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南宋-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夜里,大军开封在以西七十余里的黄河码头边扎下营垒。
军士们围坐在篝火边闲聊着,巡逻兵一丝不苟地来回巡视着。
陈涛还没有休息,正在沙盘前思考着不久之后将爆发的大战。目前西夏方面二十二万主力已经聚集在银州及延安府两地,汉军占据的绥德州楔入这两地之间,因此绥德州将是一个关键点,如果西夏方面能够先一步攻陷绥德州的话,那么汉军将处于不利的境地。
视线转到西夏方面。
“大将军,元帅传来号令!”任宽仁急奔进大堂禀报道。
任得敬一把夺过任宽仁手中的命令,飞快地看了一遍,猛地一拍大tuǐ,“太好了!~~”抬起头来兴冲冲地下令道:“擂鼓聚将!”
第二天一早,任得敬亲帅六万步骑从银州南下,目标直指绥德州。差不多就在此同时,李穆方面也派出延安府都指挥李巍率领三万步骑出延安府北上。他们的目的显然是要夹击绥德州。目前绥德州有守军五万,全都是折冲府兵,守将是段阳、段川两兄弟,他两人也算是跟随陈涛的老人了。
西夏军的调动并没有出乎段氏兄弟的预料,之前陈涛已经发来过亲笔书函,提醒他们要警惕西夏人在我方主力抵达前会孤注一掷。
守军开始按部就班的调动,各城县老百姓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撤离。虽然战火将至,但是百姓们都不是特别担心,他们相信自己的军队最终会获得胜利。
数日之后,任得敬率领的大军便抵达了绥德州以北百余里无定河北岸的清边寨,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清边寨,清边寨的守军早就已经撤离了。
随即任得敬命人在无定河上搭建起浮桥,大军随即开过河去,接着便来到无定河南岸背靠横山的镇边寨。
西夏军以为也可以像之前那样轻松地占领镇边寨,然而当他们骑兵部队飞驰到寨下之时却突然遭到寨墙上飞泻下来箭雨的袭击,当即便有近百人被shè落战马。西夏骑兵吃了一惊,当即撤退。
任得敬皱了皱眉头,沉声下令道:“前锋立刻展开攻击!务必一鼓作气打过去!”“是!”
此时,任得敬及他麾下的将领们并不认为眼前这座的镇边寨会给自己造成什么阻碍。他们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镇边寨城xiǎo墙矮,一般只是用来防备盗匪及xiǎo股敌军的,面对任得敬率领的这种规模的军队确实没有多少守御能力,而且城中守军并非汉军主力部队,仅仅只是几千折冲府兵罢了。
轻敌的西夏军就扛着几架简陋的云梯,推着几辆冲城车朝城池冲来。
城墙上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直到对方前进到七八十步处,城墙上突然飞出一蓬密集的箭雨。冲在前面的西夏军登时被掀翻一片。
西夏军盯着汉军不断倾泻下来的箭雨向前冲锋,踩踏着自己人的尸骸。
很快,西夏前锋军终于冲到城墙下,不禁发出一声兴奋的呐喊,也许他们以为接下来就要轮到他们开荤了。
几架云梯纷纷搭上城头,西夏勇士咬着弯刀顺着云梯朝城墙上涌去。
就在这时,雷鸣般的响声突然传来,正在攀登的西夏勇士不由的大惊,做为百战老兵他们明白这声音意味着什么。慌忙抬头望去,赫然看见檑木石块如同雨点般倾泻下来,面sè登时白了。
啪啪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身处半空中的西夏军士兵纷纷被砸落下来,惨叫声此起彼伏,一片血雨飞舞。
在后方观战的任得敬不由的一惊,对方准备之充分超出了他的想象。
一旁的部将急声道:“大将军,敌人准备充分,急切间难以攻下啊!”
任得敬皱了皱眉头,心不甘情不愿地吼道:“鸣金收兵!”
金钟声响了起来。
被打得晕头转向的西夏军匆忙退了下来。这一次的失败倒也不怪他们,实在是他们太过仓促,并且汉军准备充分。
与此同时,陈涛接到了段阳发来的急报,此时二十五万大军正如同一条巨龙般朝西北方向蜿蜒前行,蔚为壮观。
陈涛立马在官道旁的一座山岗上,雷刚等将领及柳飞絮簇拥在其周围。
陈涛放下手中的报告,皱眉道:“西夏军果然先一步对绥德州发动了进攻!另外,黄河西岸的独战山也正找到李穆所部的猛攻,岌岌可危!”稍作思忖,对身边的传令官下令道:“传令各军加快速度!”“是!”传令官应诺一声,掉转马头奔去。
陈涛对商烈道:“立刻率领第一军团两万游骑兵先一步渡过黄河以解独战山之围!”“是!”
接着陈涛又命令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宪率领五万第三军团步骑驰援绥德州。
视线转到绥德州方面。
任得敬他们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六万人马竟然会在的镇边寨前被阻挡了三天时间,那几千府兵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们与蜂拥上来的西夏军血战,箭矢用完了,就用石头砸,石头没有了就用牙齿咬,人人状似疯虎,这样的悍勇即便是汉军正规军中也不多见,这几千府兵全都来自京兆府,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地区。
然而双方兵力相差过大,在血战了三天之后,镇边寨终于失守了,三千七百余名府兵除少数逃入横山外,其余全部阵亡。
西夏人虽然获胜,然而却丝毫都不感到高兴,府兵都如此悍勇,要是遇上汉军主力~~?所有人都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疑虑。
南北两支西夏军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攻击前进,他们在汉军府兵的节节抵挡下缓慢前进,经常遇到被拆毁的桥梁被焚毁的村落。府兵虽然有少数士兵战力不逊sè于主力部队,但整体战力却依旧与主力部队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敌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只能做到迟滞对方,而无法阻挡敌军的前进步伐。照此发展下去,南北两支西夏军迟早会会师在绥德州城下。一旦绥德州被他们攻破,连成一线的西夏军将严重阻碍汉军西进步伐。
就在绥德州战事及独战山战事如火如荼之时,汉军大部队正日夜兼程急赶。
数日之后,西夏军南北两支大军终于打通了阻碍,于绥德州城下会师了,绥德州被八万余西夏军重重包围。
'。。'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攻守之间
第三百九十四章攻守之间
就在西夏军包围绥德州的时候,张宪率领的第三军团还在半路上兼程急赶。wwW!
商烈率领第一军团两万游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来到黄河岸边,远远望见独战山上狼烟滚滚,可以想见那里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恶战。
商烈不敢耽搁,当即下令搭建浮桥。本来黄河上是有浮桥的,不过由于西夏军的进攻,汉军方面为防西夏军渡过黄河奔袭腹地,因此先一步烧掉了黄河浮桥。
视线转到独战山上。
西夏军的攻势比之前更加猛烈了,无数西夏军将士顺着山坡黑压压地扑来,汉军掷下去的石块、檑木如同雨点一般,惨叫声此起彼伏,血水漫天飞舞,不过这并没能阻止西夏军前进的步伐,他们状似疯狂,吼叫着,拼命冲来。
不一会儿工夫,西夏军前锋部队便冲到汉军营垒的寨墙前了。他们抱着檑木冲撞木制寨墙和寨mén,用简陋的云梯朝寨墙上攀登。
汉军则拼命地投掷石块,西夏军将士纷纷惨叫着倒了下去,然而对于cháo水般的西夏军来说,这些损失似乎不算什么。
西夏军奋力冲击了半个时辰,终于踩着无数同袍的尸骸冲入了营垒。双方立刻陷入刚开始的时候,汉军还能够抵挡住西夏军的攻击,然而随着西夏军cháo水般的涌入,汉军各条阵线均告土崩瓦解。虽然如此,汉军依旧奋战不休。嘶吼声与惨叫声响彻云霄,不断陷入重围的汉军将士纷纷倒在对方海cháo般凶猛地冲击之下。
董先站在悬崖上看着眼前已经无法挽回的战局紧皱眉头。扭头对身旁的传令官下令道:“传令下去,各军退守最后一道防线!”“是!”
在各条战线上苦苦抵挡的汉军将士接到命令后迅速朝山巅退去。汉军在独战山的营垒分成两大部分,前营位于山腰的平台上,后营位于山巅之上,这后营便是汉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汉军将士纷纷涌入后营,而西夏军则在后面急赶,跑得慢的一些汉军将士正在被西夏军追杀,他们面带惊恐之sè,一个个被砍翻在地,这些汉军将士似乎与汉军正规军存在不少差别,似乎战力相差很大?对了,守备在独战山的汉军并非汉军正规部队,而是折冲府兵。
追击的西夏军乘势朝后营寨mén冲来。
董先只得下令关上了寨mén,没能及时逃入后营的几百名府兵便和西夏军一道被关在了外面。
西夏军兴奋地冲到寨墙下,突然一蓬箭雨呼啸而来,西夏军倒下了一大片。正在兴头上的西夏军并没有停止冲锋,依旧嚎叫着朝寨墙冲来。
轰隆隆地大响声响了起来,无数的檑木顺着坡势奔流而下。正在冲锋的西夏军立马停了下来面sè一白,很多西夏军将士连忙转身朝山下奔跑,转眼之间很多西夏军将士便被奔流而下的檑木砸倒在地,现场一片血ròu横飞,凄厉的惨叫声伴随着檑木奔涌的轰鸣声,一派壮观的景象。
西夏军暂时停止了进攻,在前营进行休整,同时加紧赶制各种攻击装备,比如可以抵挡箭矢并且阻挡檑木的巨型木牌等等。
西夏军将士全都士气高涨的样子,不过身为主将的李穆却忧虑在心,就在刚才他收到斥候的报告,称汉军前锋两万骑兵已经抵达了黄河岸边,李穆不知道他布置的一万突骑是否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一名部将奔到李穆面前,抱拳道:“将军,敌人方面没有任何动静!”
李穆抬头朝位于山巅的后营忘了一眼,对部将道:“告诉各军统领,休息一个时辰,然后继续进攻!”
“是!”
一个时辰之后,西夏军继续发起进攻,攻势跟之前一样猛烈,他们在不久前赶制的巨型木牌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不仅防护住了箭矢的攻击,也抵挡住了大部分奔流而下的檑木。
与此同时,汉军大部队先锋部队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船只。商烈当即下令五千军士下马,乘坐船只、竹排先攻占对岸的桥头堡阵地,此时西夏军一支一万人的突骑已经占据了河对岸的阵地。
五千最为jīng锐的游骑兵纷纷下马,从马鞍后面的长囊里取下长弓,有的则取下挂在马鞍边的盾牌、单刀,这些装备本来并非游骑兵的标准装备,不过他们来之前陈涛判断先锋部队可能会遇到步战的情况,因此为他们临时配备了长弓、盾牌等装备,这些游骑兵jīng锐本来就擅长使用骑兵短弓,因此使用长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五千jīng锐游骑兵被俘步兵装备纷纷登上竹排、木筏,竹排木筏载着他们缓缓朝对岸驶去。手持盾牌的游骑兵居于最前方以抵挡对方shè来的箭矢,手持长弓的游骑兵则居于后面,箭矢已经扣在弦上了。
不久之后,五千游骑兵jīng锐便来到核心处,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对面的情况了,对面的西夏军突骑也已经舍弃了战马,布列成数排阵线。
负责进攻的第一军团下统制杨沫突然举起右手高声喊道:“停止前进!”
负责撑船的士兵立刻奋力稳定住脚下的竹排木筏。
队伍在河心处停了下来,所有将士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