两三天;哪里会好次序。听到有发饭团;争先恐后的;拥挤成一团。一桶饭一刻不到就被抢完。还是有许多人没有吃到。

    那个乱劲;哭的;喊的;叫嚷的;骂人的;推攘的;乱成了一片。发饭的人都没了心情;赶紧把大门关闭了事。

    门外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许多人听说知县和典史等人都出了县城;群龙无首。想到贸易栈曾说是天地会有许多的优惠。这回都来到了贸易栈前。人头济济地;把个凌掌柜吓了个不轻。让人紧闭的大门;门后还加了固。

    鹞山上的建筑分成两块;一块在山腰;那里是库房和保安队员的住处。另一处在山顶;那里是电台和主人的住宅。

    和娘等人安排在了山顶;其他的人都安排在山腰。

    惟世来到了山顶;人已经累的不行了;文伯赶紧伺候他梳洗;和娘把煮好的饭菜让人端了出来。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了。

    吃了饭;他靠在了躺椅上;和娘才问了几句话;他已经打起呼来了。

    和娘悄悄给他盖上薄被;关上了门;不让人来吵他。

    贸易栈的伙计找了上来;告诉雪樵;留在城里的民众随时都有可能冲击贸易栈。让他帮着想办法。

    雪樵把这事电告了秦炼。

    这次回电的是梅兰妮。告诉他一定要请惟世出面;派人去维持秩序;并且;要贸易栈发食品;保证每个人都有吃的。不要酿成民变。她说;在这种困难时刻;当官的都跑了;本身就是件极不负责任的事情。另外;还让他告诉惟世不要忘记向上司汇报这次的自然灾难。

    雪樵收到了这封电报后;立刻去找惟世。和娘还想阻止。

    雪樵道;“如果大哥不去;很可能引起民变。如果有民变;大哥也脱不了干系。难道嫂子宁愿被流放?”

    和娘见他说的这样严重;心里也知道事态严重了;便进去;叫醒了惟世。

    要组织救灾;并不是要多好的学问;而是要有一种组织能力。

    叶惟世少年及第;没有见过这样的世面;在灾难来时;慌乱是难免的。如今吃饱睡了一觉;脑子也冷静了下来。

    当雪樵把贸易栈前的混乱;和梅兰妮的电报告诉他。

    他也立刻明白形势有些逼人了。

    和雪樵商量了;要往县城里去。

    他让和娘帮着写公文;差人送往永春。

    自己来到典史处;和典史商量;他回县城的事情。

    关起德只是断了腿;惟世把这鹞山上的一干人交与他辖制。自己带些人回县里。

    关起德已是老吏;知道灾难时安民是重要的;也没多说什么;应下了。还让几个皂隶;捕快;跟着一起去维持秩序。

    雪樵点了二十名保安队员跟着一起去。三十多个人;拿着火把;和提着哨棒;摸黑;趟着水;往县城里去来。

    此时;激动了一天的民众;又饥又累;相靠着;在潮湿中休息;没有了白天那种喧闹。只有几个孩子在涕哭;大人在低声的哄着。

    惟世一行人到时;引起了骚动。

    他们敲开了贸易栈的大门;惟世问凌掌柜来有没有饭?

    白天烧了几桶;因为发饭的时候引起了骚乱;所以不敢再发;还有几桶饭留在那里。

    惟世让人抬了出去;发给众人;这次有人维持秩序;没人敢哄抢。而且让老弱优先。

    不一会;天就亮了。惟世告诉凌掌柜每天分食两次;老弱先发;再青壮妇女。有了知县在;大家又好象有了主心骨;虽然条件还是很艰苦;但也没什么人吵闹。倒是很听话。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很快;就有人生病;又吐又拉;有人死亡。

    洪灾才过;又行疫病;人心又惶惶。

    惟世发现;留在城里的人生病的多;而且死亡率高;而跟去鹞山的人基本上都好;就是生病;也很快能好。

    这时梅兰妮又有电报过来;告诉他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要管理好饮用水。

    这话点醒了他。在鹞山的人饮用的是山泉水;没有被污染。而城里的人喝的是河水;河水泛滥时;和城里的水连成一片;哪里分得清。

    洪水来了;动物也死了很多;鸡;猪淹死了不少;还有老鼠等小动物的死体到处都是;又因为洪水把粪池中的粪便也冲了出来。这样就把水都污染了。人再喝;就容易得病。

    想通了疫病的来源;惟世告戒众人不要饮用河水;组织人去山上挑泉水下来。

    又组织人掩埋死去的动物和人,管理好粪便;不让它重复污染。城里的药铺虽然也进了水;但是药大都还在;药铺的老板也知道;这种被水湿过的药;很快就会坏掉。所以把那药也都拿了出来给人免费吃。又加上;水已经全都退去了。

    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虽然此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由于叶惟世在;没人骚乱;大家也很听他的调遣。要说起来;中国的百姓最好治理。

    惟世此时也不敢离开;吃住都在贸易栈。

    惟世看着原本被他整治的稍具规模的城市;又已是满目疮夷;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这时;凌掌柜和他说;所剩的粮食不多了。

 222 救灾

    大水退后;城里还有一半人家的房子没有坍塌;是有家可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