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68章

清穿物语-第168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冲突如果说是战争;那太过分了。最多也是小型斗殴。

    那些来挑衅的水盗已经不专业了;他们祖先的那种强悍也随着岁月磨去。驱动他们的是他们祖先留下的贪婪的心;打劫生意人成了他们的习惯。能抢到当然最好;抢不到;也能跑。漕帮的势力大;他们不敢惹。华记的新港开建以来;他们一直在暗地里注意。也筹备了一阵子。终于选在了一个越黑风高的晚上打了过来。但这次他们是踢到了铁板。这里的人不但武器精良;人员还训练有素。他们跑也跑不掉;全部被抓住。

    赎他们回去的条件就是撤出长兴岛。

    当时;水盗还想用缓兵之计;先撤出了长兴岛;等到缓过气来;再从崇明打过来。

    等他们过了江后;秦炼带人过江把他们的船只全都烧了。没了船;只能望洋兴叹。

    梅朵带人在长兴建立了农场。上海县一直还以为那里被水盗所占据。

    这里在小打小闹时;华记的船队在边峰和能海的带领下;来到了湄公河三角洲。后世叫西贡的地方。

    华记的船队有六条海船。并没有引起人的注意。因为那里经常有南来北往的船只暂时停泊。

    他们的船停靠时;把帆都收了;所以并未显得与众不同;反而是他们的船身比其他大船窄。

    他们船上有三到四根桅杆,他们的帆增加到五层。这船是十九世纪海上之王的飞剪船。这船的好处就是把风力利用到了极致;速度比当时的一般帆船快了不是一点半点。曾有报道说;用普通帆船从中国到欧洲;要走一年。而用这种帆船;只要走五十八天。作为一个远航船长的后代;从小就把这船的模型当玩具。靠着回忆把着船模制出来后;造船的工匠们把它变成了实物。先是在周围行驶;后来发现它的速度极快。成为了华记船队的首选。

    这时的越南正处于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的郑氏和阮氏的对峙中。

    说起这两股政治势力;原来还是亲戚。早在两百多年前;阮氏家族还未成为王族;当时的阮淦是黎朝的将军。黎朝被莫朝篡位之后;阮淦率族人逃到哀牢(怒江…澜沧江流域);在那里找到了黎昭宗黎椅的幼子黎维宁;立为黎庄宗。做起了挟天子令诸侯的行当。

    来投奔的人中间有一个叫郑检;最为出色。得到了阮淦的青眼;将女儿阮玉宝许配与他为妻。郑检果然不负众望;攻城略地屡建奇功。到1545年;阮淦被莫朝降将杀害。权利落入郑检手中。阮淦有两个儿子;阮汪和阮潢都有战功。郑检继续丈人的挟天子令诸侯的事业;一面对自己两个小舅子实行打压。阮汪官居左相;还是被郑检所杀。这让阮潢惶惶不可终日。

    阮潢称病退隐;暗地找了当时的名士白云居士阮秉谦问计。阮秉谦告诉他“横山一带;万代容身。”横山是现在越南的中部;顺化在横山南面;是当时越南的边界城市。那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阮潢通过姐姐向郑检要求去顺化。郑检同意了。

    这样;阮潢出镇顺化。后又接收了广南。用北方移民和犯人开发这两个地方;短短十数年间;顺广一带就成为“市无二价;人不为盗;诸国商舶凑集”之地。

    从此;阮潢割据南方。郑氏的子孙在北边号称郑主;虽然面上是黎姓人当国王。但上下无不奉郑主之令。而阮潢的子孙号称阮主。奉“阮福”为国姓。因为一直没有国号;被人称为南阮;也有人称他广南国。在1702年;南阮曾派人来到清朝请奉国名。被清朝拒绝了。后来他就自封为“大越国”。称自己为国主。

    南阮一边与北郑对峙;一边不端往南扩张。十七世纪末派了大臣阮有镜来西贡;在这块原属于柬埔寨的土地上建立了嘉定府。阮有镜死于攻打柬埔寨的回途中。

    到了1744年;北郑是郑楹当权。而南阮是阮福阔当权。阮福阔很昏庸;南阮政权也很腐败。

    这时的西贡人口并不多;整个湄公河三角洲约有四万户;主要是高棉人;华人;和越南的京族人。

    湄公河一路流来;在下游分成了九条叉河流入南海;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到处是密林;纵横的河道和沼泽。

    这里是热带;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旱季从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雨季从五月开始到十月。

    华记的船到时正逢雨季。他们选了一块地方;在那里搭起竹楼。一副安营扎寨的样式。

    当时那里的嘉定府派人来问;他们的意图。他们告诉说;要在这里建一座寺庙。

    当地的高棉人最是信佛。听说后主动找来;愿意为建寺出力。能海出面与他们交往。见能海是和尚装扮;很得当地人心。虽然语言有障碍;但是当地有很多潮州人;他们的话和莆田话相近。所以请来做翻译。

    在那里;他们打着洪门的旗号;那处很多明朝遗民;闻之过来去他们交往。华人身居海外;十分留心家乡消息;也都有人过来打听故国的事情。又热心告诉他们本地的种种事宜。对他们很是友好。

    在这种热带从林中生活;虫蚁蛇蝎最多;好在闽人对付蛇有经验;带了蛇药。

    他们又被告知;如果要动土建屋这样的大事;一定要请巫师看过才能做。

    他们通过高棉人请了巫师过来看地势。又把画好的屋样拿给巫师看;巫师认真地指点了一番。边峰拿笔一一记下;有不清楚的地方又再问明。态度十分恭敬。还送了精美瓷器;丝绸;茶叶;和漆器作为回报。

    自从南阮占据了这个地方以来;高棉人就受到打压。原本高棉巫师在此地的地位很高;如今却没人理会。而能海;边峰一众人如此礼敬他。巫师及高棉人都很高兴。又细心的指点了他们在这种地方生活要注意的事项。这时的巫师都兼任医生;给人治病。他回赠了沉香木。这木并不是用来欣赏收藏的;在当时有实用功能;用来防病;治病的。

    当地的高棉人养象为人运输。能海就雇用他们来运建寺庙的物质。

    这样;边峰一众人来到此处;与华人和高棉人交好。一边和周边的人做生意;一边准备建寺庙的建材。。还开地种起了水稻。那地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当地人全都是靠天吃饭;尽管单季的水稻产量低;但是成熟的快。加上热带;生活成本就低;不需要冬天的用品。

    热带的人都有些懒;是因为他们的自然条件太好了;到处是椰树;那种清甜的饮料不用钱买。还有一种野生大香蕉;含淀粉量高。当地人採了回家;就蒸熟了当饭吃。到处都种榴莲。开始边峰等人看到这种水果都掩鼻。后来也能吃。

    而对于勤劳的中国人;到了这种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加上他们又肯卖力工作;收入自然也比别人高。

    南阮当时实行“俸禄制度”;就是;当官的不是由朝廷发放俸禄;而是封赏他们“食”多少“户”;让他们直接到这些人家收税。而且是没有什么节制;那些官员是按需索取。人民的负担非常沉重。又因为南阮常年南北用兵;国势已弱;阮福阔还在富春(南阮都城)大肆建造宫殿;弄的民不聊生。国内矛盾很大。嘉定这种属于边远的地方就顾不上了。而嘉定府根本没有能力管理他名下的地方。当时有很多华人到那里开发土地。

    在当地华人和高棉人的帮助下;能海;边峰等人在那里站住了脚。他们要等雨季结束;开始建造寺庙。

    他们的动静还是引起了嘉定府的注意;嘉定府派人去他们那里收钱财。被他们打了出去。当时那处华人的势力很大;所以;嘉定府不敢再有其他举动。

    他们把带来的茶叶;瓷器等物品卖了;又收了各种红木;香料;象牙;犀角;装船运回苏州。他们的目的之一是做贸易;所以总会安排几只船回去。

    也有个别当地华人;愿意搭他们的船去中原见识一番。他们也接纳。

    他们能发电报与总部联系;但是;路途遥远;要靠沿途的中转站转过去。虽然;他们的电报;有时要一两天后才能到秦炼的手里;秦炼等人还是能及时得到他们的信息。

 212夜校

    洪门日益壮大;于是;就恢复了堂号。如岭南一带;用“天地会”旧名;西北那处用了“红花会”;津京处选了“青龙会”;到了江南;秦炼选了“山河会”为名。

    洪门事业如何发展;梅兰妮是不大关心的。她在计算上海厂里的营销。上海生产的龙头细布和呢子供不应求;都没有库存。又因为;十月;华记要派船去长崎贩铜;随船带去六十匹呢作为试销。苏州地区的呢子就更紧张了。眼见到了冬天;家家都在准备寒衣。贸易栈做的是批发生意;羽绢日日来电催促。华记的苏州贸易栈已经很有名气;他们总有独家经营产品;如火柴;如宽机布;现在还有呢子。火柴不用说;不是要仿就能仿的。宽机布这是把织机加宽了。有人试了之后;发现如此宽的布机很难扔梭;和压紧。人们很是怀疑;华记的宽机布是如何织出来的。也四处打听来着;但是不得要领。

    秦炼和梅朵组织人在上海厂区开夜校;教人认字;每天半个时辰;五天休息两天。

    因为来认字的都是成年人;他们教字时也讲些道理。比如学习工人二字;秦炼就会讲;这两字放在一起就是天字。说明天是由做工的人撑着的。

    听的人感到骇然;不是说;这苍天都是由天子撑的吗?

    天子用什么撑天?如果;农民不种粮;工人不制衣造房;他都没有地方住;没有衣服穿;饿都饿死了;还撑什么天?撑天的是天下做工的人。

    既然天是由做工的人所撑,按照“法道自然”的原理,这些人最应该有生存的权利。

    道理是简单;但是从没人这样说过。先是;听课的人被雷击了般;好半天做天做不得声。回去后细细想来;好象就是这样的道理。

    能讲出这样道理的老师;他们还从没有碰见过。

    开始来学习的人只是少数;后来发现识字外还能听道理;来的人就多了。

    轮到梅朵讲课;听的人还要多。

    梅兰妮奇怪;一夜她去旁听。

    梅朵在教“農”字;她说;从这个字中就能看出农民的辛苦了。这字从晨化来;农耕必做于晨;谁都知道;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农人如此辛苦;心中还全是委曲;要看着天吃饭;要应付各种的税赋。一个农字说尽了农民的辛酸。

    梅朵讲课大都也农业有关的字;农字的异体字“辳”为什么上面是个林字二不是其他的字?因为早年这片大地上到处是森林。要把树木砍去;才能耕种粮食;所以;上面加上林字;这是刀耕火种的痕迹。

    来听课的大都是农家子弟;从梅朵这里能学到字;还能学到农业知识。许多祖辈;父辈传下来的经验;被梅朵总结成了知识再讲与他们听。这些熟悉又新鲜的知识让年轻人兴奋;回去学说给家里父老们听。那些父老听了些样的传播;觉的很有道理;也说;这个先生讲的交关有道理。

    原本对年轻人学认字还有些看法的人;听见这些道理后;反到督促他们去学习。学了农业知识;在他们看来比那四书五经要有用的多。

    教人就象播种;种子撒播后;总会有发芽的。

    山河会得到了发展。

    洪门的发展还是暗地的;还是悄悄的。虽然这几年他们从几百人发展到了上万人;和漕帮比起来;他们是小儿科了。

    这年漕帮组织的增长得到了飞跃。

    乾隆八年;鉴于漕运的费用太高;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