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晨并不急于登基称帝,现在时间已经是接近年末的九月底,他准备过了年后,再登基称帝。
这段时间,朝事可以假借武则天名义,代为处置。武则天也是挺配合的,在这些事情上并没难为他,而是尽量配合。在公开场合,她也一再重申,她完全支持李晨继位称帝,并相信李晨能给大唐带来繁荣昌盛,让李晨当大唐的皇帝,会是天下之大幸。
只不过两人之间的私情却完全断绝,两人即使单独相处,也没有一点暧昧。这主要是武则天之故,她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对待李晨,丝毫不流露出热情和渴望。
李晨知道,武则天肯定恨他。对此他也早做好了心理准备,没太多的在意。
当然,暗地里的朝政决策权,还是大部分在他手上,朝中官员的变动,也主要是他的主意。
裴炎被贬。李敬玄主动提出致仕,薛元超也去了职,归隐了,武则天亲自提拔重臣都离开了朝堂,她的影响力也基本在李晨身上。李晨还算尊重她,在朝事及人事任免上,会问询她的主意。
李显的丧事结束后,李晨也改组了政事堂,他有了初步往内阁制度改变的想法。
李晨知道。权力过于集中并不是好事,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大唐的江山稳固,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他必须要有取舍,后世那些成熟的制度,他必须借用,一步一步让时代朝前发展。选举制度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出现。但那些比现在制度先进,可以在这样时代实施的东西。他可以弄出来。
也在完全控制局势后,李晨也很快撤换了朝中很多官员。
他重新拔高了尚书省官员的权力,以尚书令为尊,委裴行俭为尚书令,为百官之首。
再以狄仁杰为尚书左仆射,骆宾王为尚书右仆射。张柬之和刘审礼为中书令,魏玄同和岑长倩为侍中,魏玄同领吏部尚书。这七个人加裴行俭组成政事堂,以裴行俭为首辅大臣。
郭正一和郭待举依然为黄门侍郎,王德真和刘景先为中书侍郎。魏元忠为礼部尚书,原任中书舍人的李峤被任命为户部尚书,李怀远以兵部左侍郎身份主持兵部事务,兵部尚书之职暂时空缺。韦承庆以刑部侍郎身份主持刑部事务,尚书之职也暂时空缺,敬晖以刑部侍郎身份主持刑部事务,桓彦范以工部侍郎身份主持工部事务。
因为被免及被贬和主动辞职的大臣太多,李晨觉得能信任的大臣已经不够用,一些重要职位上,他信任的人资历又不足,只能先以低级官职主持高级事务。
也还好,有了这些官员的重新任命后,国家机器还能继续运转。
为了安抚武则天,武家几名子嗣,与李晨有仇恨的武三思和武承嗣,李晨也给了他们官职。只是李晨知道,这几个人物,注定会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再没机会折腾起风浪。
禁军将领方面,李晨也做出了大的调整,他以自己的亲信王单领内卫将军职,以吴羽为左金衙卫将军,以李凡为右金衙卫将军,再以突骑施人达曼为左羽林卫将军,以弓仁为右羽林军将军。李多祚和契苾明的左右羽林军大将军之职依然保留,在这次行动中,这两人也给予了李晨以非常大的支持,李晨也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他们的信任。
吐蕃人弓仁是李晨想栽培的,所以给予其非常的信任。突骑施人达曼是乌珠的最得力手下,他奉乌珠之命,率两千突骑施武士秘密抵达了长安,并接受了李晨的统领。
而李晨也充分运用了这两千武士的力量,在李显身死后,控制住了长安城内的各军卫。如果没有这点私兵可以动用,李晨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肯定会多一些担虑。
就在李晨为朝事忙碌的时候,这段时间表现低调的太平公主,又来找他了。
“李晨,我有事想问你,”太平公主说话的口气中带着嘲讽,“我是唤你名字呢,还是要称呼你皇帝陛下?”
“现在我还没称帝,所以还不是皇帝。不过即使我称帝了,也随便你叫,在宫中,你有这特殊的权力,”李晨丝毫没在意太平公主的挪揄,笑着回道:“别把我想的那么不近人情,那么阴森可怕,我比任何人都阳光,都大量。你一直对我这么不友好,我不是一直没计较。呵呵,说起来,我还是你的堂兄呢,当兄长的,呵斥一下妹妹,也是应该的。你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我,我不会隐瞒的。”
“我的皇兄李显,是不是你杀死的?”太平公主咬着嘴唇问李晨。
李晨知道太平公主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也没什么意外,坦诚地将那天的情况解释了一下,再道:“其实那天我出的杀了你的皇兄也没什么,毕竟他刺剑准备杀你的母后。连自己的母亲都要杀的人,与禽兽何异?所以你也不要计较这事,不必为你的哥哥耿耿于怀。我承认,我是利用了你的母亲,利用她的信任,掌握了禁军,才能成今日之事。”
“或许你不知道,我一直在母后面前说你的好话,说你是个很不错的人,值得信赖,并说你是我心目中最出色的男人,我真的想嫁给你。母后这般信任你,与我的态度也是有关系,但她是不会让我嫁给你,你我是族兄,更不可能成为夫妻,”太平公主似乎挺感慨,说话间也有点语无伦次,“只是我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子。我的父皇,我的兄长都死光了,只剩下母后。”
顿了顿后,太平公主又很认真地问了李晨一句:“李晨,有朝一日,你会不会对付我母后,会不会对付我?”(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大结局
“当然不会,永远也不会,只要你们不暗地里对付我,”李晨非常坚决地说道:“只要你们不暗地里对付我,想置我死地,我不但不会对付你们,而且还会永远礼待你们。说,你的母亲,会一直是大唐的太后,你也会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我还会亲自为你主婚,让你嫁一个你最中意的丈夫。”
听了李晨这话后,太平公主脸上略显不自然,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
“你年岁也不小了,该找个驸马嫁了,你的母亲已经说过好多次这事,”李晨看着面容俏丽,明艳不可方物的太平公主,略微感慨地说道:“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看的上的男子?”
“有啊!”回话的时候,太平公主一脸古怪的神情。
看太平公主这副样子,李晨忍不住苦笑了两声,“你不会是说我吧?”
“当然是你,”太平跟着叹了口气,“在我眼中,你是最出色的男人,只是……”
“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是最出色的?”李晨嘴角露出勾魂的笑容,凑近太平公主,“你不是刚开始时候,看我怎么不顺眼,一直想惩治我吗?”
“哼,那是因为你老是捉弄我,打击我,”说到这一点,太平公主有点气哼哼了,“没有人敢对我这样,你是唯一一个人。”
“看来这辈子,我也是唯一一个让你心动的男人了?”李晨放肆地打量着太平公主,“看过我之后,你看不上其他男人了,没有任何人是你想嫁的,对吗?”
听了这话,太平公主的俏脸微红起来。但并没承诺,也没否认,更没与李晨对视。
李晨不傻,当然知道太平公主这副神情就是认可了他所说,当下也色从胆边身,走到太平公主身边。挑起她的下巴,让她与自己面对面,放肆地说道:“那你是希望我成为你的男人?”
太平公主有点惊慌的神色起来了,她弄不明白,事情为何一下子变成了这样,好像刚刚还是她在质问李晨,是不是他杀了自己的亲哥李显,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暧昧了呢?
只是她虽然慌乱,但并不排斥李晨这样待她。反而有点隐隐的期望。因为李晨的桀骜不顺,对她的低看,还有他一直的出色表现,她早就暗暗喜欢上了李晨。喜欢上李晨后,也一直期望能与他有感情的交集,甚至嫁给她。对于太平公主这样的女人来说,能征服她的,只有是李晨这样各方面都异常出色的男人。今天李晨做出这样大胆的举动。她虽然紧张,也觉得不妥当。但并不排斥。
见太平公主不厌恶他的举动,甚至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李晨也大担起来,将太平公主从座上拉了起来,让她与自己面对面地站着。这样两人身体几乎相互靠着,没有一点距离了。
太平公主顿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更加不敢看李晨。而李晨非常霸道地将太平公主拉进怀里后,没一点犹豫就直接吻了下去。今天这个女人主动送上门来,并且还直接告诉他,她喜欢他。原本就有征服太平公主心思的李晨,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
唇与唇相接触的时候,太平公主低低地惊呼了声,下意识地想躲避,但最终放弃了,任李晨轻薄,还在李晨咬着她鲜嫩的嘴唇吻了一会后,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小嘴,期望李晨的进一步侵犯。
太平公主一副欲拒还迎的样子,李晨当然不会客气,给了她一个缠绵的吻,手也不老实地放到了她胸前的突出地方。太平公主只是身体轻轻地颤了颤,依然没躲开。
她的身体所表露的态度,还有那急促的呼吸,潮红的脸色,给了李晨进一步的鼓励,他没犹豫就抱起太平公主,往里间走去。
只一会功夫,两人就在时间的榻上滚在了一起,身上的衣服都被剥去,接着传来了身体与身体的撞击声,还有太平公主那声调各异的**声。
一室春辉。
………………………………………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年,元日大朝会上,以武则天的提请下,李晨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年号为永昌,以上官婉儿为皇后,武团儿和乌珠为妃子,继续尊武则天为太后,并大赦天下。
韦氏在年前产下一女,这让她很失望,她原本还想,如果能生下一个儿子,或许她以后的命运可以改变。母以子贵这一点她清楚,生了个女儿,她挺失望。
只不过李晨并不绝情,他告诉韦氏,这几年好好反省,改变一下自己的性子,或许以后,他会找机会给她一个名份。这让韦氏挺是惊喜,一再表示,她会听李晨的话,也希望李晨给她机会。
韦氏长的很漂亮,身材也是让任何男人着迷,李晨有点贪恋她的身体,再加上韦氏在历史上的名声,这样的女人,他不想就这样让她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年李世民杀了李元吉后,也将李元吉的妃子抢过来,当自己的女人,他就效仿一下李世民吧,只要韦氏老老实实,不再有阴谋,他不介意给这个美丽的女人一个好的未来。
上官婉儿也在李晨登基后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并在十月怀胎后,生下了一子。自己有后了,这让李晨欣喜若狂。上官婉儿在被封为皇后以后,表现的可圈可点,经常给予李晨建议,但并不干涉朝政,处处以长孙皇后为榜样。她爱李晨,也知道李晨爱她,但为了尊制,她也建议李晨补充后宫,并亲自主持选秀,为李晨挑选合适的妃了。对此,李晨只有苦笑的份。
登基后,李晨的精力从女人身上投到朝政方面,给大唐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才是他最想做的事。
李晨正式登基称帝后,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彻底废除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宵禁制度。并打破市坊的分割限制,让市坊不再成为限制百姓出行的障碍。在大力改善种植结构、推广新型种植方式及先进的耕种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以非常大的力度支持和发展商业贸易。
朝廷下发诏令,鼓励百姓在农闲之余出门行商,并给予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