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返大隋 >

第526章

重返大隋-第526章

小说: 重返大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可以说,从朝廷到将士再到百姓,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战争的红利。朝廷支付的多,可有银行的借款加上债券的发行,让我们并没有到需要强行从百姓手里摊派加征,虽然有些利息,可想想我们得到的数千里疆土,几百万的人口等等,几千万贯难道亏了?”

易风虽然用兵不断,可他和汉武帝的用兵可不同,汉武帝用兵,军费哪出的?通过各种征派,完全是靠从天下的富人和普通的百姓手里抢钱来支撑着战争,结果是打了几十年,仗虽打赢了,可国家民生也打崩溃了,减户一半。但易风完全是用另一种形式在打仗,这个战争如同是一场生意一样,朝廷的军费并没有从百姓手里加征摊派,而是通过银行借款和发行战争债券筹款,筹得的大批款项来支撑战争。将士们拿着丰厚的薪水和优厚的赏赐,百姓应征为朝廷转运粮草、制作器械等也不是强征劳役,而是有着同样不错的薪水。虽然这样一来,朝廷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可朝廷因为战争的胜利,新增加的这无数土地山林矿产人口牲畜城池,那都是钱财。何况,在攻占辽东和吐谷浑后,朝廷也基本上把那些原来土著中的上层全给扫清了,官府和他们的财产基本上都充入了国库之中,这也是很大的一笔钱。可以说,除了战争失败,不然这样的仗越打,朝廷只会越赚,不但朝廷赚,将士们和百姓还有那些商人,每一个都在享受着战争的红利。

不过易风的这些宰相们却明显不太能接受易风的这种思路,对于朝廷担着几千万贯的财政赤字,充满着惊惧。大家习惯了量入为出,习惯了积蓄存储,如今突然寅吃卯粮,这样的提前消费的方式他们吃不消。

“嗯,把辽东和吐谷浑战争中夺取的战利品拿出来拍卖吧,那些金银珠宝等等,房屋庄园、矿产作坊商铺,牛羊牲畜车马,通通都可拍卖掉,所得钱财款项上交朝廷财政。”易风的话让参知政事、民部尚书樊子盖脸色好看了不少。

“另外,我最近有意对朝廷的税制进行适当的更改,这是我拟的一些初步的条款,你们可以看看,提些意见补充,然后颁行天下。相信,新的税制实行后,肯定能大为改善朝廷的财政收入问题。”易风最后抛出了一个大招,改革税制,从根本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568章人均二十亩地

侍卫给每位宰执递上一份折子,正是皇帝亲自拟写的税制改革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两点,一是对现有的租庸调税法改为两税法,二是对现在基本上征收不了多少税收的商税改革。

杨素等宰执们一听说税制改革就有些心中动容,税收可是国之基石,随便动一点那都是不得了的。而一看税改第一条就是改变现有的租庸调制,就不免更加惊讶了。

自秦一统天下开始,华夏各朝的正税,一般都是引出自孟子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为理论依据,按“租”“调”“役”(田租,特产,徭役)三个项目征收。到了本朝,曾规定百姓可输钱免役,由政府雇人代替,称为“庸”,“租调役”于是变成了“租庸调”。

本朝的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核心,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即租庸调。实现“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朝廷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若因事增加派役,则以所增日数抵除租调,“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并限定所增日数与正役合计不得超过50日。

这种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还是很不错的。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随着国家安定,人口的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官府无地可授。而租庸调制基本就是均田制,有田才有租,有户就有调,有身就有庸。而一旦无地可授,那么百姓没有地却还得交租庸调,这就矛盾了。开国之初还好些,大家都有地,慢慢的地越分越少,甚至没地可分。租庸调却还得交,这就是大问题了。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人头税,看似公平,其实最不公平。

而易风提出的两税法是什么?正是历史上到了中唐时期均田制崩溃之后,朝廷不得不改革的新税制。

历史上,两税制度出台之后,此后千余年,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虽税制各有不同。但主税却基本上是在这一基础税制上进行修修补补。

唐代两税的核心应当是量出以制入,先预算政府要用多少钱,然后就向百姓征收多少税。具体的就是参照前几年的财政支出,取一个平均数额。再定一个税收总额,然后把这一税额分配到各地,各地再按税收配额制定税率。其二就是取消了主籍客籍的区分。从法律上承认客户地位。由于税率并非由中央统一规定,而是由地方根据税收配额制订。造成往往人口越稠密的地区,人均税率就越低。在主客籍不分的情况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纷纷迁入这一低税率地区,这种迁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异和税率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多少决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造成的不公平。四“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原有的“租庸调”三个项目都并入两税,不得另征。三个项目合并为一,简单明了。

中唐两税法的出台,可以说让中唐重新振兴,使唐朝得以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这种税法的核心是好的,但具体情况又有不少的不足。

易风现在弄的这个两税法,也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弄出来的。

易风的两税法,首先改由征服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一年两次征税。且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据丁征税的作法,而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其三,彻底废除劳役,而改把劳役计算为免役钱,这笔钱直接计算到两税里面,百姓不需要再服劳役,也不用再另外交免役钱。

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并不量出为入,而是按照租庸制,把原来的每丁租庸调的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通通计算为钱,然后再除以百亩地,得出每亩的税钱。最后据此,向天下百姓按田亩征税,你有一百亩地,就交一百亩的税,如果你有十亩地,就只交十亩的税,如果你一亩地都没有,那你什么税都不用交,若是你有一千亩地,你就得交一千亩的税。总之,就是把这些税全都计算到田亩中,按拥有的田亩来征税,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但对国家来说,天下的土地数量是不会变的,因此国家征收到的税款也不会变,但这种改变,却不会让没有地的百姓也依然得交税,也不会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却只按人头来交税。

易风的这种两税,已经与唐时的两税完全不同了,易风的这两税只是有一个春秋两次纳税的名,却没有唐朝两税的户税和地税的不同分类。

苏威看着皇帝的税制改革计划,心里默默的算了几个数,按民部的记载,朝廷刚进行了土地人口大阅,清查出了大量的隐田隐户,现在清查全国共有土地一千万顷左右,共有十亿多亩耕地,户口九百余万户,人口五千多万。

新税法下,每百亩的税是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役二十日。那么粗略的一计算,朝廷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以及一千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斤绵,代役钱是每日绢三尺,二十天役就是六十尺绢,相当于一匹半绢,全国土地的免役钱就是一千五百万余匹绢。

按新税制。全国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两千五百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余斤绵,若再换成金钱征收。一石粮现在价格在二百文钱左右,一匹绢差不多一千文,这么计算一下,一年国的税收大约有三千万贯折现,这么一算,比起原来开皇年间多出来许多。毕竟开皇年间有大量的隐田隐户,这些田地原本大都是关陇集团所占据,新皇即位以来,几次下狠手。都是冲着关陇集团去的,前不久的全国田地和人口的清量普查,一下子就查出来大量的隐瞒田地的户口。

不管是现在实行税务改革还是旧税法,进行的税收都会因此而增添一大把。

而特别是改革后朝廷如果直接征收现钱,比征实物更省事方便,而且如果是按亩征税,那么也不会出现说穷人交不了税的情况,毕竟是按亩征的,一百亩地才征两石粟、两丈绢、三两绵。外一匹半的免役钱,不可能交不起,毕竟一百亩地起码能产出百石以上的粮食。

不过当苏威把皇帝的计划书看下去后,越看越惊讶。原来在皇帝的计划里,这一年三千万贯的税收,其实只是主税。换句话说只是田租。新税制里还有不少的税呢,最主要的是商税。各种工商税制,关税、交易税、营业税、通行税等等。不过这些都是针对商人商铺的税收,跟普通百姓倒关系不大,可看的出来,皇帝对这方面的税收抱有很大的希望,原来朝廷在这方面一年也就那么二三十万贯的税收,现在却可能会达到主税的规模甚至超过。

而皇帝的新税制,有一项更加的狠,那就是对盐、茶、酒、矿产、铜、铁等征收重税,尤其是盐一项,就计划每年至少征收盐税一千万贯,盐、酒等加起来也要达到一千万贯。如今盐茶都是不征税的,而以后,都要征税,而且还是重税,一斤盐可能得超过十文钱,比米还贵上两三倍。

总之易风的计划里,朝廷要大力开发商业,主税是两税,一年的税收大约三千万贯左右,然后次是商税,每年大约征收一千多万到两千万贯左右,再辅以专卖的盐茶酒矿等税,预计达两千万贯左右,总之,在易风的这个新税制上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总额折钱六千万贯上下。这个数量,比起如今朝廷一年也就千把万贯的财政收入要翻六翻。

看的苏威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这一下子翻六倍的税收,那天下百姓还不得反了。可又仔细看了看这计划,似乎又有些不对。商税主要针对商人,普通百姓受不到多少影响,物价可能会上涨一些,但肯定不会无限制的上涨,而倒是主税,总额方面没什么变化,但少数地主大户的税肯定多了,而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税却会少了,因为现在天下因人口增多,均田制早就已经难以实行了,绝大多数的百姓家里没有每丁一百亩地。如此一来,普通的百姓按田亩交税,他们的主税就下降了。毕竟,天下一半以上的土地,其实掌握在天下千分之一左右的少数贵族及地主豪强们手里的,绝大多数的百姓其实都只有少量的土地,甚至有许多的百姓都靠佃地耕种,既受着地主们的剥削,可却又还得上交租庸调,这很不公平。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却也只是按丁交税那一年几千钱的租庸调而已。

唯一的这个盐茶酒税,对普通百姓也有不少影响,尤其是这个盐,不喝酒不喝茶可以,不吃盐不行。一斤盐十文钱,一人一年十斤盐,一年的盐钱就上百文,一家人可能就得交上千文钱买盐了,这笔钱是一笔额外的大支出,相比过去多支付数百文钱。但是因为是含在盐价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