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3章

清穿物语-第13章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搜到了蒋大的书房;说是书房;里面没有什么书;大约是蒋大办公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暗格。两人好一阵兴奋;打开后一看;只见里面是一个牛皮包;很沉重;另外是一付云
  子;这云子却相当名贵;可棋盘是厚布做的。两人悄悄的把东西带到自己的私秘处。打开牛皮包;里面是一个布卷;展开布卷;插着一套形状各异的刀;即使是外行;也看出这刀不凡。更何况;刀柄是用紫檀木所制。
  一个月后;由于周氏的虐待变本加厉;实在受不了;两人带着云子和宝刀及搜刮到的几十枚铜钱便从家里出逃了出去。
  两人走小路;离了张埝;到处写些暗号;希望能和齐逸取得联系;虽然知道这样做;希望非常渺茫;但有希望;总好过没希望。
  一日。秦炼看到他们的涂鸭;便主动和他们搭话;几句话一说;都知道了是同乡。
  和秦炼在一起;他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秦炼讲的皖南方言;和江苏某些地方很象。很多事情;由秦炼出面要方便得多。
  楚氏兄弟原打算在外避一阵子;等蒋大回来后;他们在带着秦炼一起回到蒋家;揭露周氏的奸情;消灭隐患;然后继续过小地主的生活。
  秦炼认为非常不妥。首先;两人的语言就很不对头;原本土地主的儿子;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突然说起了京片子。任谁都会产生怀疑的。
  于是;仨商量着远离丹阳县;到了常州;盘缠(手镯;和铜板)用完了;仨人还没有找到谋生的方法。加上楚氏兄弟又病了。正在走投无路;天上掉下梅兰妮一行。
  梅兰妮让楚氏兄弟喝了药;向袁婆借了一架小纺车回来;把昨天买来的纱线;绷了六股在纺车上;然后各抽出一个头;教梅朵把这六根线并成一股。
  然后和秦炼去铁匠铺;打了一把小斧头;一把小砍刀。一把小铁铲。说好了八百文的价;两天后取货。
  回到家里;梅兰妮拿出了一些圆型的贝壳园片给秦炼作样子;让他和齐逸做一些出来。
  梅兰妮则到房间;让双胞胎上床睡觉;她在另外的床上替孩子们裁剪衣服。白色的布做小褂;内裤;蓝色的做外衣;裤。蓝花布替梅朵做外衣;所有孩子的外衣;都做帽子衫;而裤
  子仿造后世睡裤的裁法;后片起翘打摺;没有橡筋;梅兰妮有办法。当梅朵拿着并好的纱线团进来了;梅兰妮拿刚做好的小内裤;沿着腰头锁了一圈边;然后用竹针和粗纱沿着锁
  边挑些针数出来;象织毛裤边般两平针两上针的织一寸左右;收针;在中间均匀的织出些孔用来穿绳子。这样的裤子即使绑腰的绳子断了;裤子也不会落下来。
  梅朵赞道;‘嬢嬢你办法很多嘛。‘
  ‘如果有缝纫机;那怕是手摇的;我一天都能把这些做好;现在真是老牛拖破车。‘梅兰妮叹道。
  ‘你现在也不算慢;也做了几条小短裤。‘
  ‘只能粗针脚;你们将就先穿着;‘梅兰妮看看天色;‘吃午饭的时候了。‘
  午饭很简单;梅兰妮把鸭肉和鸭汤分成七份;留了一碗装着鸭头鸭脚的汤;那是给她自己的;梅兰妮彻底理解了;为什么父母都会变成‘食头族‘;(鸡头;鸭头;鱼头;都包圆了)。
  把余下的六碗汤中的五份分给孩子们;再把炒的蔬菜分成六份。放上一竹箩的馒头;梅兰妮决定以后家里就采用分食制。等孩子们都在吃的时候;梅兰妮端着一碗鸭肉汤给袁婆
  送了去;袁婆客气了几句;才收下了;并夸梅兰妮的孩子文静;不闹人。教养好。梅兰妮听了;自然是乐的。
  下午;梅兰妮继续做衣服;天气渐渐凉了;早晚的凉意都很明显了;梅兰妮决定;这事处理完后;立刻带孩子们去苏州;安居下来。
  梅朵在一旁做帮手;三胞胎被强迫睡了午觉。秦炼则不知去向。三胞胎醒了;也跟着出去。梅兰妮继续飞针走线。
  直到日头斜了;梅兰妮看时辰;是做晚饭的时候了。
  当梅兰妮刷锅淘米的时候;秦炼提了条鱼回来;梅兰妮看那鱼约有两斤左右;感到很惊讶;怎么这样的小人能捕到这么大的鱼;楚氏兄弟告诉梅兰妮;他们在流浪的日子;秦炼练
  出了捕鱼钓虾的本领。梅兰妮点点头;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会你许多求生的本领。
  晚饭后;清理了厨房;又让孩子们和自己洗澡;忙完后;也已起更了。
  随后;睡觉;一夜无话。
  

017 闲话生计
更新时间2013…10…27 0:48:39  字数:3136

 这个时代;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都有养鸡;而开客栈的必定要养一;两只公鸡;为了报时。鸡叫头遍时;梅兰妮起床了;这是她来的这个时代后养成的好习惯。略为梳洗了;就去了厨房。
  这个年代的客栈;并不包三餐;旅客可以使用厨房;但得自己准备食材;柴草;厨房的炉头共有八个;为了不和别人挤;所以;梅兰妮一早就煮起一锅粥。然后洗衣服;晾衣服;忙完这些;天已开始亮了。粥煮好后;梅兰妮洗净了一个瓦钵将它盛出。再将那锅洗净;炉台收拾了。出门去买菜;回来时还叫了一担柴。
  伺候儿女们吃了早餐;梅兰妮洗了碗筷;杀了老母鸡;炖了鸡汤;又收拾了蔬菜;整理干净厨房;便坐在院里的树荫下做针线。
  袁婆对梅兰妮的举动很欣赏。加上苏州;无锡两地方言有些相象;两人的话就多了些。
  袁婆二十一岁嫁到常州已经三十多年了。明清时候的江南女儿;并不象人们认为的早嫁;多在二十岁左右才出嫁。弹词<;再生缘>;(孟丽君)的作者陈端生就是二十四岁结婚的。明末著名女诗人徐灿嫁给海宁陈之遴时;也是二十岁。梅兰妮算了自己的嫁龄在十六岁;立刻汗颜了;其实贺双卿因为父亲去世;被伯父以三石谷为聘礼草草嫁掉;时年也是十八岁。死时才只有二十岁。
  袁婆二十五岁时死了男人。袁婆没有儿子;只得一个三岁的女儿。小家小业的;并无恒产。袁婆靠做女工;养活母女二人;后来女儿长大成人;并为女儿招了个女婿;来立门户。所幸女婿也是个好的;一家三口努力工作;也创下小小的基业;买了房屋;在乡下买了几亩地。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女儿女婿患病;双双病亡。梅兰妮很能理解;这年头没有抗生素;加上好医生少;庸医多;小小的感冒都能送命。留下了四岁的外孙给了好婆。好婆这是第二次抚孤。把房屋略改造了;开了‘好婆客栈‘;外孙今年十岁了;正在塾里读书。
  袁婆见梅兰妮也是寡妇;不免有些同病相怜;安慰道;〃你比我要强多了。你身边有四个儿子;都聪明伶俐的。只要熬几年;你那大儿就能帮你支撑门户了。昨儿;听他为你辩解;可知是个孝顺的;懂得护娘亲。〃
  梅兰妮关心的是其他的事;便推心置腹地请教;〃好婆;我虽然;带了些银两;可到了苏州;安了家就不剩多少了。你老也看到了;我这儿女一大堆的。所以我也要做些女红添补家用。只是;女红的价钱---〃
  袁婆道;〃如果;帮人做衣裤;荷包之类;一个月辛苦些;能赚到五两银子;支撑你这样的家;节省些用;也是尽够了。如果帮人绣花;那价就高了;如果绣技好的;一月十两银子也是挡不住的。〃
  梅兰妮问;〃若是绣画呢?〃
  〃绣画?〃袁婆看了梅兰妮一眼;〃绣画;如果象韩希孟那样的作品;就是天价了;一幅都要几百两银子。可是这种神技;老身自今尚未见过。前朝顾绣的技法由顾玉兰传出;我的师
  傅就是顾绣的传人。前几年我见到了一件真正的顾绣绣画;方知;我师傅所学的不过是皮毛;不及十分之一。〃
  梅兰妮又问;〃说是苏州的缂丝名满天下。好婆可知一;二?〃
  〃说到缂丝;那都是织造局管的;民间很少;有也是凤毛麟角。当今官场上来往;送缂丝是时兴。只是;这缂丝面料却不好寻;多是那制造局的工户;在业余时间织成;悄悄的卖出;
  一匹价起码八十两。〃
  〃那若是缂的画呢?〃
  〃若是画;那就又不同了;即使是工户;也不一定能缂出;到底还是要一个好画工。前不久;常州这里;曾卖出一幅观音像;这么小;〃袁婆比划了一下;〃都要百二十两银子呢。〃
  梅兰妮心里对缂丝和绣品的价位有所了解。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更有了信心。心下安定了。
  梅兰妮和袁婆白话;两人手里都不空;各自做着针线活。
  低头缝了几针;梅兰妮便又问及生活的各项开支。
  两人详细的讨论了生活里的各类开支。讲到房租;袁婆说;〃这苏州的房租比那京城都要贵。小小的一间厢房都要六百文一月呢;常州租正房;加小院才只五百文。〃
  梅兰妮觉得可以理解。北京上海的房租不也比其他城市贵很多吗?
  买房呢?
  〃那更贵了;买三进起楼的独立院房;最少也要两千两银子;那院子还逼窄。象我这所房屋;也不过八十两银子;你看;我那后院还种了几哇菜;梅娘子;你可别小看这些;可省了不少嚼度呢。所以;买房要实惠;有些边角地;能种些瓜菜;最是上算了。〃
  此时;梅朵出来;靠在梅兰妮身旁;听袁婆提及种菜种瓜;便来了兴趣。〃好婆;你有没有瓜菜的种子?能不能给我一点啊?〃
  袁婆笑道;〃有啊;有啊;囡囡也喜欢钟菜啊;有好些种子呢;一会儿去拿给你。〃
  梅朵欢喜的;〃谢谢好婆。〃
  梅兰妮笑道;〃这丫头在乡下长大;从小跟着她外婆种菜种瓜;人精似的。这菜那瓜的;都认得;连我都识不得呢。〃
  〃乡下的女儿;可不是就认得这些个;好个俊俏的小囡;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袁婆看向梅朵的眼光多了些慈爱;转向了梅兰妮;〃准备给她缠脚吗?〃
  〃啊?〃梅兰妮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梅朵忙说;〃我不要缠脚;我不要缠脚的。〃
  梅兰妮瞄了一眼袁婆的脚;见是天足。便斟酌着说;〃缠脚这事;我可是不懂;我小时;我母亲因要我帮着干活;带弟弟;所以没有替我缠脚。后来嫁了人;跟到了北京;那里的满人
  都不缠脚;所以我这大脚也不见的唐突。当了娘后;事情更多;这天足却是便宜的很呢。〃
  袁婆说;〃说起干活;天足可不就是便宜!只是如果要入富贵人家;女孩儿家;多要缠脚的。我见囡囡生的俊俏;梅娘子有何打算没?〃
  〃这---〃梅兰妮不知该如何回答。低了头做针线。
  梅朵意识到这个话题的危险;忙打差;〃好婆;你城外的地;每亩一年出产多少啊?〃
  袁婆说;〃我那是水田;一年两季;一共也有七石的谷。一亩地的地税是八钱银子;年成好得话;我能收的四石谷的租子。〃
  梅兰妮说;〃地税怎么高啊?〃
  〃可不是吗!康熙年的的地税只是六钱五分银子。苏杭那里的地税还高;要九钱银子!〃
  梅兰妮想到商业税;〃那这客栈要交税吗?〃
  〃要啊;一年要一两银呢。〃
  〃一两银?〃梅兰妮有些想不通了;一亩地的税是八钱银子;十亩地是八两;这农业税比商业税要高很多嘛。
  袁婆误会了;〃可不是嘛;我同你讲啊;你的孩儿还小;如果十六了;就要服劳役呢。〃
  〃服劳役?!〃梅兰妮想都没想到还有这一说。
  〃如果;不舍得孩儿去;那每年就要交二两银子一人的劳役税;如果孩子考上了秀才;这劳役方可免了。〃
  梅朵说;〃我们村里的史老爷今此去考举人了;说是举人老爷家不用交税了。〃
  〃囡囡小小年记倒懂这些个。〃对梅兰妮说;〃考上了举人;那全家的劳役就全免了;家里三百亩的土地是免税的。举人家的店铺;也不要交钱的。〃
  梅兰妮说;〃这么好啊!〃
  〃不好还怎得;要不这许多人拼命去考举人呢!说起考功名;那考生家里如是作官的;务农的要便宜些。那工户;商户啥的;就差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