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地为王 >

第119章

北地为王-第119章

小说: 北地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思退义正言辞的大声说道:“陛下,金国正使施宜生、副使古里罕带来了国,要我朝将两淮之地割让给金国,老臣已经直接拒绝金使了!”
    “汤爱卿处理的很好!金国使团还劳爱卿多担待,”赵构点点头,“众爱卿还有什么要事需要上奏嘛?”
    之后,吏部、工部官员又奏报了一些官员任免、各州府作院整合之事,赵构自然全部交由陈伯康处理,对于这些无趣之事,他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趣来了。
    这时候,御史大夫张孝祥出列启奏,众人一看御史台的官员出来了,都噤声看着他,不知道今日是那个官员倒霉了,给御史弹劾。
    “陛下,臣弹劾御前右军都指挥使裴伍治军不严、纵容军官当街扰民、酗酒无状、有损大体,昨日,御前右军副将裴大同赤身**醉卧大街,而且殴打围观百姓,临安府衙役前往劝阻,也被阻扰、殴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已经议论之声大起,高坐在上的赵构也有些好笑,御前诸军那可是帝国的精锐,竟然出现这种丢人的事情,不过他可是清楚的很,这裴伍那是汤思退举荐的军将,而御史大夫张孝祥和汤思退的恩怨那可就要追述几年前了。
    绍兴二十四年开科取士,张孝祥与秦桧之孙秦埙是同科应试,秦桧尚在,当期主考官就是汤思退,应试之后,评出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不过赵构自然不是个草包,议定三甲之时,他看了张孝祥的策论,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笔擢为进士第一,虽然老秦尚在,赵构却小小的阴了他一把。
    秦桧此时可是如日中天,张孝祥自然是被视作眼中之钉,而且进士及第后,张孝祥又上疏为岳飞辩冤,只斥秦桧的罪状,这下惹毛了秦桧。很快,张孝祥的老爹被诬陷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统统下了牢,好在秦桧死的快,第二年就挂了,诬陷案才不了了之。
    张孝祥入仕后,赵构倒是颇为看重,先补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度判官,很快转秘省正字,迁校郎,几年时间已经进入御史台为官了。
    赵构很好奇,汤思退会有什么动作,他现在对于国家大事早就没有太多热情,而这些官员间的小事,他倒是更有兴趣,转头看着兵部尚于安,问道:“于爱卿,此事是否属实?”
    于安忙出列奏报,“陛下,此事下官尚不知情,临安府尹也未通报此事!”他自然是知道这事的,一早就向汤思退报告过这事了,不过这只是低层军官的事情,要因此来扳倒五品的都指挥使裴伍,几乎没有可能!汤思退也是这意思,等此事发由兵部处理,自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赵构非常奇怪的没有继续问汤思退,而是转头问起陈伯康身后的一名浓眉黑须的官员,“史爱卿,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汤思退见赵构不问自己意见,反而去询问过对面的天章阁学士史浩,心中不免有些异样的感觉,史浩现在和陈俊卿同为普安郡王赵瑗的老师,而另一位恩平郡王赵琢也由赵构指定了数位老师授课,这史浩显然不是跟他一路的。
    史浩出列,躬身施礼说道:“陛下,尉缭子曰,威故不犯,这军中竟然出现此等儿戏之事,臣以为可由兵部查明事情原委,再行处置,若情况属实,确当惩戒!”
    听到史浩的提议倒是颇合自己所想,汤思退不由心中多了几分放心,这件事情上,他本来就打算好了,最多弃卒保帅,不过若是由于安处置,那倒是方便很多了。
    赵构点点头,问出列的御史张孝祥,“张爱卿,你看史学士之言可行否?”
    张孝祥只是六品的御史大夫,见皇帝已经处置此事,自然也就应声退下。
    赵构见大臣们已然无事,便宣布退朝,转到垂拱殿,宫女早已备好点心、茶水,他稍事休息之后,想想今日朝堂之事,也颇为奇怪,不过他自然不会在这上面花费脑力,叫过旁边的小黄门,说道:“宣殿前司杨存中来见我!”
    散朝之后,当晚天章阁学士史浩正在就去了御史中丞陈俊卿的府邸,作为右丞相陈伯康的代表,兵部侍郎韩元吉也到了,白天弹劾御前右军的张孝祥也坐在下首,当然议事的主体是史浩和陈俊卿。
    史浩先开口道:“安国(张孝祥字),今日的弹劾,汤思退必然会有所行动,我们静观其变,韩侍郎,你查清楚事情原委了嘛?”
    韩元吉拱拱手说道:“史大人,已经查问过了,那裴大同是裴伍派出去,据说是要教训下那个沂州军的罗东,没想到带了十几个人出去,反而给那罗东给教训了!着实好笑的很!”
    史浩很是奇怪,“这罗东,就是前几日来兵部送山东消息的那个军将?”
    “正是此人!”
    旁边陈俊卿插话道:“昨日,我和普安郡王也恰巧在酒楼碰到此人,据我观察,这罗东倒也未必是官场老手,不过谈吐得体,和几个军将却也打得火热,是个人才!”
    韩元吉听了,嘿嘿一笑,“两位大人,这罗东可不像你们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也是意外听到这罗东和一帮太学士子在酒楼评论官家新颁布的税法,才注意到此人的,结合昨晚之事,看来此人倒是个允文允武的人物。”
    说罢,韩元吉把那天罗东篡改的“一条鞭法”税役法转述了一遍,不光史浩、陈俊卿颇为惊讶,就连坐在下面始终未发一言的状元郎张孝祥也颇为惊讶,这时代的文人,对于这等国家**自然是颇有研究的,宋朝科举重视的策论,就是由事论策。
    这“一条鞭税法”想比宋朝沿袭唐制的“两税法”,从实施、征缴、征收额度来说,可谓是有着更大的可操作性,不过这只是粗浅的分析,具体的还需要在实际中验证,不过能提出这等良法的人,那可绝对不能以一个军将来衡量对方的才能了。
    “应求(陈俊卿字)兄,那你一定另外召见过这罗东了吧?”史浩对陈俊卿自然是颇为了解。
    “那倒没有,普安郡王还想了解些山东的情况,这两日,看有空闲了招他来问问,”两人相视一笑,他们都是普安郡王赵瑗的老师,自然明白此举的意思,按照以往的规矩,这淮北的军队迟早是要返回宋国领地的,而这些兵马在军中则是最无根基的,普安郡王已有招揽之心。
    罗东自然不知道今日朝堂之时,对于昨夜的所作所为,他和杨毅两人回来之后自然闭口不提,不过已经下令加强宅子中的戒备,他依旧盘算着自己在临安府的日程安排,毕竟日照局面可并不容乐观,虽然有沂南诸城吸引金国火力,但是谁又能保证金国兵马不拿日照开刀呢。
    两天后,本来罗东以为可以休息一天,昨天被赵紫真抓住了再次逛了一天临安城,那可是比打仗还要紧张的一天,没想到一早就有个兵部的小吏来通知,说是韩侍郎找他。
    对于韩元吉,罗东自然是颇为感激的,以自己后世的经验,仅仅因为自己在酒楼上的闲聊,就帮自己一个大忙,这可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让他多少感到,这时代到底文人的风骨还在,正气还在。
    他马上赶到兵部,因为有小吏带着,加上前日之事的经验教训,门口的衙役非但没有为难他,而且还颇为客气,这让罗东颇为感慨,自己莫名其妙抱上了韩侍郎的大腿,还真是有关系好办事啊。
    还是那天的厢房,万录事看到罗东来了,招呼他坐下,说是韩侍郎正在和尚大人议事,让他在等候一会儿。趁着这工夫,罗东从身上掏出两幅字画来,这是史观清当初给备下了一大堆礼品之一,据说是前朝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字。
    “万大人,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另一幅烦请你转交卢录事!”这给上级部门笑脸送礼的勾当,罗东在前世就轻车熟路了。
    万录事笑眯眯的把两幅字画打开看了看,到也立时看出是前朝名家之手笔,乐呵呵的谢过罗东,这言语间很自然就亲热的多了,两人的话题很快就脱离了公事的范围,天南海北的谈了起来,这可是罗东的强项,自然谈的其乐融融。
    闲谈之下,罗东很快就知道了,这万录事全名叫万已莫,卢录事叫卢丁仪,兵部文那可都是由他们这边处理后,才交到上面去的,而下发的公文,也是由他们这边出来后,在发出去的,倒也是个消息灵通的位置。
    闲聊一阵,末了,万已莫低声透了个消息,“罗将军真是太客气了,卢录事那边一定帮你带到,前日听枢密院王承旨说,罗将军因为战功了得,估计很快就能高升了!”
    '  '
第174章 异想天开的提议
    “噢……”这倒是个意外的消息,想来是赵开山的奏章中应该把日照的战功没少美化一番,罗东心中暗喜,升官终归是好事!
    万已莫看看聊的蛮久了,起身说进去再问下韩侍郎,罗东拱手谢过,这些尚衙门的录事官阶不高,也就最多七品、八品的,不过到底是部级单位,而且跟其他衙门多有消息联通,罗东暗想,日后还要好好打理一番,既然要在这时代生存下去,没门路那可是事倍功半啊。
    很快万录事回转了,领着罗东到里衙门东面一间大厢房,韩元吉正坐在案前奋笔疾,看到罗东后示意他先坐下等等,这里看来是韩元吉的办公场所,倒也是宽敞的很,墙壁上挂着两幅字画,龙飞凤舞的,看起来不错,罗东眼神不错,看到落款都是韩元吉。
    韩元吉很快就写好了,抬头看罗东正在研究墙壁上的字画,便笑着问道:“罗将军,能文能武,想来一定也长于法吧!”
    这话显然切中罗东的命门了,他现在能吟诗作词,或许还能背几篇古文策论,但是谈到写,那可是头痛的很,毛笔字倒也能写上一写,毕竟前世倒也练过几年,谈不上法,至少能让人看得不算很丑吧,不过这繁体字,确实让他头痛很久了。
    “韩大人太高看在下了,我倒是读过几本,不过谈起法,那可是一窍不通啊!”罗东非常诚实的说道。
    韩元吉自然还当罗东确实在谦虚,不过他今日另有其事,打住话题说道:“罗将军,今日找你来是另有其事,你除了提供的那些情报外,还有没有什么新的证据,能证明金国的异动呢?”
    “那些情报可是非常详尽了,还不能说明问题?”罗东一脸诧异,此番送来的情报甚至还有何六子从密州搞来的征调部族青壮文的抄件!
    “汤思退丞相已经就你提供的情报质问了金国使者,金国正使施宜生说不知此事,不过金国副使古里罕确认正在征调部族士兵,不过原因却是为了讨伐燕北契丹的反叛,”韩元吉不紧不慢的说道。
    罗东感到颇为好笑,说道:“这金国使者倒是很能牵强附会啊,那征调部族青壮的文上可写着征调十八州府兵马,为了区区燕北契丹那一两万叛军,需要如此动作?”
    韩元吉点点头,这点他自然也是想到的,不过金国的这一说法,已经被汤思退用作佐证,毕竟很难说清楚这十八州府征调的部族青壮有多少,这方面的情报以现在宋军的侦查能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了解到的。
    所以陈伯康想从罗东这里再挖出一些情报来,不过看起来罗东似乎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情报,毕竟即使在金国境内的沂州军,那要打探到这些绝密消息也是很困难的,看来还要指望前去出使王纶能带回来更多消息。
    想到这里,韩元吉淡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