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66章

清穿物语-第166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使的色情小说转成了地下读物;在苏州更加好销。书坊的老板对人说;这书被禁了。意味着要的钱也比没有被禁的书多。

    停云阁推出了新弹词;;把唐伯虎点秋香;祝枝山题诗;王老虎抢亲;等故事穿了起来。虽然大家都对这故事很熟悉;可是江雨楼抓牢个‘噱’字;引的大家开怀大笑。上午的茶馆生意又红火起来。

    梅兰妮把后世的大纲和越剧唱词写了下来;拿去给李芸参考。

    李芸近来有些稿费分成;虽然不多;但是也大大鼓励了她写作的热情。又加上她的画作在唐风挂卖。每月也有些收入;她写作画画的时间多了;消费的时间就少了。赚的钱竟能存了下来。

    人一有事情忙;只有觉的时间不够用;情绪也有了地方宣泄;李芸哪里有时间作。

    李果这日悄悄问梅兰妮;知不知道满人被打的事情?

    梅兰妮神秘的反问道;“先生;你看谁会替我报仇?”

    李果哭笑不得;“这不给你嫁祸就是好的了;谁还会帮你报仇?”

    他把沈德潜信上说的关于乾隆的事说给了梅兰妮听。

    沈徳潜近来是青云直上;这年又升了左春坊左中允。梅兰妮因为有三胞胎的提点;知道沈德潜成了乾隆的枪手;帮着他写诗歌。所以恩宠不断。

    沈德潜的信本意并不是来通风报信;而是怕华家行为不检点;最后连累到了他;所以写信来告诫。

    这年;沈家已经有人送了一座大宅子给他家;就在网师园旁边;阔家头巷里。

    干将坊里的房屋早让他家人处理了。他家现住元和县;已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宅院。

    梅兰妮对三胞胎的老师;多有回报;但独独不与沈家来往。逢年过节的孝敬;都让北京那里直接送去沈德潜处。

    这是因为;沈夫人纵着独子沈种松;行为不端,经常作恶。读书不行;小妾成群。梅兰妮很看不上这种人。

 209色拉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想避开的人;偏偏就是避不掉。

    这天;沈种松来到了唐风;想要一套文房用具。

    恰好是这种文具断货时。沈种松不信;吵着让老板来见。

    伙计劝说不了;派人过来仓库的楼上请示梅兰妮。

    梅兰妮听说;皱着眉头;对伙计们明令;文具一件也不给;如果要就让他花钱来买。不能惯出他毛病来;讨要顺了;一直来讨;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那伙计道;“我也是这样说;但是他说是少爷们老师的儿子;总归不能像对其他人那样吧?”

    梅兰妮说;“你去告诉他;少爷们孝敬的是自己的老师;不是老师那不争气的儿子。”

    伙计道;“这样说话;不大客气了。”

    梅兰妮说;“要什么客气;有种寿头你对他客气了;他当做是自己的福气。”

    伙计为难的看着羽绢。

    羽绢知道梅兰妮的脾气;对牢伙计说;“你去和那沈大爷说;文具真的没有了;能不能再弄到还两说;所以;不能轻易许诺。”

    伙计听羽绢这样说;忙走了。

    梅兰妮说;“对这种纨绔这么客气做啥;这种人看了使人触气。一生不事生产,只会讨小老婆。啃老啃到让他爹替他养众多小老婆的地步;也算是极品了。”

    羽绢笑笑没有言语。她发现梅兰妮最是反感男人纳妾。在大清的王朝里;男人纳妾是天经地义的事。偏偏她看不惯。

    羽绢说;“那沈老师总还是做过三胞胎的老师;怎么你这么不喜欢他的家人?”

    “你看看那沈种松是个什么做派;五十多岁的人了;镇日里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没有正业的男人最可怕。”

    “他总算还是有个爹可以靠了。”

    “他爹今年多大了;就算能靠着;又能靠几年呢?”

    梅兰妮知道沈德潜要活到九十岁;七十多岁的人在后世都是退休的人了;可是他还要养一大家子的人;实在不能说他是命好。即使当前他是风光十足。

    到了收工时间;梅兰妮和席羽绢乘船回家。到家里;发现那里的气氛不对。

    乔妈和鲁妈都绷着脸;宛娘脸上挂着泪珠儿。因为沈氏坐月子;宛娘被接来住些时日。天香正在愤怒的说着什么。

    看见梅兰妮她们;又都不说话。

    梅兰妮知道这两位常常会闹些小矛盾;并不放在心上。

    一问;原来是宛娘要帮着端面条;人小力薄;打翻了。

    “这点小事值得生气吗?”梅兰妮劝道;“再做一份就是了。”

    “鲁妈就不应该让宛娘端;她多小啊;能端的动这一大盆吗?原来打算吃冷面;现在也吃不成了。”乔妈道。

    “怎么是我让她端的?是她自己端的;我一个眼错;就翻在了地上。”鲁妈也说。

    到点没饭吃;谁的心情都好不了。

    “好了;都别争了;”梅兰妮心烦了;“争来争去都是小事。宛娘;别哭;把眼泪擦了;帮孃孃一起做饭。”

    梅兰妮检查厨房;有几个馒头;还有些土豆。

    她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吃个新鲜食品。我教你们做色拉。”

    两位妈妈听了也不再吵了;期待的看着梅兰妮。

    她让乔妈去摘了几根黄瓜和一些青豆来;让鲁妈把土豆洗干净和豆;鸡蛋一起用水煮了。

    教宛娘用一根筷子;在蛋黄上戳了一个洞;往里面加了些油;搅拌;调色拉酱。调色拉酱的关键就是油要一点一点的加进去。

    黄瓜和土豆;鸡蛋切成丁块;青豆剥出豆荚煮熟。然后用色拉酱加盐和几滴醋调拌。

    “这就能吃了?”乔妈问。

    梅兰妮给每人盛了一小碗。众人开始还是小口的尝着;几口后;发现还不错;就都大口吃了起来。加上些剩馒头;一顿晚饭也尽够了。

    席羽绢又有了新点子;“如果加上些孙春阳的茶腿丁;更好吃;放在唐风卖;又多了一项小吃。”

    梅兰妮说;这里面的食材可以根据季节做调整;还可以加进些水果;没有土豆时还可以用芋头等。

    羽绢一一记下了。

    羽绢问道;“为什么叫它色拉。好奇怪的名字。”

    这一问;把梅兰妮问住了;原本外国人叫它salad。

    好在苏州人不排外;而且还对海外的新东西很感兴趣。天气热的时候;吃这样的食品不油腻。所以;这叫色拉的新食品;在唐风还是很有市场的。成了唐风的看家食品之一。

    苏州的事比较平稳;梅兰妮就去了上海看看。

    看见已经矗立起的仓库;和部分厂房。

    想到申老农的烦恼;梅兰妮与秦炼商量后;就把东山的库存棉花搬运过来。

    如今黄家平组织了船队;加盟华记;船队的船都被改造了。速度比过去提高很多。华记江南的物流都交给他们。华记有电台联系;船队的行程能安排的很合理。经济效益肯定比起过去大幅度提升。

    由于他们频繁的在江南一带来来去去。引起了漕帮的重视;但是黄家平的船队并没有和他们抢生意;所以;他们也不能有什么反应。只是对附近增长了一只运输船队;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秦炼见梅兰妮来;说道;“你来的正好;在这里坐阵几天;我要离开些日子。”

    梅兰妮问;“难道南方有什么事情?”

    秦炼道;“南少林寺已经建成;我要亲自去天台山迎莱山法师;再送他去南少林。”

    梅兰妮知道这是洪门里的大事。关照了几句路上小心的话;也没有多说别的。

    黄家平等人都已成了洪门弟子。迎莱山是洪门的大事;黄家平安排其他人去东山运棉花;自己跟着秦炼去了天台山。

    从天台下来;经过台州;再经过温州;到琅琦。从那里去南少林只一天的路程。

    华记的海运经常走这些地方;为了停船方便;在温州和台州都建立有自己的小基地。这些小基地都是建在附近的海岛上;离那州府相当远。

    温州的基地要大些;因为龙泉的瓷器要装船从瓯江顺流而下;所以;在瓯江出海口的灵昆和洞头处都有码头仓库和田地。也多是安排被清廷排斥的莆田人过去和招募了西北部的穷人。经过两年的经营;初具规模。

    秦炼这几年在沿海一带;建立了多个小基地。沿海南下;目前最远的基地是在琼州。这些基地大都建在了岛上;如金门;南奥;香港;这些地方由于海禁都曾荒芜过;只是在近年才有人迁移过来;但也是零零星星。

    南方沿海;由于郑氏家族的衰退后;华氏和洪门联合逐渐填补了那个家族留下的空当。在南方沿海地带的影响一点点在增加。

    梅兰妮知道;秦炼和边峰这次接莱山归莆田大有深意。从乾隆三年;他们答应帮莱山除去刘荣华;又将洪门发展到南北有上万人的规模。而且建立了不少根据地。他们已经成了洪门中的顶梁柱了。他们是要取得洪门的领导权。

    莱山如愿以偿的回到莆田;并且还有了一座完整的庙宇;不用寄人篱下。

    庙中养着武僧;又周边的人也慕名而来学武;寺门大开;广招弟子。寺庙依山而建;易守难攻;里面暗道纵横;武僧们都按军事编制;由保安队领导(保安队这几年发展很快);明面上是练武;暗地里是军事操练。方丈前面弘扬佛法;后面武僧们听的是为什么穷人受穷的世间道理;这种道理比佛法更能打动穷人的心。又置有庙产;按照农场经营;庙中诸人皆参加劳动;也有家贫者也过来做工。南少林虽然是新建寺庙;但是;他们请了岭南七子之一的程可则写了重建南少林的铭文刻在碑上。上面记载了南少林的历史;又如何在清初毁与兵燹云云。南少林的名声大增。

    梅兰妮后来知道;边峰在莱山成为南少林的方丈的仪式上;被指定成了莱山的第一助手。主持洪门的日常事务。但是;边峰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在南方再建立一个寺庙。

    新寺庙的地点也已经选好;就在西贡。他的理由也很充足;在那块地方;阮;郑两个番王正斗的很起劲;正史上的法国人就是帮着阮氏集团打败了郑氏集团;才掌控了越南。

    但是;如今;洪门到那个地方发展势力;不和阮氏集团交好;而要和郑氏集团来往;而让阮;郑两家继续斗下去;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洪门控制横山以南的目的。

    这个建议让莱山身边的弟子很有兴趣。

    洪;万等人都已经有了重任。但是几个跟着莱山的徒弟还没有什么实权。有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跃跃欲试。入了空门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没了功名心呢?

    莱山毕竟已经八十岁的人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他已经算是高寿了。他还能主持洪门多久呢?

    洪门逐渐往南洋扩展已经势在必行。一干人都决定要南下扩张。岭南很多大家族都下南洋做海贸。尽管朝廷下了严令;禁止国民出海贸易。但是;中国海岸线那么长;清朝的水军又很弱;哪里管的过来。

    华记的海船队;七月下水;载着货物和人员;往南方去了。他们的路途停靠金门;南奥;陆丰;香港;崖州;这些地方都有华记基地。

    边峰和能海都随船出海;这是洪门一次很大的行动。

    等梅兰妮得到消息的时候;船队已经到了香港。

    还好;有电报及沿途的电报收发站;一路电报转过来。梅兰妮能够不断得知船队的消息。

 210龙头细布

    七月底;华记的船队才到达了崖州。他们在那里有茶场和橡胶场。而在香港他们建立了海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