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75章

清穿物语-第175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姑娘;少妇平日里很少见到当官的;从窗户中看到年轻英俊的县令;背后也有一些指指点点。

    惟世整天眼睛盯着小城的市容卫生;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这日他带着小厮李忠在华记的贸易栈前;看到有人吵架。

    虽然没人明说这贸易栈和他的关系;但是他现在姓华;很多人对他和这家贸易栈的关系心知肚明。居然有人敢吵到了这里。

    叶惟世站在人群外面听着;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吵架的人所吸引;所以没人注意到他。

    听得一个略微苍老的男声道;“我等了这许久;你不收我的货;他们后来的;你倒先收了。这不是欺负人怎的?”

    伙计说;“他们是讲好来交货的;你是新来的;再说;你卖的山货;我还要去问价;自然就耽搁了你一会;怎是欺负?”

    叶惟世一听就明白了;准是伙计先照顾了天地会的人。让这山地汉子等久了。这真是欺负了人;还很有理由。

    叶惟世上前道;“原是你们轻慢了他;又何必找理由?”

    那伙计还要想说;转头一见是惟世;忙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大少。

    这称呼也是很有学问的。他们不管他叫县令;叫他大少。也是有仗势的意思:看吧;这是咱家的大少!

    叶惟世没有理会他;只对他道;“去;把凌掌柜叫来。”

    转过头来对那汉子道;“伙计不懂事;多有得罪。”

    那汉子看上去四十来岁的样子;头发盘在头上。由于日日风吹日晒;人显黑瘦;一副山地人的样子。

    他见惟世如此说;嚅蠕地不知如何说。

    凌掌柜赶来了;“大少;今天有兴致来我们这里逛?”

    叶惟世道;“你是如何管理的;这人总应该按照个先来后到吧?”

    凌掌柜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道;“还是先收这老哥的货。”

    那伙计还要圆着自己先前的话;问道;“他这山货按什么标准收下?”

    凌掌柜道;“就按二级收下。”

    伙计应了声;就要拿称称。

    叶惟世虽然不是很懂得做生意;但是;这几年在北京跟着金掌柜也见识过了。又听说;这德化的华记贸易栈有欺负人的事。凌掌柜看都不看;就把人家的货定在了二级。

    他道;“且慢;你先把那一级的货拿出来。”

    那伙计看着凌掌柜;后者朝他点点头。

    山货的样品取来了;山地人的货比那样品还要好。

    惟世看着凌掌柜;凌掌柜道;“按照大少的说的;一级收货。”

    一级的木耳是二十文一斤;他这一挑是二十斤;所以得了四百文钱。

    给钱的时候;并没有为难他;一五;一十的数给了他。

    可是;叶惟世止住了;转头对那汉子说;“这里有直接换米;如果想要米;也可以算成米斤;这里的米是十文一斤;比外面便宜。”

    那汉子卖了山货;原是打算买些米回去;他也看好了县城的米价;是十二文一斤;这里的米是从外面运过来;所以要比时价略贵了些。如今山外的米价是八文一斤。

    汉子听说;也不要钱了;全换成了米。他问;“听说你们这里有玉米种子;能不能用这白米换些?”

    伙计说;“那种子是不要钱的;只要你参加了天地会;就马上给你。”

    那人狐疑道;“天地会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帮会。”

    那人道;“你们常常欺负我们山里人;可见不是什么好人!我才不参加。那玉米种;我也不要了。”

    说完;挑起担子出去了。

    惟世方知;他们是这样推广玉米的。

 220 暴雨

    叶惟世追出了贸易栈;在一株大榕树前追上了那山地汉子。

    那汉子见惟世追来;便停了脚。方才惟世帮他;他对这为年轻公子很有好感。放下担子;“公子有何事?”

    惟世说;“我方才见你想要些玉米种子。”

    那汉子道;“我是想要些;我们在山里;听说那米能在山地里种。但是;我不想参加那个什么会。”

    惟世说;“如今县里也是要向全县推广玉米;并不要求一定要参加天地会。我那里还有些种子;你在这里先歇歇脚;我唤小厮去取来与你。”

    那汉子听说;道了谢。惟世关照李忠去向文伯要些玉米种子来。那李忠跑着去了。

    惟世在一块树根石上坐下;请那汉子也坐。

    那汉子把扁担横在了两个筐上;坐在了扁担上面;擦了汗;取了一个水葫芦出来;喝了一口。突然想起了什么;忙用衣角把那葫芦口擦了擦;递给了叶惟世。

    惟世接过来;喝了一口;“此水很清甜。”

    那汉子见惟世没有轻贱他;还喝了他的水;脸上露出了笑容;道;“这是山里的泉水;自然要比那河水要好。”

    惟世顺便问起山里人的生活。

    那汉子见惟世为人亲切;态度儒雅。心生好感;对他也没有什么保留;告诉他他家住在山里;从这里进山还要走两;三个时辰的山路。他说起山里人的日子。最难的自然是粮食和食盐。就算是种些杂粮;还要时时堤防着野兽来祸害。有时打了野物;又卖不出什么钱;当地人也不穿皮毛。

    惟世听到这里;心里一动。

    谈话之间;互道了姓氏。

    惟世得知那汉子姓陈。名叫大民。

    两人正说的起劲;小厮李忠气喘嘘嘘的跑来。手里拿着一小包种子;还有一小袋土豆。

    惟世接过种子;打开包;取出了几粒黄色的玉米给欧阳看。陈大民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小心的接过来;细看。

    李忠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为了推广玉米;梅朵写了让人印刷的。

    惟世照着小册子对陈大民讲了如何种玉米。陈大民认真地听着;努力的记下。

    最后;他小心地说;“华公子;不如将这本书借与我;我找人抄了再还与你。”

    惟世道;“你那里有人识字?是最好不过的了。这小册子原本就是发给你们看的;我担心你们不识字;才念与你听。”

    “我是大字不识一个;我兄弟他认字读书;我拿回去让他看。”

    惟世道;“那正好;你把这书带回去交给他帮你看;这里面还介绍了一种农物;叫土豆;”他把土豆袋打开;让他看;“和地瓜种法差不多。你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去种种看。”

    陈大民大喜;接过了土豆和书;再三谢了惟世。

    惟世告诉他有事到贸易栈找他。

    陈大民见天色不早了;赶紧赶路回去了。

    叶惟世回家后;想到今天在贸易栈发生的事情。心里感不舒服。近来贸易栈常有这类事发生;虽然扩大天地会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仗势欺人。否则与恶霸有甚区别?

    叶惟想到最后;决定给秦炼写封信;告诉他有这样的事情。

    磨了墨;摊平了纸;打了腹稿;拿起毛笔;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忘了饭点。

    到了吃饭的时间;和娘亲自来叫他吃饭;见他在写文章;一时好奇;看了起来。等看后知道是在向家里告状。

    不由的有些担心;“这掌柜都是你堂弟所派;如果你去说他们不好;会不会引起你婶娘的误会;还以为我们要得什么好处。”

    惟世摇头道;“婶娘一家我很了解;他们最恨人凌强欺弱。如今如果不早些让他们知道有这样的事情。等那些人养成了习惯;借了我的势头压着人压惯了;别人不知道的;还说是我欺压乡里。传了出去;还不知要出什么事。”

    和娘听他这样说;也不作声了。她是官宦人家出身;当年她爷爷就是经常被弹劾的。所以她也知道;作官还是约束着点好。

    两日后;惟世将誊写好的信件;交给了徐雪樵;让他发电给秦炼。

    惟世想明白了;秦炼特地把徐雪樵留给他;就是要让他方便行事的。不然为何派了雪樵来?那是他从小的生死兄弟。

    没想到的是;雪樵接过他的信件一看;一脸的为难。

    他说;“大哥;你这文章写的好。可是;队副他能看的懂吗?还有夫人也是看不懂的。”

    惟世这时才想起;梅兰妮;秦炼这干人虽然致富的办法多;但是文学上的修养是要差了。于是;悻悻的收了文章。

    雪樵的电台并不是在县城里;而在县城南边的鹞山上。

    秦炼在鹞山置了一所宅子;那里还有地热。引山泉水来;很是舒服的一个地方。

    惟世坐在榕树下;喝着茶;时山风徐徐而来;看着满山的野花;感慨道;“真是个可以偷得半日闲的好去处。”

    雪樵道;“大哥这就是自家的产业;你如想来;只管来;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也可以让嫂子来住上些日子。”

    惟世听说;眼睛也是一亮;但是一想到和娘那双脚;又暗了。这山路走起来可不轻松。

    坐了片刻;惟世心中有事;告辞回家。

    雪樵让人牵出了一头青驴;让他代步。

    几天后;惟世让小厮送来了写成口语的电文。雪樵翻译了;发了出去。

    秦炼得知;非常重视;立刻将此事交给郝贵华处理。

    秦炼指示道;“原本就是因为草民要被人欺负;才组织起来。如今才有些气势;反倒欺负其他草民;实在可耻。希望严查。杜绝此种风气。再说;生意讲的是和气生财;如此怠慢;哪里还会有人脉?所说事情希望查明;严肃处理。另外;德化的事务听华惟世的。”

    德化的凌掌柜是郝贵华所推荐。有了什么事情;他自然也是要担肩膀的。郝贵华安排了泉州的工作后;准备亲自往德化这边来。他还没有见过华家大少。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郝贵华还没有出门;这台风就到了;他只好延了行期。

    这天陈大民从山里赶了出来;急忙忙的来找叶惟世。

    这次;贸易栈的人倒是没有为难他;立刻派人带着他找到了惟世。

    见到了惟世;陈大民说;“马上就要有暴雨来;这山上的水就会冲下。县城里会被水淹;公子你赶快做准备。把家往高处搬。”

    惟世听他这样说;抬头看看天;太阳还照着。

    陈大民说;“你别不信;我看这天马上就要变;公子你还是要抓紧做准备才好。”

    说着还要赶回去。

    惟世让人取了些干粮给他路上充饥。

    陈大民没有推辞;接受了;临走前;再三关照惟世要做好洪水的准备。

    惟世看着陈大民的走远了。想着他辛辛苦苦的走了几十里山路;就为了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心里还是很感动。

    因为他曾经被梅朵教育过;知道农民中有很多会识天气的人。所以;对陈大民的话没有掉以轻心。他让贸易栈的人去通知天地会的人做好要下暴雨和发洪水的准备。

    又召集了县中胥吏告诉他们让县城里的人做好要下暴雨的准备。

    德化县多次发洪水冲了县城;所以县中诸人不敢大意;宁信其有。都一一准备起来。

    李忠通知文伯带着和娘等人去鹞山。

    和娘看着阳光灿烂的天空;对他的话感到怀疑。

    “这好的天;哪里会变?”和娘不肯走。

    文伯劝道;“大少是个稳重的人;他说的话总有道理。少奶还是去的好。那里地势高;李忠去过;条件比我们这里还要好。”

    和娘说;“我们都去了;留下他怎么办?我自然是要和他在一起的。要走;你让大少爷和我一起去。”

    文伯劝不动;只好和惟世说。

    惟世过来;对和娘说;“这里如果下了暴雨;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