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72章

清穿物语-第172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喜忧参办中;从西贡回来的船到了上海港。

    船上带了大量的木材。越南黄花梨;虽然没海南黄花梨那样漂亮;但是也算是好的木头。再有紫檀;这种木头就是在当时也是名贵木头。象牙;犀角;沉香。这些物品在苏州都引起了轰动。

    苏州的工匠最是手巧;好的材料到他们手中都能成为精品。

    这些材料在苏州都卖出了好价钱。苏州贸易栈的名气又上了一层楼。

    船回程时;装上了纱布;棉布;中成药;丝绸;瓷器;各种精致的大小木器;笔墨砚;书籍纸张及那里所需的日用百货等物。武器当然是不会少。

    虽然还未到南洋;但是同东南亚的贸易先开始了。

    雨季过去后;西贡的佛寺开始营造。

 216 葡萄酒

    年底;梅香一众人回到了苏州。苏州自有一番热闹。

    于立清和平莲石也随他们的船一起返回。三胞胎也一起回来过年。

    平莲石写了一个详细的建钱庄的计划交给了梅兰妮。

    梅兰妮一见这种没有句逗的文字;就头痛不已。将这报告交给了齐逸;让他翻译。

    等到齐逸把他的报告一条一条的列出后;他们读了;发现平莲石还真是个金融人才。

    几个人讨论后;由秦炼出面和他商谈具体事务。

    经过酬备;他们的钱庄在二月低调的开张了。华记的钱庄主要是针对内部的资金调度。所谓钱庄;相当于华记的财务部门。所以;这个部门直接由秦炼领导;具体事物由平莲石决定。自此;他们的财政管理专业化了。

    梅香和绫子负责了上海的纺织厂。金家两姐妹还是做席羽绢的助手。

    于立清接替了江南总管;成了江南大掌柜。山河会的副堂主。有了他们的加入;梅兰妮顿觉轻松。

    水妮没有回来;留在了琅琦负责保安队的一些工作。如今的保安队已经是六百人的编制了。小甲也留在了南方。

    乾隆十年的二月;叶惟世;屈仪奉在翰林院的生涯结束;叶惟世被分配到了德化县做县令。而屈仪奉则被分到左云县为县令。

    这年二月;在京会试。

    梅兰妮得知了这一安排后;立刻和梅朵及齐逸去了北京。

    叶;屈二人已经准备离开。他们要去的地方;都有人接应。一路上也有人照应。屈仪奉虽然去的是个苦寒之地;但是离范十三娘近了。。他还是很乐意前往。他的婚事粗定在了腊月。按照当时的一套婚礼规格走下来;一般总要一年左右;才请婚期。

    叶惟世实际上是重返故里。从福建出来这许多年;才又能回到那个地方去。心里也是欢欣的。倒是李和娘因为不了解岭南之地;有些忧心。梅兰妮等人告诉她那地也有华记的产业;不用担心。

    和娘也隐约知道洪门的事情;她其实更担心的是这块。好好的大清的官一级级做上去多好;偏与这些帮会搞在了一起。所以;离开北京也让她松了口气。只是;她没有料到;那地的洪门势力更强。

    两个丫头也要去南方。她们自然是喜欢留在北京;但是;象她们这样的身份是没有选择的。看到三妮梳起了妇人头。平日里她们在心里看不起三妮。可是这会子;心里都羡慕不已。

    梅兰妮和常婶等人帮着收拾行李;忙了几天。到了二月底基本才忙定了。

    常延过了年后跟船去江南;但是三妮没有跟去。一是;这时风俗;儿子不在眼前;媳妇要在公婆前替他尽孝。二是;因为;常延在南方没有安顿好。所以两人尽管依依不舍;也只得分开了。三妮婚后原是不需要再工作了。但是;她一个人呆在小院里没什么事做;再说;这年头与父母同住;财物都又是公公婆婆管着。虽然有常延给了点体己;她哪里舍得花掉。等常延离开后;她就又提出要回华家工作。

    常婶他们也没有觉的不好;又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家里的人和事又都简单。所以同意了。

    倒是周家听说了;三天两头打发人来要钱。弄的常婶对他们愤怒不已;哪有总来要别家媳妇的钱。常周两家的矛盾;让周三妮很难为。一面是婆家;一面是娘家。三妮两可的态度也让常婶不满。

    她对梅兰妮说;“不是常家人;总是有外心。养不家。”

    这种家庭矛盾;梅兰妮不好介入。只能相劝;“等她有了儿女;自然会为自己的子女打算;要帮人家也只是有限了。”

    常婶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每日有空就盯着三妮的肚子看;看的三妮头皮发麻。还旁敲侧击地问着三妮的月事;当她知道三妮两个月没有来月事了;欣喜若狂;医生还没有来看过;华家诸人都知道三妮怀孕了。弄的三妮都不敢出门见人了。

    常婶心里高兴;说话就没了防备;“我看人再准也没有了;三妮屁股大;就是个好生养的;你看;一成亲就坐了胎。不是我说;少奶奶那般纤细;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易生养。”

    这话;让梅兰妮想起多年前和边峰去无锡;在一个茶水摊头听人讲鸽子的事来。对于中国日后能成为世界人口大国;有了深切体会;民间对于人口的生养;不用任何仪器;已经有了完善的标准。

    梅兰妮问;“听说还能看出所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常婶说;“那有经验的稳婆是一看一个准。三妮月份轻;还看不出来。她没什么反应;可见是个体贴的孩子。我看你家的几个少爷都好;想来你当初也没有什么反应吧?”

    话题转到了怀孕经验上去了;梅兰妮心就虚了。她哪里有什么经验?说不好就要露马脚的。赶紧转了话题。

    常婶在为她家添人加口高兴;金掌柜等人在为推出葡萄酒做准备。

    葡萄酒在唐朝时就流行了;但是由于后来的战乱;丝路的中断;使得这酒成了诗词里的名词。

    为了推销葡萄酒;他们想先办一个酒会;从天津把办酒会要用的玻璃制品运了过来。

    为了路上减少损耗;他们特地用船运来。

    这些玻璃器皿运到了;就找人来相帮清洗干净;请来的人一看这些玻璃制品;知道名贵;小心翼翼的。

    事情就是这样;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错;头两天;倒是每天有人打碎了两;三个;打的大家心里都吊起来。可是没见东家骂人或打人;也没有扣工钱。渐渐放松了心情。倒也不再打坏东西。

    梅朵指导人在种暖房植物;还没有很多植物可以种植;暖房大块的地方空着;他们要借用这地方筹办酒会。

    二月会试结束二十多天后;名单出来了;那榜上有名的;自然是高兴。要打点祝贺;要忙着拜访老师;很是忙乱。虽然有商户前来拉关系;投资些银两。很多考生家里也是贫寒久了;就是得了银子;也舍不得乱花了。又要准备殿试。根本是也没时间打点这一切。

    华记的客栈中;早就发过小广告;上面说;如果要庆贺;可以和华记登记了;写明要请多少人;华记免费帮着办酒会。说是;“形式新颖;保证宾主尽欢;回味无穷;久久难忘。”

    所以很多住店的学子参加了华记的酒会;不但他们自己参加;还介绍了朋友参加。

    后来参加酒会的人倒的确是难以忘怀。华记的酒会放在了三月初;华家也借着这借这个酒会为叶;屈二人告别。

    酒会采取自助餐的形式。在一条长桌上放着一大盆一大盆的菜肴;旁边放着一大叠的玻璃小盆子;让他们自己取菜。又有一大排不同的玻璃杯里倒着红色的葡萄酒;黄色的橙汁;白色的椰汁;也有少量的米酒。另外有一些杯子里倒着香喷喷的花茶。

    那天天气晴朗;他们在不同的玻璃房里还布置桌椅;还在露天也放了几张;给那些不畏寒的客人留着。

    他们为了残园做了很多能折叠的桌椅。这时全拿出来使用。虽然都是异乡人;但是;一个酒会为了几个人一起举办;每个人都有一些亲戚朋友。

    叶;屈两人也请了自己在翰林院的几个年轻的同事来凑热闹。所以;也有一百来人。

    来参加酒会的人大都是文人。这样新颖的酒会的确使得到会的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哪些酒和饮料;及酒具餐具。

    等金掌柜介绍了酒会的规矩;来宾开始还拘束着;觉着自己去取食品有些别扭。等有人带了头;又有些酒下了肚;也放开了;跑来跑去的取食品。酒会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大家也借着酒菜;写了些祝贺诗;文;也有人写了些离别的诗词。在写的诗文中;自然少不了“葡萄酒”;“夜光杯”,“琥珀盏”之类的词语。

    三月的酒会出名了。特别是酒会上的的酒器和餐具。

    华记的玻璃酒器借着这场酒会扬了名。

    很快就有人来问价;买这些玻璃酒具。也有不少豪强来派了家人来赊取。第一个来的是果亲王的家人;算来;那果亲王也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就会如此的敛财。

    这种玻璃器具没有什么难度;不多时就有人山寨出来。华记的酒具开始卖的很贵。山寨品要比他们的便宜。只是山寨的酒具带着些绿色;没有华记的透白。但是用的人并不计较;后来很多人家;特别是旗人都置买了玻璃酒具。山寨版出现后;华记的酒具就渐渐停做了;改做琉璃扳指;琉璃文房用具等物。

    京城里买了玻璃酒器的人家多了。这些酒器给人的初次印象就是用来喝葡萄酒的;有了酒器的人家;自然要用这样的酒具来盛葡萄酒招待客人。这样一来;葡萄酒就在京城里流行了。

    酒具很容易山寨;等到葡萄酒山寨出来要几年以后了;而这时华记葡萄酒已经成为品牌被大家所接受了。

 217 推广蜂窝煤

    217 推广蜂窝煤

    屈仪奉并不是一个人去的左云;而是带了个小厮一同前往。那小厕还是金掌柜帮着培养的。金掌柜早得到了边峰的指示;帮着叶;屈二人都培养了小厮;选得是那聪明伶俐的;还粗通了文墨。一路上主仆二人相处出了默契。

    屈仪奉走的是华记的商路。那一条通道;这几年几经修建;又有人不断的维护;沿途还设了小亭及厕所为人提供歇脚;也有人在那里卖些食品茶水等;这条路已经不象几年前那般冷清;来来往往的商人和旅人多了。沿途大都种上了树;只是;在他上路时;那些树才有了些绿意。春风吹过来;虽然没有南方那么的温和;也没有严冬时的冷峻。

    沿途;都有华记的客栈;很是方便。而且华记的马车行脚快;十天后;他就到了任上。

    交接后;就有红花会和华记掌柜和他联系上了。

    左云地处山西;那处的露天煤矿多;华记打算与红花会一起开发。

    梅朵早就有指示给他;让他在位其间鼓励县里的人多种树木;防风沙。只是;那时人四季煮食取暖大多要用木柴;那山上的树也种不住。

    华记的掌柜也早得到了指示;要大力发展蜂窝煤。因为前面有过王重家的悲剧;所以;再三告诉过他使用煤的注意事项。并还派人特意在左云的客栈里教他们怎样做蜂窝煤;和怎样做煤炉。及怎样使用它们。

    很快;华记和红花会合营的蜂窝煤的店和煤炉店就出现了;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来问津。他们大力宣传;鼓励红花会的人家使用;还给他们打了折。由于一斤蜂窝煤的价钱低于柴价;又加上柴没有蜂窝煤经烧。渐渐使用蜂窝煤的人家多了起来。

    这样卖柴的人就没了生意;但是;煤行和炉行优先招樵人为工;帮着制煤饼和送煤饼。那些人赚的钱不比卖柴时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