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国投资银行抽调出六百万美元,继续支持张灵普等人的事业。
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可当沙捞越自治邦成立的消息传开后,其他的南洋华商纷纷解囊相助,南洋真正的首富张弼士也终于露面,一次捐赠给自治邦三百万两白银,并愿意拿出七百万两白银投资自治邦的制糖业。
胡楚元在常春园和南洋首富张弼士有了第一次的会晤,两人很快就决定合资成立南洋糖业、矿业、烟草三家公司,对沙捞越进行全面的投资。
暂时,胡楚元是有点不方便的。
再次回到新加坡后,胡楚元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清朝廷,要将他的钱夺回来。
他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租界,清朝廷又不敢明着侵吞,目前正处于一种很焦灼的状态,清朝廷也在想办法夺走他的财富,慈禧的意思还是那样一一不惜和洋人借款子,也要买下江南商行和中信银行。
她真的很大度,居然愿意拿出八百万两银子买江南商行,又让李鸿童想办法筹钱买中信银行,还说,户部也可以出钱嘛,几百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呸。
此时的慈禧或许已经明白这些钱是难以正经的吞并胡楚元在国内的财产,如今,她又究竟是怎么想的,这就需要去揣摩了。
胡楚元或许想不透,李鸿章、左宗棠、颜士璋……这些人绝对是能够想透的。
就在胡楚元集中精力运作南洋公司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委派郑观应以官股督办的名义,接管江南商行。不等李鸿童下手,在颜士璋的策划下,《申报》和《卫报》同时公布了江南商行、中信银行的总资产。
在胡楚元担任江南商行总办的几年中,江南商行从来没有正式披露自己的总资产,甚至连红利也未分过,一直是利滚利的不断翻滚,不断投资。
这一点,左宗棠和何璩也是认可的,他们要用钱,都是用红利做抵押,向胡楚元借款。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经过五年的运作,江南商行总资本已经增长到2。3亿两白银,其中包括万旗洋行等多家洋行的股份,包括江南农业合作社30%的股份,以及旗下备家分行的总资产,在上海投资的备家工厂,在上海租界持有的地铺,在江南五省持有的铁路、工厂、矿场。
江南商行虽然没有上市,可商行旗下控股的那些工厂,大体都在香港上市,加上太古、万宝、禅臣在香港、伦敦、柏林、巴黎股市上的市值。
这些累积的财富总额直接将郑观应吓傻了。
真的吓傻了。
郑观应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紧随其后,李鸿章也吓的说不出话……确切的说,李中堂终于明白胡楚元到底有多可怕了,而胡楚元留在国内的资产,十之**是没有办法吞掉的,特别是在洋人也涉及其中的时候。
江南商行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对美洲银行留下了大量债务,美洲银行不仅是江南商行的第一大债权银行,同时也是清朝廷的第一债务银行。
江南商行的债务是7970万两白银,清朝廷的债务是5799万两白银。
来吧,买吧。
胡楚元就不相信清朝廷有胆量和美资银行赖帐。
这些债务的贷款利息都是比较低的,平均每年不过10%,但在胡楚元离开之前,他已经签订了补充条款,即:当他不再承担江南商行债务和清朝廷债务担保责任时,美洲银行有权重新商谈贷款利息和债务担保人。
就在美洲银行的总裁罗伯特,罗素先生和北美富国投资银行总裁菲斯特.德拉诺亲自抵达天津,和李鸿章商议新的贷款利息的同时,胡楚元也通过严信厚,转了折子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声明自己无法经营江南商行,已经无力承担债务担保,也和美方达成协议,不再担保所有债务责任。
噗。
吐血去吧。
和胡楚元撕破脸的代价是极大的,清朝廷现在算是明白了。
新加坡的2月是温暖的,犹如初夏,时而凉爽,时而温热。
胡楚元住在常春园里,什么都不管,安心的跟着程廷华练习盘掌和趟子腿。
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在美国仍然留有大量的财富,足够他这辈子使用的。
清朝廷想要卸磨杀驴,那就杀呗,谁是磨,谁是驴,那还不好说呢。
控制着《申报》和《卫报》两份租界报纸,他开始披露郑观应私吞机器织布局公款的事情、盛宣怀和李鸿章在北洋军购中吃回扣事情也都毫不留情的捅出去,就连盛宣怀、郑观应购买机械、轮船的回扣数额也一律捅出去,消息确凿,历历在目。
他们也不想想,胡楚元怎么可能不收集这些资料,何况,和洋行经办军购收取回扣这种事,洋行肯定知道,而胡楚元又在这些洋行中都持有股份。
《卫报》的销售量是不高,日均订购量不过三千份,可它有大量的抄印报在京师和直隶各地流传,消息越传越广。
清朝廷要以800万两银子强行收购商人1。725亿两白银股本的消息也大加流传,清朝廷卸磨杀驴,要将所有官股商办商行的商股全部贱价回收的消息更为泛滥。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乔致庸、徐润等人都感到寒颤。
1883年2月7日,江南商行各地罢市,抵制清朝廷讹诈商人,渔利百姓。
两广商行、山东商行、四川商行、湖广商行、山西商行纷纷效仿,罢市三日,停止供应一切米盐糖油杂货。
两广商行、山东商行是带头的,这两家商行,前者是胡楚元持股,后者根本就是胡楚元控股。四川、湖广两家商行中,胡楚元也通过票号生意控制着他们的资金流通,并持有一定的股份。
现在,胡楚元就是要将事情闹大,还亲自写信给《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要求他们报道此事。
撕破脸对胡楚元没有好处,可惜,事情早已到了不撕不行的地步。
2月14日,《卫报》、《申报》继续披露,北洋银行大量使用日圆技术和纸张,所有纸张和颜料全部是从日本引进,机器和制版也是日本人负责,一旦日本决定谋图东亚和台湾,便可以通过大量伪造北洋银行纸钞,扰乱大清经济。
2月15日,《卫报》被直隶衙门阻办,不得外传到租界以外。
2月17日,《申报》对盛宣怀和日本人的合作关系全面报道,并推测盛宣怀有可能就是天津袭击案的主谋之一,给盛宣怀打上“倭寇汉奸”的标记。
2月22日,清朝廷革职查办郑观应、盛宣怀,北洋银行所有纸钞作废,限期在北洋银行兑换。
当日,北洋银行发生挤兑。
3月1日,北洋银行破产,实发纸钞总额1485万两白银,仅兑换了374万两白银。
在举国痛骂中,依靠李鸿章牵制湘军的满人继续保着李鸿章,只给他一个降二级留用的小惩罚,不过,中堂的头衔就算是给先撤了。
胡楚元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启程前往美国,和妻子伍淑珍在奥克兰会合。
此时的他根本无意返回中国了,他又不是白痴,经过这么一闹,他的资产是保住了,他和清朝廷也彻底翻脸了。
世界如此之大,哪里不是他的舞台。
何必呢?
犯不着。
他总是在不断的改变着世界,在奥克兰,他也经营着一片属于他的世界。
整个奥克兰、伯克利、海沃德、里士满都有大量的土地被旧金山海湾公司买下来,集中建设奥克兰和里士满两个镇。
在梅里特湖南区,通过自有土地项目,旧金山海湾公司安置了约2。7万华人。
根据新的《华工管理条例》,万旗洋行拥有华工劳务引入的唯一经营权,其他美国公司不得从中国和南洋引入劳工。
万旗洋行特别成立了一家华工劳务管理公司,和美国联合铁路公司、1日金山海湾公司等十七家主要的华工聘用者达成协议,给予华工等同美国工人的薪水,由万旗洋行负责代发。
胡楚元是建园子的高手和热衷者。
到了奥克兰不久,他就选择在梅里特湖北岸的三角形半岛重新建园林,一百二十多亩的土地,全部用于私人豪宅的建设。
最近这般时间,他只能住在奥克兰镇中心的一栋酒店,伍淑珍已经将酒店买了下来,做为她和胡楚元临时的驻地。
不久,她打算将酒店重新改建为一栋十二层高的豪华酒店,用于营业。
她的生意头脑还是不用质疑的。
在奥克拉休息了几天后,伍淑珍就试探性的询问胡楚元,还打不打算回国了。
胡楚元的答案是暂时不想了。
他已经将自己在华财产的处理权交给了美洲银行,让罗伯特一罗素、菲斯特,德拉诺、美国驻华公使杨约翰去强硬的和清朝廷交涉吧,他懒得和满人打交道了。
在奥克兰不是挺好?
就在陈兰彬奉命想尽办法联系胡楚元的时候,胡楚元已经和伍淑珍一起离开了奥克兰,重新人佳曼哈顿帝国酒店。
在这里,胡楚元继续低调的生活着,并时常和阿尔伯特、普利策见面,讨论美国新闻报业公司和万旗实验室的问题。
这时候,胡楚元决定刊行一份在美国全国发行的报纸《美国新闻》,类似于日后美国第一大报纸《今日美国》的定位,在美国西部、中部、东部同时设立三个分支总部,发行《美国新闻》。
在他的设计中,《美国新闻》是一份双开页的中型版面的报纸,第一页的内容用电报进行传递,在全国统一,第二页则由地方新闻组成。
在万旗实验室,阿尔伯特已经聘请了十多位在美国有一定名声的科学家,且进一步的兼并了贝尔电话公司,邀请贝尔担任实验室的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至于胡楚元提出的那种无烟火药,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制造工艺是很简单的,只是用硝酸和棉花,现在的问题是棉花的精细纤维化,以及硝酸的净化,籍此得到非常纯净的硝化棉。
距离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但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发射药。
在万旗实验室检查硝化棉和新型电话的实验成果时,胡楚元遇到了年仅三十六岁的亚历山大一格拉海姆.贝尔,传说中的电话发明人。
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胡楚元决定多留一会,在亚历山大一贝尔的实验室主任的办公室里谈了片刻。
贝尔先生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一方面,爱迪生发明了碳盒技术,申报了新的专利,使得电话的音质效果有了巨大的提升,可是,爱迪生将这项技术出售给了西部联合电报公司。
JP摩根是西部联合电报公司的主要投资人,他不仅不打算继续转让专利技术,还准备和贝尔电话公司进行长期的拉锯战。
这就便宜了北美富国投资银行,富国投行迅速出资买下贝尔电话公司500A)的股份,和贝尔联合成立新的实验室,用于继续投资电话技术的研究。
贝尔电话公司同时经营自己的电报装置的生产和运营产业,江南电报局的所有电报装置都是从这里购买的。
为了争取到这笔巨额合同,再加上资金的紧张,亚历山大一贝尔先生当时就将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出售给了万旗洋行,随后,这些股份转移到富国投行,使得富国投行实际持有贝尔电话公司的股份达到了63%。
胡楚元很沉寂的听着贝尔先生的牢骚,似乎是这个新兴的行业也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竞争总是无所不在,且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