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网络大亨 >

第334章

重生之网络大亨-第334章

小说: 重生之网络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东南亚的**局势一直都非常的动荡,要是国内能提供低廉的劳动力,而又有稳定的政府存在,那些华人富商,特别是越南的华商,肯定乐意在岭西投资建厂。
  ……
  三更第一更
  
  


 第一百一零七章 大物流

  在岭西、蓝江引入越南劳工对整个就业率的影响是肯定会有的,但事情远不能看这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带来的问题,将会在零二年、零三的逐步的显现出来,到零九年、一零年更是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头疼的一件大事。
  要单在岭西来看,那岭西大学、云科大、云师大等全国重点高校的毕业的学生,都在工作方面会将承受着极大的就业压力,而云广、柳水等的中等职业学校,虽在于成河、于骏父子两人的努力下做到了极端。
  每年招收的学生都快超过万人了,但想要扭转整个大学扩招带来的问题,却是沧海一粟,连点波澜都不会起,毕竟无论从家里的期望,还是社会现状而言,都认为读大学才是出路。
  却不知零零年入校的学生,到零四年毕业,面对的是何等残酷的就业市场。
  而联想到零七年开始的各地出现的用工荒,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块,对整体的就业影响实在有限,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设在岭西,反而能对保留住本地的大学人才有着正面的效应。
  
  随着岭西的发展,想必以前那种一流人才在国外,二流人才在北上广,三流人才在省府的情况会有所改观,毕竟要是在当地就在发展机会的话,谁会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
  而这仅是于骏想了整夜,给宁泊远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越南华商方面,我会想办法帮帮省府,”于骏说这话的时候倒没有丝毫的厚脸皮的意思,就西岭现在的规模而言,跟全球的各种大型公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方面有宁泊远和省府出力,商界西岭却能张张嘴了,“但除去引入越南劳工,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外,岭西还能把目光投向劳业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糖业、热带经济水果、咖啡种植、烟业。”
  于骏虽说对蓝江欠缺着像云广、柳水一样的归属感,但这终究还是他所处的省份的省府,怎都不感觉它再走上以前那条单靠着卖地虚高的房价而成长的道路,蓝江、岭西都该有着它独特的经济定位。
  “北方的甜菜、南方的蔗糖,糖业一直都是富港等市的农业发展的发向,与贵北的糖业并称,都是南方最要的糖生产中心,但整个糖业的规模不过几亿,要重点的发展的话,前景能突破几十亿?还有你说的热带经济水果、咖啡种植那一些,具体该要怎么做?”宁泊远问道。
  能让堂堂的一省之长不耻下问,于骏还是不禁窃喜,脸上却没丝毫的轻佻的神色,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国内经济未来的十年是最重要的十年,预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这就意味着,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9年的时候要翻三倍,糖精在化工业、食品业里都是必少可少的调剂,添加剂,预计在十年后能达到数十亿的规模产值,北方的甜菜在甜度上等各方面都不如南方的甘蔗,现在贵北还没有动作,要是富港等地能先行一步,那就占据了先机。”
  这些农业种植业方面的资料,昨天夜里让秦海桐、吴妤连夜查出来,又给中国农业大学,德克萨斯州大学等地的专家打了通宵的电话,现在吴妤还在香格里拉酒店里睡着,而于骏却是整夜未眠,所有的资料都背得滚瓜烂熟,才敢过来找宁泊远,要是一问三不知,或是简单的让西岭在蓝江建一座代工厂,那便是一点都突出不了于骏的深远目光和经济天才。
  殊不知每位天才的背后都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付出的艰辛远不是平常人能想象到的。
  “而热带经济水果,岭西从蓝江往南都是热带地区,种植这些东南亚特色的水果,能给农民增加收入,99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三农问题,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是岭西能在农业问题上有所作为的话,倒是能领全国风气之先。”
  具体而微的解决三农问要在三年后的换届奄之后的中央会议上才拿出来,而给予所有省市二府的权限还是很宽松,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取消农业税更是几年后的事了,这确实是个很能出政绩的作法。
  而就整个热带经济水果产业,到了一零年也拥有着数十亿的市场规模,特别是像火龙果、榴莲这一类的水果,在岭东、福建、湖南都很是流行,具体岭西该怎么做,那是宁泊远该考虑的问题了。
  “咖啡种植,要与麦当劳、雀巢、星巴克等跨国巨头合作,就全球的咖啡产业来说,除去像危地马拉等南美国家,在国内云南、海南和岭西也拥有着合适的种植土壤和气候环境,云南腾冲、普洱已先行了一走,跟雀巢已有了十年的合作经验,现在林玉等地也该是要主动接触的时候了,特别是小珠咖啡,在林玉等地都能尝试着做大型的种植园区,大约在十年后,产值也能达到十亿至二十亿。”
  “加上烟叶的种植,在民国时,岭西可是烟叶出口大省,东兴那些地方都是适合做这些产业的地方,能给农民提高丰富的收入,又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要能做起来,说不定每年的产值能达到上百亿。”
  于骏给出的不是蓝江一地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个岭西的产业规划,这需要让宁泊远都要些时间来消化,而具体到蓝江、琅东,于骏也有自己的想法。
  “跟云广争高新科技的研发代工,蓝江是争不过的了,跟柳水去争重工业,蓝江同样是争不过,听说琅东要建成高新开发区,我想倒是不如做成面向东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园区。琅东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对于环境的影响有限,而要是能得到越南的劳动力输出保障,整个蓝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起来,也是两三年的事情。”
  宁泊远微微点头,听于骏继续说下去。
  “物流补贴想要依虎画猫都不成的了,但却是还能另起机杼,”于骏笑道,“广州、东莞、深圳能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都市,重要的一点是在出口上,而出口重要的一点是就是在物流方面了,深圳港过不了几年就能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口,而就是东部沿海城市哪里没有重要的港口?大连有大连港,苏南有连云港,上海有洋山港,就是浙北也有宁波港,岭东除去深圳外,还有湛江港,岭西也有一个重要的港口,被称为四大天然良港之一的湄公港。”
  提到湄公港却是岭西几代省府要员痛心的事了,解放后国家暂时缺少资金,没能开发湄公港,而到了六十年代由于援越抗美,湄公港做为军港,又不得不放弃了经济开发的计划,到自卫反击战时,更是做军事用途大于经济用途。
  直到近几年才慢慢的转型做经济港口,但军方的控制力还是不容小觑,换言之,在湄公港的发展中,临港地方政府的发言权反而不大,要看的是上面层次的沟通交流。
  而实际上,位于临港的湄公港是中国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拥有着天然的深水位,稍做清理就能容纳百万吨的船舶出入停靠,比起上海的洋山港、宁波港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大增,那湄公港的地位就更加的重要了,要是能修建一条通往临港的高速公路,再修建一条石油管道,或是直接在湄公港附近修建炼化厂,对着整个国内的石油战略布局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但拥有这样实力的公司在国内屈指可数,而能调合着军方、政府方面的能力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湄公港复杂的**、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开发才搁置到如今。
  宁泊远听于骏的意思,像是西岭有意在湄公港上有所作为,让他不禁怦然心动。
  “西岭想做湄公港的开发?”倒是没绕任何的弯子,宁泊远直截了当的问道。
  “光做港口开发,还无法带动整个临港乃至岭西的发展,我有意将柳水稀土的分离中心建在临港,再在临港建立面对东南亚、中亚的跨国物流中心,组建海运船舶团队,引入首钢建立千万吨级的钢铁生产基金,引入中石油、中石化建立千万吨级的石油炼化基地,整个湄公港将开发出二十个以上的港口停泊坞口,三四年内建成后,将会每年带来数千亿的产值,带动整个岭西的经济超速发展,”于骏侃侃而谈,“建成后的湄公港,将会成为新的岭西经济增长引擎,也是迅捷大物流计划的一部分。”
  迅捷物流作为国内第一民营物流,在收购长江航运集团的动作上,就惹得了宁泊远的关注,听得于骏这番超级庞大的计划,心跳加速的问道:“西岭打算在这方面投入多少?要省府怎样配合?”
  “大约五百个亿吧。”于骏轻描淡写的说。
  ……
  三更第二更
  
  


 第一百一零八章 临港行

  国内民营物流第一人,手里掌握着长江河运命脉,在诸多的物流业人士中不可一世的吕伯良来到蓝江香格里拉大酒店顶层的总统套房里,想到将要第一回独自面对于骏,都感到背脊发紧,回想自己在鼎泰集团负责小小的物流中心时,哪能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无论是在林子轩手下,还是于骏手下,都有一种大展身手,抱负得逞的感觉,一时间竟让这位在物流业中举足轻重,每年掌握着二十多亿营业额的大人物,想到了家臣这个词。
  跟站在门外的谢青点头示意,推开门吕伯良看到了坐在窗前的沙发上,手里握着一大沓的资料在翻看着的于骏,阳光倾洒在他的身上,像是多添了一份光辉。
  “骏少……”
  “坐吧,伯良。”于骏没抬头,手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目光还在手里的资料上。
  这是份让晋婉婷手底下的银海集团的港口承建公司做出的规划方案,仅有两天的时间,方案还是略显粗糙了些,但能看出对于湄公港这个国内唯一还没开发的天然良港,银海早就下了工夫做研究。
  而能肯定的是,目光盯在湄公港上的不单是银海,和记平原,长城实业,新加坡的港务集团怕都是有心染指,就算于骏摆平了省一级的军政双方,是否会由西岭来负责都是未知之数。
  这种大项目,只能从招标,而且不会存在任何的猫腻,双方凭实力来竞争,西岭就算和银海、新鼎泰成立投标联合体,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难道要为岭西的发展,为他人做回嫁衣?
  抛开脑中不舒服的联想,于骏看着吕伯良微胖的脸孔笑道:“有些紧张?”
  吕伯良挤出笑容说:“没有。”
  “放松些吧,前段时间卫总给我看了你提交的报告,说是迅捷物流发展到了瓶颈期,收购长江航运得到的帮助也不够,看着各个公司都得到了西岭大笔的投入,迅捷还是靠着自身在发展,看起来你是有怨言?”
  吕伯良一惊,忙摇头说:“没有,骏少,”
  于骏在笑,吕伯良却是眼皮子狂跳,他去年就拿到了百万年薪,可想比起西岭的期权这算得什么,要是被辞退的话,那钱的方面不说,他那想要将迅捷打造成跟DHL、TNT一样的超级物流集团的理想,却是再也无法实现了。
  “我就说说罢了,你也别紧张,有怨言也是应该的,给我说说长运的状况,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